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九龙山林缘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测 9 月和 10 月北京九龙山林缘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 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和林缘、林内海拔梯度变化。通过观测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饱和水汽压、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指标的平均值、极大值和极小值,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化研究气象因素和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九龙山林缘地区 10 月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比 9 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 80%; 9 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 10 月上旬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上升趋势, 10 月中旬和下旬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为幂函数曲线型, 整体为下降趋势; (2)林缘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比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高 4%, 林缘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变化成波浪形, 对应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海拔梯度变化成显著单峰型, 变化趋势与林缘地区相反; (3)在所有气象因素指标中,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提取空气湿度最低值, 饱和水汽压最低值和空气温度最低值进行通径分析, 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064, -0.817 和 0.468。因此空气湿度最低值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大直接因素。空气温度最低值通过空气湿度最低值和饱和水汽压的作用, 成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大间接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林缘地区空气负离子情况并与林内进行对比, 揭示了林缘地区在森林康养规划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欢  章家恩 《生态科学》2010,29(2):181-185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日益兴起,空气负离子作为一种生态保健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规律可以指导人们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充分利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空气负离子调养身心。通过查阅国内近十多年有关空气负离子的文献资料,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有的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分布主要受到气象、时空、植物和水体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制及其生态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不同植被配置类型空气负离子效应评价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通过对南宁城区、城郊绿地及农田开发区进行负离子含量的测定,找出不同植被配置类型空气负离子效应的差别。结果表明,就空气负离子而言,城郊大规模绿地的空气质量〉农田开发区〉城区;植被配置的复层结构(乔灌草)〉简单植被配置结构(乔灌、乔草、灌草)〉单一配置结构(草坪、稀乔、稀灌草)。溪流和瀑布对增加负离子浓度的作用显著。随着海拔和郁闭度的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有上升的趋势。空气负离子含量随季节有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周寒冰  包玉  王志泰 《生态学报》2023,43(15):6257-6277
为探索岩溶地区城市遗存山体(urban remnant mountains, URMs)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negative air ion concentration, NAI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阳市建成区内22座城市遗存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分析了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格局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山体规模大小、山体斑块特征、山体平均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体积生物量、地表辐射、空气温湿度、人为干扰程度、近红外辐射、短波红外辐射及城市遗存山体周边城市景观格局等因素对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的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表现为中型山体>小型山体>大型山体;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城市遗存山体坡向上呈东坡面和北坡面大于西坡面和南坡面的两级格局,同一坡向的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2)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山体表面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山体表面空气湿度极显著正相关;植物群落体积生物量对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且小型山体表现最明显;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山...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能够对居民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城市绿地区域不同于自然森林环境或城市工业区,故直观、科学、准确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分级和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城市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至关重要。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为例,应用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法和森林空气离子指数评价法,分析了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公园内不同环境样点的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因群落结构、群落类型以及植被郁闭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分析2种评价结果,认为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不同地点间的负离子浓度差异并便于公众理解,更适用于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绿地的负离子浓度分级及空气清洁度评价。分析结果还表明,与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法相对应的负离子浓度分级标准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标准进行了局部修正,使其更加适宜于分析和评估城市绿地的负离子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中的空气负离子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空气负离子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生长素,对人体健康有利。自英国学者威尔逊与法国学者埃尔斯特和格特尔证实空气负离子的存在,人们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应用阶段1)。在我国,解放区战地医院曾采用了空气雾疗法,50年代有关文献中出现了空气负离子的...  相似文献   

7.
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和对人体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采用美国Alphalab公司生产的AIC1000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各旅游景区的空气离子含量进行调查测定表明,山岳型旅游区的瀑布下、溪流河谷地带以及海滨、湖滨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特优,是建设品氧谷,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在溶洞洞穴内和高海拔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也高。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同时与天气变化也有关系。为了在生态旅游中更好地利用空气负离子资源,在旅游区游道设计,生态休闲度假地选址和生态品氧谷建设等方面,要充分开发空气负离子资源。在城市或大型旅游接待中心,喷泉则能显著提高周围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辐射引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已有很多的报告,相比之下,射线诱发人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的报告却非常少。生殖细胞对电离辐射作用是很敏感的,研究射线对生殖细胞的损伤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睾丸组织来源困难,所以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州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广州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以及绿地类型、水体状态、海拔高度、天气阴晴、人类活动等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03~3 367个·cm-3,平均为426个·cm-3,与上海、深圳等地接近.所测定的几种绿地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竹林>小叶竹柏林>花卉区>隆缘桉林>苗圃和草坪>住宅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动态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静态水;在本研究观测范围内,离动态水越远,负离子浓度越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晴天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阴天.人流量和车流量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三明城市绿道空气负离子测定,研究绿道空气负离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绿化结构负离子浓度为乔灌草灌草草坪对照;不同水体景观负离子浓度为瀑布区流水区静水区;瀑布区空气负离子清晨浓度较高,午后浓度较低,瀑布核心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在10 000个·cm~(-3)以上。  相似文献   

11.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DNA损伤中,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 SSBs)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既可直接通过内源活性氧或离子化辐射产生,也可间接地在DNA代谢或碱基切除修复期间产生.已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在SSBs修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PARP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amide, 3-AB)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重连接的效应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AB能够显著地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后的重连接作用,并能增强H2O2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PARP参与了端粒DNA链断裂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辐射引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 已有很多的报告,相比之下,射线诱发人减数分 裂染色体畸变的报告却非常少。生殖细胞对电 离辐射作用是很敏感的,研究射线对生殖细胞 的损伤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攀丸组织 来源困难,所以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深人探讨。 我们采用精液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男性不育的 病因时,曾先后发现了两例由射线引起的男性 不育病例。一例X射线引起的男性不育病例已 经报道【,’, 本文报告的是放射性艳诱发的一例 男性减数分裂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3.
彭莉  张飞雄 《遗传》2001,23(2):173-176
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蛋白-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SMC蛋白,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proteins)与染色体结构细胞周期性的动态变化紧密相关,它们参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集缩和分离,性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姐妹染色单体的内聚作用(cohesion),遗传重组和DNA修复等过程,本从生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两方面叙述了对SMC蛋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丹  梁英辉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2038-2041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对佳木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较明显;清晨和午夜前后,该区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中午和傍晚前后,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最低时只有217个·cm-3;7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782个·cm-3)最高,12月最低(283个·cm-3);该区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夏季最高,春、秋两季相当,冬季最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对辐射防护的实践十分重要。我室的研究证明,小剂量单次照射或低水平辐射持续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一辐射刺激作用的机制,我们采用双重双标记的方法,观察了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诱导转化过程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DNA是辐射损伤的靶分子。但是,就真核细胞说来,DNA分子是以同核内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复合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重视辐射对整个真核基因组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放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我们观察了辐射对实验大鼠细胞核DNA转录活性的影响,从染色质DNA模板效率和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RNA合  相似文献   

17.
紫外辐射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面的生物体会受到来自阳光紫外辐射的照射。两极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使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水平,特别是UVB的水平增加,进而对生物体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深入研究紫外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并阐明其损伤机制和生物体的反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紫外辐射损伤防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本领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从紫外辐射所致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包括对DNA的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激酶和非激酶受体通路、细胞质通路以及microRNA)等方面对紫外辐射的损伤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三阴性乳腺癌作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高辐射抗性及分子靶点不明确是影响其放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一条新的途径,即BCCIP/53BP1途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高辐射抗性的机制。首先,利用高通量染色体精确分析系统检测X射线照射后53BP1缺失对BCCIP阴性小鼠乳腺癌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并以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3BP1缺失对BCCIP阴性乳腺癌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恢复效率的影响;随后,采用DR-GFP荧光报告系统和姐妹染色体互换试验检测53BP1对BCCIP阴性乳腺癌细胞同源重组修复效率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X射线照射后53BP1和BCCIP的共同缺失对乳腺癌细胞存活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53BP1缺失下调BCCIP阴性小鼠乳腺癌细胞X射线照射后染色体畸变率的发生;53BP1/BCCIP双缺失乳腺癌细胞受照后,DNA双链断裂标志物γH2AX水平和焦点数量均低于BCCIP单缺失细胞;下调53BP1表达时,受照BCCIP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同源重组修复效率得到明显恢复,并且细胞辐射抗性得到明显增强。综上所述,53BP1缺失通过解除对同源重组修复的抑制,增加了BCCIP阴性乳腺癌细胞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效率,从而提高了细胞的辐射抗性。研究结果为阐明BCCIP/53BP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修复途径影响BCCIP阴性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揭示三阴性乳腺癌放疗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放疗增敏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核法测定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放射病早期诊断,辐射防护和辐射遗传及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中,染色体畸变分析法由于灵敏度高和可靠性强,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现用的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比较繁杂,效率也不太高,在实践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七十年代初,Matter和Schimid  相似文献   

20.
辐射剂量率的改变对于遗传效应是否有作用是长期以来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为辐射遗传的防护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根据经典的辐射遗传学理论,点突变以及一次击中的染色体畸变与辐射剂量成直线相关而不受剂量率的影响。Russell(1958)从大量小家鼠的实验中得出结论认为突变率和剂量率是有关系的。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