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夏银川市三级甲等医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的基本运行情况以及综合实施效果变化,为更好的实施总额预付制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 对7家三甲医院2012年以及2013年的出院人次、次均费用、次均医保支付、非医保支付指标进行统计对比,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7家三甲医院总额预付制实施的效果。结果 2013年7家三甲医院一共透支了34.88%,2013年较2012年次均费用、次均医保支付、非医保支付比例均呈现增长趋势,次均医保支付增长幅度与次均费用增长幅度不成比例,而且次均医保支付增长均远远高于次均费用增长。宁夏人民医院和宁夏医科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的RSR值小幅度增加,其余5家三甲医院的RSR值均降低。结论 7所三甲医院透支严重,医院承担很大超支的风险和压力,对医院的正常运营会有影响。总体来看,政策没有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总额预付制的综合运行效果不明显。增强医保中心对医院的管理,医院内部要实行“总额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健全信息系统,加强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旨在探讨总额预付改革形势下的三级公立医院,特别是专科公立医院所应作出的管理策略调整,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专题讨论等定性分析,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的资料,对医院数据纵向对比,对综合、中医、专科三类医疗机构医保数据横向对比。结果 总额预付工作达到了试点要求,提升着医院医保工作管理水平。结论 在继续推动总额预付工作的同时,应适度重视对专科医院的政策倾斜,专科医院也应强化内部基金分配使用和绩效考核的管理,注重单一限额下增强医疗机构的内生活力,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共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在总额预付制下所采取的费用管理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医生处方行为与患者诊疗结果的具体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论证讨论。结果 研究发现,总额预付制下,目前医院医保费用管理措施在控制费用的同时对临床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结论 总额控费带来的相关问题应引起关注,建议可从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费用结构和控费方法精细化三方面对控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寻总额预付制度对于三级综合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访谈法、比较法等收集信息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实施效果分析。结果 医院对管理策略的合理调整,有助于多种角度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方面趋于规范化,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 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医疗费用的控制,医保的管理意识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5.
???????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就医服务感受度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结果 患者在门诊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诊流程、等候时间、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四个因素,非常看重医护人员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便捷流畅。病情不同患者对等候时间要求不同,对医院熟悉程度与就诊环境感受度不同。结论 在门诊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便捷流畅、规范化的服务,同时应注重患者的不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非医保患者就医现状调查,研究兼顾好不同医疗费用支付形式患者和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效能的对策,为建立和优化就医需求引导机制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非医保患者在沪就医原因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沪医疗机构技术水平高,疾病需要,设备先进,在沪居住,药品种类齐全;相当比例患者为复诊或随访;平均门诊费用及住院费用高于医保患者。结论 通过有效方法影响就医者行为,引导医疗需求,合理分流和优化在市级综合医院非医保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二、三级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水平、解决方式及赔偿情况,为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的解决和医疗责任的赔付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选取山西、河北、福建、黑龙江、北京5个省市二、三级27所公立医院,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二、三级医院2011—2013年的基本情况、医疗纠纷发生及医疗责任赔偿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二、三级医院百名医生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7.96和4.85,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分别是92.72%和82.58%,医疗保险赔偿额分别占赔偿总额29.35%和24.41%。结论 目前我国仍处于医疗纠纷高发期, 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是非诉讼解决方式,医疗责任的赔付主要来源是医院赔偿。  相似文献   

8.
?????? 目的 评价我国医疗保险规制效果,筛选优先干预措施,为建立有效的医院规制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现行医疗保险规制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策略实施情况,运用加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医疗保险规制的主要策略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 结果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下一步规制改革的首要内容,接下来依次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管理及医疗保险筹资和费用补偿。结论 在促进后付制(按项目付费)向预付制转变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支付方式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高血压门诊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8家医疗机构,对选定医疗机构2014年5月和11月的高血压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药品种数为2.24种,基本药物使用率86.43%,平均每张处方基本药物种数1.94种,基药处方占比77.66%,注射剂使用率2.43%,平均药费198.54元。结论 上海市高血压门诊处方总体情况较为合理,二三级医疗机构需注重基本药物的使用,控制高血压门诊处方药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对《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执行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省级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能基本满足该院临床治疗需求;对门诊医保患者费用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住院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对不同疾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一。结论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用药考核制度,需加强中高档药物使用的监管,并增加相应的适应症限制,应考虑将临床治疗可供选择、药价适应的药品纳入目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上海市公立医院的门诊病人满意度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公立医院病人满意度总体较高,且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但三级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建议改进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注重诊疗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建立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综合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诊疗的过程质量。 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浦东新区7所区属公立综合医院随机抽取的151份CAP病案进行评价。 结果 浦东新区区属公立综合性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诊疗基本符合我国卫生和计生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的要求;但在检查规范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三级医院、北区二级医院和南区二级医院表现不一。 结论 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改进检查和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总额预算制作为医保对供方主要支付方式之一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地区也开始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总额预算方式实现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算作为一种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方式既有优势也存在弊端。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介绍总额预算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总额制定方式,并探讨总额预算制的实施效果,分析总额预算达到效果最优化的制度设计,为改革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资源配置的现状和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所有设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疗机构床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床位总量接近规划但配置结构不合理,综合急性病诊疗床位的平均住院时间过长,医疗服务压力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病床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结论 建立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中心城区三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严格控制综合急性病诊疗床位,大幅增加护理床位数量,有效整合医疗床位资源。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患者对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评价,探究公益性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在东、中、西3个地区选择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 使用Pearson Chi-square、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对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公益性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类似,医疗服务的适宜性和公平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应该着重提高医疗服务的适宜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is mainly covered by two medical insurance schemes: the 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UEBMI) for urban employees in formal sector and the Urban Reside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URBMI) for the left urban residents, mainly the unemployed,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UEBMI and URBMI on health services utilis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Western China.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4t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 Shaanxi Province was studied.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d the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average medical insurance effect on the insur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uninsured, robust results suggest that UEBMI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utpatient health services utilisation in the last two weeks (p<0.10), whilst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n hospitalisation was evident in the CEM method (p<0.10). The effect of URBMI was limited in that although being insured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health services utilisation, compared with the uninsured, none of the improve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10).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uninsure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enrollees were more likely to purchase inpatient treatments in lower levels of hospitals, consistent with the incentive of the benefit package design.

Conclusio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chemes have shown a positive but limited effect on increasing health services utilis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benefit package design of higher reimbursement rates for lower level hospitals has induced the insured to use medical services in lower level hospitals for inpatient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Institutional care is a growing component of health care cost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ut local health planners in these countries have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costs of different medical services. In India, greater utilisation of hospital services is driven both by rising incomes and by government insurance programmes that cover the cost of inpatient servic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paucity of unit cost information from Indian hospitals.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operating costs and cost per outpatient visit, cost per inpatient stay, cost per emergency room visit, and cost per surgery for five hospital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India: a 57-bed charitable hospital, a 200-bed private hospital, a 400-bed government district hospital, a 655-bed private teaching hospital, and a 778-bed government tertiary care hospital for the financial year 2010–11. The major cost component varied among human resources, capital costs, and material costs, by hospital type. The outpatient visit cost ranged from Rs. 94 (district hospital) to Rs. 2,213 (private hospital) (USD 1 = INR 52). The inpatient stay cost was Rs. 345 in the private teaching hospital, Rs. 394 in the district hospital, Rs. 614 in the tertiary care hospital, Rs. 1,959 in the charitable hospital, and Rs. 6,996 in the private hospital. Our study results can help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understand their cost structures and run their facilities more efficiently, and we identify areas where improvements in efficiency might significantly lower unit costs.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etailed costing of Indian hospital operations is both feasible and essential, given the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country’s hospital types. Because of the size and diversity of the country and variations across hospitals, a large-scale study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refine hospital cost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ospitals so that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policy purposes, such as revising payment rates under government-sponsored insurance sche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参保人群的受益程度,有效控制患者住院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方法 采集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均次费用的增幅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前后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均次费用的逐年增幅差距很大,利用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后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控制。结论 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影响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降低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