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流感病毒疫苗中,DNA疫苗有望成为常规疫苗的替代品.研究构建了两个分别编码A/New Caledonia/20/99(H1N1)和A/California/04/2009(H1N1)流感病毒株血凝素抗原的DNA疫苗pV1A5和pVEH1,目的抗原经验证能够正确表达后,利用小鼠模型通过电穿孔方法肌肉注射免疫进行疫苗免疫效力评价.采用血凝抑制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免疫小鼠的血清进行血凝素特异性抗体检测,对血凝素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经IFN-γ酶联免疫斑点实验进行检测.然后选择小鼠适应株A/NewCaledonia/20/99(H1N1)100个半数致死剂量对候选疫苗免疫的小鼠攻毒并监测生存率和体重变化率,以此评价疫苗保护效力.两疫苗组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显著高于pVAX1空载体对照组(P〈0.05).此外,pV1A5组能够100%保护免疫小鼠抵抗100致死剂量同源病毒小鼠适应株的攻毒,而同种病毒下pVEH1组只有40%的保护率.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季节性流感DNA疫苗能够对同源病毒攻毒提供完全保护,而大流行流感株DNA疫苗只能部分抵抗季节性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 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 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以上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组腺病毒载体乙肝疫苗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乙型肝炎病毒(Hapotitis B virus,HBV)疫苗鼻腔黏膜、皮下注射接种小鼠免疫效果.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以HBV preS2/S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疫苗,然后将重组疫苗分别鼻黏膜和皮下接种BALB/c小鼠,与阴性对照组(载体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接种重组疫苗35、72 d的免疫效果.结果鼻腔接种Ad HBV疫苗组动物在72 d时血清抗体终末效价为1/2 470,同时可提高NK细胞杀伤能力和干扰素-γ、IL-2含量升高.皮下注射Ad HBV在免疫35 d和72 d、1∶200血清稀释度均未测到阳性抗体(A值,P/N值<2.1).结论重组疫苗黏膜接种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高于皮下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达EBV GP350/220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MA△CK及复制性重组痘苗病毒VMA,注射乳鼠脑内,观察毒力。同时,用VMA△CK及VMA免疫Bal/c小鼠,经ELISA测定其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血清用抗体中和EBV感染Raji细胞抑制产生早期抗原(NEA)法测定其中和抗体滴度。将免疫血清与P3HR-1细胞共同孵育后,测上清中EBV滴度以观察抗体体制EBV从P3HR-1细胞中释放效应。结果发现,VMA△CK毒力明显低于VMA,其LD50为4.5PFU/0.02ml,而VMA△CK的LD50大于10^6PFU/0.02ml。VMA△CK与VAM免疫血清中抗GP350/220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初兔后抗痘苗病毒抗体水平VMA免疫组较VMA△CK免疫组高5倍左右。VMA△CK免疫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差异。VMA△CK免疫血清稀释度与P3HR-1细胞培养上清中EBV滴度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在小鼠中针对甲型流感病毒同型同株、同型异株、异型异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及其与诱发的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的关系,本研究使用我国2008~2009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中不同剂量的甲1型流感病毒H1N1(疫苗株病毒A/Brisbane/59/2007(H1N1)-like)和甲3型流感病毒的H3N2(疫苗株病毒A/Brisbane/10/2007(H3N2)-like)疫苗组分免疫BALB/c小鼠,首先确定了能在小鼠中诱发血HI抗体滴度达到40的疫苗免疫剂量;然后以此剂量免疫小鼠,分别使用同型同株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Brisbane/59/2007(H1N1)-like virus(MA))(简称A1)和同型异株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urto Rico/8/34(H1N1))(简称PR8)攻击H1N1疫苗免疫小鼠,使用异型异株流感病毒A1攻击H3N2疫苗免疫小鼠,通过体重变化和存活率情况,探讨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针对甲型流感病毒同型同株、同型异株、异型异株攻击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H1N1和H3N2组分按照HA不同剂量0.15μg、0.5μg、1.5μg、5μg和15μg免疫小鼠后,所诱发的HI抗体滴度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增强,1.5μgHA即可以诱发免疫小鼠HI抗体滴度达到40;以此剂量免疫小鼠,分别使用3LD50、10LD50、30LD50、100LD50、300LD50、1 000LD50和3 000LD50的同型同株流感病毒A1进行攻击,1.5μgH1N1疫苗可以100%保护小鼠抵御高至1000LD50同型同株流感病毒A1的攻击,15μg甚至可以100%保护3 000LD50同型同株流感病毒A1的攻击,但是这两个剂量免疫的小鼠在低至3LD50同型异株流感病毒PR8的攻击后都全部死亡;使用可以诱发HI抗体滴度达到140的15μg H3N2疫苗免疫小鼠,在低至3LD50异型异株流感病毒A1的攻击后亦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表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使小鼠HI抗体滴度达到40的疫苗免疫剂量为1.5μg,该免疫剂量可以有效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同株流感病毒的攻击,但是难以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异株与异型异株流感病毒的攻击,这一结果为建立以季节性流感疫苗为参考的免疫保护评价体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假病毒中和试验起始稀释倍数进行研究,确定该系统中合适的起始稀释倍数。方法为了排除血清中HPV抗体以及母传抗体的干扰,选取50份15~18月龄的儿童血清作为验证样本。血清以不同的稀释倍数,与适量的假病毒中和。以光学显微镜观察接种细胞的形态,来判定不同稀释度的血清对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观察感染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强度及数量,以此考察血清对假病毒感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血清稀释度1∶40对细胞生长状况影响较小;该稀释倍数的病毒进入细胞表达的荧光强度与不加血清的阳性对照类似;假病毒感染细胞导致的荧光斑点数与真实病毒对照相比减少了10%,远低于中和试验判定阈值(相对抑制率50%)。结论在该实验系统中,HPV假病毒中和试验的血清起始稀释度以1∶4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按常规方法免疫健康家兔进行外毒素抗体的制备。将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等体积的外毒素混合,37℃下作用1h后,观察毒素的溶血性及细胞毒性,取免疫前家兔血清(零号血清)作阴性对照,用毒素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兔抗毒素血清能中和毒素,抑制毒素对人血细胞的溶血性及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中和毒素的兔抗毒素血清最高稀释度为1∶256,毒素对照显示出溶血性及细胞毒性。毒素与一定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抗血清、霍乱肠毒素抗血清在37℃下分别作用1 h后,观察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这2种抗血清都不能中和毒素,毒素与这2种抗血清作用后,仍然保持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用浓度为0.2%的福尔马林对浓度为5mg/mL的外毒素进行灭活处理,得到的灭活疫苗为毒素苗。一定稀释度的毒素苗,在初次免疫真鲷2周后利用病原菌对免疫组及对照组的实验鱼进行人工攻毒感染,毒素苗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强化免疫后,免疫保护率有所提高。注射免疫的免疫保护率比浸泡免疫的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A/Anhui/1/2013(H7N9)病毒株HA和NA基因序列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并制备相应的假病毒,并对此假病毒进行初步验证。将H7N9病毒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经公司优化合成后,经过接菌、提取质粒、假病毒构建等步骤来制备假病毒,并通过假病毒感染实验、透射电镜以及血清中和实验来验证假病毒制备是否成功。成功制备滴度均超过标准值104的A/Anhui/1/2013(H7N9)假病毒,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流感病毒形态,并进一步使用本科室保存的29份血清样本(含4份H7N9阳性血清样本)、国家流感中心制备的四种不同亚型免疫组分(H1型、H3型、BV型和BY型)的抗血清以及商品化H7N9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4份阳性血清中和活性明显高于25份阴性血清,四种不同亚型抗血清的中和效率均低于40%,且商品化H7N9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其有效结合。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7N9假病毒并有效筛选出阳性血清,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流感大流行或疫苗免疫后人群血清学监测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2020年云南发现了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EA H1N1)猪流感病毒,针对分离到的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分析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氨基酸变异位点、生物学耐药、受体亲和力及抗原性变异特征,并对2020-2021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对该病毒的交叉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A H1N1猪流感病毒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株A/Hunan/42443/2015(H1N1v)HA和NA氨基酸位点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7.4%;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以结合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α2,6为主,与疫苗株抗原性存在8倍以上差异。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H1N1pdm)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80.0%、76.7%和63.3%;而对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抗...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HA免疫小鼠并制备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用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病毒进行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单抗.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表明,单抗8G10D7可对clade2和clade9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起中和作用.Western-blot及血凝抑制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单抗的结合位点位于HA蛋白的HA1亚基上.鸡胚感染病毒预防试验结果表明,8G10D7对禽来源的和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均可达到100%的保护率;在治疗试验组中,8G10D7对禽来源的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保护率,可达100%,对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最高也可达87.5%的保护率.该抗体的获得不仅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其中和位点的发现也为以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2011年分离培养的1株季节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A/Shanghai/1167/2011(H1N1))与历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追溯该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来源,探讨该毒株的出现对流感防控工作的意义.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HA和神经氨酸酶(NA)片段,并进行测序;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绘制基因进化树;同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2011年下半年健康人群中该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Shanghai/1167/2011(H1N1)的HA基因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2008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最接近,同源性达99.2%,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07/2009疫苗株同源性仅为72.4%.其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IQSR↓GLF,尚未出现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HA片段共编码557个氨基酸,有9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序列与2009年前WHO疫苗株A/NewCaledonia/20/1999(H1N1)、A/SolomonIslands/3/2006(H1N1)和/Brisbane/59/2007(H1N1)相比,分别有15、12和4处不同,这些差异分布在Sa、Sb、Ca1、Ca2、Cb 5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分别有5、5和2处.该毒株在健康人群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34.33%,几何平均效价(GMT)为10.38.A/Shanghai/1167/2011(H1N1)是2011年出现在上海地区的一个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其抗原变异与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不大,但在以A(H1N1)pdm09为主要流行株的年份检测到散在发生的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应当引起重视,其在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较低,易引起流行,需要提高对类流感人群中此种毒株的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对流感病毒H7N9的免疫保护效力.方法 用我国2012~2013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以腹腔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免疫模型组,末次免疫14 d后以5 LD50 A/Anhui/1(H7N9)进行攻试验.感染后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并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肺组织和鼻甲骨测病毒滴度和载量.结果 感染后疫苗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疫苗组存活率为10%,模型组全部死亡.感染后第4天疫苗组鼻甲骨滴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实验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无中和H7N9病毒抗体.结论 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对于H7N9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后在较大范围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四川省和湖北省开展的安全性再评价中收集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数据,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分析2007年和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盐城市和湖北省汉川市开展的免疫原性再评价,招募≥6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检测受试者免疫前及全程免疫后28 d血清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抗体,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2013年四川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11.78/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50/10万、2.62/10万、0.65/10万;2015年湖北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7.46/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70/10万、1.76/10万;无偶合症未发现可疑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2次免疫原性再评价中,2007年盐城市319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0%、87.1%、8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33.3、7.8、26.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0%、99.7%、98.4%;2015年汉川市591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3.3%、86.3%、65.8%,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10.9、20.2、8.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7.5%、100.0%、96.6%。结论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用于相关人群的流感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4.
2002~2004年兰州市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每年9~11月在兰州市对我省使用流感疫苗进行血清学考核,3年用血凝抑制试验(H I)分别检测44、52、49人疫苗免疫前后不同4种血清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者30~35 d后流感病毒4个血清型流感病毒H I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H1N1、H3N2、B(Yam agata)、B(V ictorian)保护率(≥1∶40)分别为91.72%、91.72%、81.63%和59.38%;免疫后人体H I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GMT)分别为1∶221.76、1∶189.58、1∶71.04和1∶43.04;较接种前H I抗体滴度≥4倍的分别占53.79%(78/145)、58.62%(84/145)、75.51%(37/49)和58.37%(56/96)。血清学检测表明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实验比较了小鼠对表达流感病毒A/NJ/11/76(H1N1)和A/Jap/305/57(H2N2)血凝素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株HSW2和VInf1的免疫反应,两株重组病毒经静脉或静脉加鼻腔免疫小鼠后都产生相应血凝抑制抗体;用不同剂量的痘苗病毒重组株HSW2皮内接种家兔也产生相应抗体,且抗体滴度与接种的病毒量成正比关系,但用痘苗病毒野毒株免疫的家兔未测到抗体,这两株痘苗病毒重组株免疫的小鼠,能保护小鼠对流感病毒母株的攻击,HSW2和VInf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3.3和3.9个对数,但这两株病毒未能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分别与A/Brisbane/10/07和A/ShenZhen/406H/06共感染小型香猪,预测甲流病毒在与季流H3N2病毒/甲流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共感染时是否会发生变异.方法 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对5~6月龄小型猪共感染,小型猪经复方氯胺酮0.1 mL/kg麻醉后进行滴鼻感染,感染后第5天安乐死动物,取动物肺组织作病毒测序分析.结果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1基因993位G→A突变,PA基因1659位G→A突变,没有氨基酸的变异.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2基因1711位T→C突变.碱基的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异.结论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在猪的体内没有发生病毒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从禽流感病人恢复期血中获得淋巴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人源抗H5NI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抗体文库.用纯化的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颗粒(A/Anhui/1/2005)及重组血凝素蛋白HA(A/Viet Nam/1203/2004)对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蛋白HA的人源单抗Fab段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通过序列测定确定抗体轻重链型别,然后将阳性克隆的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分别克隆入全抗体表达载体pAC-L-Fc后转染昆虫Sf9细胞,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实现全抗体的分泌型表达.用ELISA、IFA和流式细胞术对所获人源单抗的功能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获得了2株特异性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而与甲1型和甲3型人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的人源单抗(AVFlulgG01、AVFlulgG03).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除A/Guangdong/1/2006外,AVFlu-IgG01能够广泛地中和HA基因进化上属于Clade 2的中国南方、北方及中部地区的H5N1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同时还对属于Clade Ⅰ的越南H5N1分离株A/Viet Nam/1203/2004具有中和活性;AVFluIgG03虽然不能中和A/Viet Nam/1203/2004,但是对属于Clade 2的所有中国H5N1分离株均具有中和作用.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全抗体的获得不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其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6型病毒样颗粒诱导中和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重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免疫血清的抗感染作用,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HPV-6)L1 VLP的HPV-6L1+L2 VLP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在细胞水平和裸鼠异源组织移植模型中评价了免疫血清的中和病毒抗感染作用。VLP诱导了高滴度(>1:10000)的血清抗体,抗血清可以特异地阻断人胚上皮细胞对VLP的摄入,并且能抑制从尖锐湿疣活检标本提取的HPV对人上皮细胞的感染。重组HPV-6VLP免疫小鼠诱导的血清抗体具有中和病毒、抑制感染的作用。提示重组VLP可以用于研制HVP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19.
初步确定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暴露后免疫程序。制备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以狂犬病街毒CNX8601和BD06分别攻击小鼠和比格犬的咬肌,接种不同效价的狂犬病疫苗,以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根据动物死亡情况,计算暴露后疫苗保护率,对不同效价的疫苗进行中和抗体测定和保护率统计分析。在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的疫苗保护率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3.1IU/剂)0/3/7/14/28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40.6%,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0/3/14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56.2%,中和抗体比较,P〈0.05,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的保护效果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保护率(3.1IU/剂)为70%;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的保护率为80%,中和抗体的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可初步确定为0、3、14d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对流感病毒H7N9的免疫保护效力。方法用我国2012~2013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以腹腔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免疫模型组,末次免疫14 d后以5 LD50A/Anhui/1(H7N9)进行攻试验。感染后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并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肺组织和鼻甲骨测病毒滴度和载量。结果感染后疫苗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疫苗组存活率为10%,模型组全部死亡。感染后第4天疫苗组鼻甲骨滴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实验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无中和H7N9病毒抗体。结论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对于H7N9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