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使用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或喷洒在蚊帐上,是近年抗疟工作中媒介防治的重大进展.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在疟疾防治中就大规模采用这一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对中国在这方面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小屋评价以及现场试验和实际应用,作一综合介绍.作者的结论是,拟除虫菊酯,特别是溴氰菊酯处理蚊帐是可行的蚊虫防治措施,在低度和中度疟疾流行区,可用以代替常规的DDT等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南桦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ABT6 和 GA3对西南桦苗木进行叶面喷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GA3的 3种浓度即 2 0× 10 - 6 m g/L、50× 10 - 6 m g/L、80× 10 - 6 m g/L在苗木高生长、地径大小、苗木干鲜重及苗木根系生长发育方面都比清水对照( CK)有明显地提高。ABT6 各浓度特别是 50× 10 - 6 m g/L处理的在苗木分枝数、单株叶面积、苗木干鲜重及苗木根系生长发育方面也比对照有显著的提高。综合各指标 ,用 A BT6 生长调节剂的 50× 10 - 6 mg/L比 2 0× 10 - 6mg/L、80× 10 - 6 mg/L处理及 GA3生长调节剂各浓度处理在生产实践上更适宜用于培育西南桦苗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溴氰菊酯对烟草粉螟的亚致死效应,本文采用烟叶浸渍法以溴氰菊酯亚致死浓度(LC 10和LC 25)胁迫烟草粉螟3龄幼虫,并通过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探究溴氰菊酯胁迫对烟草粉螟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溴氰菊酯LC 10、LC 25处理F 0代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LC 25处理F 0代的产卵前期及总产卵前期明显长于对照;LC 25处理与LC 10处理和对照间,F 0代雌、雄虫寿命均差异显著;LC 10处理和LC 25处理F 1代与对照存活率明显下降,F 1代各处理间的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7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LC 25处理组2龄、4龄、6龄幼虫历期比对照延长了且差异显著;LC 25处理组的成虫前期比对照组延长了且差异显著。同时LC 25处理的雌、雄虫寿命最短,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溴氰菊酯能够抑制烟草粉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用药控制烟草粉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核酸、蛋白质极微量样品分析的需要,本室根据Ogrita等介绍的方法自制了比原设计更简单的微型双垂直板凝胶电泳装置。该装置由三块有机玻璃、四块窗玻璃和一个培养皿构成。胶室容量6.5毫升,点样量1微克(或更少)至10微克,每块胶板可点12个样品,电泳时间约2小时,两个垂直板的电泳条件完全相同。一、制作及组装取三块有机玻璃,长×宽×厚分别为:A_1=110×25×5毫米,A_2=90×25×5  相似文献   

5.
10只一月龄幼犬用于研究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的内生发育史,其中9只接种包囊,1只不接种作对照。感染后12~24小时,缓殖子进入小肠绒毛内形成大配子(4.73×3.82μm)和小配子(5.20×3.92μm),2—5天发育成卵囊;8—12天卵囊孢子化;18天卵囊孢子化完成。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予囊。孢子囊15.24×9.95μm,内有4个子孢子和成团或散状的残余体。整个发育过程在小肠绒毛(尤其是回肠上段)的基底膜与固有层的带虫空泡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种核型多核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象多为四、五边形,直径约0.8—2.0微米,多数1.5微米。多角体在0.05MNa_2co_3+0.05MNacl 溶液中降解,能游离释放出杆状有毒粒子,病毒粒子两端圆滑,其大小约285—300×48—55毫微米。室内和野外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对枣尺蠖幼虫有很高的致病力,室内感染3龄幼虫,其 LC_(50)为4×10~(4·6)多角体/毫升。但对槐尺蠖、木橑尺蠖、桑尺蠖、银纹夜蛾、家蚕和柞蚕不致病。  相似文献   

7.
在所查到的文献中 ,拟双毛派伦螨 Parholaspulus paradichaetes Petrova,1 96 7仅描述了雌螨 ,勃氏派伦螨 Parholaspulus bregetovae Alexandrov,1 96 5已描述了雌螨、雄螨和后若螨( Летрова,1 977) ,本文描述拟双毛派伦螨后若螨和勃氏派伦螨前若螨。文中测量单位为 μm。1 拟双毛派伦螨 (Parholaspulus paradichaetes Petrova,1967)后若螨 (图 1 - 6 )体黄色 ,卵圆形。一标本体长宽为 82 7× 540 ,背板为 6 55× 4 2 5,背板覆盖背面大部 ;另一标本体长宽为 6 89× 4 48,背板为 6 6 6× 4 2 5,背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面。背板有狭而…  相似文献   

8.
将感染肉孢子虫的牛肉喂给4条犬和4只猫,分别于9—11天和8—9天从粪中检出孢子囊,其感染分别持续28—37天和28—34天。对照犬猫粪中一直未查出孢子囊。感染犬猫粪中的孢子囊均为椭圆形,无色,内有4个子孢子和不规则颗粒性残体,其大小分别为15.44×10.09μm和12.12×7.68μm。用感染犬粪中的新鲜孢子囊接种另2条健犬,粪检未见孢子囊。对感染清除后的2条犬再次接种包囊,发生了与初次接种类似的感染过程。结果表明,感染东北黄牛的肉孢子虫至少2种,牛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canis)和牛猫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felis)。  相似文献   

9.
WS-I型灭蚊涂料对防制淡色库蚊、家蝇等的敏感性已有报道。但对南方夜间常见侵入室内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fatiga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性及对不同状态致倦库蚊的敏感性如何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7年6月作了实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WS-I型灭蚊涂料(主含杀灭菊酯),由本地黄沙河灭蚊涂料厂提供;吸血成蚊均捕自牛房,未吸血致倦库蚊为实验室羽化;用“WHO”接触筒,将涂料按每平方0.33公斤用量涂于新华Ⅰ号滤纸上待干后进行测定,吸血蚊以胃血谢拉氏Ⅲ—Ⅳ期、未吸血蚊以5%葡萄糖水…  相似文献   

10.
从枣刺蛾(Iragoides conjuncta Walker)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颗粒体为椭圆形、卵圆形,约200—250×300—400毫微米,颗粒体在2%NaOH溶液中降解,能游离释放出杆状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两端圆滑,多数微弯,约150—200×30—35毫微米。室内感染3龄幼虫的LC_(50)为1×10~(-4·36),野外用3000—5000倍病虫尸匀浆液喷洒,枣刺蛾幼虫下降可达86—100%,杀虫效果比化学农药马拉硫磷好。此株病毒对扁刺蛾、褐边绿刺蛾、枣尺蠖、家蚕、柞蚕和瓢虫无致病性,该病毒的分离获得为枣刺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新的生物治蝗措施 ,采用显微镜和生化方法 ,对 1992年从新疆木垒县西伯利亚蝗上分离的一株痘病毒 (Gomphocerussibiricusentomopoxvirus,GsEPV)的超微结构、发育循环和DNA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病毒的包含体为球形 ,最大直径约 6 90 μm ,最小直径约 3 95 μm ,平均为 5 33μm。脂肪体超薄切片中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 ,大小为 2 6 7nm× 10 3nm。病毒粒子髓核折叠成 2~ 3折 ,其横切面呈圆形 ,中间有 3~ 4个电子非致密的圆点。GsEPV主要感染寄主脂肪体。接种后 15~ 2 0天包含体大量形成 ,此时已没有游离病毒粒子存在 ,发育同步 ,并且比其它痘病毒发育周期短。GsEPV -DNA经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HindⅢ、BglⅡ和 EcoRⅠ酶解后分别得到2 0、17和 2 9条片段 ,其分子量分别为 15 5 37× 10 6D ,15 6 45× 10 6D和 15 6 79× 10 6D ,平均为 15 5 37× 10 6D。与已报道的蝗虫痘病毒进行比较 ,这些痘病毒可分为二种类型 :一种包含体为圆形的 ;另一种为椭圆形。形态相似的包含体病毒髓核结构相似 ,分子量也在一个范围内 ,具有椭圆形包含体的痘病毒如OaEPV、CiEPV、MsEPV、AcEPV和PnEPV ,其病毒粒子中DNA链折叠较少 (1~ 2折 ) ,分子量也较小 ,通常在 12 5× 10 6D范围 ;而具有圆形包含体的痘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接枝改性后 FFA- 3和 FFS- 1纤维织物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容器振荡法 ,溶液为生理盐水 ,纤维含量为 2 .5 % ,受试菌接种量为 10 5~ 10 6 CFU/ml,作用 12 h。结果  2种纤维中的大肠埃希菌存活菌数均为 0 ;葡萄球菌存活菌数分别是 1.0 2× 10 4和 4.16× 10 3CFU/m l。而对照纤维中 2种受试菌存活菌数分别为 1.6× 10 5 CFU/ml和 2 .99× 10 4CFU/m l。结论  FFA- 3和 FFS- 1纤维织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检测和比较了源于3种杂交方式的26个罗汉果雄株品系及4个亲本对照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发芽率,结果表明:11个近交品系间的花粉量和花粉发芽率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花粉量最高的是长滩果T-24品系(3.76×10~4),花粉发芽率最高的是青皮果Q-11品系(90.3%);12个单交品系及4个亲本对照品种之间在花粉量上有所不同,而在花粉发芽率上差异较大,大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双交品系与2个亲本对照品种在花粉量上有极显著的差异,K2-85品系的花粉量明显高于两个亲本对照品种;3种杂交方式所得品系的平均值比较,花粉量高低顺序为双交(3.45×10~4)>单交(3.12×10~4)>近交(2.75×10~4),花粉发芽率高低顺序为单交(58.2%)>近交(46.9%)>双交(34.5%)。因此不仅选择出较好的杂交雄株于生产上应用是可行的,而且还有可能获得天然败育雄株用于培育无籽罗汉果。  相似文献   

14.
水螅的饲养     
用60×45×23cm的水泥槽一个,放于实验室南窗内,冬春秋三季均有阳光照射到水面,槽底铺菜园土2寸,灌水后投入金鱼草或苦草,静止一周后即可投入水螅.槽内还可放螺蛳数个,以抑制绿藻生长.一般每周喂一次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粳稻品种间(包括晚×早、晚×中、晚×晚)杂交后代F_1—F_4的生育期研究,以单株抽穗日数为指标。 F_1的基本趋势是早熟对晚熟具有优势,17个杂交组合中有10个较早亲早,一个与早亲相同,两个为中间偏早,两个属于两亲中间型,一个偏晚亲,一个与晚亲同时。 F_2真各个组合的抽穗期都表现连续变异,即出现从早亲到晚亲的抽穗期以及各种中间  相似文献   

16.
1998/1999年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第 1 5次南大洋考察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获得 2 5个测站的浮游植物样品 ,主要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浮游植物有 5门 1 6科 2 1属 48种 (变种和变型 ) ,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 2 2 .46× 1 0 3个 /dm3,其中以硅藻类占优势 (84.51 % )。浮游植物分布以近海岸陆架区的细胞密度最高 (4 6 .0 3× 1 0 3个 /dm3) ,其次为陆坡 (4 .40× 1 0 3个 /dm3) ,深海区最低 (3.34× 1 0 3个 /dm3)。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 0 .1 6~ 3.99μg/dm3,普里兹湾内和湾西部四女士浅滩海域浓度在 3.5μg/dm3以上 ;平面分布趋势浓度从湾内向西北方向递减 ,深海区浓度在 0 .5μg/dm3以下。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的短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curta)。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密集区位于 0~ 50m水层 ,1 0 0m或 1 0 0m以下水层随深度的增加而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2 0 0m水层稀少或未见。其密集区位于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 ,而陆坡及深海区细胞密度显著减少。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同样分布在 2 5m或 50m层 ,50m以下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 0 0m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范围为 0 .0 1~ 0 .95μg/dm3。粒径分级叶绿素a浓度以微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优势 (56 % ) ,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4% ,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0 %。经回  相似文献   

17.
1.配制试剂 100×磷酸缓冲液:Na_2HPO_4·7H_2O 0.49克。NaH_2PO_4·H_2O 0.7克,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除菌。—20℃贮存。Hepes缓冲液:Hepes(50mM)1.19克(分子量为238.3),NaCl(280mM)1.64克,溶于水中,用1N NaOH调节pH为7.05—7.10,加水至100毫升,过滤除菌。—20℃贮存。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即0.11m2)的样框调查地表钉螺数并统计其死亡率。经统计分析得出: (1) 疫区江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 枫杨林下常见的9种植物中, 益母草、葎草、紫苏、夹竹桃、篓蒿等与钉螺呈负相关,其中夹竹桃、益母草与钉螺显著负相关,化感作用明显;虉草、水芹、鸡矢藤和木贼呈正相关;(3)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 最适宜于钉螺孳生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 、林底植被盖度为40%-70%;(4)室内对照实验显示, 枫杨鲜叶0.5%浓度水浸液抑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42.7%钉螺死亡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防洪林群落结构,增强防洪林群落抑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柞蚕蛹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K_(12)D_(31)的杀灭作用动力学。在LEG培养液中,抗菌从D的浓度在5微克/毫升时显效。浓度在10微克/毫升以上时,其杀菌速度大于细菌的增殖速度。固定抗菌肽浓度为10微克/毫升,细菌浓度在3×10~7个细菌/毫升,培养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4小时后能全部杀灭。同样浓度细菌在LEG培养液中,4小时后细菌数下降到约为10~2个细菌/毫升,但不能全部杀灭。同时还提供了柞蚕蛹抗菌肽D和B对大肠杆菌K_(12)D_(31)作用不同时间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20.
用溴氰菊酯选育抗敌百虫淡色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文美 《昆虫学报》1990,33(1):14-20
将室内选育成功的抗敌百虫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品系(RD)分为二个分系,一个不再用敌百虫处理,称之为RD衰退品系(RD139-x),34代后对敌百虫的敏感度增加了10倍,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无显著变化.另一分系改用溴氰菊酯选育,命名为Rde品系,53代后对溴氰菊酯抗性达200倍左右,对敌百虫敏感度上升约10倍,对DDT的交互抗性高达118倍,对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的敏感度与敏感品系(SEN,上海昆虫所保存)比较也有上升,呈负交互抗性现象.用高剂量溴氰菊酯处理幼虫、也证明Rde在20分钟内麻痹率比敏感品系低,可见抗性机制主要是抗击倒因子(Kdr).但增效醚(Pb)对溴氰菊酯明显增效,可见mfo酶也起重要作用,推测抗性为多因子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