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试验前期已经证实,用单链抗体(sc Fv)-绿脓杆菌跨膜区(ETA)-酵母DNA结合结构域(GAL4)表达的蛋白(简写为SEG蛋白),SEG能与含sh RNA(short hairpin RNA)的质粒(p RNATU6.3-sh RNA)结合形成复合物SEG-sh RNA,并靶向运送该质粒进入感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的细胞,抑制RV复制。本研究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小鼠模型,进行SEG-sh RNA复合物小鼠体内靶向性运送si RNA(short interfering RNA)和抑制RV复制的研究。【方法】用已建立RV CVS-24株小鼠肌肉注射模型进行试验。取50 LD_(50) CVS-24攻毒,在攻毒后12 h尾静脉注射SEG-sh RNA,流式细胞仪检测SEG-sh RNA的体内靶向性;同样方法攻毒后,尾静脉注射SEG-sh RNA,连续4 d,攻毒后第5天小鼠脑组织用q RT-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其中RV的含量;统计小鼠存活率;并检测小鼠体内IFN-α含量,从而分析SEG-sh RNA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仅在RV攻毒小鼠的注射部位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未注射RV的腿部及脑、肝、脾、肾均无GFP表达,说明SEG-sh RNA可靶向RV感染细胞运送sh RNA。攻毒后第5天脑组织q RT-PCR结果表明靶向药物组比病毒对照减少4.88倍(3.9/0.8);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EG-sh RNA组病毒量明显少于病毒对照组;且攻毒后13 d,动物存活率达50%,而病毒对照100%死亡。检测小鼠体内IFN-α未见升高。【结论】以上试验表明SEG蛋白在小鼠体内靶向运送含sh RNA的质粒到感染组织细胞;对小鼠体内RV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狂犬病毒感染的特异辅助性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小鼠C-反应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IRES-CRP,观测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以小鼠肝组织RNA为模板,扩增获得编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全长基因。将CRP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CRP。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RT-PCR法检测CR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RP蛋白的表达。将阳性质粒转染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RP对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酶切鉴定、PCR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RP基因与报道结果完全一致,重组体的连接方向正确,阅读框与预期完全一致,真核表达质粒pIRES-CRP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pIRES-CRP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CRP基因得到表达。将阳性质粒转染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小鼠CRP基因重组质粒pIRES-CRP,CRP基因能在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正常转录和翻译,表达的蛋白能与CRP的特异抗体反应。CRP能明显上调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TNF-α的表达,这为解释CRP在冠状动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促炎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验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切割PML-RARα后,PML(NLS–)蛋白的存在和定位。将质粒pCMV-HA-NE电转染NB4细胞,用Western blot法验证质粒转染成功;提取电转染质粒成功的NB4细胞的胞浆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B4细胞中PML(NLS–)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检测电转染质粒成功的NB4细胞中PML(NLS–)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同时,建立NB4细胞、K562细胞和电转染质粒成功的NB4细胞裸鼠皮下瘤模型,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PML(NLS–)蛋白在移植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电转染质粒pCMV-HA-NE的NB4细胞成功表达NE蛋白;NE酶成功切割PML-RARα,Western blot检测到电转染质粒pCMV-HA-NE的NB4细胞表达PML(NLS–)蛋白;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均可检测到电转染质粒成功的NB4细胞中PML(NLS–)蛋白定位于细胞胞浆;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到电转染质粒成功的NB4细胞裸鼠移植瘤中的PML(NLS–)蛋白的表达且定位于细胞胞浆,而NB4和K562细胞裸鼠皮下瘤中PML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核。综上所述,该文成功将质粒pCMV-HA-NE电转染NB4细胞并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免疫组化验证PML(NLS–)蛋白存在于NB4细胞胞浆,这一现象可以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高压水动力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小鼠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和优化乙肝动物模型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含腺相关病毒倒转末端重复序列元件与包含1.3个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HBV表达质粒(pAAV-HBV1.3);并将pAAV-HBV1.3质粒经高压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病毒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最后采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注射液(DEX)腹腔注射小鼠,建立免疫功能抑制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备乙肝病毒转染小鼠模型,并进行血清HBsAg、HBeAg检测。结果是正常免疫状态下,小鼠转染pAAV-HBV1.3 10d时血清及肝组织HBV相关抗原阳性,30d后HBV相关抗原检测阴性,但30d和60d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检测均为阳性,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经地塞米松注射后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高压水动力法建立的乙肝病毒转染小鼠,则在60d仍可检测到HBsAg、HBeAg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高压水动力法建立了急性乙肝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小鼠免疫状态,可延长病毒在小鼠体内存留时间。该模型建立为HBV疫苗评价、药物开发及乙肝相关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过氧化物酶蛋白1(PRDX 1)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la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小鼠PRDX 1编码序列,酶切后克隆至pcDNA3-myc载体。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后经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然后利用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该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结果:经鉴定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该质粒能够在Hela细胞中特异表达;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蛋白产物分布在胞浆和胞核,证明该蛋白在细胞内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myc标签的PRDX 1真核表达载体,该质粒能够在哺乳细胞中特异表达并且外源性PRDX 1蛋白分布在Hela细胞胞浆胞核内,为深入研究PRDX 1蛋白在细胞内相关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视黄醇脱氢酶13(Rdh13)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亚细胞定位,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Rdh13的三维结构,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小鼠14种组织中Rdh13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亚细胞分布;进一步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观察Rdh13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dh13具有SDR家族保守的辅酶结合位点(TGX3GXG)和催化活性位点(YX3K);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dh13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于其它RDHs家族成员,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Rdh13蛋白在细胞中定位于线粒体。结论:Rdh13是一个与Rdh12结构相似的SDR家族成员,在小鼠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Rdh13蛋白定位于线粒体,有可能作为保护线粒体不受视黄醛毒性作用的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小鼠CDC6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PGCsilencer TM u6/Neo/GFP/RNAi,观察其转染小鼠肝细胞前后CDC6的表达变化。方法:根据GenBank中CDC6的序列,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将模板序列克隆至PGCsilencer U6/Neo/GFP质粒中,通过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将重组子转染至正常小鼠肝细胞中,用RT-PCR检测CDC6的mRNA的表达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C6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比较转染前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测序,模板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正确,经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干扰质粒后,小鼠肝细胞中CDC6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CDC6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小鼠肝细胞中,为下一步探讨CDC6在肝再生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ORF5和ORF6基因在同一质粒中分别表达各自编码的蛋白,发挥E蛋白的病毒中和优势和M蛋白的细胞免疫优势,将构建成功的pIRES-ORF5/ORF6转移载体用脂质体法转入稳定表达的细胞CHO,经G418加压筛选获得具稳定表达的细胞株。以RT-PCR、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T-PCR检测到两种目的基因的转录;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到同时表达的两种目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目的蛋白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等实验方法检测大蒜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脑内TNF-α的阳性表达增加,提示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存在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而大蒜素处理组TNF-α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基于此结果,说明大蒜素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TNF-α的表达,提示大蒜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抗炎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可以调节乳腺癌中糖代谢重编程. 为了研究HBXIP在生理条件下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成功构建了肝脏组织中HBXIP特异敲除小鼠. 当小鼠接受刺激后,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肝脏HBXIP敲除小鼠表现基础糖代谢功能异常,如葡萄糖、丙酮酸;相对于对照小鼠,肝脏HBXIP敲除小鼠对糖异生和胰岛素耐受性减弱. RT-PCR、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HBXIP敲除小鼠肝脏组织中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表达显著增加. QRT-PCR 分析30例临床肝组织中HBXIP mRNA和PEPCK mRNA表达水平发现,HBXIP与PEPCK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ChIP实验结果表明HBXIP可以在基因转录水平调节PEPCK表达. 以上结果表明,HBXIP通过调节糖异生关键酶PEPCK的表达参与调控小鼠肝脏糖异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构建含有天然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HBV X基因的引物,用PCR方法从含完整HBV全基因的HepG2细胞中扩增X基因序列,并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酶切、PCR鉴定;用Triton X-114去除质粒内毒素后,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VAX-HBV X和空质粒pVAX-1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RT-PCR法检测HBV X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HBV X蛋白(HBx)的表达。结果:酶切和PCR鉴定证实pVAX-HBV X载体中包含完整的HBVX基因片段,该重组质粒转染的SMMC-7721细胞中HBV X基因mRNA及HBx蛋白的表达稳定。结论:构建了HBV 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LYVE-1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该标志物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 从本院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所取组织中的淋巴结抽提总RNA,RT-PCR扩增LYVE-1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pMD19-T Simple Vector进行测序,鉴定正确后构建pcDNA3.1(+)-LYVE-1并转染COS-7细胞,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 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该基因表达在COS-7细胞上.结果 成功获取了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LYVE-1全长cDNA,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YVE-1,转染COS-7细胞后检测出目的 蛋白的表达,并且证明该基因表达在细胞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LYVE-1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LYVE-1在肿瘤淋巴管转移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RNA沉默过度内质网应激(ERS)下C.Jun氨基末端激酶(州K)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肺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IM6J小鼠左侧肺原位缺血/再灌注(IV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7,=10),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缺.tk/再灌注组(I/R组),PBS+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试剂组(VR+PBS+Lipo组),阴性对照组(VR+SCR组),JNK-siRNA~g(VR+siRNAJNl(1组、I/R+siRNAJ眦组、I/R+si时忱JNl。组)。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留取左肺,分别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RT-PCR、检测JN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和GRP78的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指数(AU。结果:与Sham组相比,I/R+PBS+Lipo组和SCR组各组W/D、’ILw、IQA、JNK与GRP78mRNA和p-JNK、GRP78蛋白质表达量及AJ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且各组两两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I/R+PBS+Lipo组和SCR组相比,JNK-siRNA各组GRP78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余各指标均降低(P〈0.05,P〈0.01)且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I/R引起肺组织细胞发生过度的ERS,并通过JNK通路引起细胞凋亡,损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靶向c-Raf-1基因的反义核酸是否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设计靶向c-Raf-1基因的反义核酸,并在细胞水平进行体外抗HBV活性筛选,通过RT-PCR检测c-Raf-1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进一步验证反义核酸的抗HBV效果。结果:经体外筛选,靶向c-Raf-1基因的反义核酸Raf-3145具有相对明显的抑制HBV表面抗原(HBsAg)的作用,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Raf-1基因的表达;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反义核酸Raf-3145在30 mg/kg剂量下对HBsAg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经体内外活性评价,初步确定了靶向宿主基因c-Raf-1的反义核酸具有一定的抑制HBsAg表达的活性,也进一步验证了c-Raf-1基因可以作为抗HBV药物设计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余英豪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13,(6):38-43,I0005-I0007
目的观察转染趋化因子MIP-lα和共刺激分子B7-1基因增强小鼠抗淋巴瘤的效应。方法将MIP-1α和B7-1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转染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应用RT-PCR检测MIP-1et和B7-l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MIP-lα和B7-1蛋白表达;转基因EL-4细胞注入小鼠右腋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灭活的转基因EL_4细胞注入成瘤小鼠体内,观察其增强小鼠抗淋巴瘤效应。结果RT.PCR检测发现EL-4/MIP-lα+B7—1细胞内有MIP-1α及B7—1mRNA表达,Westernblot显示MIP-1α及B7-1蛋白表达;MIP-lα组、B7-1组较对照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率降低,肿瘤平均体积较小,而联合组成瘤性消失;MIP-1俚和B7-1治疗组的肿瘤平均体积、重量及肿瘤器官转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的肿瘤平均体积及重量明显小于MIP-lα和B7-1组(P〈0.05),而且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均较单基因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转染MIP-1d和B7-1基因能够明显增强小鼠机体抗淋巴瘤效应,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rg1基因及其表达的HE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胃癌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RT—PCR技术及Westernblot方法对6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对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herg1基因及HERG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1)RT—PCR分析胃癌组织中herg1基因mRNA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3)免疫组化分析HERG1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1.25%(52/64),与其病理类型无关,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的胃癌herg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无转移者为78%(42/54)。Hegr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转移、肝转移有相关性(P〈0.01)。结论Herg1基因和HERG1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提示该基因和蛋白的检测可以预测胃癌组织的侵袭、转移倾向,为建立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Arg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分别于给予LPS3h和6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mg/kgip)(L-Arg治疗组),治疗3h。每组8只动物。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ICAM-1基因表达上调;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肺损伤3h用L-Arg治疗3h后,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的LP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损伤6h用L-Arg治疗3h对LPS引起的以上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LPS3h后给予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减轻炎症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The smallest protei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X,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diseases by interfering with normal cellular processes. Its role in cell proliferation has been unclear as both pro-apoptotic and anti-apoptotic activ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We showed molecular evidence that HBX induced apoptosis in HepG2 cells. A Bcl-2 Homology Domain 3 was identified in HBX, which interacted with anti-apoptotic but not pro-apoptotic members of the Bcl-2 family of proteins. HBX induced apoptosis when transfected into HepG2 cells, as demonstrated by both flow cytometry and caspase-3 activity. However, HBX protein may not be stable in apoptotic cells triggered by its own expression as only its mRNA or the fusion protein with the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was detected in transfected cell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BX behaved as a pro-apoptotic protein and was able to induce apopt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