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的调控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取小鼠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给予0、10、20、50、100、2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CCK8检测细胞活力;然后利用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给予小鼠重组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集落刺激因子行破骨细胞分化诱导,分别给予20与50 μmol/L吴茱萸碱干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F肌动蛋白(F-actin)形成,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7月龄C57BL/6小鼠灌胃给予100与200 mg/kg吴茱萸碱,给药3个月后Micro-CT检测小鼠骨密度与骨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10、20、50、1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给予200 μmol/L吴茱萸碱的细胞活力下降(100.64±0.18比47.5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42.29±19.21)个]、Trap (1.00±0.13比0.55±0.16)、组织蛋白酶K(Ctsk) (1.01±0.17比0.59±0.11)mRNA水平、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79±0.19)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12.71±12.18)个]、Trap (1.00±0.13比0.46±0.17)、Ctsk(1.01±0.17比0.49±0.12)、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 Stamp) (1.00±0.10比0.55±0.14)、c-Fos (1.01±0.10比0.58±0.14)、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Nfatc1) (1.00±0.10比0.59±0.14)、H+转运ATP酶v0亚基d2 (Atp6v0d2)的mRNA表达(1.00±0.10比0.59±0.18)、F-actin数量[(165.00± 18.50)比(98.33±21.15)个]和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62±0.1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C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骨密度有一定升高[(0.19±0.03)比(0.21±0.01)g/c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2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胫骨的骨密度[(0.19±0.03)比(0.23±0.01)g/cm3]、骨体积比[(9.79±1.39)﹪比(11.62±1.18)﹪]、骨小梁数量[(2.43±0.29)比(3.08±0.43)/mm]上升,骨小梁分离度[(0.44±0.06)比(0.27±0.05)mm]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吴茱萸碱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延缓小鼠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脂多糖(LPS)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转录组的调节作用。方法对照组(正常培养rCMECs),LPS组(100 ng/mL LPS处理6 h的rCMECs),每组进行3个生物学重复转录组测序。得到差异基因后,使用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验证。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S处理后,265个基因表达上调,118个基因的表达下调。前10个最显著上调基因为:Mt2a、Cyp7b1、Sod2、Icam1、Ccl2、AC128848.1、Mt1、Cebpd、Serpinb2和Tnfrsf11b。前10个最显著下调基因为:Cavin2、Ankrd1、Edn1、Prss35、Lmod1、Dhrs3、Ttc22、Sema6a、Map2k3和Sema7a。定量PCR的结果表明Mt2a、Sod、Ccl2、Cxcl1、Icam1和Vcaml基因的表达得到了上调(P均<0.01);而Cavin2、Ankrd1、Edn1和Prss35基因表达下调(P均<0.05)。GO和KEGG富集的结果表明,上调基因与内皮细胞对炎性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和黏附作用密切相关;而下调基因则是与钙离子信号和G蛋白相关通路以及内皮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差异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Sod2处于核心位置,提示其可能与LPS诱导的rCMECs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结论LPS调控了rCMECs中大量与炎性免疫细胞进入心肌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UC-MSC与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按照造血支持能力常用的方案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4组,IL-4处理组加入IL-4(20 ng/ml)培养14 d。收集细胞并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34的细胞比例。取3×103个细胞,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 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种集落的形成,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中巨噬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CD11b、CD14和CD15的表达。对两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加入IL-4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1.31±0.05)×105个/孔与对照组(2.80±0.28)×105?个/孔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1,P < 0.05),并且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中的CD34+细胞比例也有降低。3×103个IL-4组得到的细胞形成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9.33±1.53)?个/孔较对照组(17.67±0.58)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84,P?< 0.001);形成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15.67±3.22)个/孔较对照组(29.33±4.04)?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58,P < 0.05);形成总集落单位的能力(39.33±9.07)个/?孔较对照组(62.67±6.66)?个/?孔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9,P < 0.05)。IL-4组得到的细胞分化出的细胞总数(3.67±1.71)×105个/孔与对照组(9.50± 3.13)×105个/孔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3,P < 0.05),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分化成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也下降。 结论IL-4可以降低UC-MSC对造血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维持能力,提示在Ⅱ型辅助T细胞相关体液免疫疾病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时,也需要兼顾机体造血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