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间作枣园害虫的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5种不同间作枣园的害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间作枣园中,害虫的科、种与个体数是各不相同的,其多样性、均匀度和Berger-Parker指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间作牧草或保留杂草的枣园,害虫的科与种以及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p<0.05)大于间作小麦、大豆和单作枣园,而个体数和Berger-Parker指数则显著(p<0.05)小于单作枣园。枣园害虫个体数的时序动态随季节交替而有明显(p<0.05)的变化,4~8月份害虫的个体数明显(p<0.05)大于3月份、9~10月份。在枣园间作作物、牧草或者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不仅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枣园的空间和自然资源,而且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改善了枣园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了有害生物相互制约的能力和枣园单位面积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2.
枣园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谷地区枣园害虫天敌群落的系统调查,并应用最优分割法。主分量分析法和1维和2维排序法,探讨了引起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演替的主要类群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群落具有明显的主导因子和时序演替格局,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在前3个主分量上的变动较大,且跟随效应明显;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的演替在时间过程中明显分为4个阶段:枣树发芽前、枣树展叶开花期、枣树结果期、枣果着色成熟期;利用主分量分析法,明确了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 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枣树发育早期,3种蚧虫分布范围主要在下、中部的东、南方位,康氏粉蚧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较大,是该时期的优势种.到中期3种蚧虫复合种群的分布聚集在树冠上部的西、北方位,时 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以日本蜡蚧较大,种间相似程度和竞争不明显.后期3种蚧虫的复合种群结构在各部位的各个方位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梨园蚧的虫口密度较大,日本蜡蚧在生态位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与枣树发育的中期相比,3种蚧虫复合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与种间竞争系数的平均值要小.蚧害预防应早期控制康氏粉蚧,中期调治3种蚧虫的危害,后期应采取措施压低越冬虫源.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优化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冷冻干燥保护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以甘油、海藻糖、蔗糖和牛血清蛋白为因素,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df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优化配比进行了研究。直观分析、因素指标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由甘油、海藻糖、蔗糖和牛血清蛋白组成的冷冻干燥保护剂中,对存活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甘油〉海藻糖〉牛血清蛋白〉蔗糖。保护剂的最优化组合为甘油5%、海藻糖15%、蔗糖18%、牛血清蛋白10%。经过验证,该组合的保护剂可使冷冻干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存活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NRT)是植物识别、吸收和转运硝酸盐的关键蛋白,对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筛选水生植物,利用NRT蛋白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并通过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矮珍珠(Glossostigma elatinoides)中克隆得到GeNRT2.1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eNRT2.1与烟草NRT2.1在进化关系上距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GeNRT2.1在矮珍珠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此外,低浓度硝酸盐(0.5 mmol·L-1)处理后,GeNRT2.1在根、叶、茎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高浓度硝酸(2 mmol·L-1)处理后的1.89、1.93和2.07倍。功能互补实验发现,GeNRT2.1能使缺陷型酵母Δynr恢复生长,具有硝酸盐转运蛋白的功能。通过丰富NRT基因资源,以期为培育氮肥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发展绿色农业,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GB4789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及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分型方法及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爆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生化及血清学结果表明,该起爆发分离的菌型为伦敦沙门氏菌。16S r RNA基因分型表明爆发所分离的菌株均为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菌株12 sam与其他4个菌株分子发育距离较远,均为16S r RNA基因分型的TYPE1-11型;PFGE分型结果表明菌株10 sam、16 sam、27 sam及29sam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菌株12sam跟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GB4789法结果表明该起爆发是由伦敦沙门氏菌引起的,16S r RNA基因分型及PFGE分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行临床前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保证研究中新药探索实验中尤其是研发早期试验人群的安全,因为只是减少健康志愿者身上的风险无益于保证(所有)受试者的安全.内容 本文从新药研发的两个阶段分别对病理学在临床前风险控制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结论 在非临床前新药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中,让病理学家参与到新药研发的风险管理队伍中来,帮助研发、监控研发,是成功研发与优良的风险管理策略相衔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HAV的合适条件进行了探索。先使用“试管法”研究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结合HAV及病毒解离的条件,然后分别使用线性阶段洗脱和阶段梯度洗脱在柱色谱上进行了HAV的纯化。结果表明经过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得到的病毒保持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HAV抗原回收率大于85%,杂蛋白去除率大于80%,纯化的病毒样品中的内毒素与宿主DNA的含量也大大降低,证明阴离子交换色谱可用于HAV疫苗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木霉属真菌的分类系统 ,有关木霉种系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以及在酶制剂、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感染亚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到2017年8月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6 385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6 385例受检者中,HPV感染率为33.05%(8 719/26 3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6.50%(6 992/26 385),阳性患者中占比80.19%(6992/8719);共计检出21种HPV亚型,12 901例次HPV感染,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1 059例次,占比91.46%,感染前三位依次为HPV16、HPV58、HPV52,均为高危亚型;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1,P0.01;χ~2=42.033,P0.01)。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HPV58、HPV52。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