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导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原生质体再生株铜蒸气激光辐照的研究结果,从中得到生产罐中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其出发株提高12.9%的高产株C82,其最高发酵单位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2.
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激光高产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导铜蒸气激光选育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得到生产罐中抗生素发酵单位比其对照株提高14.7%的高产株,最高发酵单位曾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导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单一选育薰衣草链霉菌(Streptomyoes lavendulae)的研究结果,曾有摇瓶发酵单位提高18.3%的高产株获得,高产株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4.
粘杆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亚硝基胍对多粘类芽胞杆菌 (Paenibacilluspolymyxa)AS1.541进行诱变 ,采用其自身次生代谢产物粘杆菌素进行筛选时正突变率为 32.3% ,获得一株粘杆菌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 106%的菌株。对发酵单位最高的一株菌再次诱变 ,用甲硫氨酸结构类似物乙硫氨酸筛选时正突变率为 46.9%并得到一株产量提高 57%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结合紫外诱变处理产他克莫司链霉菌SIIA-9818,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新菌株。首轮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第二轮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链霉素抗性诱变得到突变株T-122,其气生菌丝丰满程度明显好于原对照株,发酵效价提高22.8%;采用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T-122,得到多株高产菌株,其中H-493发酵水平较原出发菌株提高82.6%;在50 L发酵罐通过增大搅拌转速,使菌种H-493发酵单位进一步提高31.0%。本方法简单经济,得到的突变株发酵单位显著提高,组分无明显变化,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阿霉素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工艺,提高发酵水平。方法:采用微波与氯化锂复合诱变,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摇瓶试验,控制接种量为10%,发酵培养温度29℃,搅拌转速300 r/min,罐压0.04 MPa,空气流量1∶1vvm,保证溶氧浓度40%以上情况下。结果:获得一株阿霉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83%的高产株;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8%,黄豆饼粉3%,Fe SO4·7H2O 0.006%,Ca CO30.3%,其阿霉素发酵效价比原工艺提高2.3倍。结论:采用该方法选育与工艺优化,提高阿霉素发酵单位,有效、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756为出发菌株,经过三代的紫外线+氯化锂的复合诱变处理,采用快速筛选方法,获得了耐前体变株F-1012。对该变株的耐氯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把发酵培养基中的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0%,大米粉量提高到18%,该变株发酵单位最高。发酵最适条件,起始pH自然(约5.7);移种量为15%;装量2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周期为288小时。  相似文献   

8.
文哲 《生物学杂志》2004,21(5):36-37
探讨从多抗霉素染菌罐批中分离抗杂菌高产菌株的方法。经分离选育出抗杂菌高产株211^#、221^#两株。通过20吨级发酵罐实践表明:211^#、221^#菌株在正常罐批的发酵单位比对照分别提高12%和33%,在染茵罐批的发酵单位比对照分别提高14%和29%。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得到胞苷发酵单位较高的菌株,并对发酵过程作初步研究。方法:以胞苷脱氨酶缺失枯草芽孢杆菌DOS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5-氟胞苷(5FCR+)和2-杂氮尿嘧啶抗性(2AU+)抗性筛选。结果:通过紫外诱变和抗性筛选得到突变株DOS7-2-1000-15,抗5-氟胞苷和2-杂氮尿嘧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800mg/L和1 000mg/L。同时检测了抗5-氟胞苷突变株中CTP合成酶的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2.4%,突变株DOS7-2-1000-15发酵过程结果为:36℃发酵72h能积累胞苷最高为3.5g/L。结论:筛选得到的突变株DOS7-2-1000-15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可稳定发酵。  相似文献   

10.
姬松茸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姬松茸原生质体为诱变材料,用不同诱变剂紫外线(UV),钴60(Co^60),亚硝基胍(NTG)进行多次反复诱变处理,获得2株活性多糖产量较高,遗传稳定的变异株C811/N516。与出发菌株各项发酵指标比较,突变株其他各发酵特性变化不明显,而单位发酵液活性多糖含量分别提高260%和3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PI—A.2090)产生的重要农用抗生素,其生物合成途径已被阐明。NDP-葡萄糖合成酶(gtt)与葡萄糖脱氢酶(gdh)是多杀菌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从SIPI-A.2090克隆gtt及gdh基因,并构建了表达这两个基因的整合型质粒,转入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发酵并验证其基因型。结果表明,阳性突变株SIPI—M.2092的多杀菌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3%,增加gtt和gdh基因拷贝数可以有效提高多杀菌素的发酵单位。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全面了解阿维菌产生菌S.avermitilis的生长特性并获得阿维菌素的高产菌株。方法:以S.avermitilis Y20为出发菌株,考察该菌株的菌落特征和发酵特性,分别利用紫外线(UV)、亚硝酸(HNO3)及亚硝基胍(NTG)并结合L-异亮氨酸(L-Ⅱe)诱导等手段对出发菌株Y20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获得高产阿维菌素变异株H336,发酵单位达到852μg/ml。结论: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阿维菌素的产量稳定,发酵单位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Eremothecium ashbyii T30发酵产脂肪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明  赵坤  张星元 《生物技术》2001,11(5):15-18
研究了一株核黄素高产突变株E.ashbyii T30产脂肪酶的条件,确定了比较合适的脂肪酶发酵培养基,豆饼粉30g/L,玉米浆30ml/L,豆油5ml/L,KH2PO45g/L,MgSO4.7H2O 0.15g/L,pH消前7.5,T30在此培养基上振荡培养28h,既定条件下测脂肪酶活力可达232酶活单位/ml(较原株提高36.5%),从一个侧面证实其突变株特性,另外,对T30所产脂肪酶的诱导酶属性及脂肪酶在T30核黄素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空间选育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空间育种的研究结果,曾有摇瓶发酵单位提高19.2%的高产株获得。  相似文献   

15.
以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76-12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吖啶橙、紫外线和氯化锂分别对其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经抗代谢物理性筛选,获得一系列高产突变株,其中N-1-2高产突变株的发酵单位是出发菌株的2.47倍。实验中同时获得了只产阿维菌素a组分的突变株G-32、Bla组分含量高的Ave8菌株和产蓝绿色孢子的突变株UA-G等。  相似文献   

16.
8-Mop选育肉桂地链霉菌(StreptomycesCinnamonensi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首次报导8-甲氧基补骨(8-Mop)单一选育肉桂地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ensis)的研究结果,曾有摇瓶发酵产量增幅达7.5%的稳产高产株获得,高产株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大多数嗜热链球菌为半乳糖阴性(Gal-)菌株,不能代谢半乳糖而将其排出到胞外,导致发酵乳中半乳糖含量增加。因此可通过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嗜热链球菌,使其可代谢半乳糖,开发一种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方法】利用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 NTG)对嗜热链球菌IMAU80846进行诱变处理,测定野生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与突变株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 Gal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活性,分析编码这些酶的氨基酸序列,得到一株可代谢半乳糖的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同时对突变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检测野生株和突变株发酵乳中乳酸、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最后将野生株和突变株分别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IMAU20450进行复配发酵,测定两组发酵乳在发酵与贮藏期间的发酵特性,制备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结果】突变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的β-Gal、GalK活性高于野生株,PK和GK活性低于野生株,氨基酸序列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与糖代谢有关基因发生突变,HPLC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发酵乳中乳糖、半乳糖的含量均低于野生株,而乳酸、葡萄糖的含量高于野生株。发酵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复配组相比,突变株复配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以及持水力。【结论】嗜热链球菌IMAU80846经NTG诱变后,菌株代谢半乳糖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利用该突变株可生产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株核黄素高产突变株E .ashbyiiT3 0 产脂肪酶的条件 ,确定了比较合适的脂肪酶发酵培养基 :豆饼粉 30g/L ,玉米浆 30ml/L ,豆油 5ml/L ,KH2 PO4 5g/L ,MgSO4 ·7H2 O 0 15g/L ,pH消前7 5。T3 0 在此培养基上振荡培养 2 8h ,既定条件下测脂肪酶活力可达 2 32酶活单位 /ml(较原株提高 36 5 % ) ,从一个侧面证实其突变株特性。另外 ,对T3 0 所产脂肪酶的诱导酶属性及脂肪酶在T3 0 核黄素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藻糖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液体发酵筛选,从土壤中分离的241株菌株及保藏的95株菌株中得到15株海藻糖生产菌,对这些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产海藻糖最多的一株菌Bacillus sp。其发酵最适合条件为:以麦芽糖为碳源,发酵初始pH值7.0,接种量为6%,30℃条件下培养48h,另外该菌株在分别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都能产生海藻糖。  相似文献   

20.
抗噬菌体产a-淀粉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硝基胍诱变与自然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分离和用不同方法测定对噬菌体的抗性,并检查在发酵中同时加入三种噬菌体对产酶水平的影响。从2500株诱变菌中,获得两株具有抗全部分离到的噬菌体能力,其产酶水平接近或超过出发菌株,经过15次传代后,基本上仍保持原有所需性状。通过三吨罐中型试验,产酶平均分别为320和381单位/ml,最高分别达到342和411单位/ml,对照组的水平为354单位/ml。说明这两株菌可应用于生产中作为综合防治噬菌体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