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学是中学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除了课堂上精讲多练以外,还必须做一些实验,特别是田间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近些年来,我国自己发现和选育了一批有价值的遗传育种材料.这里仅介绍几种性状区分明显,便于进行遗传分析的材料,供中学生物教学做遗传学实验选用.  相似文献   

2.
张明爽 《生物学通报》2002,37(12):28-31
遗传和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的传递规律和生物的变异 3个方面的内容 ,是以细胞 (结构基础 )——染色体 (主要载体 )—— DNA(分子基础 )——基因 (功能单位 )——脱氧核苷酸 (物质基础 )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习题类型多 ,题量大。在高考复习中 ,除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外 ,教师应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用解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方法 ,提高学生复习效率。1 解表述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多 ,原理难理解。如遗传物质DNA与中心法则、相对性状与显隐性性状、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分离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科研中发现的一个含调控杂种花粉不育基因座(S23)的水稻材料(DSSL)应用于教学,设计了一个基于SSR分子标记对比经典孟德尔分离和偏孟德尔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利用位于水稻两条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对两亲本及其杂交构建的F_2代群体进行单株基因型检测,用显微图像观察与统计分析亲本及杂种F1的花粉育性,不仅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分离定律,更从基因型到表型的观察实验中完整展现了水稻的偏孟德尔分离现象及其原因,加深了学生对植物遗传规律、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与探究动机,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一个科研成果转化至教学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细胞分化”的教学既要解决细胞分化的定义、意义、原因.使学生能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理解细胞分化,同时,又需要进一步阐明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揭示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本节课用大量感性材料形成概念,以实验探究形式突破细胞分化原因和细胞全能性教学。  相似文献   

5.
《遗传》2019,(1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导向,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应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水稻Ds插入突变体为实验材料,以突变体表型观测作为实验切入点,以遗传分析和Ds转座检测为实验学习重点,重新设计了一个分子遗传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平台学习TAIL-PCR技术,进一步进入研究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到研究性实验的递进式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表型与基因的内在联系、跳跃基因的概念以及转座子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基因概念及遗传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整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遗传规律的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教材中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及连锁和互换规律,都是说明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何传递的规律。减数分裂则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重要基础。在掌握减数分裂后学习三个遗传规律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分子标记解析遗传学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被称为遗传学三大规律,是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一般教学中,主要通过对分离世代性状的表型分离特性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是一种基于表型的分析,而利用位于同一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在分离世代的基因型数据及PCR扩增产物带型的分析,可以从核酸水平上比较直观地解释遗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0.
豌豆杂交实验和果蝇杂交实验是人教版教材中给出的能很好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材料。测交实验在揭示分离定律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起到关键作用。讨论以往测交实验的处理方法的不足,并且提出新的课堂处理方法,以便于学生对杂交实验和遗传规律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减数分裂是重要的生物学知识,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生殖、发育和遗传三大规律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就这部分内容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运用辩证观点,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教材这部分内容一开始,就交待了减数分裂的概念,这是因为高中生物学主要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2.
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教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概念、高中学习细胞呼吸的基础.教学过程围绕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而展开,通过4个演示实验展示了概念事实,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出概念内涵,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构建了概念,最后通过应用知识达到了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
对高职院校<遗传学>教学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丝点与着丝粒、易位与交换、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和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等易混淆概念作对比分析与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概念的文字表述及逻辑关系,使学生增强对概念认知的科学性、准确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达到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梁愈 《生物学通报》2010,45(7):37-39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坚持“运动观点、转化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普遍联系”等观点,是指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哲学思想。用哲学思想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张士亮 《生物学通报》2004,39(12):41-41
生物学属于实验性自然科学,其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因此,生物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形成的实验能力更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从目前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和“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及高考考试大纲中对“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主要内容: (一) 孟德尔-摩尔根学派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分离规律;(2)自由组合规律;(3)连锁和交换规律。 2.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化 (1)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 (二) 米丘林学派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1.遗传性 (1) 生物体和生活条件的统一;(2)遗传性的概念及其形成;(3) 遗传性的保守性和变异性。 2.植物的阶段发育 (三) 定向控制遗传性的方法和原理二、教材分析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两种现象,这是生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学原理表明,教师讲课后是否及时进行合理复习,对学生巩固新知识,加强记忆力的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并着重指出“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为了探索研究与掌握生物课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及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课堂上精讲多练,做到当堂解决问题,当堂巩固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遗传的基本规律这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并灵活运用去分析解释生物学现象,必须安排好习题课的教学。由于遗传规律习题类型多、  相似文献   

19.
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不但要深刻理解三大规律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应用遗传规律解决遗传学问题。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后两个规律的基础,有许多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的问题,可以分解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解,使问题简化。用“分解法”可解多种类型的遗传学问题。此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好理解,易掌握,是一种较好的解题方法。“分解法”的应用例举如下: 1.已知生物体基因型,求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例:已知生物体的基因型①AaBb;②AaBbRr,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无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20.
生物课堂教学有其本身特点和内涵,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去认识生命活动本质。《生理卫生》是向中学生讲授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卫生保健的一门学科。人体是个复杂、奇妙的机体,如何去向学生介绍,观察人的生命活动,特別是观察人的心脏活动,了解心脏的生理知识,沒有比较复杂的医学仪器是难以实现的。在中学的课堂里也不可能利用临床医学上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或解剖大型哺乳动物去演示。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是实验的好材料,也适于幻灯投影演示。通过电化演示放大,产生由“静”变“动”的效果,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知识,逐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