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声带癌患者CO2激光手术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CO2激光喉早期声带癌显微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60例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 mg;对照组60例采用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日2次混合雾化吸入,同时使用7天,对比2组术后呼吸困难、粘膜水肿、发热、声嘶、疼痛等发生情况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愈复天数、呼吸困难及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发热情况及声音嘶哑情况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能有效缩短喉CO2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患者的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两组患者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前后对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困难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呛咳反应、咽痛、痰液黏度、患者的舒适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加可必特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疗效。方法喘息性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雾化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实施雾化吸人,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加可必特雾化吸人治疗与系统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高渗盐水治疗毛细管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到2014年10月100例毛细管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有明确细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头孢呋辛钠80 mg/kg,每日2次,或美洛西林钠80-100 mg/kg,每日2次,此外给予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羚贝止咳糖浆)。对照组50例,予高渗盐水治疗,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 L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 mg/次混合液,观察50例,吸入3%氯化钠注射液2 m L配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 mg/次,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观察,对照组显效率62%,总有效率82%,观察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上,两组治疗前后在FEV1、FVC、PEF、FVC/FEV1对比差异明显(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在咳嗽、哮鸣音、胸闷气短、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高渗盐水治疗毛细管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普米克令舒是否能提高过敏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15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TZY)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模型(OVA诱导)组,TZY低、中、高剂量灌胃+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TZY灌胃+哮喘模型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Th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各组肺泡盥洗液(BALF)中IL-4、IL-5、IgE、IFN-γ水平;生化检测各组BALF中SOD、MDA、GSH和T-AOC的水平。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普米克令舒组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上升,IL-4、IL-5、IgE水平显著下降,同时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哮喘组相比,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组GSH、T-AOC、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相比,TZY及普米克令舒联用组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ZY可缓解大鼠支气管黏膜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1/Th2细胞比例,调控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吸入给药方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吸入给药方式的疗效。为临床寻求科学高效的给药方法。方法:选取90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例,随机、均衡分3组,A组使用沙丁胺醇(万托林)、普米克气雾剂用手控式定量型雾化器(MDI)吸入治疗。B、C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的万托林溶液和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B组将药物加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后雾化吸入。C组将药物加入氧驱雾化器后雾化吸入,比较三组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速度。结果:吸入治疗15分钟B、C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明显优于A组(P〈0.05),而B、C两纽间无明显差异(P〉0.05)。咳嗽、气喘、哮鸣音持续时间比较,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两两比较,B、C两组较A组显著缩短(P〈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加入氧驱雾化器和空气压缩泵后雾化吸入缓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都是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各医疗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COz激光单侧杓状软骨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双声带外展麻痹的临床应用及其意叉.方法:应用显微支撑喉镜CO2激光对双声带外展麻痹伴呼吸困难的11例患者实施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并同期进行手术创面黏膜吻合术.结果: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拔管时间为67天,随访6个月,未有误吸及呼吸困难复发,患者的发音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恢复.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和创面黏膜吻合术既能有效解除呼吸困难,又能保证良好的发音,并有效避免并发症和复发,使喉功能得到了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以地塞米松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以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FN-γ、SAA、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37/40) vs. 75.00%(27/36)](P0.05);观察组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哮鸣音、发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9±0.51)d vs.(4.01±0.64)d,(1.76±0.21)d vs.(2.48±0.30)d,(1.02±0.14)d vs.(1.76±0.19)d,(2.74±0.42)d vs.(3.39±0.53)d,(1.45±0.20)d vs.(2.04±0.27)d](P0.05);观察组血清IFN-γ、SAA、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3±3.47)ng/L vs.(52.81±4.60)ng/L,(37.40±4.12)mg/L vs.(49.83±5.47)mg/L,(11.02±1.42)ng/L vs.(15.73±1.70)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其可更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显著降低血清IFN-γ、SAA、IL-6水平,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憋喘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6月在本院儿科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试图通过对比雾化吸入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气喘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阐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临床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气喘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显然,本研究结果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可以明显改善小儿憋喘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沐舒坦联合纳洛酮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8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沐舒坦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退热,呼吸频率正常,湿哆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以及复发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一氧化碳(CO)吸入和腹腔给予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小肠损伤的作用及作用过程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6组SD大鼠静脉注入5mg/kg体质量IPS或等容量生理盐水;1h后,对照及LPS注入组吸入室内空气,CO吸入及LPS注入+CO吸入组吸入体积分数为2.5×10^-4CO.CO腹腔及LPS注入+CO腹腔组腹腔通入体积分数为2.5×10^-4CO。观察1、3、6h后放血处死,取回盲部上小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PAV)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印迹法测定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LPS注入组PAF、ICAM-1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CO吸入及CO腹腔组(P均〈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应时间点的LPS注入组比较,LPS注入+CO吸入及LPS注入+CP腹腔组的PAF和ICAM-1明显降低(P均〈0.05),但p38 MAP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增高(P均〈0.05);此两组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CO吸入和腹腔给予以非时间依赖方式下调LPS诱导的大鼠小肠PAF、ICAM-1表达而起相似的保护作用;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负压固定移植皮片方法,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游离皮片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微血管形成与皮肤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Ⅰ组为NPWT治疗组,有35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Ⅱ组为常规治疗组。有30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Balb/c小鼠20只,按皮片移植后不同固定加压方式,分为实验组: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使用组(10只),对照组:打包加压组(10只),于皮片移植术后第5天,大体观察移植皮片颜色、有无水疱、有无皮下积液及质地,计算并比较皮片成活率,以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毛细血管内皮,检测皮片中微血管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表明:Ⅰ组术后皮片成活时间平均较Ⅱ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较Ⅱ组缩短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组术后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较Ⅱ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第5天,实验组小鼠移植皮片中微血管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常规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皮片的方式相比,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皮片成活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换药次数,促进移植皮片中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张文宇  蒋萌  陈翎 《生物磁学》2011,(21):4144-4146,4158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对疝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腹股沟疝患者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24例,在术前3天至术后4天共7天内接受药物或安慰荆治疗。其中T组每日两次,每次10mg肼苯哒嗪,C组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测量患者术后4天内的平均动脉)Z(MAP)、心率(HR)、NRS急性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月、6月S—LANSS慢性疼痛评分。结果:T组患者术后MAP明显低于C组(P〈0.05),HR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T组患者在术后3月和6月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肼苯哒嗪可以用于术后患者,对疝修补术后急性疼痛无影响,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佳  张春玲  徐德祥 《生物磁学》2014,(21):4123-4126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收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伏贴”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每组30 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三伏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分别在入伏、初伏、中伏及末伏进行4 次穴位贴敷,完成1 疗程治疗者共56 例。观察治疗前、1 个疗程结束时、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CAT 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呼吸困难评分(MRC)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三伏贴”组、安慰剂组血清IL-8、CRP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治疗后6 个月时炎症因子略有升高,而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前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L-8、CRP水平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AT 评分、MRC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患者在治疗后CAT 评分、MRC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试验组较安慰剂组CAT 评分、MRC评分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帖可以改善COPD 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系统炎症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mg/kg姜黄素治疗组、30mg/kg姜黄素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激光诱导产生小鼠CNV模型。由光凝前3天开始,至光凝后14天,两个治疗组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姜黄素,对照组腹腔注射二甲亚砜溶液(溶剂)。光凝后第3天通过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sel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第14天通过组织学检查以及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的血管灌注检测CNV的面积,荧光血管造影评价CNV的渗漏程度。结果:光凝后第14天,组织学检查显示姜黄素能够有效缩小激光诱导的CNV;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血管灌注后测量色素上皮-脉络膜铺片上CNV的面积,和对照相比,姜黄素能显著减小激光诱导的CNV的面积(P〈0.05);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NV的渗漏(P〈O.05)。和10mg/kg姜黄素治疗组相比,30mg/kg姜黄素治疗组小鼠CNV面积缩小和渗漏程度减弱(P〈0.05)。光凝后第3天,VEGF免疫组化和ELISA结果显示姜黄素显著抑制色素上皮一脉络膜复合体中VEGF(P〈0.01)的表达,高刺量组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CNV的形成,下调VEGF的表达可能是姜黄素抑制CNV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我们推测姜黄素对并发CNV的AMD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通过静脉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地塞米松静脉给药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喉喘呜、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4h、24h时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起效快,病程短,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于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治疗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采用地佐辛镇痛。结果:两组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HR和MVP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VAS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镇痛后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地佐辛,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胸科手术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抑制胰岛素抵抗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