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标记的快速筛查是临床早期诊断的难题。利用化学发光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低丰度的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进行高灵敏度的筛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将带烯烃末端的、引发聚合反应的表面引发剂加入到常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再通过热交联反应固定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三维结构中,形成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iPDMS)。为了使iPDMS材料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特性,在活性引发位点处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poly(OEGMA) 高分子刷。最后将20种肿瘤相关的抗原利用高通量喷点打印技术打印到芯片的特定区域,并组装成iPDMS芯片的48孔检测微孔板。对临床上常见的8种肿瘤患者血清进行分析,发现VEGFR1和VEGF121自身抗体对常见的8种肿瘤具有检测价值,有望成为肿瘤快速筛查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一种新型的比色芯片,以实现对临床常见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采用纳米金标记巯基修饰的各待检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基因片段,与相应的以各待检靶序列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构建成的基因芯片杂交,并通过结合银染反应将杂交信号被放大形成裸眼可见的显色信息来判读检测结果.该芯片技术检测时间短,最低检测值达 100fmol/L.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通量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纳米放大基因芯片检测专利技术的基础上 ,研制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 ,从而充分利用纳米金与银反应可将信号放大 10 6倍的优势以取代目前通用的荧光、同位素、酶标等信号报告材料 ,实现芯片技术与纳米技术的有机结合 ,使之具有设备简单 ,技术稳定易于掌握 ,灵敏度高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实用型纳米金基因芯片 ,从而为临床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简便、准确诊断探索一条新的途径。试验的主要方法及结果如下 :(1)扩增实验表明 :引物巯基修饰后必须经过TCEP预还原处理 ,才能获得较好的P…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载DNA的基因转染体系,比较用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E)吸附质粒DNA和用分枝PEI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PLGA-BPEI)吸附质粒DNA优缺点。方法:用乳化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研究,包括包封率、Zeta电位、粒径大小、稳定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它们对NIH3T3和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用MTT检测对它们细胞的毒性。结果:制备了两种基于PLGA的纳米粒,PLGA-E和PLGA-BPEI粒径大小为200-270nm,zeta电位为0-30mV,在血清和不同的pH值时两者均较稳定,转染效率PLGA-BPEI较PLGA-E高,且释放时间早,但前者较后者对细胞毒性大。结论:这两种基于PLGA纳米粒均能有效转染质粒DNA,它们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在多数肿瘤中表达上调,为使用针对VEGF的小干扰RNA(VEGF siRNA)治疗肿瘤提供了重要的作用靶点,然而,不清楚VEGF表达的大幅上调是否会影响VEGF siRNA的干扰效率.本文研究VEGF siRNA能否在VEGF的表达大幅上调的鼻咽癌细胞(CNE)中有效抑制VEGF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VEGF siRNA作为潜在的抗癌制剂的应用方法.为增加siRNA的稳定性,对VEGFsiRNA进行了2’-脱氧(2'-deoxy)化学修饰,再将修饰后的VEGF siRNA导入经低氧诱导而高表达VEGF的CNE细胞,30h后用ELISA,Western blot结果分析和RT-PCR等方法鉴定其抑制CNE细胞表达VEGF的效果,结果证明VEGF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用化学修饰的VEGF siRNA治疗裸鼠的鼻咽癌移植瘤,将VEGF siRNA与脂质体混合后,注射到肿瘤局部,然后进行超声照射,每周治疗2次,3周以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并测量瘤重.结果显示上述治疗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假互补肽核酸(pseudocomplementary peptide nucleic acids,pcPNAs)是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s,PNA)的一种衍生物,通过碱基修饰可以使pcPNAs 同时与双链DNA两条链中相应的靶序列结合;而在pcPNAs识别靶序列并结合时,pcPNAs自身两条链间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不会自身互补结合. pcPNAs与DNA、RNA甚 至肽核酸相比具有独特的杂交特性,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效应.本文就pcPNAs寡聚体的结构、与核酸杂交的特点及杂交模式,分子生物学效应以及应用等 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苏省结直肠癌发病与hMSH2基因IVS12(-6)T〉C多态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对江苏省金坛、泰兴和淮安地区近2年来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08例以及配对180例健康体检者的饮食等生活习惯因素进行调查,提取外周血DNA,应用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现场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hMSH2基因IVS12(-6)T〉C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结果:hMSH2基因IVS12(-6)T〉C在家族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且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喜食油炸和腌渍食物组,hMSH2基因IVS12(-6)T〉CC突变与正常人群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SH2基因IVS12(-6)T〉C突变,通过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该突变的携带者有更高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基于光谱扫描技术的非机械扫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采用白光为SPR激发光源,通过单色仪控制入射光的波长实现光谱寻址,在保证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同时,使系统在整个动态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简化了传感器结构。理论分析了光谱扫描SPR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搭建了实验系统,并测量了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混合溶液的SPR信号变化。结果表明:系统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0-1.38,灵敏度可达3.1×105RIU。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疾病往往具有较大的传染性,易于大面积流行,且难以控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快速准确的筛查成为预防及控制其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长度仅有约22nt的非编码单链微小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真核细胞中,主要通过与靶m 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调控该m RNA分子的表达或转录后翻译;在细胞生长、发育、凋亡,肿瘤形成,病毒感染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时,mi RNA调控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病毒感染的进程与结局;感兴趣的是,mi RNA其自身的表达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mi RNA有望成为筛查病毒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标志物,目前已成为一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从循环体液中mi RNA的稳定性,mi RNA在病毒感染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mi RNA检测技术方面做简要综述,并对mi RNA作为传染病一种新型检测标志物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江苏省结直肠癌发病与hMSH2基因IVS12(-6)T>C多态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对江苏省金坛、泰兴和淮安地区近2年来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08例以及配对180例健康体检者的饮食等生活习惯因素进行调查,提取外周血DNA,应用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现场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hMSH2基因IVS12(-6)T>C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结果:hMSH2基因IVS12(-6)T>C在家族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且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喜食油炸和腌渍食物组,hMSH2基因IVS12(-6)T>CC突变与正常人群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SH2基因IVS12(-6)T>C突变,通过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该突变的携带者有更高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