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皂荚生物农药活性,开发利用皂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皂荚壳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结果]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幼螺和成螺72 h的LC50分别为40.56、109.83 mg·L-1。田间试验表明,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用40 g·m-2的皂荚提取物处理7 d后卵块减少率为100.00%(成螺失去产卵的能力),防效为(99.12±1.26)%。[结论]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2.
蓖麻籽提取液对福寿螺毒杀效果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浸泡法, 以草本植物蓖麻籽提取液制备植物源毒杀剂, 研究不同提取液浓度(0、0.5、1.5、3.0、4.5、6.0 g/L)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毒杀作用效果, 并通过福寿螺在亚致死浓度1.58(LC25)、3.82(LC50)和6.05 g/L(LC75) 处理条件下的肝脏组织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 进一步分析其毒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在提取液处理48h后, 福寿螺死亡率随着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且各浓度处理下福寿螺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福寿螺在亚致死浓度处理48h后, 其肝胰腺组织中蛋白质含量(TP)、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蓖麻籽提取液通过影响福寿螺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TP)和丙二醛(MDA)含量, 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导致螺肝脏组织损伤, 机体代谢紊乱, 从而达到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考察乙醇浓度对灵芝子实体中三萜成分提取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为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的选择和灵芝抑制前列腺相关疾病产品开发提供依据。研究采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了灵芝醇提物中目前具有代表性的9种三萜的含量;并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癌的作用。HPLC测定结果显示,当乙醇浓度为50%-80%时,9种灵芝三萜的含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乙醇浓度继续升高至95%时,提取的三萜含量反而有所降低。细胞实验结果显示,4个浓度乙醇的灵芝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抑制LNCaP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和阻滞LNCaP细胞迁移能力。因此在使用乙醇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升高有利于三萜的提取;在生产灵芝抗前列腺相关产品时,提取灵芝子实体中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时选用80%的乙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摇瓶法培养草菇菌丝体,并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培养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获得了不同来源的次生代谢提取物。对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表明,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提取物中均含有粗三萜和黄酮类物质,但菌丝体提取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培养液提取物中的含量。石油醚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粗三萜含量最高,达17%,而乙酸乙酯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达9.31%。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醇相中的代谢提取物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但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石油醚相提取物,具最高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分别来自乙酸乙酯、乙醇对菌丝体的抽提物。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分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柑桔提取物中主要杀螨活性成分,为柑桔提取物作为杀螨剂的使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4种溶剂对北碚447的果皮与种子进行平行提取,对4种提取物进行杀螨活性评价。对北碚447的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就其中主要成分进行杀螨活性评价,确定主要杀螨活性成分。【结果】发现柑桔乙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果皮提取物的杀螨活性高于种子;果皮和种子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和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占提取物含量的85%以上;柠檬烯杀螨活性高于柠檬醛、松油醇、芳樟醇、?-蒎烯。【结论】柑桔提取物中主要的杀螨成分是柠檬烯、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蒎烯,以这些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柑桔提取物类杀螨剂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草菇培养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法培养草菇菌丝体,并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培养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获得了不同来源的次生代谢提取物。对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表明,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提取物中均含有粗三萜和黄酮类物质,但菌丝体提取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培养液提取物中的含量。石油醚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粗三萜含量最高,达17%,而乙酸乙酯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达9.31%。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醇相中的代谢提取物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但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石油醚相提取物,具最高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分别来自乙酸乙酯、乙醇对菌丝体的抽提物。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分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婷  汪雯翰  张劲松  樊华  贾薇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6,35(10):1234-1243
比较冷冻干燥、鼓风干燥两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针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对干燥后香味物质较丰富的鼓风干燥方式获得的金针菇样品进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进行抗氧化及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得到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醇类和醛类,但鼓风干燥后的金针菇样品中两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获得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不同萃取物在抗氧化和抗肿瘤细胞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9.
选取初始体重为(9.46±0.01)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研究对象, 以30%鱼粉组为对照, 分别添加5%磷虾水解物(LKH)和10%磷虾水解物(HKH)以替代鱼粉蛋白, 配制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 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磷虾水解物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HKH组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蛋白质效率比(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摄食率(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大菱鲆幼鱼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GO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HKH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KH组(P<0.05), 但血清GPT活性显著低于LKH组和对照组(P<0.05); HKH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同时随着磷虾水解物添加量的升高, 肠道及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且在HK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10%磷虾水解物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促进其氨基酸代谢和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0.
贡菊黄酮抗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山贡菊中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抗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采用乙醇回流法从黄山贡菊中提取粗黄酮,聚酰胺柱层析纯化,真空冷冻干燥获得黄酮粉末。对以四氯化碳造模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分别给予联苯双酯及不同剂量的贡菊黄酮灌胃,测定血清中GPT/ALT、GOT/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黄山贡菊黄酮可以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GPT/ALT、GO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的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对减轻肝脏病理组织损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产自安徽的鲍姆桑黄、产自浙江和吉林的瓦尼桑黄、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以及采自山西的野生桑树桑黄为研究对象,检测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的总多酚、三萜及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和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中总多酚、三萜、麦角甾醇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的是产自浙江的瓦尼桑黄(1.99%),三萜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产孢前,1.32%),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吉林的瓦尼桑黄(0.19%)。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比较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酶MDA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中浙江桑黄抗氧化活性最佳,MDA抑制率达到96.53%。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IT-TOF-MS)技术从桑黄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9种化合物,其中浙江的瓦尼桑黄、吉林的瓦尼桑黄和安徽的鲍姆桑黄子实体的化合物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hispidin的衍生物;野生的桑树桑黄子实体主要产物也为hispidin衍生物,但结构类型不同于上述3种桑黄;山东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则含有大量的hispidin...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正银鲫(Fang zheng Caucian carp)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配制蛋白水平为30.18%、33.13%、36.16%、39.34%、42.32%和45.46%的6种等脂等能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3.10±0.01) g的方正银鲫幼鱼540尾, 随机分成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 方正银鲫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全鱼粗蛋白含量、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 且在蛋白水平为36.16%时最大, 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蛋白水平为30.18%的组显著高于除33.13%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方正银鲫幼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不同蛋白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 在试验条件下, 方正银鲫幼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5.29%—37.07%。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6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as gibelio)(初始体重3.3 g)生长、饲料利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分别为0、1.11、3.29、5.41、12.7、13.3和27.3 mg/kg。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6会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肝体指数,但对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为12.70 mg/kg时,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GOT)活性最强,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为5.41 mg/kg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GPT)活性显著提高。当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为12.7 mg/kg时,肝脏中维生素B6的沉积最高。通过折线法,根据特定生长率和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的关系,得出异育银鲫最大生长时饲料维生素B6的适宜含量为0.95 mg/kg;而以肝脏GOT和GPT活性为指标时,其饲料维生素B6的适宜含量分别为11.36和7.62 mg/kg。  相似文献   

14.
加工因素对橄榄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橄榄叶加工过程中,加工因素对橄榄叶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干燥方式(微波炉干燥,烘箱干燥,低温冷冻干燥和熏蒸及烘箱结合干燥);(2)提取方式(超声波提取和搅拌式提取);(3)提取溶剂的酸度(pH 4、7、10).实验将总多酚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作为衡量提取物抗氧化有效成分和活性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冷冻干燥、调节pH至4和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式,橄榄叶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最多.本研究对橄榄叶等天然植物中抗氧化成分提取工艺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华南地区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将福寿螺按照壳高(H)分为小螺(5 mm≤H<15 mm)、中螺(15 mm≤H<25 mm)、大螺(25 mm≤H<35 mm)和超大螺(35 mm≤H<45 mm),通过室内毒性试验,探讨了化学肥料石灰氮(氰氨化钙)对不同体型福寿螺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石灰氮对不同大小福寿螺毒性效应显著,尤其是对中小福寿螺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石灰氮处理7 d后,最低浓度0.2 g·L-1处理造成71%死亡率,其他处理死亡率均在95%以上,其中3.0和5.0 g·L-1处理中福寿螺全部死亡;石灰氮对不同大小福寿螺的半抑制浓度(24 h)和半致死浓度(96 h)大小顺序均为小螺<中螺<大螺<超大螺;石灰氮对福寿螺的抑制效应显著,其对福寿螺的平均半抑制浓度为0.08~0.39 g·L-1;1.0和5.0 g·L-1浓度的石灰氮处理24 h后,福寿螺鳃组织SOD酶活性呈极显著下降,分别为对照的41%和60%.本研究表明,石灰氮在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防治方面有一定应用潜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杀螺肥料".  相似文献   

16.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比较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部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有很好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在触杀活性测试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在内吸作用中,乙醇、氯仿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均较高,杀螨效果显著。在对石油醚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生物活性追踪测定中发现,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浓度为0.6 g.L-1,山楂叶螨的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22%和79.66%。  相似文献   

17.
选定组配树种对桉树杂交种的特性起决定作用,但不同种间杂交种的生长表现常常不容易预测。为掌握华南地区桉树重要树种间杂交种的生长特征,促进桉树杂交育种的精准化,该文以父本为混合花粉的人工杂交种为遗传材料,以尾叶桉×巨桉为对照,进行了尾叶桉与桉树窿缘组树种(布拉斯桉、细叶桉、钝盖赤桉、昆北赤桉)的4种组配杂交种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积生长量上,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低于尾叶桉×巨桉,但其内部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尾叶桉×昆北赤桉具有显著优势;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树高、胸径均显著小于尾叶桉×巨桉,但其高径比显著大于尾叶桉×巨桉(P0.05);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具有高的和一致的保存率,且在不同组配间、家系间(组配内)均无显著差异,5年生值为84.4%~89.6%;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5年生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约为64%,组配间、家系间差异大,都大于尾叶桉×巨桉。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速生性、树形等与尾叶桉×巨桉间存在显著差异,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组配、家系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可为桉树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和鲢鱼肉对大鲵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48尾, 随机分成2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8尾, 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55.67%, 粗脂肪6.83%)和鲢鱼肉(粗蛋白18.03%, 粗脂肪4.11%)共92d。结果显示: (1)饲料组大鲵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鱼肉组, 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两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大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 全鲵粗蛋白、皮肤胶原蛋白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全鲵水分、粗脂肪与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鱼肉组(P<0.05)。(3)饲喂鲢鱼肉的大鲵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 而两个试验组的胃H+-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鲵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鱼肉组(P<0.05), 两个试验组的肠道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大鲵可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而且相比于投喂新鲜鲢鱼肉, 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大鲵, 在提高生长性能、促进大鲵合成皮肤胶原蛋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 说明人工配合饲料可以替代新鲜饵料成为大鲵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黄河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 以饲料中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粉0添加组为对照组, 2%、4%、6%和8%添加组为实验组, 每组3个平行, 对黄河鲤[体重: (505.13±1.37) g]进行55d的投喂试验, 旨在探讨杜仲叶粉在黄河鲤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黄河鲤背肌脂肪含量随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升高显著下降, 粗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除6%添加组外, 鱼体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鲜重含量随杜仲叶粉添加量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 鱼体鲜重水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2)在黄河鲤肌肉中检出16种氨基酸, 杜仲叶粉添加显著影响肌肉中苏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含量(P<0.05)。酸味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比值在2%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药效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比值则在2%添加组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 (3)黄河鲤血浆和肝脏中GSH-PX、MDA、AKP和ACP活性随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增加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血浆和肝脏中SOD活性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血浆GSH-PX活性和MDA含量在6%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KP活性在4%处理组、ACP活性在8%添加组显著最高(P<0.05), SOD活性至8%处理组升至对照水平。肝脏GSH-PX活性和MDA含量在4%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KP活性则在6%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CP活性在4%处理组显著升至最高后维持在此水平(P<0.05), 肝脏SOD活性至8%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 综合考虑鱼体肌肉和全鱼营养成分、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液和肝脏生理指标, 推荐黄河鲤成鱼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在4%—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窿缘桉树皮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12-烯-28-齐墩果酸(1)、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2α-羟基-12-烯-28-乌苏酸(2)和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3)。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桃金娘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福寿螺、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斜纹夜蛾的卵巢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上3种化合物对福寿螺有较弱的毒杀活性,在50 mg/L的浓度下,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0.03%、22.14%和9.84%;在100 mg/L的浓度下,化合物1和2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弱的毒杀活性,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8.12%和42.19%,化合物3没有杀线虫活性;化合物1和2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0 mg/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达到71.07%和84.03%,化合物3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的活性较弱,在相同测试浓度下,抑制率为4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