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生长在亚高山地带的大熊猫主食竹的实生苗、成竹和开花竹中不同发生年龄鞭系,以及同一鞭系内一系列生长年龄竹株作了酯酶、α-淀粉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竹种的不同发生年龄鞭系之间叶酯酶电泳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而同一鞭系内α-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表现与竹株生长年龄有关。由此认为,上述同工酶系统可以用作竹类无性系发育分析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竹子种群构建与维持机制,探究小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Prevernalis’)从单株母竹扩繁为分株系统,进而构建竹子种群的过程,开展了不同年龄母竹、不同覆盖竹林土壤控制性盆栽实验,比较分析了盆栽竹苗地下茎形态、生物量及芽库等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盆栽苗地下茎生长形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平均发鞭长度为(666.58±111.75) cm·盆-1,平均鞭节数量为(342±44)个·盆-1,明显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354.25±136.64) cm·盆-1和(216±88)个·盆-1,但其平均鞭径为(0.77±0.07) cm,低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1.07±0.12) cm;盆栽苗地下茎生物量积累表现为1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鞭生物量积累,2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根生物量积累;盆栽苗地下茎芽库生长特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芽库数量整体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尤其总芽数量和休眠芽数量分别达...  相似文献   

3.
粘虫中肠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玉萍  黄青春  刘曼慧  丰俊  刘扬 《昆虫学报》2007,50(10):981-988
针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中肠α-淀粉酶筛选了11种不同参数组合的3,5-二硝基水杨酸活性测定方法,并对其中最适组合的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测定条件下,粘虫中肠α-淀粉酶活性的最优化测定参数为0.03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8.0,含有55 mmol/L NaCl)、温度45℃、吸收波长480 nm。Ca2+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该优化法能够显著降低粘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等昆虫α-淀粉酶的米氏常数Km值,且粘虫和德国小蠊α-淀粉酶的Vmax值增大,但黄粉虫、淡色库蚊和家蝇α-淀粉酶的Vmax值均明显减小。结果说明,在该优化体系下,粘虫α-淀粉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增强,最大反应速度增大,测定酶活性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显著提高;同时该优化体系也可作为测定德国小蠊α-淀粉酶活性的优化方法,但不适合作为黄粉虫、淡色库蚊和家蝇α-淀粉酶的最优化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遗传背景清楚的家蚕Bombyx mori红卵(re)、白卵(w-2、pe)、第4褐卵(b-4)的标志基因系统和正常型黑卵系统与我国家蚕基因库保存的20个红色卵系统杂交,进行顺反测验,分析了它们的卵色支配基因及遗传规律。结果发现:①在03-310系统中存在家蚕卵色新突变pink egg,与红卵re 等位,基因符号为rep,表型特征为:卵淡红色,成虫蛾眼也为淡红色;②6个系统为红卵(re)的纯合系统,还有5个系统除具有rere基因型外,还具有支配白色卵或浅红色或橙红色卵的突变基因;③2个系统为第4褐卵(b4)的纯合系统; ④6个系统的红褐色卵为母性影响遗传;⑤发现家蚕卵色基因b-4和r-e的互补关系,b-4/b-4 re/re基因型表现为新的卵色——橙黄色。  相似文献   

5.
陈丽平  乔传令 《昆虫学报》2000,43(-1):13-19
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蛋白质水平上,三带喙库蚊敏感种群(n=54)在酯酶α和β位点分别存在2个和3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有2.9%的个体具有与酯酶β11基因1.3 kb Cdna片段同源的1.3 kb单拷贝带存在。发现中华按蚊敏感种群 (n= 50)中具有低活性的非特异性酯酶存在,在蛋白质水平上,酯酶α和β位点各有一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通过对单个蚊虫基因组DNA的研究未发现有与酯酶β11基因同源的酯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对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n= 64)的研究发现,在酯酶α和β位点都存在5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使用一个限制性内切酶(EcoRI),15只蚊虫的样本在酯酶β位点发现了5个等位基因,说明在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的酯酶β基因周围存在着较大的中性多态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选择下,这些中性多态性可能会成为基因扩增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首次补充和描述了黄古竹Phyllostachysangusta、乌芽竹P.atrovaginata、角竹P.fimbriligula、美竹P.mannii、早园竹P.propinqua、芽竹P.robustiramea、水胖竹P.rubi-cunda、衢县红壳竹P.rutila、天目早竹P.tianmuensis 9种竹子的花部形态特征,并根据采得的可靠花枝标本对台湾桂竹P.makinoi的花部形态特征作了增补和修订。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致倦库蚊种群相关酯酶 基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紫青  乔传令 《昆虫学报》2000,43(-1):20-26
分别从广州、沙市、武汉近郊采集到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对单只蚊虫进行淀粉凝胶电泳和Southern杂交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实验种群中均分布有与抗性有关的高活性酯酶β11,酯酶α2/β2分布于广州实验种群中;广泛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种群中的酯酶α4/β4、α5/β5在以上3个种群中均不存在。但是,在3个实验种群中均发现存在有一对新的高活性酯酶α8/β8,其电泳迁移率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均与目前已报道的几种高活性酯酶不同。含这两对新酯酶的蚊虫将应进一步从种群中纯化,纯合蚊虫新品系做分子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考察了三个春麦品种的抽穗习性及品种间光周期敏感性差异。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三个品种在冬季自然条件下,秋季较高温度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叶酯酶、α-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叶内两种酶系的电泳类型随植物生长年龄而变动,并可在5叶期和2叶期形成特定强带。供试品种在冬播自然条件下表现熟期相近,5叶期同工酶电泳类型彼此类同。在秋季较高温度下品种间对短日照敏感性表现出的明显差异,5叶期同工酶表型出现相应分歧:两个较不敏感品种在连续光照下5叶期产生的特征性酶带,在敏感品种中则提早出现于2叶期,或者于短日照下5叶期。  相似文献   

9.
β-细辛醚对谷蠹成虫体内四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成虫进行拌粮处理,测定β-细辛醚对谷蠹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试虫体内4种酶的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效应。LC50(94.49 mg/kg)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后,谷蠹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则表现诱导增加作用。低剂量(67.5 mg/kg)β-细辛醚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是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多数表现为抑制作用。低剂量(≤100.0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 转移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剂量(≥133.3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β-细辛醚对羧酸酯酶的活性多数表现为诱导作用,提高β-细辛醚的处理剂量可提高羧酸酯酶的活力。不同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对谷蠹酯酶同工酶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诱导效果与处理剂量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α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Duet-cpcA、pCOLADuet-cpcE-cpcF和pACYCDuet-ho1-pcyA,将裂合酶基因cpcEcpcF、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1、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脱辅基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表明产生了生物活性的CpcA-PCB。成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α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的连接。而在裂合酶基因cpcEcpcF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0.2%的CpcA-PCB产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菜粉蝶不同发育期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郭晓霞  郑哲民 《昆虫学报》2002,45(3):401-403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菜粉蝶Pieris rapae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同工酶,并探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Wolbachia在我国广赤眼蜂种群内的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敏  沈佐锐 《昆虫学报》2004,47(6):732-737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内共生菌,它属于原细菌的α亚类,能够通过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而促进其在寄主种群中的扩散。通过对wsp 基因的克隆及PCR-RFLP分析确定了Wolbachia在我国广赤眼蜂种群内的存在,并发现有2种Wolbachia 菌系的感染,命名为wEvaA和wEvaB。经过克隆分离得到了这2种Wolbachiawsp基因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AY390279和 AY390280 ,并由基于wsp基因的聚类树中发现,这两种Wolbachia菌系均属于A组。  相似文献   

13.
三带喙库蚊幼虫水解酶与印度雕蚀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兰  连惟能 《昆虫学报》1995,38(2):134-137
本文对经印度雕蚀菌Coelomomyces indica感染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 chus 4龄幼虫的离体水解酶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感染后蚊幼虫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均较未感染的正常4龄蚊幼虫为低,其中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明显下降,从而影响了酶对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羊肚菌氨基酸含量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在4一10天内逐渐升高,15天达到高峰,尔后又有所降低。与此同时酯酶同工酶活性亦呈现相应的变化规律,由此可推测羊肚菌菌丝体生长过程中酯酶同工酶活性跟氨基酸代谢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同工酶分析还发现不同子实体菌株及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间的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子实体与菌丝体均具有稳定的9条酶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竹子分株系统构建过程及其与人工经营的关系,本文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Prevernalis’)不同年龄母竹、不同覆盖年限竹林进行土壤盆栽实验,比较了各处理竹苗地下茎分枝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在盆栽竹苗分株系统构建过程中,地下茎以竹鞭分枝为主;2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分枝数量普遍高于1年生盆栽苗,且地下茎分枝表现出随竹林土壤覆盖年限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盆栽苗地下茎分枝主要分布于第Ⅱ、Ⅲ、Ⅳ分枝的鞭中位置;1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分枝以第Ⅱ分枝级别的鞭中、鞭梢部位为多,而2年生母竹盆栽苗则以第Ⅲ分枝级别的鞭中、鞭梢部位为多;随土壤覆盖年限增加,地下茎分枝偏向分布于较为靠前的分枝级别。研究发现,母竹盆栽苗分株系统的构建主要采取了扩大地下分枝的策略,其2年生母竹与竹鞭中部着生侧芽的分枝生长对分株系统拓展贡献率较大;竹林土壤覆盖时间越久越不利于地下茎分枝。由于竹子分株系统具有时空拓展性,其地下茎分枝生长特征尚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16.
6个杏鲍菇菌株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收集的6个杏鲍菇菌种菌丝进行生理、生化研究,酯酶同工酶法分析菌株间的差异与关系。方法:利用杏鲍菇菌丝阶段的生长速度测定、诱变剂抗性试验和酯酶同工酶比较,对杏鲍菇菌株营养生长阶段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对酯酶同工酶谱进行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确立各菌株的异同。结果: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抗诱变剂实验结果显示,2、5、6号菌株对诱变剂抗性较强;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杏鲍菇6个菌株同工酶酶带存在的差异很大。结论:通过试验表明,所选6株杏鲍菇菌种为各自独立菌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根瘤菌属12株不同根瘤菌的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均呈阴性。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在快生型和慢生型根瘤菌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在YMA培养基上,快生型根瘤菌仅有1—2条,迁移率在0.71—0.98之间变化;而慢生型根瘤菌却有4—6条酶带,迁移率在0.15—0.98之间变化,同一菌株在不同碳源上酯酶同工酶酶带数也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l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流产胚胎的6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及淀粉酶酶谱表现出一定差异。受精卵中未检测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卵裂期和囊胚期出现4条酶带,无节幼体及溞状幼体期只有2条酶带;醇脱氢酶同工酶在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酶带数和活性有区别;在受精卵和溞状幼体期无苹果酸脱氢酶酶带显示,卵裂期酶带数最多,酶活性相对也最强,以后随着发育的进行,酶带数和酶活性都有减弱的现象;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较为复杂,特别是囊胚期,酯酶酶带突然全部消失;淀粉酶有两种类型:α-淀粉酶和R-淀粉酶。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其酶带数不增反减。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不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第二次抱卵胚胎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低于或有别于第一次抱卵的卵裂期胚胎。流产胚胎中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与第一次抱卵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酶谱相比略有变化,而苹果酸脱氢酶、酯酶酶带数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抗性致倦库蚊种群中酯酶基因扩增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致倦库蚊Culex qinquefasciatus是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通过生物测定、单个蚊虫酯酶α2和β2基因拷贝数分析和酯酶β基因序列比较, 分析了抗性水平、抗性相关基因在种群中的分布及其基因拷贝数等的抗性分子特征。应用快速PCR仪(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s)直接检测库蚊中酯酶基因和mRNA拷贝数。结果显示:上海致倦库蚊对对硫磷的抗性LC50为8.12, 酯酶活性升高是上海致倦库蚊种群对有机磷杀虫药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编码致倦库蚊酯酶β的氨基酸序列同编码尖音库蚊酯酶B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8%;同致倦库蚊酯酶B2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100%,同环蹶库蚊酯酶B3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0%, 上海致倦库蚊中酯酶α和β基因均扩增。有机磷抗性的上海和PellRR蚊虫种群中单个蚊虫酯酶α2 和β2定量基因拷贝数均不同,其同一蚊虫个体的酯酶α2 比酯酶β2基因的拷贝数高,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酯酶结构基因的扩增是上海致倦库蚊种群对有机磷杀虫药剂抗性的主要机理,估计在野外种群的杂合个体中存在多种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俊宁  许琪  沈岩  季梁 《遗传》2006,28(4):403-406
精神分裂症是由多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对其易感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众多报道充满了矛盾。在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我们用多基因座关联分析法研究了4个涉及神经递质多巴胺代谢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支持如下假说:COMT-136-BclIVal108/158Met有调控作用。当前者的基因型是CC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MetA);而当前者的基因型是GG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ValG)。这一新的假说可以解释此前单基因座分析对Val108/158Met(COMT)的截然相反的报道,同时也显示了多基因座分析对复杂疾病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