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曾飞越  刘任涛  吉雪茹  白燕娇  杨敏 《生态学报》2022,42(18):7507-7516
为了阐明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沙丘固定过程的响应规律,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固沙阶段沙丘的4个方位(西北、东南、西南、东北)布设调查样地,测定了不同样地的蚁丘密度、直径和高度,分析了不同样地蚁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背风向(即东南方位)蚁丘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方位,但从流动沙丘到半流动沙丘,背风向(即东南方位)蚁丘密度显著低于其他方位;从半固定沙丘开始,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微地形对蚁丘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小。(2)在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不同微地形生境中蚁丘直径和高度均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即东南方位均小于其他方位。在固定沙丘,蚁丘高度表现为东南方位亦较低,但蚁丘直径表现为西南和东北方位显著小于西北方位。(3)在流动沙丘,西北、西南和东南方位上蚁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型,而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4个方位上蚁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型。(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固沙阶段不同微生境下蚁丘密度、高度、直径与植物密度、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不同。随着固沙阶段演替,不同微生境下蚁丘特征与植物密度、多样性的相关性增强。研究表明,在科尔沁沙地,随着流动沙丘固定和生境逐渐恢复,沙丘不同空间方位上蚁丘密度分布差异缩小,而蚁丘直径和高度仍存在沙丘微地形间显著差异性,并且蚁丘空间方位上均呈现聚集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齐都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108例,根据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鸟嘌呤(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93%(41/5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9%(50/54)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BNP、E/E''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IL-6、CRP、MI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8-OhdG、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硒胁迫对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 mg/L的硒胁迫下,小球藻中β-胡萝卜素、类叶黄素、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先明显增加,之后逐渐下降;而在800 mg/L硒胁迫下,各种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下降;小球藻活体细胞在693 nm处出现叶绿素a的吸收峰,其吸收值在硒胁迫后明显减弱;在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中,700 nm处的发射峰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荧光激发光谱表明:硒胁迫使小球藻的能量传递受阻,传递效率降低;藻体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硒胁迫的增强而下降.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硒浓度增加,藻体中Mg2 、Ca2 、K 和Na 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培养液中这些离子的浓度则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心脏压力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的过程是心衰发生的关键环节。已有研究表明,控制心脏收缩的细胞钙致钙释放过程在心肌肥厚及心衰状态下发生缺损,但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我们以主动脉结扎手术建立压力负荷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组分为假手术组、代偿性肥厚组(CHT)和失代偿性肥厚组(DHT),以松钳一共聚焦成像技术研究单个L-型钙通道(LCC)与ryanodine受体(RyR)间的钙信号耦联。我们发现DHT中LCC—RyR分子耦联潜伏期延长49%,耦联成功率降低47%,失败概率提高72%,证明DHT进入了一种“分子间衰退”状态。出人意料的是,心功能正常的CHT也发生分子间衰退,并与锚定肌质网与细胞膜的junctophilin蛋白表达下降有关,表明分子间耦联衰退在细胞功能变化显现之前已经潜性地发生。与此一致,细胞兴奋期钙释放同步性降低,但钙释放总量和细胞钙瞬变在CHT并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在一个我们称为“稳定余量”(stability margin)的范围内,分子间耦联衰退不会影响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能力,只有分子间耦联衰退超出稳定余量,心衰才会发生。潜性的分子间耦联衰退的发现对早期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硒胁迫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钝顶螺旋藻的对数生长期进行硒胁迫处理,研究硒胁迫强度和硒胁迫时间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酶系统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设置4个胁迫实验组,分别从第5天到第10天分次加硒,累计加硒量均为1000 mg/L。结果表明,硒胁迫实验组中钝顶螺旋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相当,其中GPX的变化最大,实验组Ⅰ中的GPX活性为对照组的20.5倍;SOD的变化趋势与GPX相近,但对较低的硒胁迫的响应不敏感;POD、CAT和APX的活性均随硒胁迫强度的减小而上升;各硒胁迫实验组中只有实验组Ⅰ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对.OH的清除能力与藻体的MDA含量呈负相关,提示了硒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系统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在含CdCl2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与摄Cd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皆对CdCl2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是有不同的摄Cd行为.当CdCl2浓度为6~24mg.L-1,培养96h时,两种螺旋藻对Cd的摄取作用主要表现为藻细胞外的表面吸附;培养10d时,钝顶螺旋藻的胞内Cd含量依然甚微,而极大螺旋藻对Cd的细胞内吸附量却明显增加,24mg.L-1CdCl2处理的极大螺旋藻胞内的Cd吸附量为12mg.L-1CdCl2处理的11.6倍,且略超过细胞表面吸附量.表明在高浓度Cd的长时间胁迫下,两种螺旋藻的摄Cd行为和对Cd的耐受机制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钝顶螺旋藻为胞外机制,而极大螺旋藻却为胞内、胞外混合机制,且以胞内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内毒素血症不同时期胸腰段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水平的改变,结合血浆CGRP水平的改变,以期全面了解大鼠内毒素血症不同时期CGRP释放与合成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内毒素(5mg/kg)后30min时,大鼠血浆CGRP开始增高,而背根神经节CGRP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注射内毒素后3h时,血浆CGRP及背根神经节CGRPmRNA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42%和32%,8h时则进一步增高,分别为216%和85%。提示内毒素不仅刺激外周组织释放CGRP,而且还能通过某些机制激活背根神经节CGRPmRNA的转录,使CGRP合成增加,以作为CGRP大量释放的重要补充来源。  相似文献   
9.
半抗原与载体的最佳分子结合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鲎血蓝蛋白、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与对氧磷偶合为人工抗原时最佳分子结合比分别为300,21-35,19和11mol/mol(10,32-53,30和17mol/15~5daltons)。结合比达6—10mol/10~5daltons以上,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接种的第5天至第10天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碲酸钠,研究Te(Ⅳ)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抗氧化活性系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添加碲的时间,可以有效地调节碲胁迫强度,随着加碲时间依次后移,碲胁迫强度逐渐减小,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递增.碲对螺旋藻的生物效应与碲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添加碲时藻所处的生长期有关.实验组Ⅲ(分别在第7、8、第9天三天添加碲)的碲胁迫强度并不是最低的,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也不是最大,但MDA的含量却是最低的,表明该实验组的生长状态是最佳的.各种抗氧化酶(SOD、GPX、CAT、APX和POD)的活性变化情况较复杂.其中,在碲胁迫下,GPX的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