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采用负压固定移植皮片方法,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游离皮片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微血管形成与皮肤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I组为NPWT治疗组,有35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II组为常规治疗组,有30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Balb/c小鼠20只,按皮片移植后不同固定加压方式,分为实验组: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使用组(10只),对照组:打包加压组(10只),于皮片移植术后第5天,大体观察移植皮片颜色、有无水疱、有无皮下积液及质地,计算并比较皮片成活率,以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毛细血管内皮,检测皮片中微血管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表明:I组术后皮片成活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较II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第5天,实验组小鼠移植皮片中微血管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常规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皮片的方式相比,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皮片成活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换药次数,促进移植皮片中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先采用VSD治疗,游离植皮术后继续给予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的技术而言,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谢慧清  周建大  徐丹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2):241-242,166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烧伤肉芽创面受皮区皮片成活的影响。方法:32例自身对照邮票皮移植及40例整张刃厚皮移植术后根据是否给予超短波治疗分别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接受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对照组术后未接受超短波治疗,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愈合创面水泡出现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创面水泡出现程度比较中,实验组水泡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能明显促进烧伤肉芽创面植皮片的成活,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带蒂皮瓣移植术式在小腿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5例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根据小腿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部位、面积、深度分别选择腓肠神经营养皮(肌)瓣、隐神经营养逆行皮瓣、局部旋转皮(肌)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移植皮瓣中,1处移植失败(坏死面积>1/2),2处皮瓣远端1-2.5cm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余患者皮瓣均成活。从皮瓣成活的优良率和出血量上对比,三组间无明显差别,从手术时间上对比,局部旋转皮(肌)瓣组优于另两组(P<0.05)。结论:在小腿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根据皮损形态选择适当的皮瓣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行肿物切除术并同时行自体皮游离移植术,并外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于植皮术区。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物切除+植皮+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9例患者于4~9天后拆除负压材料,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吸引管堵塞,经术后于24小时内行管路冲洗疏通后再次行负压吸引,于术后5天首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部分成活,部分皮片仍有浮动,血运未明显建立,予以扩大皮片引流孔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1例患者治疗4天后出现新鲜渗血经引流管引出,予拆除负压材料,所植皮片下有积血块,有新鲜渗血,予以清创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随访半年到3年,所植皮片无破溃,肿瘤无复发。结论: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中,植皮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使所植皮片固定确实,充分引流渗液积血,利于皮片成活,对无法有效包扎固定肢体特殊部位(肩部、臀部、躯干部)等术区植皮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3 d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 d NR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均P<0.05),且治疗后24 h和3 d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暂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有利于提高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指端切割伤断离皮片改良缝合原位再植术的治疗方法、效果和经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37例52指指端切割伤断离皮片行改良缝合原位再植.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术后各型指端切割伤断离皮片成活率分别为:Ⅰ型94.7%;Ⅱ型88.2%;Ⅲ68.8%.在指端切割伤断离皮片改良缝合原位再植术式中,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虽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但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结论:只要切割伤离断的皮片仍较完整,而无手术禁忌证,均可予以改良缝合原位再植.彻底的清创、消毒及所植皮片均匀稳定受压、牢固固定,加上感染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亚军  谭宪湖  蒋卓汛 《蛇志》2011,23(3):251-254,25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息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诱导采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3ng/ml,达预设浓度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为丙泊酚2~4μg/ml,瑞芬太尼3~4ng/ml,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对照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ml,两组注射时间均为2rain。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躁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镇痛评分,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MAP、HR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时点Spo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镇痛组延长(P〈0.05)。但两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VAS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躁动明显较镇痛组多(P〈0.05)。镇痛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而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起效快,镇痛作用时间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平稳,不抑制中枢,不影响患儿的麻醉苏醒,提高了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醌还原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h,终浓度为20mg/L;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1.5μmlo/L)共同培养24h;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4.5μmlo/L)共同培养24h;采用MTT试验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熊果酸对ox-LDL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NQO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减弱ox-LDL对HUVECs的损伤作用;ox-LDL组NQO1mRNA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mRNA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22±0.058 vs 0.624±0.009,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26±0.059 vs 0.624±0.009,P0.01)。ox-LDL组NQO1蛋白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蛋白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10±0.058 vs 0.574±0.024,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31±0.034 vs 0.574±0.024,P0.01)。结论:熊果酸可上调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O1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其中A组(34例)用地佐辛,B组(30例)用舒芬太尼,观察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8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l分期作为HYI-I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0CU)住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徐辉  李梅娜  史潇  贺秋兰  孙来保  曹铭辉 《生物磁学》2013,(36):7039-7042,707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关托咪啶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ASAI或II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50例,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随机分为Ⅰ组(右关托咪啶组)和Ⅱ组(盐水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镇痛。观察患者术后第一疼痛出现时间,术后24h和术后24--48h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第一疼痛时间Ⅰ组较Ⅱ组延长(P〈0.05);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24---48小时两组病人无差异(P〉0.05);病人术后0.5小时、6小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Ⅰ组较Ⅱ组显著减低(P〈0.05),其余时点无差异(P〉0.05);麻醉后15min时Ⅰ组较Ⅱ组心率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两组无差异(P〉0.05);阿托品和麻黄碱Ⅰ组使用量较Ⅱ组增多(P〈0.05);恶心的发生率Ⅰ组较Ⅱ组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24小时内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减少硬膜外镇痛吗啡的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纳米银敷料、碳纤维敷料和普通敷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创面合理应用敷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抑菌圈法将敷料剪成直径为10mm的圆片,灭菌后贴于接菌的培养皿上,置37℃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16~24小时,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大小。2)、振荡烧瓶实验称取被剪成10mm×10mm大小的敷料样品0.75g,灭菌后加于含70mL PBS和5mL浓度为1×104cfu/mL菌悬液的250 mL烧瓶,封口固定于振荡器上以300r/h分别振荡2min和1h,各取20μL样液作为振荡前和振荡后,均匀涂于MH培养皿,37℃电热恒温培养箱孵育16~24小时后计数,测定抑菌率。结果:与其他三组敷料相比,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抑菌圈和抑菌率最大(P〈0.05)。结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抗感染敷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差异。方法体重180~220g Wistar大鼠,依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实验Ⅰ组(110只)用0.3%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Ⅱ组(80只)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44mg/kg,然后乙醚吸入麻醉。两组均采用额镜直视法,灌注3-甲基胆蒽(MCA)、二乙基亚硝胺(DEN)与普通碘油混悬液于大鼠左下叶支气管。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Ⅰ组,(23.50±1.98)min,(246.56±15.46)min,Ⅱ组,(3.05±0.45)min,(12.47±1.35)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注成功率、存活率、诱癌率分别为:Ⅰ组94.55%,48.08%,90.00%,Ⅱ组93.75%,90.67%,92.65%,两组成功率、诱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2组基本病理过程相同。结论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易控制,以小剂量灌注雄性大鼠为佳;盐酸氯胺酮与乙醚复合麻醉较难控制,但速度快,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七氟醚麻醉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90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患者为异丙酚组(Ⅰ组,n=30);第Ⅱ组患者为七氟醚组(Ⅱ组,n=30);第Ⅲ组患者为异丙酚+七氟醚组(Ⅲ组,n=30);观察麻醉前30 min,手术开始后1、2h,手术结束后1、24和48 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TNF-α、IL-8和IL-10浓度变化,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抑制这三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应用七氟醚或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在官颈癌手术中,两者控制炎性应激反应的作用类似;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