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治疗后脂溢性皮炎复发率、复发间隔天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血清IL-2、IL-8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痊愈至复发的间隔时间较长(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能够明显提高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可能与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853314 E受体调节γ干扰素生产: 人白细胞激活的四种受体模型[英]/Wilkinson,M.…//Eur.J.Immumol.-1984,14(8).-708~713[译自DBA,1984,3(22),84-10577]γ干扰素生产体随着淋巴细胞激活的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小扳减少症模型复制的方法和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索-6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12只BAC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再将3个模型组随机设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索-6实验组,分别皮下注射稀释液、白细胞介素-11及白细胞介素-6,定时采血,分析血小板数目。[结果] ①与给药前相比,小鼠血小板减少极显著(P<0.01);②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③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用环磷酰胺对BACB/C小鼠注射方法制造模型简单易行;白细胞介素-6在BACB/C小鼠以皮下注射给药途径方法,对治疗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126Gln是一个保守氨基酸,将126Gln突变为Asp后,测定了这一突变体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不同亚基组合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突变体 126Asp-IL-2与 IL-2Rα βγ复合体可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与 IL-2 α,β复合体亲和力正常,而与 IL-2Rβγ复合体不具备亲和力.由此证实126Gln是人 IL-2与 IL-2Rγ亚基结合的残基.  相似文献   

5.
960958 抗人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轻和重链Fv片段编码cDNA的克隆[俄]/Paskhin, A.I.…//Bioorg.Khim.-1995,21(6).-430~435[译自DBA,1995,14(17),95-10173] 通过总RNA的逆转录制备编码抗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G1(IgG1)重和轻链可变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照心功能情况分为肺源性心脏病组21例(对照组)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19例(观察组),进行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定量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10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可作为监测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 12)基因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将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或者pCI-neoGAG单独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通过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p24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IFN-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CI-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白细胞介素-12基因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12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2 )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能分别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与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从而促进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另外IL2与IL6在发挥生物学活性时还有相互协同作用。因此 ,将去除信号肽的猪白细胞介素 6(pIL-6)与猪白细胞介素 2 (pIL-2 )cDNAs序列通过一段Linker相连 ,克隆到E .coli表达载体pPET-2 8a中。该融合蛋白IL6-IL2在E .coli表达菌BL2 1 (DE3)中获得成功表达 ,SDS-PAGE分析分子量约为40kDa ,表达量达到总菌体的 66.26%。用IL6依赖的B9细胞与IL2依赖的CTLL细胞增殖试验进行融合蛋白IL6 IL2的生物活性检测 ,其活性可分别达到 0.8× 103U /mg和 6.4× 103 U/mg。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亲和性配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对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作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中和性单克隆抗体5G1(抗Tac型抗体)能够特异性地阻断IL-2与其受体的结合.因此,5G1可作为目标分子被用来在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白细胞介素2的亲和性配体.经过4轮亲和性筛选以及5G1亲和活性的测定,6个具有明显5G1亲和活性的噬菌体克隆被发现.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出,所得到的肽序列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即SSFT(L/P)I.该序列与IL-2受体α链没有同源性.因此,SSFT(L/P)I可能模拟了IL-2受体α链上的一个不连续表位(mimotope),为白细胞介素2亲和性配体片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树兰(杭州)医院2016-2017年经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维生素D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以及白细胞介素-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含量为(6.43±3.71)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21±3.54)ng/mL,(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为17.5(8.97~42.9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5(3.51~13.79)ng/mL,(P0.01),且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水平可能具有相关性(χ2=7.4,P0.01)。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核转移、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预后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新型、有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表达的人IL-6复性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法复性,筛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条件。结果显示,复性液的浓度、pH值、复性时间和复性蛋白浓度,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复性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复性液为2mol/L尿素、pH8.5、复性时间为24h和复性蛋白浓度50μg/ml条件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早期(Ⅰ~Ⅱ)食管癌患者25例、晚期(Ⅲ~Ⅳ)食管癌患者21例,测定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以健康体检合格人群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TNM分期(Ⅲ+Ⅳ)食管癌患者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TRF、PAB水平明显降低(P<0.05),TNM分期(Ⅲ+Ⅳ)食管癌患者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含量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2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作为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能诱导T细胞增殖和分化,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在细胞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白细胞介素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更有利于对白细胞性质的研究及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目前在抗肿瘤治疗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关于白细胞介素-2与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也相当广泛。就白细胞介素-2在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载体,研究其共表达对小鼠免疫的协同效应。方法以2A自剪接技术首次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重组质粒,以壳聚糖纳米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进行体外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分析,最后肌肉注射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并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共表达质粒VRIL4/6-2;壳聚糖包裹后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能够在HEK293细胞中高效地转录与表达。小鼠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中的IgG和IgG2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且VRIL4/6-2-CS接种组的小鼠体液免疫水平明显增高(P0.05);VRIL4/6-2实验组的CD4+淋巴细胞显著多于其它实验组(P0.05);实验组IL-2、IL-4、IL-6、IL-23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IL4/6-2共表达质粒能够更好的增强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可作为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经济高效安全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凝胶阻滞分析的方法, 发现鼠T淋巴细胞系CTLL-2在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下可活化一个DNA结合因子, 它与γ-干扰素活化序列(GAS)专一性结合, 命名这个DNA结合因子为白细胞介素-2活化核因子(IL-2-NAF).IL-2-NAF的活化非常迅速, 不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 并且它的活化程度随着IL-2刺激细胞的时间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进一步研究表明, IL-2-NAF的活化过程是通过酪氨酸激酶的信号传递途径, 并且它本身的酪氨酸残基也被磷酸化, 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为其结合DNA所必需. IL-4、γ-IFN刺激CTLL-2细胞不活化与GAS专一性结合的因子. 而在Hut-102细胞中, IL-2、IL-4均可活化GAS结合因子, 但活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简称ILs)是一类在淋巴细胞间传递信息,刺激淋巴细胞或其它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介质,主要来源于白细胞。到目前为止,正式命名的白细胞介素有四类,分别力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变应性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IL-27、IL-17以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中IL-27、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27和IL-17呈负相关关系(r=-0.372,P=0.035),IL-27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r=0.524,P=0.026),而IL-17和IL-10无相关关系(r=0.519,P=0.318)。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IL-27和IL-10呈低表达,而IL-17呈高表达,IL-27可能对IL-17和IL-10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员骨髓标本,制备总RNA、反转录反应、聚合酶链反应及PCR产物电泳检测等过程的测定两组患者IL-1β、IL-6、SCF、TPO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IL-1β、IL-6、SCF、T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发患者、复发患者及移植患者的IL-1β、IL-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组SCF水平显著低于初发组和复发组(t初移=4.967,t难移=5.169,P<0.05);初发组TPO显著高于复发组和移植组(t初难=4.736,t初移=3.568,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肝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表达升高,在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的稳定性和活性以及减少毒副作用 ,有必要定向改造rhIL 2的分子结构 .用PCR法从白细胞介素 2 (IL 2 )cDNA全序列中扩增成熟的肽基因片段 ,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第 12 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序列 .编码 18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蛋氨酸序列 ;编码 19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丝氨酸序列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 2 (MvIL 2 )基因与表达载体pPIC9K重组 ,酶切线性化后用Invitrogen转化毕赤酵母试剂盒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 ,经筛选得到一高表达白介素 2的克隆 .SDS PAGE显示 ,表达量约占总量的4 5 7% .经Western印迹验证 ,重组人白介素 2有免疫活性 ;与野生型IL 2相比 ,所获得的突变型IL 2纯品的比活性为 4 0× 10 7IU mg蛋白 ,比天然型IL 2高 4~ 5倍  相似文献   

20.
<正> 853728 抗人β-干扰素的合成多肽抗体[英]/Chow,T.P.…∥J.Biol.Chem.-1984,259(19).-12220~12225[译自 DBA,1985,4(2),85-00719]作者制备了与人β-干扰素 N-末端1-21和18-45氨基序列相一致的合成多肽。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