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据美国药品和生物制品中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署JohnC。Petricciani的报告,1984年7月由美国FDA、CDC、NIAID、NHLBI及NCI等单位共同发起一次专家会议,讨论了使用非正常细胞生产新制品的安全性问题。会议回顾了使用细胞生产制品的历史概况,1954年曾规定用于人体的制品不允许使用人肿瘤细胞,只能使用正常动物组织原代细胞。70年代早期,经过长期而充分的争论,接受了人双倍体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制备了HBsAg的微团化(Micelle)和免疫剂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简称ISCOMS)两种形式的抗原。在电镜下观察,微团化抗原是由球形亚单位颗粒组成直径100~150nm的较原颗粒大得多的大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24g/ml;而ISCOMS在电镜下为直径30~40nm左右稍大于原颗粒的多面体形态颗粒。SDS-PAGE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的颗粒都是由HBsAg的P23和GP27蛋白所组成。 小鼠免疫接种结果显示,ISCOMS的免疫原性优于微团化抗原,后者又优于原22nm HBsAg颗粒。在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上,ISCOMS组显著优于微团化抗原组,而微团化抗原组略优于22nm HBsAg组。 ISCOMS的免疫性强,抗体产生早,强度高,又易于制备,而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铝胶佐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同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VL941lacHBS。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VL941lacHBS DNA转入事先用AcNPV感染过的Sf9细胞,在显色剂X-gal存在下,筛选无多角体的蓝色蚀斑。经过若干次蚀斑纯化,最后获得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AcV941LS。 用R-AcV941LS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72~96小时,用RPHA和RIA分别检测组织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含量。结果,组织培养上清液为3.83μg/1×10~6~2×10~6细胞;细胞裂解液为4.39μg/1×10~6~2×10~6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合成总量为8.22μg/1×10~6~2×10~6细胞。免疫电镜观察显示表达产物呈约22nm的球形颗粒。小鼠免疫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以R-AcV941LS感染Sf9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具有相近似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两个拷贝的adr亚型HBs基因的pSV2质粒组建,其中一个拷贝只含S基因,受SV40早期启动子的直接控制,另一个拷贝连接于pSV2质粒dhfr基因下游,含有前S和S基因及其本身的启动子,用此重组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经选择,获得了高效表达HBsAg的CHO-32-C23及CHO-Ⅱ-5细胞系,最佳培养条件及HBsAg分泌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CHO-Ⅱ-5系细胞分泌HBsAg的最佳条件是37℃培养,培养基中加2%小牛血清,每日收换液;用5%小牛血清,每48小时收换液则次之,但较实用,转瓶培养产量约2.μg/ml,将CHO-32-C23细胞系产生的液体初步纯化,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23k和27k蛋白带,用其免疫NIH小鼠,EDSO为0.119μg,对照血源菌ED_(50)为0.083μg,二者的免疫原性近似。  相似文献   
5.
核酸杂交是进行基因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常规使用的都是DNA探针。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RNA也可用作探针成功地用于基因探查。与同类DNA探针比较,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单链RNA探针的主要优点是:(1)转录产生的单链RNA探针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活性。最适条件下其特异活性可大于6×10~(?)cpm/μg。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原位杂交的敏感性。Cox等人在应用海胆胚胎的实验中发现不对称的SP6 RNA探针要比对称的RNA探针或DNA探针分别敏感8倍和100倍。在Northern  相似文献   
6.
7.
构建了pSV2DHWS2S质粒,使dhfr扩增基因及乙型肝炎病毒的Pre-S_2+S基因分别在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的调控之下。此质粒转化到CHO-dhfr~-细胞,经克隆、加氨甲喋呤(MTX)筛选、扩增,建立了3个高效分泌HBsAg中蛋白及主蛋白的克隆细胞系。检测了其中的M6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免疫电镜下可观察到22nm的颗粒;该细胞用转瓶连续培养60天,每2天收、换液1次,每升HBsAg平均产量为2.9mg。经初步纯化,在SDS-PAGE中显示23k、27k主蛋白带及33k、36k中蛋白带。主蛋白及中蛋白的反相血凝(RPHA)滴度分别为64和128;中蛋白的ELISA滴度为320。部分品系小鼠免疫后能产生滴度为8的抗Pre-S_2抗体。3只家免中仅有1只在免疫后第1、2周可测出Pre-S_2抗体,而3只兔的S抗体滴度都较高,持续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乙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安道  姜文榕 《病毒学报》1991,7(4):315-32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