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鼠脾细胞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激活后对YAC-1,LP-3和WEHI-164等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活性。在CFU-E和BFU-E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LAK细胞与BMC直接加入或预温育4h后再培养,均能加强CFU-E和BFU-E增殖。低浓度LAK细胞(LAK/BMC为0.5)与BMC直接加入或预温育后再加入CFU-mix培养体系中,均能增强CFU-mix增殖,而高浓度LAK细胞和BMC(LAK/BMC=8.0)直接加入培养体系则抑制CFU-mix增殖;若共温育后再培养则非常明显地抑制CFU-mix增殖,CFU-mix仅为对照的17.6%。小鼠LAK细胞对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可能包括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以及细胞间直接相互作用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苷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红景灭苷体内给药和细胞培养直接用药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内用药能显著增加BMC数目,促进BFU-E、CFU-E、CFU-GM和CFU-Meg集落形成(P<0.05);在一定浓度下,体外用药也能显著促进BFU-E、CFU-E、CFU-GM和CFU-Meg集落形成(P<0.05).结果提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作用刺激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来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谢仁敷  袁淑雯 《生理学报》1989,41(2):172-178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液体培养,形成基质细胞层(SL),能影响在其上培养的粒系祖细胞(CFU-GM)增殖。培养1周,SL明显抑制CFU-GM,约为对照的50%;2周,SL之抑制减弱,3周,SL则促进CFU-GM,约达对照140%。在CFU-GM培养体系中加入消炎痛(1×10~(-7)mol/L),却使1周SL上CFU-GM增加,2周SL上者增加更显著,第3周者则无明显改变。在CFU-GM培养体系中加入PGE_1(1×10~(-8)mol/L),各周SL上CFU-GM均大为减少。若同时再加消炎痛(2×10~(-7)mol/L),基质层上CFU-GM,1周者上升到约为对照42.6%,2周者则接近对照。而3周者则用消炎痛1×10~(-7)mol/L,即可使CFU-GM产率恢复。说明SL培养1周,能生成一定量PGE,2周时PGE生成减少,3周则几乎为零。故SL影响CFUGM,至少部分地以PGE为中介。  相似文献   

4.
人外周血中LAK细胞的克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首次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获得成功。先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克隆外周血中的T细胞,再将T细胞克隆转移至96孔板中继续在含rhIL-2的液体中培养。~(51)Cr释放的结果表明,约10~30%的克隆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不敏感的H7402、Anip-1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即为LAK细胞克隆。LAK细胞克隆能在体外含rhIL-2培养液中增殖1.5~3.0个月,每个克隆可扩增至10~9~10~(10)个细胞,仍然维持LAK细胞活性。表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LAK细胞CD3( )、CD8( ),属T细胞系统。有增殖能力的LAK前体细胞在PBMNC中的频率约为1~3×10~(-4)。用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进一步亚克隆,98%以上的亚克隆均有LAK活性,表型也和原克隆相同,证实原克隆具有克隆源性。本文的两步法克隆LAK细胞程序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均一的LAK细胞,极大地有助于LAK细胞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证实小鼠M 12.4.1-B淋巴瘤细胞条件液(M 12.4.1-CM)含有促进多向性造血祖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增殖放大活性的基础上,本实验对这种增殖放大活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M 12.4.1-B淋巴瘤细胞株无血清培养过程中,条件液中促进CFU-Gm增殖放大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强趋势,促进CFU-Gm增长率在48小时达244.4±46.1;当延续至72小时后,其增殖放大活性不再明显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远红外线对造血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小鼠骨髓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远红外线对拉-单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成纤维细胞(CFU-F)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且利用免疫荧光纳米粒子(1FNB)检测靶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进一步评佑远红外线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结果:远红外线在37℃条件下照射时CFU-E、CFU-F和CFU-GM生成有促进作用,小鼠骨髓细胞表面标记有变化,靶细胞经2min照射后,增殖最旺盛.2min组与其它实验组(1min,5min,10min)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差异性(P均<0.05).结论:远红外线时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具有正调节作用并可诱导细胞表面标志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半固体单层琼脂培养和液体培养_3H-TdR掺入法观察PGE_2对小鼠骨髓CFU-GM增殖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GE_2可明显抑制CFU-GM增殖和分化,抑制率与PGE_2剂量呈负相关。其50%抑制率所对应的PGE_2剂量,琼脂培养法为4.8×10~(-8)mol/L, ~3H-TdR掺入法为3.5×10~(-8)mol/L,两种方法观察的结果相近。压片染色集落分类的结果还表明PGE_2对CFU-GM各类型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CFU-M和CFU-GM抑制最为明显。1×10~(-8)—1.2×10~(-8)mol/L的PGE_2浓度就可抑制CFU-M和CFU-GM增殖50%,当PGE_2浓度增至7.3×10~(-8)mol/L时CFU-M增殖即被抑制90%,说明单核-巨噬系祖细胞对PGE_2是十分敏感的。PGE_2对粒系集落的抑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非洲菊增殖培养的效率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不同比例的红蓝光组合,研究光质对非洲菊离体培养增殖阶段的影响,通过对丛生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筛选出最适LED光质条件,并初步探讨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LED光质条件下,非洲菊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差异显著,其中RB4(红蓝光比例为4∶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丛生苗的株高在复合光处理下显著低于R(单一红光)和B(单一蓝光)处理;鲜重和干重在红蓝复合光RB2、RB4、RB8(红蓝光比例分别为2∶1、4∶1和8∶1)处理下均显著高于R、B和对照处理。(3)RB4处理下丛生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提高了89.62%。(4)LED复合光处理下丛生苗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呈现随红光比例增加而不断降低的趋势;RB2、RB4和RB8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除R处理外,其他LED光质处理的丛生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以RB4处理丛生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研究表明,RB2、RB4和RB8处理有助于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和干鲜重,并能够促进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植株自身对活性氧的解毒能力,减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且以RB4处理表现最优,其非洲菊丛生苗的增殖系数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干鲜重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最高,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除单一红光外的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表型、增殖活性的变化,及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 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A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研究双歧杆菌及其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培养乏液对小鼠腹腔渗出细胞、脾细胞IL-1、IL-2、IL-6、TNF、IFN-γ活性和脾NK、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全菌、脂磷壁酸、肽聚糖多次注入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小鼠脾NK细胞、LAK细胞活性和IFN-γ活性增强,腹腔渗出细胞产生IL-1、IL-6、TNF活性增强,其中以脂磷壁酸作用最强,肽聚糖次之,培养乏液也有一定作用。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小鼠脾细胞、腹腔渗出细胞IL-2活性无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免疫增强作用在抗感染、抗肿瘤机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脂质体转基因技术与细胞融合相结合的方法所建立的杂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多步抽提配合整装电镜及Western 印迹分析等技术,系统观察了兔网织红细胞、人红白血病K_(562)细胞及两者融合形成的胞质杂交体K-RRneo 细胞的核基质-中间纤维体系结构,着重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胞质波形蛋白纤维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K_(562)细胞的中间纤维为放射状分布,核纤层为网层状,兔网织红细胞胞质中间纤维为细网格状,其间存有不规则的致密物。胞质体杂交细胞(K-RRneo)的核纤层结构稀薄,核基质较亲代K_(562)细胞致密,中间纤维构型呈现与网织红细胞相似的网格状。中间纤维蛋白电泳及Western 印迹结果亦显示K-RRneo 细胞与网织红细胞的带型类似,即缺乏聚合型波形蛋白及聚合前体物波形蛋白单体,仅检测到解聚前、后而与细胞其它组分结合的波形蛋白复合物。这一生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提示,红细胞排核可能与波形蛋白纤维的解聚及Vimentin 基因关闭有关。实验结果为排核前细胞内原已装配好的Vimentin 趋于解聚,引起中间纤维瓦解,造成核偏位、固缩而最终排出细胞外的排核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细胞的选择性抽提、DGD包埋去包埋电镜制样、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Ml_(13))的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NM-L-IF)结构体系。在电镜下可以看到,ES细胞存在精细发达的核骨架结构,核骨架纤维同核纤层结构相连接,细胞质中有许多直径为10nm的中间纤维单丝。在免疫荧光分析中,使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有阳性反应,细胞质区域可以看到较强的荧光,没有极性分布现象,也没有观察到纤维状的荧光染色。ES细胞对波形蛋白和结蛋白抗体呈阴性反应,同对照组一样,只能看到非特异性的很微弱的荧光染色。在免疫印迹分析中,使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F6检测到三条角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为65KD,62KD和52KD。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PHA刺激18小时收获的脐血T细胞条件培养液(PHA-TCM)对正常人骨髓CFU-c的影响。结果显示PHA-TCM能够显著抑制CFU-c的生长,这种抑制与PHA-TCM浓度有关。并发现经PHA-TCM作用后M型集落比例明显降低。PHA-TCM中未检出IFN和IL-2活性。进一步研究证实,PHA-TCM中CFU-c抑制活性是一种对酸碱敏感对热相对不敏感的蛋白质,其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14.
Harpin_(Pss)诱导的烟草早期防卫反应及钙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rpin_(Pss)可引发烟草过敏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抑制,而过氧化氢酶不能抑制harpin_(Pss)诱导产生的这个反应,表明是超氧阴离子(O_2~-)是harpin_(Pss)诱导的烟草过敏反应的必要因子。Harpin_(Pss)还可引起烟草悬浮细胞活性氧的释放和胞外碱性化这两个早期防卫反应。Diphenylene iodonium能消除这种活性氧的诱导,这提示harpin_(Pss)可能是通过诱导NADPH氧化酶而产生O_2~_的。EGTA在无Ca~(2 )培养基中,能消除harpin_(Pss)诱导的烟草悬浮培养物的这两种防卫反应,再向培养基加Ca~(2 ),可恢复harpin_(Pss)的效应。LaCl_3、verapamil、新霉素、U-73122和LiCl也能抑制harpin_(Pss)诱导的这些反应,这表明由Ca~(2 )通道介导的Ca~(2 )内流和胞内Ca~(2 )库中Ca~(2 )的释放也参与了harpin_(Pss)诱导的早期防卫反应和过敏反应。在加harpin_(Pss)后很长时期内加放线菌素D、环己亚胺,都能抑制由它引发的过敏性细胞坏死过程,但它们对harpin_(Pss)诱导的活性氧的产生没有影响。表明O_2~-只是harpin_(Pss)诱发过敏性细胞凋亡的一个促发信号,过敏反应是更复杂的过程,需有基因持续地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经发现雌性高氏后异刺线虫在生殖周期中,虫体的外表形态和器官结构以及细胞核内DNA含量均发生连续的变化。现在进一步对线虫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着重观察核内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前三期雌虫肠细胞核内有许多粗大的染色质团块和显著的核仁。Ⅳ期肠核内染色质团块融合成少数球体,而且不断减少,以致消失,单剩下染色质细粒(纤丝切面)。而核仁增大,结构更为复杂。卵巢细胞亦有类似改变,但末见染色质球体。雄虫并无生殖周期,也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丁酸钠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兔抗纤维粘(连)蛋白(FN)抗体和兔抗3t,5,环腺苷酸(cAMP)特异性抗体,并用羊抗兔IgG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丁酸钠对人胃腺癌SGC一7901细胞系的纤维粘(连)蛋白(FN)和cAMP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丁酸钠有增强SGC一7901细胞内纤维粘(连)蛋白(FN)和c.~MP水平的作用;应用电镜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的技术方法,观察到人胃腺癌SGC一7901细胞在丁酸钠作用下膜表而(Na 一K )一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微绒毛明显减退,膜表面较光滑。这可能说明丁酸钠通过抑制(Na~一K )一ATP酶活性,提高了细咆内cAMP水平,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7.
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林光华 《动物学报》1996,42(2):123-128
用透视电镜技术研究了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血检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都没有发现。电镜图像显示,在红细胞中,仅能看到少数线粒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以短的伪足,较多的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为其特征。单核细胞的特征是具有较多的伪足和胞质液泡以及偏位核。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嗜中性白细胞生长、发育、功能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白细胞的幼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成年草鱼外周血中,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颗粒细胞,它的特殊颗粒为大的六角形或棒状致密结晶颗粒,对上述特殊颗粒细胞的属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IL-12的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无法对鼠淋巴细胞起作用。因此,为了在啮齿动物模型上研究该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效应,并评价其临床应用前景,就很有必要获得重组鼠IL-12(mIL-12)。为此,我们首先构建了两个表达载体pVL1393-mp40和pVL1393-mp35,并分别与线性化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昆虫细胞株Sf9,用目视法筛选出重组病毒AcNPV-mp40和AcNPV-mp35,然后共感染昆虫细胞,使mp40和mp35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经实时BIA和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mIL-12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成功。经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分析,重组mp40和mp35的分子量分别为40KDa和22KDa。非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mIL-12的表观分子量为80KDa。用抗体捕获法在条件培液中测到了重组产物的生物活性,经与参照标准相比照,重组mIL-12的表达量约为10-15μg/10~6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到MGC-803细胞的核仁是网织型的,在网眼内分布有电子密度低的纤维中心。MGC-80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其核仁的类型发生了改变,多呈环型的,核仁的中央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纤维中心和银染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明显减低;用图像分析仪测得核仁银染蛋白所占面积与核总面积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rRNA合成和rDNA转录活性调控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对AFP基因重新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癌变的本质。我们以AFPmRNA反转录合成的~3H-cDNA为探针,进行液相杂交;用RAF 65和RAF_(87)与体外染色质转录系统转录的~(32)P-RNA进行点杂交,测出移植性大鼠肝癌AH_(66)细胞核和离体染色质的AFP基因转录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大鼠肝。以BamHI,EcoRI,HindⅢ和PstI酶解基因组DNA,然后与缺口翻译标记的~(32)P-RAF_(65)和~(32)P-RAF_(87)探针杂交,测知BamHI和EcoRI的酶谱相同,而HindⅢ和Pst I的带型明显不同,表明结构上存在某些变化。用HpaⅡ和MspI测定了AH_(66)和正常大鼠肝AFP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结果表明,AH_(66)的AFP基因甲基化不足。AFP基因的染色质构型,由它对DNaseI的敏感性来测定,AH_(66)对DNaseI比正常大鼠肝更敏感,表明基因处于活性状态。所有这些结果表明,AH_(66)的AFP基因存在某些结构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AFP基因从掩盖到活性状态可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