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麦离体叶片在水中暗下衰老时出现呼吸高峰,体内ATP量也逐渐上升,到达高峰后再下降,两者的变化相平行。KT处理延迟呼吸高峰来临,ABA处理呼吸高峰提前。在光下衰老或用KT处理时,叶片内ATP水平较暗下或水中低。光下以及KT处理中,即延迟衰老作用最明显时,体内ATP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发现:人心果的呼吸高峰是在产生乙烯最多的同时或1-2天后出现的。人心果最适贮藏温度接近20℃。  相似文献   

3.
阳桃(Averrhoa carambola)是一种非呼吸跃变型水果。已有报道,其果实在20-25℃下贮藏,不出现呼吸跃变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对外源乙烯处理也不敏感。本试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成熟阶段(一为绿色未熟果,另一为25%变黄的成熟果)的阳桃果实在不同温度、不同气体组成和不同相对湿度下贮藏时,乙烯和CO2的释放情况。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烯促进线粒体呼吸过程中活性氧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源乙烯能促使绿豆(PhaseolusradiatusL.)黄化幼苗下胚轴线粒体呼吸高峰提前出现及峰值的提高,它对抗氰途径的促进作用比对细胞色素途径的更加显著.外源乙烯作用下绿豆线粒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外源的加入使线粒体呼吸高峰的出现明显提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乙烯对线粒体呼吸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线粒体的产生速率而实现的.SOD活性随乙烯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乙烯作用下的产生并非仅由SOD的活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乙烯在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nsfeld)果实水渍化败坏过程中的作用,先将果实在5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气体中处理18 h,然后在50 μL/L乙烯和20℃温度下贮藏.西瓜果实对乙烯处理的最初反应表现为胎座组织的电导率和游离汁液增加,同时出现组织软化和水渍化.水渍化的症状最初在靠近花萼端的内果皮中发生,在乙烯处理的第2天开始出现,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的活性明显提高.1-MCP单独处理不产生任何明显的作用,但是会完全抑制外源乙烯诱导的水渍化败坏.没有经过乙烯处理的西瓜果实,贮藏2 d以后出现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高峰,10 d以后水渍化现象也零星出现.这些结果和1-MCP的预防效果说明,西瓜果实的水渍化败坏是一种由乙烯诱导的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6.
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经由蔗糖、8-羟基喹啉和醋酸银组成的保鲜剂处理的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延长,吸水能力提高,乙烯生成受抑,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跃变的出现推迟,吸水率与呼吸强度以及鲜重与花径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切花在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跃变时,花瓣电导率迅速提高。保鲜剂抑制花瓣电导率的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催熟棉铃生理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叶和棉铃都能吸收乙烯利并很快释放出乙烯。棉叶吸收乙烯利后能在棉铃中释放乙烯,而棉铃吸收乙烯利后不能在棉叶中释放,只能在本身释放,释放高峰在处理后约2天和开裂前出现。对照只出现一个高峰,而且时间比处理的第二个高峰晚8天,这与乙烯利能促使棉铃提早7—10天吐絮的效果相吻合。不论处理与否,棉铃释放乙烯的数量都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8.
哈密瓜成熟过程中有明显的呼吸跃变期。不论是早熟品种“黄旦子”,或晚熟品种“蜜极甘”均在呼吸高峰到来时乙烯的产生突然升高。跃变后期呼吸强度下降,乙烯含量减少。ACC的变化趋势与乙烯相似。  相似文献   

9.
贮藏番茄的气体中,氧分压低于1%时,产生生理损伤。在13—27℃的温度下,7%的氧分压是不能抑制番茄后熟的临界值。在12—14℃的温度下,2—4%的氧分压是长期贮藏番茄的最适条件,可以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氧分压高到40—50%有一定的催熟作用。乙烯利在27℃和氧分压为0—1%的条件下,没有催熟作用。当氧分压高于2%时,有催熟作用,并可诱导呼吸高峰的提前出现。适当浓度的 CO_2对番茄的后熟有抑制作用,浓度过大则产生毒害作用。CO_2抑制后熟的作用和对番茄的毒害作用与 O_2分压有拮抗。在一定浓度的 CO_2条件下,提高氧分压可减弱CO_2对后熟的抑制和减轻 CO_2对番茄的生理毒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加0.1 mmol/L ATP或0.5 mmol/L二硝基苯酚(DNP)的方法,研究了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切花在25±1℃和80%~90%相对湿度下瓶插期间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香石竹切花在瓶插7 d时的呼吸速率达到高峰;ATP处理明显加快切花的呼吸速率,在瓶插7 d时呼吸速率高峰值较对照(未用ATP处理)升高1倍.细胞色素途径与总呼吸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细胞色素途径占总呼吸的比重在切花瓶插4 d后上升,并且线粒体电子传递主要依靠细胞色素主路途径进行.经ATP处理后香石竹切花的交替呼吸途径的容量、实际运行活性和运行系数明显增加;交替呼吸途径占总呼吸活性比重在瓶插4 d后迅速上升,并且交替呼吸途径容量与总呼吸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而DNP处理则降低交替呼吸途径容量.这说明外源ATP处理加强了香石竹切花在整个瓶插期间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呼吸速率的高峰值,提高了抗氰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苹果后熟过程中内源脱落酸与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蕉苹果后熟过程中其果肉内ABA含量开始迅速上升,比乙烯释放量的上升时间略早。在采后第12~14天,ABA水平达到高峰,尔后快速下降。当乙烯释放量在采后第15天出现高峰时,近果心的果肉ABA含量已降到其高峰值的1/4。青蕉苹果ABA和乙烯的变化趋势与前者相似,只是达到高峰所需要的时间稍长于前者。而较耐贮藏的国光苹果,所需时间更长,ABA水平也比前两个品种为低。  相似文献   

12.
乙烯在水稻结实过程中的作用(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抽穗开花期剪去部分叶片后,谷粒的灌浆进程减缓,最终粒重降低,旗叶产生乙烯的速率增大,谷粒产生乙烯的速率降低且无明显的高峰出现;剪去穗上部分技校后,除谷粒产生乙烯速率有明显的高峰出现,且时间提前外,其谷粒灌浆进程。最终粒重和旗叶产生乙烯的速率均与剪去部分叶片的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新汉城翠蜜”网纹甜瓜为接穗,以“圣砧一号”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研究嫁接对目光温室网纹甜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及CmACO1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明显降低了网纹甜瓜果实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在乙烯释放高峰时,嫁接的网纹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比自根的降低了12.6%;嫁接降低了果实中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其最大值分别比自根网纹甜瓜降低了9.0%和6.8%;嫁接抑制了CmACO1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最大值比自根网纹甜瓜降低了39.0%;嫁接网纹甜瓜果实中乙烯释放高峰、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峰值及CmACO1相对表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比自根的延迟了3d。  相似文献   

14.
灵武长枣采后保鲜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武长枣采后鲜果为试材,于不同贮藏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其呼吸、乙烯释放、耗氧、失水及适宜贮温等特性,以期为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措施制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八成熟灵武长枣在常温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延长,有呼吸高峰出现,乙烯释放呈双峰型;灵武长枣在果面完全着色时有呼吸升高和乙烯释放增加现象,灵武长枣可能为跃变型果实。灵武长枣采后耗氧迅速,极易失水,0℃恒温能显著延缓其后熟进程,保鲜期较常温延长21d。研究发现,控制环境低温,提高相对湿度和加强通风透气是灵武长枣贮藏保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和萘乙酸对柿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富平尖柿'果实为试材,常温下用60 mg/L赤霉素(GA3)和20 mg/L α-萘乙酸(NAA)进行处理,考察柿果实成熟软化相关生理指标及果胶物质代谢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明确GA3和NAA处理对柿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GA3、NAA处理果实的贮藏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了4 d和10 d;GA3和NAA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进程,有效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且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明显迟于对照;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升高受到抑制,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阻碍了果实的软化进程.试验表明,GA3和NAA处理可有效延缓柿果实的后熟软化,延长其贮藏期限, 并以GA3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柿果实采收后软化生理分析(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柿子(乾县火柿)采后的粗纤维、原果胶、单宁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随硬度的降低而降低,可溶性果胶则升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逐渐升高,果胶甲酯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都在果实变软时同时出现高峰;随后出现呼吸峰和乙烯峰。  相似文献   

17.
乙烯利,GA3对采后番茄果实中乙烯,CaM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0ppm乙烯利或75ppm GA_3处理绿熟期采收的番茄果实,前者促进而后者减少乙烯释放速率;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出现两个CaM高峰,而GA_3处理与对照都出现一个CaM高峰。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室温还是低温条件下,肥城佛桃(Prunus persica cv.Fei-Cheng)果实在衰老软化过程中超弱发光均有明显的高峰出现,其出现时间与乙烯释放速率峰值相一致。乙烯合成抑制剂2-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2-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与乙烯利(ethrel,化学名称2-氯乙基膦酸)处理结果显示,果实超弱发光并不随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减而定量变化,说明果实乙烯释放与超弱发光变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超弱发光高峰的出现可能是果实衰老软化过程中代谢活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山楂种子裂口处理对当年出苗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干湿、碱、酸三种方法处理成熟山楂种子,种壳出现裂纹,种子的透气性增强,生活力可达75%以上。在层积过程中,裂口种子的ABA和IAA含量依次递减,脱氢酶活性递增,GA_3含量呈平稳状态,乙烯和ATP含量在经冬前处理后的第二年2月份出现高峰,层积后发芽率055%~90%,田间出苗及生长良好。而对照种子层积后不发芽,田间播种也不出苗。  相似文献   

20.
1—MCP处理对油桃果实硬度、呼吸及乙烯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了1-MCP处理对“秦光”油桃果实硬度,呼吸,乙烯,EF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抑制油桃果实乙烯的合成,显著地降低了乙烯峰值,仅为对照的一半,推迟了乙烯峰和呼吸峰的出现,但提高了呼吸峰值,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介对EFE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