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金樱子茎不同溶剂粗提取物对临床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金樱子茎水提取物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 mg(生药)/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 mg(生药)/mL。金樱子茎75%乙醇提取物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0 mg(生药)/mL。金樱子茎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评价黑大蒜提取物分别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采用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6μg/mL,黑大蒜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呈现较强的浓度依赖性。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75;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庆大霉素后对大肠埃希菌的FIC指数为0.5。黑大蒜提取物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表现为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评价黑大蒜提取物分别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采用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6μg/mL,黑大蒜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呈现较强的浓度依赖性。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75;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庆大霉素后对大肠埃希菌的FIC指数为0.5。黑大蒜提取物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表现为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柠檬提取物以及两者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使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低于MIC浓度的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在玻片上黏附的情况。结果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1.56mg/mL和5.60mg/mL。联用的MIC为茶多酚0.78mg/mL和柠檬提取物4.50mg/mL,FIC为0.75。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强。结论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影响其在玻片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种栽培蓝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山梨酸钾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了蓝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B91093)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蓝莓中总酚酸和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蓝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四种蓝莓提取物中,Elliott和Darrow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分别在300 mg/mL和350 mg/mL时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450 mg/mL时能完全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蓝莓的抑菌能力与其酚酸含量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负相关。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  相似文献   

6.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黄芩和乌梅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M-H琼脂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测出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低(2.5mg/ml),乌梅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最低(1.25mg/ml),乌梅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最低(2.5mg/ml)。结论苦参、黄芩和乌梅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发现中药鹿藿在体外可瞬间抑制人类精子的运动。为了研究中药鹿藿的抑菌作用,本实验对几种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发现鹿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常见耐药菌株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折合生药为31.25mg/mL,大肠杆菌的MIC250mg/mL,淋球菌的MIC为31.25mg/mL。结果表明中药鹿藿在能有效抑制精子运动的浓度可以抑制某些男、女性生殖道常见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选用3种常见的食源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作为供试菌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定量测定红葱乙醇粗提液(1 g/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打孔法分别测定红葱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乙醇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乙醇粗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值分别为3. 91 mg/mL,与7. 81 mg/mL,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直径达31. 83±0. 50 mm。实验结果为红葱提取物进一步在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究了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采用试管半倍稀释法确定MIC和MBC,并探讨羟基酪醇对供试菌的生长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介质下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625、0.625、1.250、2.500 mg/mL,MBC分别为1.250、1.250、2.500、5.000 mg/mL。与对照组相比,四种供试菌核酸和可溶性蛋白泄漏显著,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在不同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1.0%和2.0%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2.0%NaCl介质下低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0.5%、1.5%和2.0%NaCl介质下高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蔗糖介质中,羟基酪醇对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不稳定。因此,羟基酪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11.
以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鱼腥草抑菌有效成分的醇提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鱼腥草醇提液进行分极分离,采用HPLC和GC-MS的方法对抑菌有效部的成分进行鉴定,并对该有效部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抑菌有效成分醇提的最佳条件为醇浓度70%,温度8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 h,该条件下所获得的醇提液分极分离所获得的氯仿部抑菌效果最好,GC-MS和HPLC分析表明氯仿部中含有13种酚类物质及少量的鱼腥草素和甲基正壬酮,该有效部对大肠埃希菌(MIC:16.0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8.0 mg/mL)、白色念珠菌(MIC:4.0 mg/mL)、黄曲霉(MIC:8.0 mg/mL)以及黑曲霉(MIC:8.0mg/mL)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中药大青叶和板兰根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大表吉和板兰根的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各实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正丁醇萃取液(对三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MIC≤62mg/ml)、乙醇提取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mg/ml、肠炎杆菌:MIC≤125mg/ml、大肠埃希菌MIC≤500mg/ml)、总浸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MIC=62mg/ml)。结论:大青叶和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逐级提取物富集的抑菌活性逐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湘西虎杖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西虎杖抑菌活性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抑菌实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60℃、3 h,该条件下的提取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酵母菌无明显的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 g/mL~0.5 g/mL.提取物经85℃、100℃,15 min或pH 2~8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苦丁茶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苦丁茶熊果酸得率的影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供试菌,探究了苦丁茶熊果酸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17∶1(mL/g)、乙醇浓度为83%、提取温度83℃;抑菌实验表明,苦丁茶熊果酸对7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6. 25 mg/mL,对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2. 5 mg/mL,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MIC为25 m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分别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供试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涂布平板法绘制杀菌曲线,电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对供试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5.0mg/mL;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10.0mg/m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电镜结果说明,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关。结论紫穗槐种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竹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水提取竹叶有效成分,将提取液浓缩至含生药量约1.0 g/mL,经醇沉后取清液浓缩,再经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得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琼脂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部分均表现抑菌活性。各供试样对两种菌的抑菌圈直径达9.8~18.4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2,.50 mg/mL和5.00 mg/mL。最后采用亚硝基红盐-Co2+褪色法研究了竹叶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分萃取物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水提物,其中乙酸乙酯部分萃取物的IC50值为1.06 mg/m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价了冬凌草提取物在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添加时间下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和250μg/mL,在亚抑菌浓度,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不明显;当冬凌草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1倍MIC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生物膜形成的初始时间(0 h)添加药物抑制效果最佳,2MIC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成膜的抑制率达到79%以上;24 h后添加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仅有60%左右。采用银染法和荧光染色法研究了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和抑制胞外多糖的合成,实验结果也表明,在亚抑菌浓度,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和胞外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很弱,当冬凌草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1 MIC时,在生物膜形成的初始时间(0 h)添加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清除效果明显,胞外多糖的合成也受到显著的抑制。本研究为冬凌草提取物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以及无抗饲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游洋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1,30(3):477-485
对不同成熟期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子实体的提取物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还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抑制作用较强的是未成熟大秃马勃的氯仿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菌率分别为57.57%和50.12%,MIC值均为12.5mg/mL。不同成熟期的挥发油在成分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未成熟子实体的挥发油含有雪松醇、α-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而成熟子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一株类芽孢杆菌BD3526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浸提菌体得到抑菌活性粗品,通过Sephadex LH-20对样品进行初步纯化,结果表明粗品对藤黄微球菌CGMCC1.184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879和单增李斯特菌CGMCC1.9136的MIC为25 mg/m L;Sephadex LH-20纯化样品对藤黄微球CGMCC1.1848的MIC为1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879和单增李斯特菌CGMCC1.9136的MIC为2 mg/m L。样品经链霉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基本消失。经加热、酸碱、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因此,类芽孢杆菌BD3526产生的是一种细菌素类的抑菌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食品和医疗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一株类芽孢杆菌BD3526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浸提菌体得到抑菌活性粗品,通过Sephadex LH-20对样品进行初步纯化,结果表明粗品对藤黄微球菌CGMCC1.184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879和单增李斯特菌CGMCC1.9136的MIC为25 mg/m L;Sephadex LH-20纯化样品对藤黄微球CGMCC1.1848的MIC为1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879和单增李斯特菌CGMCC1.9136的MIC为2 mg/m L。样品经链霉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基本消失。经加热、酸碱、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因此,类芽孢杆菌BD3526产生的是一种细菌素类的抑菌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食品和医疗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