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DNA作诊断试验是非常迅速、灵敏和特异的,容易进行并容易分析。DNA杂交试验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出现,对现代的重组DNA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进入更接近临床的实验室起到了相应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要谈到这项新颖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DNA探针是一种能够识别并能特异地与互补DNA片段,即使这些互补的DNA序列是在其它完全无关的DNA序列中。  相似文献   

2.
<正>DNA探针在最近被常规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它可使临床诊断更迅速,此技术理论简单,故有充分时理由利用此新技术。传统方法鉴定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病毒、寄生虫、肺炎衣原体和其他新的生长慢的病原体(eg,Mobiluncus Curtissii)需要几周时间。探针的产生使小实验室不仅具有鉴别较广范围传染病原的能力,且可减少向中心实验室送标本的费用,而探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直接且准确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原体、精确地选择抗微生物药物以减少严重传染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应用肽核酸探针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特异的肽核酸(PNA)探针、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和cy5纳米颗粒,通过荧光扫描技术,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准确地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方法:针对鼠疫耶尔森氏菌pMT1质粒上的caf1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PNA探针,经生物素标记后,分别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和cy5纳米颗粒结合;将探针与待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因组DNA杂交后,利用荧光扫描技术进行检测。探讨了多个实验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并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建立并优化了利用PNA探针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灵敏度为0.9μg/mL(待测DNA)。结论:PNA探针与靶基因的结合不易受杂交液离子强度的影响,结合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灵敏、特异、稳定地对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定量检测,为鼠疫的监控、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DNA的技术,制备了酶标基因探针。研究了酶标过程和产物的电泳行为;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探测了单链、双链DNA,灵敏度可达pg水平,以此酶标的Y染色体特异的DNA片段作探针,进行了DNA杂交的性别分析,证明该探针能清楚地区别两性基因组DNA,这对基因的研究和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核酸杂交是进行基因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常规使用的都是DNA探针。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RNA也可用作探针成功地用于基因探查。与同类DNA探针比较,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单链RNA探针的主要优点是:(1)转录产生的单链RNA探针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活性。最适条件下其特异活性可大于6×10~(?)cpm/μg。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原位杂交的敏感性。Cox等人在应用海胆胚胎的实验中发现不对称的SP6 RNA探针要比对称的RNA探针或DNA探针分别敏感8倍和100倍。在Northern  相似文献   

6.
淋病奈瑟菌 (N eisseria gonorrhoeae)是淋病的病原体 ,该菌也称淋病双球菌 (diplococcus gonorrhoea)或淋球菌(gonoccus)。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检测法仍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试验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有可能比分离培养法更敏感和特异而成为另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 [1 ] 。在设计淋病的诊断技术时 ,实验技术人员要考虑所在单位的实际、社区淋病患病率以及试验方法的成本效益等 ,试验效果 (testperformance)是选择淋病诊断试验的关键指标。当社区淋病患病率低时 (如产前检查的妇女 ) ,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的试验方法的阳性预测值 (PPV)也低 ;类似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将分子诊断技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是以鉴定病原体DNA或RNA中的特殊标记序列(SignatureSequences)为其依据。所以,如从临床标本中检出特征性的核酸,大多表示有新近感染。尽管核酸探针已被广泛用于病原体的检查,但将之作为常规检查的实验室还相当少。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要求高,难于自动化,而且常缺乏微生物学标本所需要的敏感度。故多数病原体探针仍然是用来确证培养物,所以,尚离不开原始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DNA探针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中有巨大潜力,它提供了快速、价廉地鉴定在合成培养基上不易生长的病原体的可能性,包括检测携带已知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病原体株,同时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和污染食品中的传染原。目前已有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详细综述了此技术在这些方面和微生物学其它方面的应用(Highfield和Dougan,1985;Edberg,1986;Goldmann,1987;Miotti,1987;Tenover,1988;Landegren等,1988)。 在微生物鉴定领域,诊断用探针已可购得,可用于检测各种菌种,包括嗜肺军团菌、结核杆菌、淋球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和沙门氏菌某些血清型(Tenover,1988)。另一应用引起了流行病学家的兴趣,即利用探针检测提供的DNA指纹图对医院内和社会的疾病爆发进行研究和控制,因为这些DNA指纹图对核苷序列中较小的基  相似文献   

9.
第一化学药品公司从10月开始与美国 Chiron 公司共同开发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用 DNA 探针诊断药的临床试验。HCV 检测 DNA 探针诊断药进入临床试验还是首次。进入临床的 DNA 探针诊断药采用 Chiron 公司和第一化学药品公司开发的分歧 DNA 技术。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查目前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痰涂片阳性率较低,镜检需要经验,难以区分环境分枝杆菌造成的假阳性;痰培养需时太长,因此细菌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DNA片段,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生物探针和基因芯片等,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高而未能广泛推广.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可以发展成自动化检测,尤其是对痰培养阴性和肺外结核病有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靶抗原的选择和检测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用于目标序列捕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的探针对已知的特定目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将目标序列DNA富集后再利用芯片杂交或测序进行检测。此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大样本中的基因组重要区域进行研究,避免了全基因组研究费用高、分析困难等问题。并且,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弥补了杂交捕获技术、PCR捕获技术等分子捕获手段的不足,为动植物及病原菌重要DNA片段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广泛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杂合性丢失、体细胞突变、DNA甲基化和可变剪接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对DNA完整度要求不高,适用于福尔马林石蜡包埋样本分析等特点,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在探针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研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为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全面了解该技术,综述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在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显带分析技术以每条染色体独特的显带带型为依据,提供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基本信息,用于染色体核型的初步分析。然而有些染色体重排由于涉及的片断太小或具有相似的带型,用该方法难以探测或准确描绘。多元荧光原位杂交(M-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FISH-显带分析技术是染色体特异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FISH)。它们能够探测出传统显带分析不能发现的染色体异常,提供更准确的核型。M-FISH和SKY均以组合标记的染色体涂染探针共杂交为基础,二者的不同在于观察仪器和分析方法上。它们可对中期染色体涂片进行快速准确分析,描绘复杂核型,确认标记染色体,主要用于恶性疾病的细胞遗传学诊断分析。FISH-显带分析技术以FISH技术为基础,能同时检测多条比染色体臂短的染色体亚区域。符合该定义的FISH-显带分析技术各有特点,其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DNA特异的染色体条带。这些条带有更多色彩,能提供更多信息。FISH-显带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地被用于进化生物学、放射生物学以及核结构的研究,同时也被用于产前、产后以及肿瘤细胞遗传学诊断,是很有潜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遗传疾病诊断和人类基因图谱中的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_s,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erphisas) 重组DNA技术为人类遗传学提供新的机会。应用直接基因探针、寡核苷酸探针以及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_s),推进了遗传疾病的出生前诊断和人类基因组的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肽核酸探针在微生物诊断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肽核酸(Polyamide nucleic acid,PNA)是以中性酰胺键为骨架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类似物,它可以特异性地与DNA杂交,且具有极高的生物稳定性.相比较传统的DNA探针技术,肽核酸探针以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食品、环境及临床等微生物快速诊断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就肽核酸探针在微生物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用末端转移酶催化生物素核苷酸底物(Biotin-ll-dUTP)共价连接在合成的寡核苷酸3’羟基末端,从而合成了两种寡核苷酸探针(β~T_(41-42)及β~A_(41-42))。用它们分别与克隆化扩增的正常和突变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杂变。结果表明该探针都具有与~(32)P探针相似的特异性,其杂交的灵敏度为2—3pg(特异序列)。进而将探测HbS基因的正常和异常两种寡核苷酸19聚体(β~A_6和β~S_6)用~(32)P和生物素分别标记;将HbS杂合子病人的白细胞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并以含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DNA片段作对照,与两种探针分别进行斑点杂交。所得结果完全一致;Hbs杂合子DNA对正常和异常探针都显出杂交信号,而正常DNA只与β~A探针显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16.
农林水产省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JIRCAS)生物资源部研究员中岛一雄、该部主任研究官林隆治和泰国Khon Kaen大学、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研究组开发了检测植物寄生性支原体样病原体(MLO)的DNA探针。开发该种探针还是第一次。 中岛等使用由于MLO侵染而患黄萎病的水稻、患叶化病的芝麻、患白叶病的甘蔗,从宿主植物DNA中分离出MLO的DNA。分别选患病植物DNA和与植物种特异反应的MLO DNA片段,用过氧化物酶标记,制作DNA探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瑞士Hoffmann-La Roche 公司从9月开始在欧洲、美国销售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 法)的检查衣原体属用的DNA 探针诊断药盒。使用PCR 法的DNA 诊断药盒的开发为世界首创。DNA 诊断药已到新阶段。估计在日本93年下半年以后销售。DNA 探针诊断药包括在日本销售的东雷、中外制药公司等的产品;即使不扩增也能检测出基因本身  相似文献   

18.
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以中性酰胺键为骨架的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类似物,它能够与DNA和RNA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可以制备PNA探针.与 DNA探针相比,其杂交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增加且能在低盐浓度下进行杂交.因此它能够大大提高微生物学检测和医疗诊断的效率和灵敏度.PNA独特的生化属性已逐渐为世人所瞩目,PNA探针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其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BAC在玉米有丝分裂染色体上FISH杂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细菌人工染色体(BAC)为探针在玉米有丝分裂的细胞学制片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玉米基因组Cot DNA对BAC探针重复序列的封阻、杂交后洗脱的严谨度、杂交液中FAD的浓度变化、水稻BAC探针的特异性重复序列的封阻对FISH杂交信号特异性的影响.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水稻BAC探针在玉米有丝分裂染色体上进行BAC-FISH杂交的优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玉米基因组Cot DNA来封阻水稻BAC探针的重复序列玉米基因组C ot DNA的Cot值应小于50,同时还需根据不同探针调整Cot DNA的Cot值及与探针的比例;而降低杂交液中FAD浓度和适度控制杂交后洗脱的严谨度,尤其是使用水稻BAC探针本身特异的重复序列的封阻对BAC-FISH杂交信号特异性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用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特异线粒体DNA片段,并与生物素偶联,最后与标记磁珠的亲和素混合获得捕获探针。并自行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文库捕获探针与肝癌全基因组测序文库进行液相杂交。分离捕获产物后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组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成功分离线粒体基因组DNA;对测序数据的分析显示:90%以上测序数据来自线粒体基因组DNA,且覆盖率达到100%,且均一性良好。检测到的同质性变异位点数量和异质性变异位点数量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产生的结果接近(P=0.9152,P=0.8409)。结论:新方法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可以从全基因组文库中高效捕获线粒体基因组DNA测序文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