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分化和miRNA-155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福州总医院接受MSCs诱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受者20例(MSCs组),对照组为同期配对的异体肾移植受者20例。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强的松。两组患者分别于移植术前、术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Rea1-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移植前两组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IL-2、IL-?10、TNF-α、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第15天,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30.44﹪?± 4.23﹪? vs 26.06﹪?±4.77﹪,t = 2.365,P = 0.042)、IL-10水平(20.35?ng/?L?±?5.10?ng/?L? vs 16.63?ng/?L±6.26?ng/?L,t = 2.062,P?=?0.046)上升,而IL-2(27.47ng/?L±4.30 ng/?L vs 31.40?ng/?L±5.33 ng/L,t = 2.252,P = 0.015)、TNF-α(41.52?ng/?L±8.32?ng/L vs 46.67?ng/?L±6.71?ng/L,t = 2.157,P = 0.037)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1.61±0.31 vs 1.89±0.15,t = 3.688,P?= 0.001)则降低。 结论MSCs能够升高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和IL-10水平,降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与MSCs的免疫耐受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小鼠炎症性肠病(IBD)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Balb/C小鼠120只,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成IBD模型,根据腹腔注射药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ω-3 PUFAs组[2.5g/(kg·d)浓度ω-3 PUFAs]、硬脂酸对照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组。各组小鼠组织学评分,Treg细胞表型,胞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硬脂酸空白对照组、DHA组与ω-3 PUFAs组小鼠组织学评分[(4.12±0.89)分比(3.82±0.51)分、(2.51±0.74)分、(1.04±0.36)分] 、干扰素(IFN)-γ水平[(203.51±10.29) pg/mL比(165.32± 11.67) pg/mL、(128.34±6.77)pg/mL、(105.29±6.81)pg/mL]均下降,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型比例[(3.80±0.89)﹪比(7.22±1.13)﹪、(3.90±0.75)﹪、(10.10±1.29)﹪]、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96.74±6.65)比(107.33±6.82)、(122.67±8.53)、(165.22±10.43)]、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水平[(0.59±0.18)比(0.98±0.29)、(1.22±0.59)、(1.47±0.53)]、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水平[(83.51±4.67) pg/mL比(108.35±7.22)pg/mL、(122.29±15.33)pg/mL、(153.67±15.28) pg/mL]、Foxp3水平[(9.65±1.29)pg/mL比(13.73± 1.32)pg/mL、(15.67± 2.57)pg/mL、(19.53±2.18)pg/mL]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硬脂酸对照组比较,ω-3 PUFAs组与DHA组细胞Foxp3、IL-10 mRNA表达水平、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Foxp3水平均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ω-3 PUFAs可以有效调节IBD小鼠免疫功能紊乱,减轻机体炎症水平,为IBD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现有过继性人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及扩增方法,实现高效定向分化及大量扩增NK细胞的目的。 方法利用自剪切多肽P2A连接IL-15和4-1BBL基因,通过慢病毒感染和药物筛选的方法制备稳定表达IL-15和4-1BBL的K562滋养层细胞株。该方法可刺激人PBMC细胞向NK细胞分化及高效增殖。实验结果以 ±s表示并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经该方法培养的CD3- CD16+ 56+ NK细胞增殖倍数达到(4480.43±37.80)倍;CD3- CD16+ 56+ NK细胞纯度达到94.79%;细胞内表达IFN-γ和TNF-α的NK细胞比例为(63.07±3.37)%和(54.85±2.04)%,分别高于对照组(16.28±2.86)%和(14.53±1.15)%(t = 62.25,22.66,P均< 0.01);细胞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和TNF-α浓度为(111.39±6.95)?pg/ml和(32.76±3.23) pg/ml,分别高于对照组(44.99±4.74)pg/ml和(11.09±2.45)?pg/ml(t = 20.56,7.21,P均< 0.01);在体外,该方法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率为(78.52±7.36)%,高于对照组(48.53±6.66)%(t = 11.56,P < 0.01);对H520细胞的杀伤效率为(65.03±3.27)%,高于对照组(35.85±3.99)%(t = 11.35,P < 0.01)。 结论利用自剪切多肽P2A构建稳定高表达的IL-15和4-1BBL的K562滋养层细胞株,从而提高了NK细胞增殖倍数、纯度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2016年5月~ 2017年5月期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按照脑梗死的面积分为轻症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脑梗范围的直径≤5 cm者,60例)和中重症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脑梗范围的直径> 5 cm者,60例);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速率散射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来反应体液免疫功能;用试剂盒、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B细胞和CD4+/CD8+百分率水平的测定;对抗心磷脂抗体(ACA)浓度进行测定;通过ACA浓度反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性别比例采用χ2分析;通过直线相关分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中重症组T淋巴细胞含量低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8+细胞百分率(27.91%±2.97%)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比值(1.98±0.03)水平高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NK细胞(12.29%±1.58%)和B细胞(12.76%±2.00%)均下降(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血清中血球免疫球蛋白IgG(10.60±1.06)IU/ml水平降低(P < 0.05);血球免疫球蛋白IgA(4.01±0.35)IU/ml、补体C3(2.13±0.04)IU/ml和补体C4(0.39±0.01)IU/ml的水平升高(P < 0.05),而IgM(2.60±0.05)IU/ml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14.11±2.09)PLU/ml和对照组(7.82±1.15)PLU/ml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16.88±2.50)PLU/ml血清ACA浓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153,P < 0.01)。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总胆固醇[(1.75±0.03)mmol/L]和甘油三酯[(2.42±0.33)mmol/L]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1±0.03)mmol/L]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5±0.21)mmol/L]含量升高(P < 0.05)。通过细胞免疫参数与体液免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曲线陡峭(P <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变化规律可指导脑梗死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UC-MSC与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按照造血支持能力常用的方案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4组,IL-4处理组加入IL-4(20 ng/ml)培养14 d。收集细胞并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34的细胞比例。取3×103个细胞,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 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种集落的形成,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中巨噬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CD11b、CD14和CD15的表达。对两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加入IL-4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1.31±0.05)×105个/孔与对照组(2.80±0.28)×105?个/孔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1,P < 0.05),并且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中的CD34+细胞比例也有降低。3×103个IL-4组得到的细胞形成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9.33±1.53)?个/孔较对照组(17.67±0.58)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84,P?< 0.001);形成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15.67±3.22)个/孔较对照组(29.33±4.04)?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58,P < 0.05);形成总集落单位的能力(39.33±9.07)个/?孔较对照组(62.67±6.66)?个/?孔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9,P < 0.05)。IL-4组得到的细胞分化出的细胞总数(3.67±1.71)×105个/孔与对照组(9.50± 3.13)×105个/孔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3,P < 0.05),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分化成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也下降。 结论IL-4可以降低UC-MSC对造血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维持能力,提示在Ⅱ型辅助T细胞相关体液免疫疾病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时,也需要兼顾机体造血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胎盘特异性基因1(PLAC1)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磁珠分选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A2(HLA-A2)的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CD8+ T细胞,流式检测CD8+ T细胞的表型。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包装,将可识别乳腺癌肿瘤抗原PLAC1的HLA-A2限制性的TCR基因导入CD8+ T细胞(称为TCR-T细胞),以慢病毒空载体包装、感染的CD8+ T细胞(NC-T细胞)作为对照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LAC1特异性TCR的表达效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PLAC1和HLA-A2血清型的表达。WST-1法检测不同效靶比(5?:?1、10?:?1和20?:?1)TCR-T细胞或NC-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MCF-7或MDA-MB-231作用后的细胞毒性,并通过ELISA检测共培养后T细胞IFN-γ的释放量。通过裸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检测TCR-T细胞以及NC-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磁珠分选出的CD8+ T细胞CD3+ CD8+比例达到(98.89±0.30)%。经慢病毒感染、五聚体检测,TCR-T细胞中PLAC1特异性TCR的正确表达率为(24.58±0.82)%,NC-T细胞不表达PLAC1特异性TCR。免疫荧光和流式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为HLA-A2和PLAC1双阳性表达细胞。其中流式检测结果显示,MCF-7和MDA-MB-231细胞中HLA-A2的表达效率分别为(93.04±1.36)%和(98.72±0.12)%。在效靶比为20?:?1时,TCR-T细胞对MCF-7杀伤率为(51.5±1.37)%,高于NC-T细胞对MCF-7的杀伤率(5.93±2.40)%,t = 15.507,P < 0.01;TCR-T细胞对MDA-MB-231杀伤率为(44.34±2.20)%,高于NC-T细胞对MDA-MB-231杀伤率(5.15±2.40)% (t?= 10.694,P < 0.01)。在相同效靶比情况下,TCR-T细胞对MCF-7或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高于NC-T细胞,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效果增强。在效靶比为20?:?1时,与MCF-7共培养后TCR-T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347.49±4.10)pg/ml]高于NC-T细胞[(18.14±6.22)pg/ml](t = -76.638,P < 0.01);与MDA-MB-231共培养后TCR-T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为(255.25±6.85)pg/ml,高于NC-T细胞[(14.70±6.38)pg/ml] (t = -44.526,P < 0.01),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分泌量升高。在裸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实验中,生理盐水组和NC-T细胞移植组小鼠的肿瘤生长迅速,TCR-T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移植后第35天,生理盐水组、NC-T细胞组和TCR-T细胞组小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5?636.96±2?879.55)mm3、(5?522.12±3?391.48)mm3和(1?403.85±1?394.31)mm3,TCR-T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F = 0.1813,P < 0.05)和NC-T细胞组(F = 0.1307,P?< 0.05)。 结论PLAC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PLAC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标;PLAC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治疗是PLAC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细胞处理分为对照组、35 mmol/L HG组、35mmol/L HG+50 μmol/L DHM组及50 μmol/L DHM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TNFα、IL1β、IL6 mRNA和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IκBα、IκBα蛋白及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对照组、35mmol/?L HG组、35?mmol/L HG+50?μmol/L DHM组、35?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细胞活力分别是(100±0.00) ﹪、(52.23±5.69) ﹪、(74.58±6.12) ﹪和(86.04±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0.61,P?< 0.01)。对照组、35?mmol/L HG组和35?mmol/L HG+100?μmol/L DHM组的MDA和ROS水平,SOD和CAT活性分别是(0.44±0.06)?nmol/?ml,(2.33±0.40)?nmol/?ml,(1.48±0.41)?nmol/ml、(156.0±9.00)U/ml,(325.3±10.69)U/ml,(244.0±9.54)?U/ml,(10.62± 1.59)?U/?ml,(5.18±0.34)U/ml,(7.75±0.53)U/ml,(11.31±0.98)?U/ml,(5.20±1.12)?U/?ml和(8.06±0.6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0.34,29.75,14.72,P均< 0.01)。DHM预处理可明显拮抗HG对H9C2心肌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及含量的上调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1)。DHM可抑制HG对H9C2心肌细胞p-IκBα/?IκBα蛋白和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增加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1)。 结论DHM可拮抗HG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在体外诱导Treg的产生。方法: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1组和PEGFP-N1-HLA-G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并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与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24 h后,Treg细胞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1±0.94)%,在培养48 h后,Treg细胞的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6±0.59)%,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G基因修饰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的在体外诱导CD4+ CD25+ FoxP3+Treg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早期炎症标志物表达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86例为NSCLC组,另选本院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82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差异。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不同临床参数及化疗后不同T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水平患者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患者CD3^+(71.31±6.02比68.22±7.09)、CD4^+(40.20±5.79比36.61±7.11)、CD4^+/CD8+(1.49±0.37比1.30±0.56),CD8+(28.43±6.37比31.79±9.88)均降低,而PLT(229.73±58.84比211.32±54.18)、淋巴细胞计数(LY)(1.67±0.61比30.01±8.45)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25.65﹪±6.87﹪比30.01﹪±8.4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生存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T细胞≥31.8﹪、CD4/CD8<1.2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16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97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伴远处转移(HR=9.310)、TNM分期ⅢB-Ⅳ期(HR=1.059)、CD8+T细胞<31.8﹪(HR=2.697)、NLR≥3.16(HR=1.887)及PLR≥197(HR=2.869)是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CD4/CD8比值、NLR及PLR水平是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老年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简易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对移植宿主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影响效果。方法体外实验:人膀胱癌T24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加入国产西罗莫司和原研品,CKK-8法检测并比较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立对照无手术组(对照组)、移植无治疗组(Tx组)、移植+国产西罗莫司组(Tx+YXK组)、移植+原研品组(Tx+RAPA组)。观察移植心脏搏动情况,受者脾脏的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脾脏及移植物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检测树突状细胞(DC),CD8+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对T24细胞活力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Tx组移植心脏于第7天停止搏动,Tx+YXK组和Tx+RAPA组在第10天心脏搏动仍有力、节律正常。(1)脾脏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对照组、Tx组比较,Tx+RAPA组、Tx+YXK组CD11c+I-A+CD86+DC细胞(15.88±4.73、22.90±3.86比4.51±1.57、5.40±2.54)、CD8+淋巴细胞数量(6.32±0.98、6.75±1.34比3.03±1.12、3.23±0.97)均降低,而Tx+RAPA组CD4+CD25+Foxp3+阳性细胞数量(15.06±3.42比7.87±1.95,10.88±2.08)升高(P均<0.05)。Tx+YXK组和Tx+RAPA组3种免疫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移植心脏病理免疫细胞组化染色灰度分析,Tx组、Tx+YXK组和Tx+RAPA组CD4,CD8,IDO和CD11b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x组比较,Tx+RAPA组和Tx+YXK组CD11c(25143.52±3525.12比12936.30±766.94、14240.60±3124.67)、Foxp3阳性细胞浸润数量(500.78±238.33比46.05±68.16、49.22±25.82)降低(P均<0.05),Tx+YXK组和Tx+RA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动物脾脏病理免疫细胞组化染色灰度分析,Tx组CD 4和CD8阳性细胞浸润数量较Tx+YXK组和Tx+RAPA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YXK组和Tx+RAPA组比较,各种细胞染色的IO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两种药物后受者移植心脏和脾脏中的细胞浸润变化一致;在体外对细胞增殖、移植后抗排斥作用和体内免疫细胞的影响表现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