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锋 《动物学报》2001,47(1):116-117
10年前,中国科学院为了支持优秀的和重要的科技书刊出版,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出版基金)。10年中,中国科学院曾两度增加拨款,现已累计投入科学出版基金3 500万元,择优资助科技学术期刊414种次、图书835种,使科学出版基金目前已成为国内年投入资金额度最大(400万元)、年资助出版科技书刊种数最多(约200种)的出版基金。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寡糖片段介导内皮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寡糖片段(hyaluronan oligosaccharides, o-H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与迁移的影响,及透明质酸(hyaluronan,HA)受体(CD44与RHAMM)在此过程中的作用,首先通过细胞计数、MTT实验、细胞周期分布及单层细胞损伤模型修复实验,观察o-HA对血管内皮细胞(猪髂总动脉内皮细胞,porcin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line,PIEC)增殖及创伤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o-HA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并且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向创伤区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o-HA作用于PIECs后,细胞Src激酶、ERK-1/2的磷酸化程度增强,c-Myc蛋白、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增高.Src 激酶特异性的化学抑制剂PP2可轻度抑制ERK-1/2磷酸化;进而通过抗-CD44与抗-RHAMM抗体分别预先封闭细胞表面相应的特异性受体位点后,再用o-HA刺激细胞,探讨HA受体在o-HA介导PIECs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抗CD44抗体不能抑制o-HA介导的ERK-1/2磷酸化;而抗RHAMM抗体可轻度抑制o-HA介导的ERK-1/2磷酸化.结果提示,o-HA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创伤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RHAMM实现的.该作用可能通过激活Src激酶及细胞内MAPK(ERK-1/2)信号通路,启动早期反应基因转录,诱使c-Myc蛋白高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该作用也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蛋白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来源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分子大小变化对淋巴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分子ZO-1(zonula occludens-1)分布情况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8对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患者组织H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0对正常人与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分解酶(hyaluronidase,Hyase)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法、荧光素钠渗透实验、MTT增殖实验和Western blot分别观察HA和寡分子透明质酸(oligosaccharides of Hyaluronic acid,o HA)作用淋巴内皮细胞后ZO-1分布、单层细胞渗透性、细胞增殖以及下游ROCK1/Rho A信号通路变化。结果表明,与良性乳腺疾病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H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Hyase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乳腺癌发生时,HA升高伴随其降解酶增多,HA代谢活性增加。HA增强细胞间ZO-1的连接,对ROCK1/Rho A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相反,o HA促使淋巴内皮细胞ZO-1由胞膜向胞浆分布,导致细胞连接呈褶皱状,形成细胞间隙,淋巴管渗透性增加,上调ROCK1/Rho A蛋白表达水平,促进淋巴内皮细胞增殖(P0.01)。研究提示,o HA可能在乳腺癌淋巴管形态及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采用具有世界卫生组织( WHO) 溯源性的标准血清建立浓度标准曲线, 评估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的检测灵敏度, 并对97 例经确认为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结果进行检测和比对分析; 同时综合评估低水平HBsAg 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 探究低水平HBsAg 检测的临床意义。根据MEIA、ELISA 的S/CO 值分析, 2 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 095 IU/ml 和0. 378 IU/ml;ELISA 对97 例低水平HBsAg 的检出率仅为45. 4% ( 44 /97) ; 在97 例低水平HBsAg 患者中, HBV DNA≥1 ×103 拷贝/ml 占17. 5% ( 17/97) , 肝功能异常率占38. 1% ( 37 /97) , 其中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19 例患者中, 肝硬化占57. 9% ( 11 /19) 。因此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有助于低水平HBsAg 的检出, 有利于对这些人群的诊断和治疗。部分低水平HBsAg 患者往往伴随病毒复制及肝功能的慢性损伤, 预后不良, 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的新存在形式——条索状透明质酸在乳腺肿瘤细胞BT549表面的表达情况,探索该结构在BT549细胞耐受紫杉醇杀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技术观察BT549细胞表面条索状透明质酸的分布情况;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透明质酸的条索状结构被破坏前后,紫杉醇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率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jun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BT549细胞天然表达大量的条索状透明质酸,条索状结构被破坏后,紫杉醇诱导BT549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率显著增高(P〈0.05),凋亡基因c扣n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乳腺肿瘤细胞BT-549高表达条索状结构的透明质酸,这种透明质酸的新存在形式可能在BT549细胞耐受紫杉醇的杀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不同菌株会形成数量不等的菌核。【目的】探明不同菌株产核差异机制。【方法】采集多菌核(JH1)、寡菌核(JH2)菌株的成熟菌核及无菌核(JH3)菌株培养相同时间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对菌核形成的作用和功能。【结果】KEGG富集分析显示,JH2 vs. JH1互比,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及蛋氨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1互比,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2互比,谷胱甘肽、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菌核形成相关基因分析显示,从JH2 vs. JH1、JH3 vs. JH1和JH3 vs. JH2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分别筛选到69、118和82条与信号转导、感知刺激、防御、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有关的基因,其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数量最多。三个比较组共有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在JH1中的表达量高于JH2、JH3,表明JH1更能充分利用底物营养以形成更多菌核。【结论】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初步分析了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透明质酸寡糖片段(hyaluronan oligosaccharides, o-HA)的生物学活性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因为o-HA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如参与免疫调节、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等.本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简便的ANTS(8-氨基奈-1,3,6-三磺酸)荧光标记电泳对透明质酸寡糖片段大小鉴定的新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为,ANTS能与糖分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反应时提供3个电子和1个荧光基团,通过高浓度PAGE分离,在特定波长下呈现颜色反应.采用酶消化法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o-HA片段,测得不同片段大小的o-HA聚合度,分别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静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进行比较,结果吻合.研究提示,用荧光标记电泳法分析寡糖分子量,操作简单、设备低廉、灵敏度较高且检测速度快,是一种检测鉴定寡糖分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cDNA-AFLP技术筛选新生牛软骨无血管区的高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骨一直被认为是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的重要来源.为更好理解软骨血管生成抑制的遗传学基础,对软骨中与血管生成抑制有关的基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研究应用cDNA-AFLP技术对新生牛关节骨骺软骨无血管区和有血管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无血管区特异表达或高表达的基因,共得到43个无血管区高表达的片段.通过对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16个片段与已知基因同源,25个片段只在牛的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另有2个片段未找到同源序列.在同源基因中,肌钙蛋白Ⅰ亚型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已有较详细报道;S100A7与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的关系也已有阐述.另外14个同源基因按生物过程分析,发现参与了细胞周期调节、信号传递、细胞间相互作用及新陈代谢等多个生物过程. 研究结果提示,牛软骨组织无血管区的无血管状态可能由多基因介导,其中一些可能是已知或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EC 3.1.1.11)与植物病毒运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RT-PCR方法从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中克隆了PME基因,并测定了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AY238968).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由两个保守的结构域组成(PMEI和pectinesterase). DNA印迹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蛋白质印迹表明,植物总蛋白中存在两种形式的PME蛋白,但RNA印迹结果显示,在烟草细胞中只检测到全长的PME转录产物.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PME与水稻矮缩病毒Pns11(具有非特异的核酸结合活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没有检测到PME与已知的运动蛋白Pns6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测Pns11蛋白可能参与了水稻矮缩病毒粒子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