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扩增谱带大小0.2-3.0 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 共扩增出786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 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 在650-3 000 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 其中第I类和第III类有两个亚类; 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 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大小0.2-3.0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共扩增出78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在650—3000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有两个亚类;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相似文献   

3.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及其60Co 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8号m为研究材料,选用360个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1个引物OPG18在农林8号和农林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农林8号m与农林8号相比有29 bp DNA片段的缺失.研究结果为60Co 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RAPD标记在山葡萄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军  葛玉香  贺普超 《植物研究》2004,24(4):473-476
采用修改后的CTAB 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利用RAPD 标记技术对山葡萄7 份种质进行鉴定, 用4 个引物(从30 个引物中筛选)对试材进行PCR 扩增, 共扩增出30 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产生7.5 条谱带, 其中21 条谱带为多态性谱带, 占总谱带数的70%。不同引物扩增的谱带数不同, 范围在6~9 条之间。利用4 个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可以将7 份山葡萄种质区分。  相似文献   

5.
以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标记方法对航天搭载得到的矮化早熟高粱突变体进行遗传特性分析,利用适合玉米的引物对高粱进行引物筛选,从31种随机引物中共扩增出4条多态性片段,反映出突变体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发唐菖蒲复色花突变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唐菖蒲品种'新秀'的种球为材料,经不同剂量50Co γ射线诱变后,进行生物学性状观察,并以'新秀'为对照.用AFLP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1)诱变后代出现了广泛变异,并从75 GY剂量组M:代中选出了花瓣呈粉白相间的复色花突变体.(2)突变体的大多数引物扩增产物带型与对照带型差异显著;64种引物中50对引物检测出DNA分子的多态性,产生1 600条清晰谱带,多态性位点112个,多态性13.08%,相似性系数为93%.差异片段主要集中于100~700 bp之间.研究表明,复色花突变体和对照之间的差异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其中一些可能与花色形成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克隆植物蛇莓基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扩增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蛇莓基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ISSR引物在22个分株中共扩增出62个条带,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4~16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0.3条。采用6种引物对22个克隆分株的DNA扩增共产生28种带谱类型,其中有9种带谱为特异性带谱。综合分析这些带谱,确知这22个克隆分株分属16个基株。由带型可知,通过6个引物中的4种引物就可以把所有的基株鉴定出来,表明ISSR技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蛇莓的克隆基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每个引物扩增出来的条带的多态性比例也比较高,平均达到90.3%。  相似文献   

8.
应用RAFD标记研究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RAPD标记对19份国内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水平上,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差异程度并不高。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54条多态性带,不同引物扩增的带数差异较大,每个引物可扩增2—8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4.91条多态性带。引物1050扩增的多态性带最多(8条)。聚类结果表明,基于RAPD标记分析的遗传聚类群与生态类型有很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质资源SRAP分子标记中的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3个大豆栽培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为材料,从2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可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组合。用筛选出的12对引物组合对大豆品种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的PAGE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0条,多态性谱带比率为87.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8.3条谱带。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12对引物组合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  相似文献   

10.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及其60Co 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8号m为研究材料,选用360个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1个引物OPG18在农林8号和农林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农林8号m与农林8号相比有29 bp DNA片段的缺失.研究结果为60Co 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号品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从其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该突变体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具有极高的选育价值,为了从生化与分子水平上评价上述空间诱变效应及其突变体后代不同选系的遗传变异性,本研究对从MTR28分离后代中获得的6个遗传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大穗,高产型优良变异选系SP10-11,SP11-11,SP13-5,SP14-9,SP14-21,SP20-2,以及未经卫星搭载处理的唐恢28号高粱品系为对照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和RAPD分析。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变异选系与对照之间以及不同变异选系之间在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6个变异选系与对照之间在酯酶同工酶图谱中分别具有1-8条带的差异;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电泳图谱中具有1-5条带的差异。用22个引物在6个变异选系与对照之间进行RAPD扩增,其中有3个选系(SP11-11,SP13-5,SP14-21)在6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中与对照存在DNA片段差异;另外3个选系分别在4、5、7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中与对照存在扩增片段差异。以上RAPD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6个空间诱变选系均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不同种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带型,其中引物S4和S6与供试木耳属菌株的基因组DNA结合位点少而保守,扩增图谱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其综随机引物的扩增DNA多态性较强,可用于种内不同菌株的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的木耳属菌株分成四大类,其中有三大类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啤酒大麦品种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38个啤酒大麦品种的遗传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28个有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中,共扩增出153条谱带,其中91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占59.4%。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多态性谱带,平均3.3条。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27水平上38个啤酒大麦品种可聚成两大类,下分5个亚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0952~0.37846。RAPD标记揭示出这38个啤酒大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沈丹16、沈丹2100的可见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Ⅱ方法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是:从RAPD反应所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63条谱带,其中14条为差异性谱带,其余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此次实验的RAPD反应系统虽然较成功,但不是最佳的,今后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斑腿蝗科11种蝗虫RAPD带型的变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哲民  汪桂玲  黄原 《动物学报》2001,47(4):367-37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研究了斑腿蝗科 8属 11种蝗虫RAPD带型的变异。在 2 3个随机引物中有 8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RAPD带 ,扩增总带数为 148条。带型显示 :科内属间及属内种间多态性普遍存在。利用Nei&Li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 ,构建斑腿蝗科不同属种的分子系统树。聚类结果显示 :属内的种各自先聚为一类 ,而 8个属间的系统树分为两大分支 ,这两个分支与这些属种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翅发达与否完全一致。第一分支的 2个属 (云秃蝗属和小蹦蝗属 )均为前翅退化型 ,第二分支的 6个属 (星翅蝗属、长夹蝗属、素木蝗属、胸斑蝗属、外斑腿蝗属、斜翅蝗属 )都是前翅发达型。  相似文献   

16.
甘蓝品种'争春'和'寒光2号'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法提取甘蓝(Brassfca oleraceavat.capitata)品种‘争春’、‘寒光2号’及其各自亲本的基因组DNA,通过SRAP、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用于种子纯度鉴定。利用30对SRAP引物组合和200个RAPD随机引物,以各品种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组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多数SRAP引物组合对模板组的扩增带型一致,少数组合扩增出差异,但未能找到具有互补差异的引物组合;通过RAPD标记方法筛选出能鉴定2个品种纯度的引物分别为S42、S103、S193和S42、S89、S151,其中引物S42对2组材料均能扩增出特异的RAPD指纹图谱,并将RAPD指纹图谱转变为相应的数字指纹。  相似文献   

17.
Frankia菌的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分自2个分类接种群的8株Frandia纯培养的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其中引物OPW15和OPW16能扩增得到较为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产物分子量大都分布在0.5~4Kb之间.从稳定的RAPD扩增图谱看,Frankia菌间存在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选定适当引物情况下,能依据共同带将Frankia菌化归为同一分类接种群.  相似文献   

18.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市)的44个扁蓿豆居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对44个扁蓿豆居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5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08%。扁蓿豆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6~0.908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44个扁蓿豆居群被划分为8个类群,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64对AFLP分析引物中随机选取了19对引物组合。经过跑小板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显带AFLP条带,从中筛选出可做荧光的8对引物。再从中选取了扩增位点丰富,带型质量好,分辨率较高,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且条带较完整的4对引物:E-AAC+M-CAC、E-AAG+M-CTG、E-AAC+M-CAG、EAAC+M-CTA进行荧光跑带、读带。共在156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4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2条,多态性比例平均为84.62%,4对引物对10份猕猴桃材料的区分率达100%。说明该4对引物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AFLP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不同种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带型,其中引物S4和S6与供试木耳属菌株的基因组DNA结合位点少而保守,扩增图谱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其综随机引物的扩增DNA多态性较强,可用于种内不同菌株的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的木耳属菌株分成四大类,其中有三大类各代表一个形态鉴定的种。研究结果表明了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木耳属种或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