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病毒病的治疗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国内外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陈伯权等用乙脑病毒皮下或腹腔感染3周龄小白鼠24、48小时及5天后,分别用乙脑病毒51-8McAb进行治疗,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8%、73%及22%。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pH9.6碳酸缓冲液对甲3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对甲1型和乙型仅有轻微影响,对甲2型的影响则介于两者之间。用不同pH的碳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及盐水等,测定甲3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结果表明高pH对其有明显影响。分别具有甲3、甲2或甲1血凝素的重组株,在pH9.6碳酸缓冲液中,其血凝素的稳定性也和上述结果一样,即具有甲3血凝素的重组株,其血凝素对pH9.6碳酸缓冲液最敏感;甲1重组株的血凝素较稳定:而具有甲2血凝素的重组株则介于两者之间。利用此pH特征测定新分离的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得到同样结果,因此有可能利用此pH特征对新分离的甲3型流感病毒进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用以去除T淋巴细胞的E—玫瑰花形成法中所用的羊红细胞(SRBC),其保鲜程度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结果有一定影响,用保存1天的SRBC者,转化细胞的抗体分泌时间较长(8~10周),并且能形成传代细胞系;用保存17天的SRBC,转化细胞的抗体分泌时间较短,未能无限传代。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保留自体粘附细胞作为饲养细胞,转化的细胞二个月的成活率可达75%,而不保留粘附细胞者,转化细胞成活率仅40%。能产生抗-HBc抗体的EBV转化细胞,自然分泌抗体时间一般不超过10周,高峰期在3周以内,第2周时最高。EB病毒感染后的转化细胞5天开始克隆,一般细胞难成活,在14天克隆的,成活率可达100%。21天开始克隆的转化细胞,免疫球蛋白自然分泌维持12周以上,而在35天开始克隆的细胞,维持分泌的时间都不超过10周。以未经γ线照射的小鼠腹腔渗出细胞作饲养细胞,可支持转化3周的细胞克隆扩增,克隆成活率可达100%,而对照组克隆成活率仅为64.7%。  相似文献   
4.
5.
一、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栋均能良好地在鸡胚肾组织培养氅殖:PR8、FMl、洛57—4、兰生60—2等株EID∞一般可达到5.0—6.0个对数,但沪防60一l梢低;多数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在戚染鸡胚肾组织培养后32—48小时为繁殖高壅。 二、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株均能良好地在端胚肾组织培养中传代适应,在最初几代EID,。及血凝湔虔逐渐增高,以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利用血球吸附试验测定流戚病毒在鸡胚肾组织培养的繁殖滴度,是一种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四、在鸡胚肾组织培养传代适应的病毒株与原株之同的抗原性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素的敏感性无显著的差别。 五、关于鸡胚肾组织培养与人胚肾、猴肾组织培养之间对流成病毒的敏感性的差异及鸡胚肾组织培养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抗甲3型(H3N2)流行性感冒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SP2/0 Ag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甲3型流感病毒沪防/32/84(H3N2)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经初步克隆获得了25个能稳定分泌抗甲3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部份McAb的一些生物学性状如下。 经ELISA测定25个腹水McAb、除4株为10~(-4)外,其余滴度在10~(-5)~10~(-(?))间。此25个McAb中,16个为抗血凝素McAb,其中15个的血凝抑制效价在1:1,280~1:20,480,1个为1:320,在鸡胚内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新甲1型流感病毒津防77-78兔免疫血清与SSS裂解的相应抗原进行双向扩散试验(简称双扩),出现两条明显的沉淀线,即血凝素和核蛋白沉淀线;而乙型Lee株抗原则不产生沉淀线。用双扩对新甲1型津防77-78与旧甲1型国内外代表株FM1、FW、京生53-7、京科55-3做单面的血凝素抗原分析,证明津防77-78的血凝素与FW一致,与其它毒株均有差异。但津防77-78的血凝素和核蛋白沉淀线的位置与FW的相反。 用酸沉淀处理流感病毒的方法浓缩抗原,与同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做双扩,可得到核蛋白沉淀线。用双扩和酸沉淀抗原能对新分离流感病毒满意地定型,方法简单,出结果快,优于补体结合试验。  相似文献   
8.
实验比较了小鼠对表达流感病毒A/NJ/11/76(H1N1)和A/Jap/305/57(H2N2)血凝素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株HSW2和VInf1的免疫反应,两株重组病毒经静脉或静脉加鼻腔免疫小鼠后都产生相应血凝抑制抗体;用不同剂量的痘苗病毒重组株HSW2皮内接种家兔也产生相应抗体,且抗体滴度与接种的病毒量成正比关系,但用痘苗病毒野毒株免疫的家兔未测到抗体,这两株痘苗病毒重组株免疫的小鼠,能保护小鼠对流感病毒母株的攻击,HSW2和VInf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3.3和3.9个对数,但这两株病毒未能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甲型流感病毒A/HK/123/77(H1N1)和A/Qld/6/72(H3N2)及其具有相应表面抗原的两个冷适应基因重分配株(Cold-Adapted Reassortant)的子代毒株CR35和CR6,在小鼠体内诱导初次细胞毒性T细胞(简称Tc)反应的能力。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病毒后第6天,甲3型A/QLd和CR6所诱导的脾细胞Tc活性均比甲1型A/HK和CR35者高100倍。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相同而表面抗原的基因不同的CR6与CR35所诱导的Tc活性也不同,说明了表面抗原决定着初次Tc反应的强度。用无关的流感病毒A/SW/72(H6N5)攻击已用低剂量(10~4EID_(?))病毒致敏的小鼠表明,对A/Qld和CR6致敏者所诱导的第二次Tc活性,比A/HK和CR3S致敏者的稍高;但对用大剂量病毒致敏者,则均能产生同样好的第二次Tc活性。对Tc识别感染靶细胞上的病毒成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结果显示:病毒生物学初步鉴定显示,病毒感染BHK细胞后56h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约50%以上细胞脱落(CPE( ));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72h之内死亡;所有病毒均与乙脑病毒(A2株)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同,提示所有病毒均为乙脑病毒.病毒PrM-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各个国家及地区、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年代的73株乙脑病毒相应序列,用Woan-Ru 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9株中国分离的病毒均属于基因型Ⅲ型,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相符.以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P3株为标准,对各病毒E蛋白500个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各毒株核苷酸差异在0和4.2%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和4.0%之间.所有核苷酸差异均为碱基的替换,无论核苷酸或氨基酸均无插入或丢失.大多数核苷酸变异在氨基酸编码的第三位,属于沉默突变,不引起氨基酸变化.18株病毒E蛋白活性结构域与疫苗株P3株相比共有247个氨基酸的差异,平均每株病毒有12.35个氨基酸的差异,有11株病毒(SA14、TLA、CZX、CBH、G35、GSS、LYZ、SH-3、YLG、YN、ZMT)在该区的差异数低于这个平均值.而在超过这一平均数的7个病毒株(A2、HA-3、47、CH-13、CTS、LFM、ZSZ)中,LFM、ZSZ、47与疫苗株相比较分别有16~20个氨基酸的差异,相对其它17株病毒而言,差异较为明显.以上线索提示,现有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包括现存病毒在内的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