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了解包头地区大学生使用蒙药和认知态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蒙药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对包头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的汉族、蒙古族和其它少主民族大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包头市高校大学生对蒙药了解不多;即使在一些蒙药擅长的特殊病种上蒙药的使用也不是首选;呈现明显的民族相关性。结论发展蒙药需要多方面协调,特别是在知识青年中广泛宣传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钰文  徐文娇  胡巧  朱奎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275-4281
关于“Bacterial translocation”的研究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国内文献对将“Bacterial Translocation”翻译为“细菌移位”还是“细菌易位”还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为对“Bacterial Translocation”的准确翻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阐明了其研究背景及定义、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文献中“细菌移位”和“细菌易位”的使用现状,从中文词义和生物学过程2个角度探讨了“Bacterial Translocation”对应的中文翻译;最终认定翻译为“细菌移位”更准确、认可度更高、更有利于推进相关研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蒙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进行分析,以便能够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应用指导。方法:本组选取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开展研究,患者的病程一周到10年以上,患者没有应用过蒙药进行过治疗,本组采取蒙药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过蒙药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总体而言效果较好。结论蒙药治疗银屑病具有复发率较低、副作用小以及价格低廉等一些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鉴定和筛选产纤维素和脂肪酶细菌,通过平板扩散法测定不同氮源培养基对细菌产纤维素酶和不同碳源培养基对细菌产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确定细菌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最佳培养基,利用最佳培养基研究不同琼脂含量、海水和淡水溶剂、菌种的培养时间及接种后的培养时间对细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蛋白胨为氮源的A培养基为细菌产纤维素酶最佳培养基,以Tween-20为碳源的培养基为细菌产脂肪酶最佳培养基;培养基中琼脂的最佳用量均为13‰;所有菌株在海水培养基上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比淡水培养基上高,但脂肪酶活性并非如此;鉴定和筛选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细菌接种菌种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8 h和24~32 h,测定细菌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48~72 h和120 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蒙药新Ⅱ号对阿霉素性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心肌病理、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及凋亡作用。方法:30 只SD 雄性大鼠分为3组(n=10):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体重,1次/周,用药4周后观察4周)和蒙药新Ⅱ号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体重,1次/周,用药4周后,给予蒙药新Ⅱ号30 mg/kg·d灌胃,共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8 周后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各项心功能指标,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 染色、VG染色及电镜观察。用TUNEL 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GRP94及促凋亡因子CHOP、caspase-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①蒙药新Ⅱ号组大鼠心脏左室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②蒙药新Ⅱ号组大鼠心肌病理积分明显下降(P<0.01)。③蒙药新Ⅱ号组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GRP94、CHOP、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P<0.01)。结论:蒙药新Ⅱ号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病理变化,缓解内质网应激,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这一实验结果可能是蒙药新Ⅱ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然而,可运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却十分匮乏。这主要是因为细菌的耐药机制极其复杂,我们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近几年,多种生物小分子被发现能够使细菌获得广谱的耐药性,并被证明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耐药机制,这是对目前细菌耐药理论和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更有助于在抗生素的研发过程中寻找新的作用靶标。我们通过总结分析一氧化氮、硫化氢及吲哚这3种信号小分子与细菌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信号小分子使细菌获得耐药性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泸州大曲酒窖泥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和嫌气发酵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泸州大曲酒新窖老熟的研究方面,我们对酒窖窖泥中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嫌气性细菌的代谢活动作了一些探讨,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  相似文献   

8.
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与鉴定病原细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病原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 阐明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并建立了MALDI-TOF-MS 分析病原细菌的标准方法。对不同属、种和亚种的12株植物病原细菌进行全细胞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MS能快速而准确的区分和鉴定病原细菌, 分析过程简单、灵敏度高。此法在细菌属、种、亚种和菌株水平上, 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张春晖  李华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1):62-62,64
链状细菌因其形态的特殊性 ,采用传统的染色制片方法观察细菌形态有其不足之处。实验采用链状细菌快速压片染色技术 ,不仅能准确保持细菌形态 ,而且该技术还具有步骤简单 ,快速 ,染色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马素 《植物杂志》2012,(2):52-57
当超级细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的时候,它也随之成为一场噩梦的代名词。近些年,超级细菌在全球不同国家大量涌现。使我们的临床治疗越加困难。  相似文献   

11.
采用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分离纯化光合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克服传统分离光合细菌方法的不足,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地分离纯化光合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蒙药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指导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通过蒙药益肾十七味丸、肾方诃子十味散、药永瓦四味散开展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蒙药对于尿路感染的实际治疗效果。结论:本组100例患者经过蒙药益肾十七味丸、肾方诃子十味散、药永瓦四味散的精心治疗,治愈9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总体而言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结果:蒙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一些优点,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不需要进行尿培养,所有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在临床上可以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蒙药结合放血疗法在治疗风湿热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便能够更好的揭示蒙药在治疗风湿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热疾病患者进行分类筛选,选择100例患者通过蒙药结合放血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对治疗的效果观察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有效和显著效果的患者共计97例,无效患者3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总体而言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蒙药结合放血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一些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种蒙药复方对致病性Escherichia coli O1的抑菌机理及对感染E.coli O1小鼠的保护率。【方法】分别采用酶标比浊法、微生物粘附法、试剂盒法和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法测定3种蒙药复方对E.coli O1生长曲线、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壁及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同时,采用人工感染小鼠法测定其对小鼠的保护率。【结果】3种蒙药复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致病性E.coli O1,且对人工感染E.coli O1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其中蒙药复方Ⅲ的保护率与环丙沙星相当,均达到50%;7味单药组成的蒙药复方Ⅲ水煎剂作用于E.coli O1细胞时,首先改变其表面疏水性,其次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进而破坏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最终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起到抑制作用。【结论】蒙药复方Ⅲ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最佳,其效果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耐药细菌不断增多,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必须具有准确检测重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能力,临床分离的细菌中有一些是荷养菌,另有一些是常规方法难以检测的具有特殊耐药机制的普通细菌,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上述两类细菌的抗生素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蒙药巴特日-7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组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蒙药巴特日-7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诺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使用蒙药巴特日-7的观察组患者止泻的时间要明显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巴特日-7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的痢疾方面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浓度高于毫摩尔级的铯离子即可对一般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多株可以耐受铯离子的细菌,一些细菌耐受铯离子的浓度甚至超过200毫摩尔,这对于揭示细菌耐受铯离子机制,开展微生物修复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在筛选耐受铯离子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这些菌株耐受高浓度铯离子的分子机制,展望利用微生物进行铯污染环境修复的前景,以期为探索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存的环境复杂多变,经常处于营养元素过剩或缺乏的状态。因此,细菌必须及时准确地调节其基因表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营养环境,才能得以生存。小RNA(small RNA,s RNA)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类RNA调控子,在细菌应对营养应激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就细菌s RNA的特点及其抗营养应激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钙化的胎盘组织为例,寻求在钙化组织中分离纳米细菌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多疑似与纳米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得以准确分离出纳米细菌菌株,并探讨培养和保存纳米细菌的最适宜的条件.方法 (Ⅰ)胎盘钙化组织标本分别用盐酸脱矿与超声振荡脱矿的方法分离纳米细菌,计算其分离阳性率.(2)分离出的纳米细菌分别用细胞培养箱与细菌培养箱培养1个月,利用分光光度计记录两种条件下纳米细菌浓度的变化,并描绘生长曲线.(3)分别用4、- 20与- 80℃冰箱保存钙化组织和纳米细菌,记录纳米细菌分离和复苏的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1)钙化组织用盐酸脱矿更易分离得到纳米细菌.(2)细胞与细菌培养环境下纳米细菌的生长速度并无明显差别.(3)4℃保存钙化组织和纳米细菌对于其分离和复苏都要优于- 20℃和- 80℃.结论 对钙化组织进行盐酸脱矿可以更好的分离出纳米细菌,并且可以在细菌培养箱内培养纳米细菌,新鲜钙化组织标本和纳米细菌可以短时间保存在4℃.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稀释定量方法在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使用注射器装入小金属棒在磁力搅拌器上作连续定量稀释方法与传播的吸管或移液器稀释方法,用于含菌量大的粪便标本及含菌量较小的烧伤病人创面和血液标本进行标本细菌的定量分析,结果证实两种方法结果较准确,重复性好,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