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纤成像技术用于记录小鼠眶额皮层奖赏相关神经元活性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光纤成像的方法记录自由活动小鼠在饮用糖水时,携带有钙离子荧光探针(GCaMP6m)的眶额皮层奖赏相关神经元的活性。首先,在小鼠的眶额皮层注射携带GCaMP6m的腺相关病毒,同时在相应位点植入提前做好的光纤陶瓷插芯;等待小鼠术后恢复,病毒表达2周。然后在记录前,给予小鼠36小时禁水处理并运用光纤成像记录接受糖水刺激的小鼠眶额皮层锥体神经元的反应活性。最后,记录数据读入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小鼠进行心脏灌流、取脑、脑组织冰冻切片并显微荧光成像观察记录位点是否正确,病毒是否正常表达。结果:成功记录到对小鼠施加糖水刺激时,其眶额皮层内与奖赏相关的神经元活性变化。数据分析结果用热度图和事件相关的平均线图来表示。组织学切片及成像结果证实记录位点正确,病毒正常表达。结论:光纤成像的记录方法可以监测自由活动的小鼠在饮用糖水时眶额皮层内奖赏相关神经元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胸腺素基因具有THY1、THY2和THY3三个不同剪接体,其中THY3结构域最多。本研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THY3在美洲大蠊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对美洲大蠊血淋巴和脂肪体中THY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HY3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虫期,雌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脂肪体表达量显著高于血淋巴、头部、肌肉、体壁组织。雌性成虫体腔注射大肠杆菌3 h后血淋巴中THY3表达量显著增高,而在脂肪体中12 h后才检测到THY3表达明显上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美洲大蠊胸腺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裙竹荪子实体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提取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长裙竹荪子实体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范围.结果表明,长裙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0157∶H7抑制效...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时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用于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本研究以虾样品中、海水样品中、过滤海水样品中以及TSB培养条件下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评价了GAPDH、pvuA、pvsA和rpoS4种常用管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结果]4种管家基因均能特异扩增,表达稳定性排列顺序为pvuA(2.906)>pvsA(3.197)>GAPDH(3.746)>rpoS(6.512),进一步通过geNorm软件分析,最终选择两个表达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即pvuA和pvsA,以二者的几何平均值作为参照可更为准确地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pvuA和pvsA可作为环境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5.
竹荪提取物对食源性细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介质的浸提物以及竹荪挥发油,利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所有提取物对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长裙竹荪提取物的综合抑菌能力高于棘托竹荪提取物;水提物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2种竹荪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存在互补效应。竹荪提取物对5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2种竹荪的提取物复配,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72 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和40 例乳腺增生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Caveolin-1和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 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 关(r= 0.609,P<0.05);其中Caveolin-1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 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aveolin-1 和nm23 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 诊治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杂交条件进行了优化。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dh,trh,toxR基因选用了3种探针序列,从菌落杂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杂交时间和显色检测等方面对基于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原位杂交实验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采用80℃热固定2 h,37℃预杂交10 min后杂交8 h以及封闭1 h的改良方法可获得高特异性、低背景且着色清晰的实验结果。优化的菌落杂交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准确、可区分致病性菌株的优点,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的同步检测和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并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毒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的响应。【方法】本文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33846为材料,分别提取不同温度(4、25和37℃)下菌体总RNA和代谢组。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同时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系统为工作平台检测其代谢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轮廓差异,并通过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代谢组与tdh基因表达之间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tdh基因表达强弱的排列顺序25℃4℃37℃;在tdh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发生显著性(P0.05)变化的主要代谢物是有机酸、氨基酸、醇、酮、酯;共得到11种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r︱=1,P0.05),其中3种为负相关,8种为正相关,且醇类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的正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本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与毒力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高丛蓝莓中的栽培品种埃利奥特为原料,通过L16(43)正交实验,分析比较了16种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及各提取物的pH值.结果表明:在30℃下,以65%乙醇(w/w)为溶剂,超声提取25min为最优提取条件.采用此条件得到的提取物具有最低的pH值,在浓度为100和40 mg/mL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率分别达100%和81.3%.  相似文献   
10.
牛蒡提取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蒡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80%乙醇分别浸提两个牛蒡品种柳川理想及黄肌牛蒡根的皮及去皮根,四种提取物分别命名为LP、LR、HP和HR。采用滤纸片扩散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筛选了四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时变抑菌研究了常温(25℃)和低温(4℃)下牛蒡提取物在无菌蒸馏水(DW)以及脑心浸汤(BHI)中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中LP的抑菌活性最好;经1000μL/mL LP提取液7小时处理,在4℃和25℃DW环境均未有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经各浓度提取液1天处理,在4℃和25℃BHI环境均未有副溶血性弧菌检出。LP对副溶血性弧菌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