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7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同一生长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中不同品种的酶带分布有区别.但Ⅰ-1、Ⅰ-2和Ⅲ-3相似,Ⅱ-1和Ⅱ-2相似,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相似.  相似文献   

2.
以7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同一生长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中不同品种的酶带分布有区别。但Ⅰ-1、Ⅰ-2和Ⅲ-3相似,Ⅱ-1和Ⅱ-2相似,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相似。  相似文献   

3.
用He—Ne、Ar~+和CO_23种激光分别辐照小麦浙麦3号干种子,以不处理为对照(CK),在三叶期分别提取酯酶,应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疑胶(SDS—PAGE)电泳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电泳模式表明,He—Ne激光、Ar~+激光处理后出现的酶谱同对照一样,主要集中在Ⅲ区,并有4条相同酶带(Rf=0.88、0.78、0.75和0.71),而CO_2激光处理则出现了16条酶带,其中8条分布在Ⅲ区,6条分布在Ⅱ区,2条分布在Ⅰ区。电泳分析表明,不同激光的诱变效应为:CO_2>He—Ne>Ar~+>CK。  相似文献   

4.
抗病品种猕猴桃的枝条和叶片中蔗糖酶活性始终低于感病品种.自然发病后,感、抗病品种枝条与叶片中蔗糖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得更快,增幅较大,抗病品种蔗糖酶活性增幅不明显.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蔗糖酶一致.抗感病品种均有3条α-淀粉酶同工酶谱带.自然感病后,抗病品种枝条及叶片的酶带增加不明显,仅多1条极弱的酶带;感病品种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氮离子和氩离子注入萝卜种子对萝卜幼苗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离子注入后 ,减低萝卜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含量。萝卜不同生长时期同工酶变化不一样。在子叶时期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无明显变化 ,淀粉酶同工酶有酶带的消失 ;而在真叶时期 ,过氧化物酶在负极区减少一条酶带 ,Rf为 0 .2 2 ,正极区增加一条酶带 ,Rf为 0 .6 ,且随剂量增加 ,酶带着色增强 ;淀粉酶同工酶在注入剂量为 5× 10 5N+ / cm2 )时 ,有同工酶带增加 ,Rf为 0 .6 1。低剂量时蛋白酶活性增强 ,谱带增多 ,大剂量则减弱。因此 ,N+和 Ar+注入后 ,可影响萝卜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或降解。  相似文献   

6.
以7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同一生长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中不同品种的酶带分布有区别。但I-1、I-2和Ⅲ-3相似,Ⅱ-1和Ⅱ-2相似,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相似。  相似文献   

7.
何和明  梁弦强   《广西植物》1990,(2):149-154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与分析槟榔不同器官、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酶量、酶带活性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经PGR-1处理后.槟榔酯酶同工酶带数目、着色程度、酶带活性都比对照的显著增多、加深、提高。 通过检测.清楚地看到槟榔酶带总共有17条,分为三大酶区,Ⅰ区带有酶谱6条,Ⅱ区带有酶谱7条.Ⅲ区带有酶谱4条。各酶区出现新酶带比对照的增多11条,带幅从狭变宽,带色由浅变深,带位迁移从慢变快,酶带活性由弱变强,这是与用药浓度有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8.
何和明  梁弦强   《广西植物》1990,10(2):149-154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与分析槟榔不同器官、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酶量、酶带活性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经PGR-1处理后.槟榔酯酶同工酶带数目、着色程度、酶带活性都比对照的显著增多、加深、提高。 通过检测.清楚地看到槟榔酶带总共有17条,分为三大酶区,Ⅰ区带有酶谱6条,Ⅱ区带有酶谱7条.Ⅲ区带有酶谱4条。各酶区出现新酶带比对照的增多11条,带幅从狭变宽,带色由浅变深,带位迁移从慢变快,酶带活性由弱变强,这是与用药浓度有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9.
江豚血液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从长江中获得的江豚进行了血液学、血液化学特征的测定和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电泳图谱的研究。发现江豚的嗜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较高,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低,具有嗜碱性粒细胞。江豚血红蛋白的电泳类型为Ⅰ-Ⅱ,即电泳相对迁移率在人类Hb S和Hb F之间,并有4条非血红素蛋白带(NHP)。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进行电泳,血浆的总蛋白(TP)带可分成8条主要的区带,从阳极到阴极依次是:前白蛋白(ζ)、白蛋白(A)和6条后白蛋白带(PA);然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支持物共可分成16条区带,其中14条后白蛋白带。脂蛋白(Lp)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可分成4条区带:α_1-脂蛋白、α_2-脂蛋白和β-脂蛋白,分别相当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总蛋白带电泳图谱中的PA9、PA10和PA11,而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起点处。运铁蛋白(Tf)的电泳图为一条区带,相当于PA6。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考察了三个春麦品种的抽穗习性及品种间光周期敏感性差异。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三个品种在冬季自然条件下,秋季较高温度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叶酯酶、α-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叶内两种酶系的电泳类型随植物生长年龄而变动,并可在5叶期和2叶期形成特定强带。供试品种在冬播自然条件下表现熟期相近,5叶期同工酶电泳类型彼此类同。在秋季较高温度下品种间对短日照敏感性表现出的明显差异,5叶期同工酶表型出现相应分歧:两个较不敏感品种在连续光照下5叶期产生的特征性酶带,在敏感品种中则提早出现于2叶期,或者于短日照下5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阿利新兰-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及酶学方法研究了大鳞副泥鳅成熟个体肠道各段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 大鳞副泥鳅肠道黏液细胞分为Ⅰ、Ⅱ、Ⅲ和Ⅳ 4种类型。前肠至后肠, 黏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前肠主要分布Ⅲ和Ⅳ混合型黏液细胞, 后肠则以Ⅱ和Ⅳ型酸性黏液细胞为主。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淀粉酶和脂肪酶。且后肠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前肠和中肠。根据黏液细胞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特点, 表明大鳞副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 前肠为其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 后肠中性黏液细胞的数量较少以及消化酶活性较低, 表明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 与其为辅助呼吸功能的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用改进的组织电泳及快速酶活性显色法对鸡胚脊髓及小鼠脏器组织切片中可溶性和膜结合性同工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成功地将鸡胚脊髓中的LDH同工酶分成15条亚带,胆碱酯酶分成10余条亚带,琥珀酸脱氢酶分成8条亚带,并将小鼠脏器组织中的LDH同工酶分成34条亚带,非特异性酯酶分成50余条亚带。为对不同物种同工酶的亚基组成、组合类型与酶谱变化的分析、动物组织种属的鉴定与临床标本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和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DEAE-纤维素层析可以将萌发的小麦种子α-淀粉酶分成两个组分:α-淀粉酶Ⅰ和α-淀粉酶Ⅱ。α-淀粉酶Ⅰ对高温和Hgcl_2很敏感,而α-淀粉酶Ⅱ对高温和HgCl_2却很稳定。EDTA是两种淀粉酶的抑制剂。CaCl_2对两种同工酶的作用看来比较复杂。低pH(3.6)对两种同工酶的作用未发现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l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流产胚胎的6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及淀粉酶酶谱表现出一定差异。受精卵中未检测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卵裂期和囊胚期出现4条酶带,无节幼体及溞状幼体期只有2条酶带;醇脱氢酶同工酶在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酶带数和活性有区别;在受精卵和溞状幼体期无苹果酸脱氢酶酶带显示,卵裂期酶带数最多,酶活性相对也最强,以后随着发育的进行,酶带数和酶活性都有减弱的现象;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较为复杂,特别是囊胚期,酯酶酶带突然全部消失;淀粉酶有两种类型:α-淀粉酶和R-淀粉酶。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其酶带数不增反减。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不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第二次抱卵胚胎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低于或有别于第一次抱卵的卵裂期胚胎。流产胚胎中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与第一次抱卵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酶谱相比略有变化,而苹果酸脱氢酶、酯酶酶带数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大麦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与地区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于湖北的105份大麦品种,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共得到8种酶谱类型。8种酶谱聚为4类,其中具酶谱类型I、Ⅱ、Ⅲ和Ⅷ的品种约占供试材料的94%,构成湖北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主要类型。对这些品种来源地的分析表明,具有相同或相近酶谱的品种分布在一些相对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较相似。对湖北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与地区分布和气温关系的关系,以及酯酶在大麦引种育种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茎和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最近首次发现,苹果果实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也是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块根发育的推进显著增加,但β-淀粉酶区隔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块根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这些结果明确地展示出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为β-淀粉酶普遍参与植物生活细胞或贮藏器官生活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 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 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 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 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 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 用苹果果实进行的实验表明,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β-淀粉酶活性由低到高, 与淀粉含量大致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 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β-淀粉酶的表观数量也是由少到多, 与活性的变化一致.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镜定位技术证明, 果实内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 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 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 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 这种亚细胞分布特点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 在亚细胞水平上明确地展示出植物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 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果实发育的推进增加显著, 发育后期的质体内或淀粉粒上存在高密度的胶体金颗粒, 这个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相互印证. 可以认为, β-淀粉酶参与了果实细胞质体中淀粉的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检测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4d内,转基因小麦3种酶的活性态酶活性均低于野生型小麦,而3种酶的抑制态酶活性则均高于野生型小麦,转基因小麦淀粉酶的抑制程度高于野生型小麦,这可能是转基因小麦酶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择分属三个不同蛇科的眼镜王蛇(Ⅰ,属眼镜蛇科)、尖吻蝮蛇(Ⅱ,属蝮亚科)和青环海蛇(Ⅲ,属海蛇科)分泌的原毒液,分别测定它们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E.C.2.3.2.2)、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和碱性磷酸酶(AKP,E.C.3.1.3.1)总酶活力,并应用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和等电聚焦电泳,比较上述三种酶的电泳表现。初步结果,总酶活力为,γ-GT:(Ⅰ)>(Ⅲ)>(Ⅱ)、LDH:(Ⅲ)>(Ⅰ)或(Ⅱ)、AKP:(Ⅰ)>(Ⅲ)>(Ⅱ);浓度梯度PAGE各呈不同酶谱,每种酶均有几种不同估计分子量;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各不相同等电点的多条酶带。此结果说明上述三种蛇毒中三种酶均存在多种形式,具多型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鬼针草6个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指纹图谱,探讨鬼针草种内变异规律.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鬼针草6个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AGE指纹图谱差异显著.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用于鉴别鬼针草6个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