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索用机械式胸外按压复制大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的可行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10)。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左侧股动脉插管。在监测心电图与动脉血压条件下,模型组行气管阻塞(tracheal obstruction,TO),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出现2 min用呼吸机辅助和自制动物胸外按压仪行CPR。结果模型组TO后迅速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紫绀,心律失常,4~5 min出现心脏停搏,动脉收缩压降至40 mm Hg以下,脉压消失,CA出现。2 min后给予CPR,8只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并出现一过性再灌注心律失常,6只大鼠恢复意识并存活24 h。血液生化分析提示模型组大鼠存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功能损害、心肌酶谱升高。病理学切片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横纹溶解,肾小球无复流,神经元减少,肺淤血等器官损害。结论机械式胸外按压可以提供CA大鼠CPR所需的基本心输出量,可以成功建立大鼠CPR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脑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凝血酶、含水量、细胞凋亡的情况,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只,观察1组为制备的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2组为生理盐水大鼠模型,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所有大鼠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7 d,测定大鼠脑组织凝血酶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细胞凋亡情况。观察1组脑组织凝血酶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细胞凋亡情况,在6 h、24 h、3 d、7 d时均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水平相当(p0.05)。本研究推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凝血酶水平高、脑细胞大范围凋亡可能是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因素,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氧自由基的改变及卡尼汀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复苏后3、12、24、48、72h组(每组8只),复苏后卡尼汀干预3、12、24、48、72h组(每组8只)。各组抽静脉血测定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各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使用卡尼汀干预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基本正常(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减少;卡尼汀干预后,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卡尼汀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2)
正心脏骤停(CA)是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虽然近年来AHA定期发布指南引领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普及推广,使CA患者的早期抢救成功率略有改善,然而脑复苏的成功率依然较低,因此寻求能够改善患者的脑复苏成功率并改善神经功能的临床干预治疗措施,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关键。研究提示,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中,内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敲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经高压氧预处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了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高压氧预处理)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本研究发现,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 h、6 h、12 h及24 h的脑梗死体积所占百分比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的小于模型组(p0.05);预处理组、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表达细胞所占比例、血清中S100β蛋白、IL-1β、TNF-α水平显著的高于假手术组(p0.05);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表达细胞所占比例、血清中S100β蛋白、IL-1β、TNF-α水平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预处理组、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假手术组(p0.05),SOD含量显著的低于假手术组(p0.05);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的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SOD含量显著的高于模型组(p0.05)。本研究的研究表明,CIRI大鼠经高压氧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氧化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氧化应激反应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骤停时间≤10 min的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按照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复苏后用纳洛酮0.4 mg/(kg·d)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入。比较两组的CPR成功率、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监测其不同时点脑氧摄取量(CEO2)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复苏后24 h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自主循环恢复后,治疗组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复苏后24 h,两组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明显减弱,而治疗组各氧化应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复苏早期CEO2迅速升高,但在复苏后24 h开始下降,48~72 h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治疗组各时间点CE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心搏骤停患者CPR后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orexin-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大鼠6只,观察MCAO前和MCAO后2 h、24h的生理学参数,界定后续指标参考时间。另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vehicle组、orexin-A 50μg/kg组和orexin-A 100μg/kg组(n=5),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再取60只大鼠同样分成4组,(各组n=15),每组在术前、手术后6 h、24 h(各时间点n=5)取脑组织匀浆离心,检测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大鼠MCAO术前、术后2 h、24 h生理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保护参考指标在MCAO后24 h内不受影响。(2)与MCAO组、vehicle组相比,orexin-A 50和100μg/kg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5)且梗死容积缩小(P0.05);术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脑匀浆中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Orexin-A可能通过降低脑内自由基水平,控制脂质过氧化物酶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系统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7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N)和服药组(M)。适应性喂养1周,服药组大鼠连续服用8周的复方中药提取物,9周后将2组大鼠分别于安静状态、定量负荷、力竭运动即刻、力竭恢复12 h、力竭恢复24 h状态下处死。分别测定上述2组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结果:五种状态下,服药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GSH、SOD、T-AOC活性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中药提取物可降低不同功能状态下大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提高其脑组织GSH-PX、GSH、SOD、T-AOC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突触后密度蛋白-95抑制剂Tat-NR2B9c (NA-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将6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A-1组。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1 h后,NA-1组按照20μg/g的剂量在大鼠腹膜内注射NA-1溶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TTC染色显示,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24 h后,NA-1处理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p0.05)。此外,建模7 d后,应用NA-1处理的大鼠的悬崖逃避反射、趋地反射和翻正反射时间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issl染色显示,建模3 d时,应用NA-1处理的大鼠的存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升高(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NA-1处理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NA-1处理可显著降低NA-1组大鼠脑组织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上调大鼠脑组织中p-Akt/t-Akt的蛋白比率(p0.05)。本研究表明,NA-1能够有效降低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神经行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NA-1还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模型组(CA组,n=1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n=15),远隔缺血后处理+迷走神经切断组(RIPost+VAG组,n=15),迷走神经切断组(VAG组,n=15)。ELISA法检测ROSC 24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乙酰胆碱(Ach)、IL-1β和TNF-α浓度;ROSC 24h NSE免疫荧光染色;ROSC 1d及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ROSC 5d Nissl染色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与sham组相比,各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而Ach浓度降低,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降低(P0.05);与CA组相比,RIPost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Ach浓度升高,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升高(P0.05),而RIPost+VAG组及VAG组各项指标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IPost组相比,RIPost+VAG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Ach浓度降低,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降低(P0.05)。结论: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曲酶不同用药次数联合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42只沙土鼠,随机分为I/R组,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组(分3个亚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5 min后再通建立沙土鼠脑I/R损伤模型.联用组注射依达拉奉(10mg/kg),12h1次,同时注射巴曲酶(8BU/kg),q.o.d,分别给药3次、5次、7次;对照组注射等量依迭拉奉,同时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巴曲酶,q.o.d,共7次;I/R组、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沙土鼠CA1区凋亡细胞率及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联用组CA1区凋亡细胞率明显少于I/R组和对照组(均P<0.05);联用≥5次各组CA1区凋亡细胞率明显少于联用3次组(P<0.05);②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联用组和对照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联用≥5次各组与联用3次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增强缺血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且随联用巴曲酶用药次数增加(>3次)从而具有更强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及海马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trol)、电针组(EA)。大鼠窒息8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EA组于复苏同时在水沟、内关穴插入毫针并予以电针刺激,对照组仅在相同穴位插入毫针。计算大鼠复苏成功率,记录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于复苏后24 h及72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存活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炎性因子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对照组与EA组大鼠复苏后24 h、72 h NDS降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低,两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存活数量减少,IL-10表达降低、IL-1与IL-6表达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EA组大鼠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复苏后24 h、72 h NDS评分提高(P0.05);水迷宫第六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能力显著增强(P0.05);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减轻,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多;海马区炎性因子IL-1、IL-6表达降低,抗炎因子IL-10表达增多(P0.05)。结论:电针能够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训练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系统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105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35):对照组(N)、训练组(T)和训练服药组(TM)。适应性喂养1周后,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递增时间游泳训练8周。9周后将3组大鼠分别于安静状态、定量负荷、力竭即刻、力竭恢复12 h、力竭恢复24 h状态下处死。测定上述3组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结果:五种状态下,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MDA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训练服药组低于训练组,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GSH-Px、GSH、SOD、T-AOC活性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训练服药不同程度高于训练组。结论:"复方中药提取物"可降低不同功能状态下训练大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提高其脑组织GSH-PX、GSH、SOD、T~AOC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脓毒症大鼠的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10)、模型组(CLP组,n=20)、氯化锂干预组(CLP+Li Cl组,n=20),每组又分为8 h、16 h、24 h 3个时间观察点亚组,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氯化锂干预组于CLP手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i Cl溶液(50 mg/Kg),假手术组和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组每只大鼠分别于术后8 h、16 h、24 h采集眼眶静脉血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术后24 h各组大鼠生存率。结果:与S组相比,CLP组及CLP+Li Cl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上升,SOD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LP组同时间点比较,CLP+Li Cl组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下降,SOD浓度升高;与CLP组术后24h生存率相比,CLP+Li Cl组生存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现提高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Aβ1-42致痴呆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微注射Aβ1-42建立大鼠痴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评价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天麻素治疗组(1 mg/kg)、中剂量天麻素治疗组(5 mg/kg)和高剂量天麻素治疗组(25 mg/kg)。天麻素治疗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天麻素14 d,模型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4 d。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GSH-Px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S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脑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组织出现严重的损伤和凋亡现象,并且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天麻素的治疗干预后,我们发现,天麻素治疗可以显著逆转上述的损伤现象,并且天麻素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高剂量天麻素可显著升高脑组织中GSK-3β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天麻素对海马区微注射Aβ1-42致痴呆SD大鼠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无创性低氧动物模型,比较纯氧环境(pure oxygen environment,POE,100%氧)与空气环境(room air environment,RAE,21%氧)复苏对低氧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SD)7日龄乳鼠在建立低氧2.5 h模型后,分别于纯氧环境与空气环境中进行复苏。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无预缺氧和复氧实验,n=10)、纯氧环境组(POE,n=10)和空气环境组(RAE,n=10),依复苏后时间点每组又分为24 h组和72 h组,每亚组5只。按时间点取各组乳鼠大脑皮质行尼氏体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乳鼠复氧后各组大脑皮质内锥体层均可见散在的、单个的、成群的或2~4个排列成串的凋亡锥体神经元,细胞凋亡现象RAE 72 h组最明显,POE 72 h组凋亡细胞个数和面密度都较RAE 72 h组少(P0.01)。电镜下RAE 72 h组类似凋亡细胞核也较其他各组多见。结论在本动物模型POE复苏较RAE复苏早期可更能减少细胞凋亡,缓解低氧致神经元的损伤,表明纯氧早期对新生儿低氧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线栓侧的梗死体积,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24h后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均可见到p53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6h内给予Epo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结论:Epo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选择适合的大鼠,对比2月龄大鼠与4月龄大鼠CPR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亚组评分,摸索利用不同月龄的大鼠CPR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严格监测SD大鼠制备模型过程中的心电、血压生理指标、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及神经功能亚组评分、对比制备4月龄和2月龄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电刺激致室颤,4月龄组大鼠的成模率为87.5%,远高于2月龄组大鼠,而死亡率无差异;在电刺激诱发CA过程中造成的血压变化,4月龄组大鼠明显低于2月龄组大鼠,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01);4月龄组大鼠与2月龄组大鼠CPR后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4月龄组大鼠与2月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亚组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P <0.05),4月龄大鼠与2月龄大鼠对比,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程度加重。结论4月龄大鼠更适合制备心肺复苏模型,该月龄组的大鼠制备模型成模率高,脑损伤程度重,更适合于用于心肺复苏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