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蝎毒多肽Ctry2459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并结合平板计数法测定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真菌浓度;通过平板计数法绘制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通过PI吸收实验检测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核酸阻滞实验检测蝎毒多肽Ctry2459与核酸间是否具有结合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以及凋亡/坏死的影响。【结果】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真菌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蝎毒多肽Ctry2459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可通过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通过ROS介导的线粒体失能导致细胞坏死的方式杀灭白色念珠菌细胞。【结论】蝎毒多肽Ctry2459可以作为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研发的候选分子或者分子模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鲎源抗菌肽鲎素对大肠杆菌抑杀的作用机理,为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提供新的潜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微量MH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鲎素对大肠杆菌的结合、分布及杀伤过程,透射电镜观察鲎素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电泳研究其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和RNA的影响。【结果】鲎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 mg/L和20 mg/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鲎素能快速作用于细胞表面,并发生聚集现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能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破坏和细胞内含物的释放;通过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鲎素也能够作用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并呈浓度依赖关系,10 mg/L鲎素对基因组DNA无明显影响,80 mg/L鲎素能导致DNA断裂;凝胶阻滞电泳显示鲎素也能与基因组DNA和RNA发生结合。【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鲎素抑杀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昆仑雪菊挥发油对新生隐球菌抗菌活性及细胞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昆仑雪菊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昆仑雪菊挥发油对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昆仑雪菊挥发油对新生隐球菌生物量和芽管萌发的影响,以及昆仑雪菊挥发油对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和细胞膜渗透性的作用。【结果】昆仑雪菊挥发油对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1μL/m L,昆仑雪菊挥发油对新生隐球菌的生物量和芽管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的趋势。昆仑雪菊挥发油能减少新生隐球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并使新生隐球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结论】昆仑雪菊挥发油通过破坏新生隐球菌细胞膜而对其达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载铜蒙脱石的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载铜蒙脱石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效果和机理。载铜蒙脱石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mg/L和300mg/L,而蒙脱石未显抗菌活性。细菌胞内酶活性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可使细菌细胞膜发生损伤或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胞内酶的外漏。载铜蒙脱石对细菌呼吸代谢影响的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可抑制三羧酸循环途径。原子力显微镜动态观察载铜蒙脱石作用下副溶血弧菌形态变化的结果发现,载铜蒙脱石能破坏细菌细胞膜。  相似文献   

5.
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检测;通过细菌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膜损伤作用;采用大菱鲆人工攻毒感染实验研究山苍子精油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大菱鲆弧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肉桂醛的抗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μL/m L;百里香酚、丁香酚、柠檬醛和山苍子的抗菌活性次之,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L/m L;山苍子精油可破坏大菱鲆弧菌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200μL/L山苍子精油浸浴后,大菱鲆攻毒后死亡率由对照组50%降至0。【结论】富含芳香醛、芳香酚和柠檬醛的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有望替代抗生素用于大菱鲆弧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内生真菌抗大肠杆菌抗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资源,研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的抗菌机制对内生真菌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MIC测定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液作用下的大肠杆菌形态变化;同时,以β-半乳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电导率测定发酵液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损伤效果;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发酵液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JY25发酵液对大肠杆菌MIC为7 g/L、MBC为14 g/L;MIC浓度的发酵液使细菌对数生长期延迟12 h,菌体形态发生严重的畸形和破损;随着抑菌作用时间的延长,β-半乳糖酶含量增加、电导率增加,同时,实验发现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异常,未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结论】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主要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及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蓝莓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花青素,是天然抗菌材料的优选。【目的】分析蓝莓提取物对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并以牛乳为样品检测食品基质对蓝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甲醇制备巴尔德温和黑珍珠蓝莓提取物并检测提取物中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利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生长曲线研究蓝莓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蓝莓提取物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检测其在牛乳中的抑菌活性。【结果】巴尔德温和黑珍珠蓝莓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3 mg/g和3.5 mg/g,花青素含量分别为67.5 mg/100 g和92.5 mg/100 g。两种蓝莓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KP106、KP305和KP408的MIC均为25mg/mL,MBC均为50mg/mL。生长曲线表明...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抗菌肽是生命体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性的α-螺旋抗菌肽在抗菌肽家族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具有更高抗菌活性同时具有很低细胞毒性的抗菌肽,根据α-螺旋二级结构衍生出来的螺旋轮模型,设计了一条在疏水一侧含有8个缬氨酸和亲水一侧含有5个精氨酸的新型16残基抗菌肽。【方法】测定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肾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 【结果】抗菌活性检测表明,新型抗菌肽VGR16显示了强并快速的杀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在16-64  相似文献   

10.
牛乳铁蛋白肽是由牛乳铁蛋白经消化酶水解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短肽;乳酸乳球菌作为食品级微生物,既有天然的益生作用,又是理想的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载体。【目的】探究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cinBA/MG1363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抑菌活性。【方法】利用牛乳铁蛋白肽标准品绘制定量标准曲线来确定重组牛乳铁蛋白肽的含量,利用牛津杯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5株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凝胶阻滞试验、黏附试验来探究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菌体结构、细菌DNA及黏附力的影响,利用CCK-8检测其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对小鼠红细胞溶血率进行测定。【结果】重组乳酸乳球菌上清中牛乳铁蛋白肽的浓度为24.39μg/mL,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测试的25株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浓度范围在16–128μg/mL,但对9株乳酸菌以及粪肠球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菌的菌体完整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主要作用靶点为细菌的细胞膜,可以与细菌DNA结合并抑制细菌对Caco-2、IPEC细胞的黏附作用,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小鼠红细胞及RAW 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乳酸乳球菌表达重组牛乳铁蛋白肽的抑菌活性与牛乳铁蛋白肽标准品相一致,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胞内核酸或抑制细菌对正常细胞的黏附作用等多方面实现抑制或杀死细菌,发挥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及抗菌肽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广谱的抗菌性,是生物体内天然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抗菌肽的性质,类型,作用机制及抗菌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SgI-29是作者最新发现的有抗菌活性的人精液凝固蛋白I衍生抗菌肽。以SgI-29为模板,合成4种不同肽链长度的SgI-29衍生小肽,利用理化性质分析软件及螺旋轮作图法对SgI-29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结构的预测,结合琼脂糖弥散法抗菌试验得到的不同合成肽段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以及绿脓杆菌标准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探讨了SgI-29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功能关系。结果表明:SgI-22在所有的SgI-29及其衍生物中有最好的抗菌活性,是进行进一步结构优化的良好模板。  相似文献   

13.
The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3-(4-([1,2,4]triazolo[4,3-a]pyrimidin-3-yl)phenyl)oxazolidin-2-ones is reported. Thiocarbonyl derivatives were found to be potent inhibitors of Gram-positive pathogens and compound 4l was two to fourfold more potent than Linezolid.  相似文献   

14.
家蝇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研究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对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通过抗菌肽样品对不同细菌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出发对抗菌肽抑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抗菌肽样品的活性与作用时间有关,24h内出现一到两个活性峰,同一抗菌肽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动力学有差异,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机制应该与它的的抑菌作用机制有关。通过电镜观测、细胞磷代谢、紫外吸收物测定以及抗菌肽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结果可知,微生物诱导家蝇表达的抗菌肽样品不仅能够造成细菌细胞的快速坍塌破裂而且能够破坏细胞核心,与DNA结合作用。抗菌肽抑菌动力学的解释:微生物诱导产物中含有两类抗菌肽,一类抗菌肽能造成细胞膜的快速坍塌破裂形成第一个活性峰;另一类抗菌肽可进入细胞,破坏细胞核心,造成紫外吸收物大量外泄形成第二个活性峰。  相似文献   

15.
Herbals such as Ixora coccinea, Daemia extensa and Tridax procumbens were selected to screen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stimulant activity against the freshwater fish pathogen Aeromonas hydrophila using different organic polar and non-polar solvents. Initial screen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ethyl acetate extracts and its purified fraction of I. coccinea was able to suppress the A. hydrophila strains at more than 15 mm of zone of inhibition and positive immunostimulant activity. The purified active fraction, which eluted from H40: EA60 mobile phase was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GC–MS analysis. Two compounds such as Diethyl Phthalate (1,2-Benzene dicarboxylic acid, monobutyl ester) and Dibutyl Phthalate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NIST database sear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 vivo immunostimulant influence of the compounds, the crude extracts (ICE) and purified fractions (ICF) were incorporated to the artificial diet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00 mg kg−1 and fed to the ornamental gold fish Carassius auratus for 30 days. After termination of feeding experiment, they were challenged with highly virulent A. hydrophila AHV-1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gold fish and studied the survival, specific bacterial load reduction, serum biochemistry, haematology, immunology and histological parameters. The control diet fed fishes succumbed to death within five days at 100% mortality whereas ICE and ICF fed groups survived 60 and 80% respectively after 10 days. The diets also helped to decrease the Aeromonas load after challenge and significantly (P ≤ 0.01) improved the serum albumin, globulin and protein. The diets also helped to increase the RBC and haemoglobin level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the control group. Surprisingly the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like phagocytic activity, 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 and lysozym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01) in the experimental diets. Macrophages and erythrocytes were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the treated groups and the present work concluded that, the Phthalate derivatives from I. coccinea helps to stimulate the immune system against A. hydrophila challenge in C. auratu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柞蚕蛹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K_(12)D_(31)的杀灭作用动力学。在LEG培养液中,抗菌从D的浓度在5微克/毫升时显效。浓度在10微克/毫升以上时,其杀菌速度大于细菌的增殖速度。固定抗菌肽浓度为10微克/毫升,细菌浓度在3×10~7个细菌/毫升,培养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4小时后能全部杀灭。同样浓度细菌在LEG培养液中,4小时后细菌数下降到约为10~2个细菌/毫升,但不能全部杀灭。同时还提供了柞蚕蛹抗菌肽D和B对大肠杆菌K_(12)D_(31)作用不同时间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探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原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管措施。方法:利用本院抗菌药处方信息系统,抽取2016年1月~12月抗菌药物处方,每月抽查抗菌药处方500张,包括16个科室共6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将药物选择不适宜;药物选择起点高,用法用量不适宜;溶液的浓度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联合用药是不适宜,诊断不规范,无适应症用药,重复用药,疗程偏长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涉及16个科室,1160张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抽取处方的19.33%,不合理处方包括十方面的内容,共1340处,占总抽查处方的22.33%。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总抽查处方的百分率偏高,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有利于发现科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2,4-triazolo[4,3-a]pyrimidine oxazolidinones is reported. Compound 3e with a 2,4-disubstituted thiophene ring was found to be a potent inhibitor of Gram-positive pathogens and was 4-16-fold more potent than Linezolid.  相似文献   

19.
家蝇幼虫抗菌肽的抗菌谱及其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3种家蝇幼虫抗菌肽的抗菌谱以及每种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初步探讨3种抗菌肽分别与青霉素、链霉素相结合后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raction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ndex,FIC)来定量检测抗菌肽与抗生素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菌肽的抗菌谱不同,不同的抗菌肽对不同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不同。3种抗菌肽与链霉素、青霉素之间的抗菌协同关系因细菌种类不同。抗菌肽与抗生素之间并不是都存在协同关系,有些不相关,甚至表现为对抗关系,表明抗菌肽、抗生素与细菌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等活性的多肽,有关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膜片钳技术自发明以来演化出适合不同研究需要的多种记录模式,并成为现代膜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技术对跨膜离子电流的记录分析,可以对细胞膜离子通道、膜选择性通透以及通道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组成及理化性质,阐述了膜片钳技术在抗菌肽对细菌细胞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