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通过对靶基因mRNA进行切割或翻译抑制调节mRNA的表达,在植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植物miRNAs的特征、合成和作用机制,综述了mi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和黄金梨为试材,测定套袋和未套袋(对照)梨果实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梨品种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套袋果实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而各相关酶活性在两类果实间差异表现各异.(2)在梨果实发育早期,果实中以分解酶类为主,糖分积累低;发育后期以合成酶类为主,糖分积累多.(3)两品种套袋和对照果实AI活性与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S合成方向活性与蔗糖含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且翠冠对照果SP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套袋通过提高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Inv)活性,降低果实后期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来影响糖分积累,从而影响梨果品质.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物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大田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1.1 病原体诱导的病毒抗性自从Beachy等发现转基因植物表达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可以抑制或延缓病毒病的发生之后 ,又发现许多病毒序列可以产生一定水平的抗病性。病原体诱导的病毒抗性 (PDR)基因包括一些非编码蛋白序列 (如缺陷干扰型RNAs和DNA  相似文献   
4.
新疆核桃早实特性及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RAPD技术进行新疆核桃早实特性的分子标记研究,用180个10-mer随机引物分别扩增早实和晚实近等基因池DNA,筛选出5个多态性引物,结果只有引物OPG15(5’-ACT GGG ACT C-3’)在早实近等基因池及其个体中能重复扩增出一条约710bp的特异片段OPG15 710,而晚实近等基因池及其个体中无此特异片段,将OPG15 710克隆于pUCm-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Pst1消化,表明克隆片段大小正确。实步分析认为,OPG15 710可能是与核桃早实特性相关的分子标记,该标记仍在研究之中,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克隆早实基因,实现早实优质,探索早实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及其功能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等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分类,蔗糖转运蛋白的细胞定位,蔗糖转运蛋白的功能调节,以及果实中糖运转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深入研究果实蔗糖运转蛋白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适于核桃基因标记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对核桃(Juglans regia L.)特异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采用CTAB法和改进的CTAB法,丛叶片中提取核桃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常规的CTAB法不能有效去除多糖,而改进CTAB法不论老叶新叶都能有效去除细胞内多糖和多酚等杂质对模板DNA的污染,获得的DNA纯度高,可进一步用于核桃分子生物学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在农业研究方面,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吸引传粉昆虫,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介导作物之间信息交流,赋予果实特征风味等重要作用。综述了萜类化合物、苯/苯丙烷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和氨基酸衍生物等4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合成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工作与方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植物多酚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和白藜芦醇是两类重要的多酚物质.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和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大豆异黄酮合成酶基因和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为通过基因工程调控植物多酚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