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玉  于秀波  张亮  徐军 《生态学报》2009,29(3):1181-1188
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北部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吴城镇4个采样点95条鱼和其他食物网成分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构建了鄱阳湖枯水期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果表明,不同水域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不同,范围为-27.5‰~-24.6‰可以区分赣江、修水、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湖交汇处水体的颗粒有机物特征.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核心区生物δ15N相对较低,而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星子、都昌两县附近水域生物体内的δ15N偏高,反映了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输入对系统的影响.在湖区不同位置捕获的相同品种水生生物δ13C值不同,反映了其不同的食物来源,用δ15N值计算发现其所占据的相对营养位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食物     
人类可食用的食物种类似乎无穷无尽,每个门类的生物中都有人类可食用的食物。和其他异养生物一样,人类的食物都来源于其他生物。异养生物能食用各种其他生物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由相同的"基本零件"构成,而且使用这些零件的基本机制也相同,所以生物之间的"零件"可以互相通用。摄食和消化就是获得和拆解其他生物的"零件",来建造自己的身体。外星生命如果使用的"零件"不同,就不能食用地球上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牙齿磨耗与使用痕迹,牙齿崩裂与古人类及古代人群食物质地、获取与制作食物方式、某些行为活动、生活习俗密切相关。然而,迄今对人类牙齿崩裂的关注程度及开展的研究还不多,尤其缺乏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崩裂出现率和表现特点方面的数据。本文对发现于贵州兴义猫猫洞的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釉质崩裂痕迹大小、出现率、表现特点进行了观测分析。研究发现,附连在3件猫猫洞人类下颌骨上的牙齿具有明显的釉质崩裂现象,出现率与生活环境恶劣的狩猎-采集人群接近。值得注意的是猫猫洞人类牙齿釉质崩裂出现在几乎所有臼齿的咬合面边缘。作者认为出现在猫猫洞人类臼齿的釉质崩裂是由于强力咀嚼和研磨坚硬食物所致,推测当时人类的食物粗糙,坚硬,富含颗粒(如坚果、种子等)。在猫猫洞下颌骨上观察到的波及几乎全部牙齿的牙周病也为猫猫洞人类严酷生活环境和粗糙食物的推测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此外,几乎所有具有釉质崩裂的臼齿都呈现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的釉质崩裂痕迹的表现特点提示猫猫洞人类长时间大量食用这种粗糙、坚硬食物。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地球生命的基础生存环境,使碳、氮等重要元素重新进入生命循环。但今天我们也很清楚地知道,某些微生物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正是它们引发了霍乱、伤寒、梅毒、肺结核等赫赫有名、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虽然早在1676年,列文·虎克率先观察  相似文献   

5.
丁志贤 《蛇志》2004,16(1):72-73
营养学专家提出:"人类的疾病,80%是吃出来的."主张平衡膳食和限食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食物营养过剩正在危害人类健康.当今人们谈论最多话题是健康,"富贵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脂肪肝,癌症等.这些疾病均与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所致.据有关资料统计,"富贵病"的发病,致残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学专家大声疾呼,为了您的健康,应科学限量饮食.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榆树疏林土壤环境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是目前主要的全球变化问题之一。榆树疏林是分布于温带草原地带的沙地生境顶级群落,其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人类活动(包括人工林的建造)对原生榆树疏林土壤环境和植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人工樟子松林和重牧干扰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工杨树林。在沙地环境治理中应充分地考虑自然规律和系统的短期与长期生态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丙万  蒋志刚 《动物学报》2002,48(3):309-316
从1998年8月到2000年6月,我们在青海省共和县和海晏县利用系统取样法测定了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利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目标动物记录法研究了约200只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和采食时间,同时研究了普氏原羚对采食生境的选择。我们发现:(1)采食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活动之一,占其活动时间的40.0%-65.6%。普氏原羚晨昏采食时间超过总采食时间82.9%;(2)普氏原羚在人为干扰小、食物丰富度高的地方采集,人为干扰与食物丰富度对普氏原羚的采食活动影响显著(P<0.01);(3)普氏原羚是广食性物种,共取食16科50种植物,其食物组成季节性差异极为显著(P<0.01);(4)食物资源影响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普氏原羚的食物中从11月份到第二年5月会出现替代性食物狼毒和马蔺,食物中狼毒和马蔺的比例随食物资源的下降而上升;在5月份,偶吃性食物沙蒿所占比例最大,为13.8%;(5)普氏原羚选择芨藤草草原以及其它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生境作为采食区;几乎不在围栏内采食,但常在距离围栏1km内的生境中采食,对距离围栏1km以上的采食生境的选择为随机选择;普氏原羚不在沙丘中采食,而在沙丘边缘的生态交错带采食。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量对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植物过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反应是人类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疾病 ,由于症状复杂 ,种类繁多 ,危害广泛且很难根治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自然界的过敏原种类很多 ,花粉蛋白质和食物蛋白质是植物过敏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过敏原。许多人在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过敏蛋白质之后会因过敏而患上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结膜炎、湿疹、皮炎等症。特别是一些谷类食品加工业的工人 ,由于经常呼吸带食物蛋白质的粉末而极易患过敏性疾病。1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大都是外源分子 ,并且能刺激产生显著的免疫反应。许多已知的植物过敏原与病理发生相关蛋白质(pa…  相似文献   

9.
食补维生素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由波兰科学家丰克命名,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生素位列人类六大营养素之一,命名虽晚,但意义重大,随着人类的认识,它已成长为一个大家族。绝大部分维生素是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获取。  相似文献   

10.
关莹 《化石》2012,(3):9-11
原始人类以怎样的方式生存,靠什么食物为生,是一直困扰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问题。对于年代较晚的遗址来说,有些出土物,如陶器和铜器中尚保存一些食物的残骸,通过这些残骸,我们能够窥探到先民们日常生活的影子,比如采集何种植物,如何进行加工和保存,各种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