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和环境条件。根据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7年级上册内容,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之一是具有完整的胚。对双子叶植物花生种子缺少部分子叶的不完整胚进行了萌发探究,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缺少部分子叶的不完整胚仍可以萌发。  相似文献   

2.
1 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的教学尝试1.1 准备 按照教材对探究计划制定的步骤 ,一组设置了 4个瓶子 ,我校一个级部 8个班需要准备许多瓶子。为了解决这个困难 ,我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盛豆腐乳、果酱等的瓶子。实验前的 1周左右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 4 0粒种子按教材的设计分别放入 1到 4号罐头瓶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1.2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按教材的设置要学生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 3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但往往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光 ,因此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做出另外的假设 ,例如有的学生做出了光和空间也能…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有一个“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安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  相似文献   

4.
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外界因素包含水分、温度和氧气,从这些因素处理,设计了对比实验,从中得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些对于7年级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通过在浙教版科学教材"种子的萌发"探究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西瓜汁对西瓜籽萌发的影响""探究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等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时代的要求。这也是目前高中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研究性实验的原因。“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便是其中的1个。虽然,花粉管的发现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但观察花粉管的萌发及生殖细胞(或精子)在其中的活动,仍然是认识和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应该是实验设计者的最初用意。研究性实验给我们的教和学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如“影响被子植物花粉管萌发因素的探究”(见《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7期,以下简称“探究”)一文在引导学生观察被子植物花粉管基础上,继而对影响花粉萌发的因素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标,使一线教师积极能动地把握新教材。组织好探究活动,下面就以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简称人教社新教材)、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一章中的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为例,谈一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探究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课本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实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改进,采用“除氧法”避免了新变量的引入,同时选用绿豆作为实验材料使萌发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教材的实验结论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至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将2004年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8个实验的预做和摄像工作放在绍兴一中,笔者有幸承担了其一“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这一实验。通过实验预做,对这一实验有了亲身的探究经历。现将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教学参考的形式展示出来,与同行共商讨。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生物第1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中,为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选用同种优良种子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其中A组完全被水浸没不接触外界空气,B组放少量水浸没种子的一半使其充分与外界空气相接触,然后放在温暖适宜的地方。1预期结果A组由于缺少空气不萌发,B组由于有足够的空气而萌发。2实际结果在多次并选用不同材料的重复实验结果中,A组种子均多数萌发,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和常用的种子如黄豆、绿豆、菜豆、蚕豆等在被水完全浸没的情况下都可以萌发。3分析原因水中溶解了部分空气,为种子萌发提供…  相似文献   

11.
王建森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9-29
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个简便实用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明晰的科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尝试以一实例,来介绍在7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内容中,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活动的。  相似文献   

12.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通过栽培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观察、分析其萌发情况.描述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2)通过讨论、分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及观看兴趣小组课外探究结果,描述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沈雁  梁春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0-31
1实验考试背景 1)本实验考试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7年级下册第2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内容中“进一步探究”栏目。  相似文献   

14.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新综合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成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新综合科学》的教学过程,目的是探索新教材教学最优化模式,并且为这种模式的应用提供可行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5.
周茜 《生物学通报》2006,41(9):51-52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学呢?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是重要的环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仅充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且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进行探究学习的极好案例。限于实验条件及学生知识水平,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探究是较为有效的探究方式。  相似文献   

16.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是三峡水库消落区常见的4种一年生植物。该研究旨在验证这4种植物的种子能否耐受三峡水库消落区的水淹环境及种子在消落区变化的环境中能否成功地萌发。将消落区按照吴淞高程标准划分为9个高程梯度(145-150 m、150-155 m、155-160 m、160-163 m、163-166 m、166-169 m、169-172 m、172-175 m和>175 m), 实地播种这4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 并将种子萌发划分为“有泥沙淤积于种子表面”和“无泥沙淤积于种子表面” 2组。观察在消落区水位变化(蓄水到退水)一个周期内种子能否耐受水淹及水淹对不同高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 (1)稗、苍耳、合萌和水蓼的成熟种子(或果实)能够耐受三峡水库消落区的水淹环境并保持活力。(2)这4种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起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都随着高程的降低而逐渐缩短(p < 0.01); 高程169 m以下, 种子萌发的起始时间显著缩短(p < 0.01)。总体来看, 在同一高程区域内, 合萌种子的萌发起始时间略长一些, 苍耳次之, 水蓼最短。(3)对稗、苍耳和水蓼的种子而言, 萌发率随高程的降低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合萌的种子萌发率随高程的降低总体呈下降的趋势。(4)水淹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淤积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小,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苍耳的种子萌发而抑制合萌的种子萌发。以上试验结果表明: 这4种一年生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在三峡水库消落区变化环境中能够耐受水淹并成功地萌发, 可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中。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生物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探究实验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下面仅以人教版8年级上册探究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为例来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现行生物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内容,也是第1个探究性实验一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药品(α-淀粉酶)价格较贵,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能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内容,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白菜种子和萝卜种子是探究种子萌发实验的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都渴望种子萌发快、易观察、易激发学生兴趣且价格便宜。北方常见的种子有白菜种子、萝卜种子、大豆种子、绿豆种子、番茄种子、玉米种子、菠菜种子、辣椒种子和香菜种子。我们对这几种新收获的种子在萌发的时间上进行了探究,采取单因子变量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0.
“酶的特性”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组引导式学生探究实验。其中“酶的高效性、专一性”探究设置在必修教材里,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起始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布于选修教材中,是必修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就实验内容来说,催化剂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但生命体中的特殊催化剂——酶却是他们深感陌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