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膳食     
食物的选择如果有人提出,“我们凭着什么条件选择每天所吃的食物?”也可能得到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有的人认为个人经济能力是主要的食物选择条件,也有的人会提出能够得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形下,人类的食物,是取决于食物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2.
贪吃的本性     
张鹏 《生命世界》2014,(3):44-45
正保健医生告诫我们不要贪吃甜食或脂肪类食物,因为贪吃和偏食都是坏毛病。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坏毛病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坏毛病呢?自然界食物本身没有"好吃"或"不好吃"的标记,但是我们大脑会自主地做出判断,将能量高或有营养的食物归为好吃,将能量低或有毒的食物归类为不好吃。这样婴儿本能地喜欢吃甜食、肉等高能量食物,不喜欢吃粗纤维、草、树叶等低能量、有毒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创办于1995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报道国家在食物与营养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们吃什么?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历史学家研究的是社会的历史形态,而无论什么社会,它能够存在,最起码的条件就是组成这一社会的人们必须生产出足以供自己生存下去的食物,因此,围绕“吃饭”问题展开的生产、消费是任何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活动。食物的种类与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因此,如果能知道古代人们吃什么,对于推知他们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社会情况,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历史学家碰到的困难是,怎么才能知道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人们吃些什么。过去,历史学家主要依靠挖掘出来的与古人遗骨在一起的生产工具,啃过的兽骨、残存的粮食化石等来推测古人的食物,这样的方法虽然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但毕竟十分间接,所提供的信息也十分有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从营养学观点谈新长征路上的吃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营养学的研究成就,使人们有可能认识到保证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数量,以及各种食物中所含不同营养成分的多少,并由此计划出合理的膳食构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膳食的构成往往受农业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的限制。根据人体营养需要计划食物的生产和供应,普及营养学知识,合理调配膳食,就可以从营养上解决好新长征路上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湿地食物源判定和食物网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营养动力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研究的基础.碳、氮稳定同位素作为识别营养关系的方法,已在湿地生态系统食物来源、组成和食物链传递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稳定同位素食物贡献度计算模型和营养级确定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讨论了动物营养分馏值和基线的选择依据;概括了湿地生态系统典型食物源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总结了草食、杂食和肉食等不同营养级动物的食物来源.指出了稳定同位素在湿地食物源溯源和食物网研究中的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需求,展望了未来同位素技术在湿地食物网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前景和研究重点,提出需要加强稳定同位素营养分馏和基线的影响因素、样品处理和保存方式研究以及胃含物、分子标记物和多元素同位素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单一、营养不良现象普遍;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食物种类日渐丰富,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21世纪以来,居民食物结构不断优化,但营养失衡与营养改善现象并存。比较2014年居民实际食物消费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推荐量差异,提出了确保未来我国食物供给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寄生蜂是调节昆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对寄主害虫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寄生蜂摄入的营养、寄生蜂的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其对寄主的搜寻效率等.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其中成蜂取食又包括取食寄主和取食非寄主食物两个方面.某些种类的成蜂通过取食寄主来获得生存和生殖所需的营养,但是大部分成蜂需要取食糖类来作为其主要能源,而且糖类对寄生蜂的生存和生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寄生蜂的食物来源、食物营养在寄生蜂体内的分配、取食寄主和非寄主食物对寄生蜂的影响以及寄生蜂在寄主搜寻和非寄主食物搜寻之间的权衡,以期为寄生蜂的饲养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又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在20种蛋白氨基酸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在人体内不能按需要合成,它们必须从食物中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当食物中缺少这些氨基酸时,人体正  相似文献   

10.
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组合,全面需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6大营养素。这就要求人们在平常膳食时,食物要多样化,才能得到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各组织器官活动所需要的养料。食物多样化也是调节体液、保持酸碱度平衡的需要。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体液的PH值应维持在7.3~7.5之间,呈弱碱性。食物有酸性,碱性之分。营养学上所说的食物的酸碱性是指进人的食物经消化、吸收,进人体液的最终形成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而言。例如,虽然有些水果口感呈酸性,但实属于碱性食物,那是因为这些水…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营养需求,研究蛋白质生产效率可为制定食物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参数与依据。食物蛋白质生产效率在国外研究较多,在国内报道还不多。作者从密云县整体系统水平对动植物蛋白生产力和蛋白质生产的能量、氮素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不同膳食结构的蛋白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生物化学(九):哺乳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发展程度最高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其主要特征。哺乳纲(Mammalian)现有35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从食性上可将哺乳动物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几类。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杂食性的,能取食多种植物或动物。这一讲主要介绍植食性哺乳动物以及人对食物的选择。动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成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主要的营养成份是蛋白  相似文献   

13.
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学意义及行为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行为机制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选择是觅食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动物食物选择对策主要有营养选择、植物次生化合物假设、营养平衡假设、最优觅食理论和条件性气味回避假设。动物学习食物选择的行为过程中,觅食个体能通过其认知过程和感知过程来处理食物信息、学习选择食物项目是一种可塑性行为方式,有利于动物获得适应栖息地的行为模式。幼体通过社会学习自母体学习的觅食经验,在幼体一生的食物选择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条件下,幼体可模仿成体的食物选择模式;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动物通过试错学习选择的食物项目可能较模仿成体所摄取的食物项目营养含量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野外的肉食动物大多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它们无法保证自己顿顿饱餐,而且捕猎时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很大,所以,这些动物不会发胖。而家猪在人类的照料下,终日无所事事,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况且猪圈里的空间有限,导致猪的活动量不大。这样,猪摄入营养多,身体消耗少,体内脂肪便逐渐积累起来了。【知识布丁】Q:猪为什么爱在泥巴里打滚?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为营养的研究工作开拓了更多思路,如全面系统地揭示不同时期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解决食物生产和居民营养需求的矛盾、开展营养相关疾病的管理、开展营养相关研究、确定营养传播策略等。随着大数据愈来愈广泛地渗透到营养领域,必将推动我国营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作者于1995年4~5月份在长春市调查了花背蟾蜍繁殖种群不同繁殖时期的食性,并通过食物多样性和营养生态位对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种群繁殖后的食物多样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较繁殖期为大;繁殖期和繁殖后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小,而食物百分率相异性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大。繁殖期雄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雌体,繁殖后雌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雄体,雌雄个体间的食物百分率相异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小。摄食活动性受繁殖影响,并随繁殖结束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陈云峰  胡诚  李双来  乔艳 《生态学报》2011,31(1):286-292
土壤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等外部投入已经改变或部分替代了土壤食物网的功能,由此也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利益,需要对土壤食物网进行管理,使土壤食物网符合作物生长的需要,即建立健康土壤食物网。管理土壤食物网有两种方式:(1)直接方式,即通过调节食物网各个功能群的组成来管理土壤食物网;(2)间接方式,即根据农田土壤食物网以自下而上调控方式为主、强调低营养阶层的资源限制的原理,通过调节碎屑的数量和质量来管理食物网。在这两种调控方式中,都需要对被管理的食物网进行监测,监测的方式也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测定食物网各功能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另外一种方式即以线虫为工具来反应土壤食物网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指南是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膳食,选择适宜于自己健康的食物并按需要搭配食谱,以保证人们能从膳食中得到充足的营养。膳食指南是将营养的科学知识以简单、扼要的方式介绍给我国的居民...  相似文献   

19.
温度与聚群对三种仔兽热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仔兽出生以前,是在相对稳定而安全的母兽子宫内生活的,出生以后,仔兽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温度即起了根本的变化。新生仔兽是如何适应新环境的?仔兽在新环境中的生活能力怎样?环境温度与食物条件对新生仔兽的存活率、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如何?环境温度和聚群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怎样?这是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尤其是毛皮动物饲养业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昆虫营养指标的定量测量与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随着昆虫营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在定量基础上研究昆虫营养,并期望获得可供比较的数据。营养的定量研究包括对昆虫取食量、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代谢和食物转化效率的测量、计算,所得结果除能表明不同食物的营养效应外,还可探查在一定条件下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Scriber等(1981)进一步评述了定量营养各种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