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收获后如何进行鮮薯的安全貯藏,以保証优良的食用和种用品质,延长食用鮮薯的供应期,減少貯藏期内的損失,和保証足够数量与貭量的种苗,是生产上要要的任务。一.环境条件对甘薯块根的生理生化影响 (一) 貯藏温度和冷害甘薯块根对温度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几乎是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作物对溫度反应的共同性。实践証明,适宜的貯藏溫度范  相似文献   

2.
貯藏物螨类是貯藏物害虫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由于近十余来蜱螨学(acarology)的发展,对于貯藏物螨类的研究也进行很多。笔者近年来曾对各国貯藏物螨类方面文献进行搜集,1959年起与上海粮食油脂公司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上海地区貯粮螨类的普查工作,以期了解貯粮螨类的重要种类、分布密度以及季节消长等情况,提供设计防治的基本资料。据近年来在上海地区普查结果,貯粮的螨类,分属于3个亚目,8个科。今年又对中药、干果以及食糖等貯藏物品进行螨类的调查,也发现很多种类,而如食糖中的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é)除在食糖中普遍存在外,在黑枣、红枣以及蜜饯中也大量存在,引起严重的螨病。  相似文献   

3.
引言稻种貯藏寿命的长短,生活力的强弱,除取决于該品种的固有特性外,又直接的或間接的与稻种的貯藏方法有密切关系。为了經济有效的保持良种的固有純度,提高稻种的生活力,对稻种的貯藏寿命問題的探討和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库     
1.由镰刀菌生产果寡糖果寡糖(FOS)对人类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刺激肠道有益双歧杆菌生长,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解除便秘,可用作有益于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果寡糖是将果糖基转移到蔗糖分子上制备的.真菌FOS的典型结构为[1~F-(1-β-果糖苷)n蔗糖,其中n=1-3],而植物果寡糖如菊糖,n数可达60.许多植物中都含有果寡糖,如洋葱,芦笋等.也可以用蔗糖由β-呋喃果糖苷酶(β-FFase)或β-果糖着转移酶(β-FTFase)的果糖苷转移作用制备果寡糖.这些酶可来自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如曲霉,  相似文献   

5.
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表面展示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催化1分子蔗糖上的果糖基转移到另一个蔗糖分子上,形成1-蔗果三糖和葡萄糖。在低聚果糖中,1-蔗果三糖益生素活性最高。本研究将该酶展示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上,并用于1-蔗果三糖的制备。【方法】将来自莴苣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到用于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表达载体上,并在解脂亚罗酵母菌中进行异源表达,表达的酶展示在该细胞表面上,然后以蔗糖为底物,研究表面展示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性质。【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已展示在酵母菌的细胞表面上,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酵母表面展示的该酶具有转移酶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最适作用p H分别为45°C和7.5;该酶的催化活性受Zn2+和Cu2+的抑制,受Ca2+激活;该酶重复使用7次后,酶活下降50%。表面展示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和3%蔗糖混合后在40°C条件下孵育30 min后,所产1-蔗果三糖含量最高为20.8 mmol/L。【结论】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在解脂亚罗酵母菌中得到成功表达,并展示在其细胞表面上,生化研究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果糖基转移酶活性,且催化蔗果三糖的生成。表面展示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作为一种全细胞催化剂能够用于1-蔗果三糖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低聚果糖的工业生产通常利用米曲霉或黑曲霉发酵蔗糖而来,而曲霉含有水解蔗糖和低聚果糖的蔗糖酶。因此要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必须抑制蔗糖酶的水解活性。本研究以工业生产低聚果糖的米曲霉菌株GX0015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蔗糖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U181219)。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蔗糖酶基因进行分析:该酶为5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膜外蛋白;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具有信号肽序列,糖苷酶32家族N端特征序列和糖苷酶32家族特征序列;并具有糖苷酶32家族酶活性中心的NDPNG、RDP和EC保守序列。米曲霉蔗糖酶与酵母菌的转化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最近。  相似文献   

7.
光合碳在叶片淀粉和蔗糖间分配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片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糖在淀粉和蔗糖之间的分配受许多因素控制,蔗糖形成速率是决定性因素。蔗糖形成的调节酶是果糖1,6—二磷酸酯酶(F1,6P_2ase)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调节作用是通过无机磷(Pi)、磷酸二羟丙酮(DHAP)、磷酸己糖(己糖—P)、果糖1,6—二磷酸(F1,6P_2)和果糖2,6—二磷酸(F2,6P_2)之间的复杂的调节关系进行的。其中F2,6P_2起着关键作用,它以极低的浓度调节生糖和酵解作用,既参与蔗糖合成又参与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翠冠’梨为材料,研究了套双层遮光纸袋梨果实贮藏过程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及糖代谢中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藏套袋梨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含量都低于未套袋对照;套袋梨果实中山梨醇脱氢酶活性在贮藏的前5d都低于对照,贮藏10d后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与山梨醇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贮藏套袋梨果实中蔗糖磷酸合酶(SPS)及蔗糖合酶(SS)分解和合成方向活性都是前期低于对照,贮藏后期都高于对照,且蔗糖含量与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方向)活性都呈显著正相关;贮藏的套袋梨果实和对照中的山梨醇含量与果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在贮藏过程中山梨醇可能转化为果糖,而蔗糖则转化成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饲料的青贮     
一.青貯料的意义青貯料就是把新鲜的,带有多汁刍料貯藏在三合土灰窖或土窖中,经过相当时间的发酵过程,而调制的一种优良饲料。在牲畜饲养业上应用很广,是短期内促进青饲料发酵是提高饲料的风味、适口性及营养价值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HPLC-ELSD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Bucillus subtilis)发酵液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结果发酵液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分别为0.36 mg/m L、0.60 mg/m L、31.36 mg/m L。通过计算,发酵液中蔗糖的转化率约为67.68%,该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快速检测枯草芽孢杆菌(Bucillus subtilis)生物转化蔗糖为葡聚糖过程中底物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木蔗糖也是一种人工甜味剂日本科学家以果糖和木糖为原料,生产出了木蔗糖甜味剂,而其甜度尚未精确测定。生产这种二糖需要利用β-呋喃果糖酶,此酶是由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cquentans)产生的。它不仅能使蔗糖水解成为游离葡萄糖和果糖,而且还能够使一个木糖单体转移到葡萄糖单体的位置上。这些科学家还利用尚未精确鉴定的一种曲霉(Aspergillus)水解酶,以半乳糖苷果糖以及果糖为原料,能够生产出一种三糖。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HPLC-RID法和UPLC-ELS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的检测。结果表明:UPLC-ELSD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灵敏度等比HPLC-RID法好,确定了UPLC-ELSD法测定4种糖含量的技术参数,即流动相为0.2%(w/v)三乙胺溶于75%(v/v)乙腈,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35℃,上样量为2μL,在6 min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果糖等4种可溶性糖。利用UPLC-ELSD法测定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4种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胚乳在吸胀之前,仅检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随着种子吸胀,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葡萄糖和果糖逐渐增加,吸胀48 h时检出麦芽糖。胚在吸胀之前,4种可溶性糖均可以检测到,且含量均显著高于胚乳,在吸胀过程中4种糖的变化规律与胚乳相似。因此,在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可能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动员贮藏物质合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为种子萌发生长提供能量和中间物质。  相似文献   

13.
芽殖酵母(Pullularria Pullulans)果糖基转移酶,把蔗糖转化成为一种新的含果糖的多糖,然后进行产品的异构化水解,即产生一种高果糖浆。  相似文献   

14.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台农1号芒果果实属于单S型生长曲线,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果实成熟软化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蔗糖快速积累.(2)酸性转化酶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维持最高,完熟时略有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在果实发育前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蔗糖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一直很低且较稳定.(3)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P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均与SPS、SS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酸性转化酶活性的降低,且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增加是引起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答:在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1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中,介绍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还介绍了“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做还原糖。”在这里很显然是把果糖当成一种还原糖了,而在高中课本的有机化学内容里,一般称不具醛基而含酮基的有机物本身是没有还原性的,果糖属多羟基酮,不具醛基而含酮基,那么为何还称果糖为还原糖呢?其实,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属多羟基醛,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叶片、果柄均主要以积累蔗糖为主,叶片、果柄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平缓且随果实发育略有上升,蔗糖含量则呈先下降后迅速上升的趋势,且蔗糖含量始终高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2)在果实的整个发育期,叶片和果柄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远高于中性转化酶(NI),AI在前期升高后变化较平稳,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3)SS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灵武长枣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和黄金梨为试材,测定套袋和未套袋(对照)梨果实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梨品种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套袋果实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而各相关酶活性在两类果实间差异表现各异.(2)在梨果实发育早期,果实中以分解酶类为主,糖分积累低;发育后期以合成酶类为主,糖分积累多.(3)两品种套袋和对照果实AI活性与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S合成方向活性与蔗糖含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且翠冠对照果SP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套袋通过提高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Inv)活性,降低果实后期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来影响糖分积累,从而影响梨果品质.  相似文献   

18.
于日光温室中栽培的番茄第一花序第一花开花和开花10d时分别作昼间35℃亚高温处理(以25℃为对照),检测不同生育期的番茄叶与果实中同化产物积累与代谢变化的结果表明:番茄开花后叶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下降,花后亚高温处理时期越早,叶中糖含量越低;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比25℃下的高,但成熟时趋于一致。叶和果实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基本一致,酸性转化酶(AI)与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下降,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青霉菊粉酶的产生和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淀粉通过葡萄糖异构化生产高果糖糖浆,生产上受到原料的限制。果糖另一种来源是菊粉(Inulin)。菊粉是以β-2,1果糖苷键连接的一种多聚果糖,其末端含有一个蔗糖残基,它作为贮存性多糖大量存在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菊巨(chicoryintybus)、大丽花(Dahlia pinnata)等多种植物中,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利用。菊粉可通过化学法或酶法水解生成果糖。利用菊粉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穀類,薯類,果实和蔬菜的貯藏过程中,往往因为不能很好的了解和控制它们的呼吸过程,而发生量的损失或质的劣变。植物呼吸作用的测定,一般是通过植物舆其周围空气进行氣體交换量(CO_2的消耗或CO_2的放出)来衡量的。在这方面会有许多的学者根据不同的对象创造了若干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施用特點,以及相互之间效能的比较工作则尚少资料,而这种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