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豆萎蔫病毒纯化和病毒蛋白质及RNA组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雪平  李德葆 《病毒学报》1996,12(4):367-373
属蚕豆萎蔫病毒(BBWV)血清II型的分离物B-934接种昆诺藜,采收的病叶先用含蔗糖的高浓度磷酸钾盐缓冲液,后用TritonX-100处理,成功地提取了大量病毒粒子,提纯病毒得率为134mg/kg病叶,提纯病毒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25nm,提纯的BBWV经甘油梯度超离心后在可观察到3个组份,分别称T,B和M组份,其中T为空壳蛋白,B和M为核蛋白,各组份经SDS-PAGE测定,  相似文献   

2.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提纯与抗血清制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洋酸浆(Physalisforidana)繁殖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改进提纯方法,经5%-25%,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提纯制剂,在220-300nm下呈单一吸收峰曲线,峰在259nm,谷在237nm,OD259/OD237=1.60,OD259/OD280=1.73,病毒得率约为13mg/kg病叶,电镜观察各视野布满了直径约26nm的球状病毒颗粒,病毒粒子外壳蛋白有两个组分,分子量  相似文献   

3.
王兰  张志群 《微生物学杂志》1994,14(2):48-49,57
大豆花叶病毒(SMV)汁液经正丁醇、氯仿混合液澄清,PEG沉淀,差速离心提取病毒粗提液。再经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得到病毒提纯液。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线条状,长730-750nm,宽13nm。提纯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得到一条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同时以波长260nm的OD值计算病毒含量。用病毒提纯液免疫兔子,制得抗血清。通过回接试验在寄主植株显症,确认为大豆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4.
从宁夏患丛根病甜菜的病根中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8nm。提纯病毒的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曲线,最大吸收为260nm,最小吸收为240nm,A_(260)/A_(280)=1.30。寄主范围广,能侵染茄科、豆科、藜科、葫芦科、番杏科等17种植物。病毒的TDP为65℃,DEP为10 ̄(-3),体外存活期6-7天。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病毒的抗血清与烟草环斑病毒(TRSV)之间产生明显的沉淀线。经初步鉴定认为该分离物是烟草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5.
高效价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嫁接方法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接种到I.setosa上扩繁,以0.2mol/LpH7.2PBK缓冲液、垫层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SPFMV。纯化的SPFMVOD260/280的比值为1.25。将纯化的SPFMV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在环状沉淀和微量沉淀试验中,用提纯病毒测定抗血清的效价均为1:4096;以SPFMV-IgG为第一抗体,应用Dot-ELISA对甘薯和I.selosa叶片中的SPFMV分别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烟草上检测到的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Ⅱ分离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云南省烟草病毒病的研究中,分离到一种直径约26 ̄30nm的球形病毒。提纯病毒进行的SDS-PAGE发现一条55kD蛋白带。55kD蛋白N-端10个氨基酸与CMV亚组Ⅱ的Q株系外壳蛋白N-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以CMV-Q抗血清对55kD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检测,发现55kD蛋白与CMV Q株系抗血清有血清学反应。根据已报道的CMV亚组Ⅱ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合成引物,采用RT-PCR  相似文献   

7.
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提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化的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SPMYEV),小叶嫁接繁殖于指示植物草莓UC—4上,然后采样榨汁,结合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差速离心及连续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能成功地将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提纯出来。经电镜观察为丝杆状病毒粒体,长×宽为650nm×12—13nm。提纯的病毒制剂,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其最大值位于263nm,最小值位于243nm。A260/A280=1.24,用冰醋酸分解病毒,提取衣壳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约370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粗提病毒经Sepharose4B层析后,获得纯化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提纯病毒经过SDS-PAGE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A、B、C、D、E、F和G7条多肽,凝胶扫描显示A为RHDV主要结构多肽。用多抗和单抗作免疫转印分析,证实A、B、C、D、E、和G为结构多肽,此6条结构多肽间的抗原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9.
张韧  邱并生 《真菌学报》1994,13(1):48-51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侧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速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加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10.
含有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及其基因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Epstein-Bar(EB)病毒主要的膜抗原(MA)BLLF1基因片段插入pHD101-3质粒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HD-gp350,并转染293细胞进行瞬间表达。用免疫荧光法从细胞膜检测到表达的抗原能与其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Western-blot法证实,表达的抗原分子量为350kD.用能在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质粒pHD-gp350的DNA,经Sepharose2B柱纯化后,注射经普鲁卡因预处理的Balb/C小鼠的四头肌,观察到EBV-IgA/MA抗体水平比EBV-IgG/MA低,而EBV-IgA/MA的持续时间比EBV-IgG/MA长。采用表达EBVMA的质粒DNA与CHO细胞表达的MA蛋白免疫小鼠,均获得抗EBVMA的抗体。  相似文献   

11.
侵染半夏的两种病毒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自然感染的半夏(Pinelliaternata)为材料,经粗提纯后检查到一种线状病毒和一种球状病毒,用两种方法对担提纯样品中的病毒粒子进行了分离纯化。10%-70%连续甘油梯度80000g离心150分钟获得两条病毒带,经紫外吸收测定均为强的核蛋白吸收峰,病毒粒子检查分别为球状和线状病毒粒子,线状病毒经浓缩收集为均一成份.与芋花叶病毒(Dasheemmosaicvirus,DMV)抗体有强的阳性反应。粗提纯样品经0.8%琼脂糖凝胶电脉分离为一条蛋白带,该条带回收后经紫外吸收测定为核蛋白吸收峰,电镜下检查为均一的球状病毒,以TMV为对照、醋酸铀(UAC)负染后测得该球状病毒(pinelliasphericalvirus1.PsV-1)的大小为31.7nm;戊二醛固定后磷钨酸(PTA)负染测得PsV—1的大小为34.0nm。各组分经SDS-聚丙烯酸胺凝焦电泳分析测得线状病毒和球状病毒的外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0KD和28KD。初步确定线状病毒为DMV.球状病毒PsV—1为侵梁天南星科半夏的一种新病毒。  相似文献   

12.
用丙肝病毒C+E1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E1按400u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14周后同一剂量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在50%PEG1450介导下将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51)融合。实验结果融合率达54.3%(313/576)。阳性率为5.4%(17”313)。克隆化后得到6株稳定分泌抗丙肝病毒C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6株杂交瘤均产生IgM抗体,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腹水的效价为164-1320(ELISA)。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亲和层析法是纯鸡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重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鸡马立氏病病毒(MDV)I型特异单克隆抗体H19致敏Sepharose4B-CNBr,从感染重组病毒BP38Ⅱ的昆虫细胞中提纯鸡马立克氏病毒PP38基因重组产物,获得良好效果,提纯的蛋白质的SDS-PAGE中表现出一条分子量约为38kDa的蛋白质条带,在免疫印迹试验中该蛋白质带也能被单克隆抗体H19识别。利用该提纯的重组PP38免疫小鼠,所制备的小鼠抗血清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中不仅能与感染重组病  相似文献   

14.
粘虫颗粒体病毒增效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性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强  丁翠 《病毒学报》1998,14(4):352-358
粘虫颗粒体病毒经0.02mol/LNaOH碱溶,先用SephadexG-200凝胶过滤层析柱从病毒蛋白粗提中分离增效因子,然后选用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层析柱进一步纯化增效因子,得到少量电泳纯的增效因子蛋白样品。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粗汁液中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的ELISA检测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建立和改进了检测番木瓜和西葫芦组织粗汁液里的番木瓜环斑病毒(PRV)的DAC-ELISA法和Dot-ELISA法。用不同的ELISA方法来检测不同寄主植物粗汁液里的PRV,其所用的合适的制备粗汁液的缓冲液是不同的。用DAC-ELISA法检测西葫芦粗汁液时,以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5,内含0.1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宜;而检测番木瓜粗汁液时,则还要加入0.25mol/L脲。用Dot-ELISA法检测时,在上述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2%聚乙烯吡咯烷铜能提高对西葫芦粗汁液的检测效果。应用合适的制备粗汁液的缓冲液,DAC-ELISA法和Dot-ELISA法的灵敏度分别提高到1/4096和1/1024(稀释度)。本研究还表明,影响DAC-ELISA法的定过测定的主要因素是粗汁液的稀释度和包被液(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6)的用过。在较高粗汁液稀释度和包被液的用量相同时,粗汁液里的病毒含量与DAC-ELISA法的OD492nm值呈真实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Epsten—Barr病毒诱导永生化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民  刘振声 《病毒学报》1998,14(2):133-138
为了使EB病毒能直接感染人上皮细胞,将PSG-CR2-Hyg载体转入永生化人上皮细胞(293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发现,转化的细胞表达EB病毒受体。用EB病毒感染CR2-293细胞后,23%的细胞可表达EB病毒抗原。用TPA作用于这些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的细胞数增加,。用PCR法从EB病毒感染细胞DNA中扩增出EB病毒DNAW片段。在TPA持续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形态特征发生改变。把E  相似文献   

17.
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和制备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痘苗病毒的基因组庞大,结构复杂而特殊,不可能将外源基因直接插入它的基因组,必须利用一种特殊的痘苗病毒质粒,才能构建成功重组痘苗病毒.在分析了痘苗病毒质粒pJ120〔含有我国天花疫苗-痘苗病毒天坛株761的启动子和胸苷激酶(thymidinekinase,简称TK基因),及含有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nicantigen,简称CEA)cDNA全序列的质粒p91023B-cea-17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三步法构建了重组疫苗病毒质粒pJ-CEA.经酶切及PCR鉴定pJ-CEA中CEAcD-NA的存在,进一步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表达人CEA的重组痘苗病毒,并以人体成纤维细胞作为宿主细胞,对CEA-重组痘苗病毒进行了大量培养.再次证实痘苗病毒是良好的真核表达载体,可以高效而准确地表达细胞膜糖蛋白CEA.  相似文献   

18.
收集婴幼儿急疹及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从7例婴幼儿急疹及2例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患者中分离出一种病毒,此病毒能在PHA激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中传代生长,产生典型CPE:形成气球样巨细胞。电镜下观察,感染细胞中可见直径180nm左右,有包膜,疱疹样病毒颗粒;血清学试验证明分离株与HSV-1,2、HCMV、及EBV无抗原交叉,而与HHV-6GS株间存在抗原一致性;多聚酶链反应表明该分离株HHV-6特异性DNA阳性;综合以上结果,初步认为该分离株为HHV-6。同时还用pCR法对所收集的标本直接检测HHV-6特异性DNA。PCR法与病毒分离法相比较,前者HHV-6检出率为88.8%(16/18).后者为38.9%(7/18)。  相似文献   

19.
以整合到质粒中的GFV-cDNA为模板经PCR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GFV单、双链探针。用合成的探针对提纯的GFV-RNA2、感染GFV的昆诺藜叶及18株葡萄进行DNA-RNA杂交检测表明:检测提纯病毒RNA2的灵敏度为1.5pg/斑点,感染CFV的昆诺提取液最高稀释度可达40960倍;11株显示典型扇叶症状的样品均为阳性,且汁液稀400~800倍仍能测出,7株不显示典型扇叶症状的葡萄中3株受到GFV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河南与北京腹泻患儿中的星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星状病毒(HAstV)是RNA病毒的新家族,从我国河南和北京两地区的急性腹泻患儿便样中鉴定了7株星状病毒,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8nm,表面呈五角或六角星状形态,用RT-PCR检定为阳性,比较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序列同源性树表明,1990年在河南流行的星状病毒主要为HAstV-1,另有一株HAstV-5,1996年北京流行株为HAstV-5。对HAstV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