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红素(T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52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另选取50例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cy、TBIL、hs-CRP、尿酸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TBIL、hs-CRP、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MI、UAP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且AMI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U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尿酸呈正相关,与TBIL呈负相关,hs-CRP与尿酸呈正相关(P0.05),TBIL与hs-CRP、尿酸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Hcy、TBIL、hs-CRP、尿酸与患者的病情相关,也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0 年3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3 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4 例为 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免疫比浊法和尿酸氧化酶法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Hcy、hs-CRP、UA水平并进行比较 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Hcy、hs-CRP、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 加,患者血清Hcy、hs-CRP、UA水平升高,且不同缺损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Hcy、 hs-CRP、UA水平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UA)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4年2月到2017年9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CS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即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7例,即为UAP组。另选同期30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UA、HCY、hs-CRP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并分析患者UA与血脂、HCY及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的UA、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又高于UAP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又高于UAP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且AMI组又低于UAP组(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者UA与HCY、hs-CRP、TC、TG及LDL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UA、HCY、hs-CRP、TC、TG及LDL水平均较高,HDL水平较低,且UA与血脂、HCY以及hs-CR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可尝试将其作为重点监测靶点,从而应用于ACS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住院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78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尿酸、hs-CRP水平等,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UA及hs CR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明显增高(P0.05),2以房颤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OR=2.016,P=0.004)、左房内径(OR=4.180,P=0.001)和hs-CRP(OR=2.846,P=0.002)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房颤组患者血清尿酸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尿酸与左心房内径大小呈轻度正相关(r=0.12,P0.05)。结论:血清尿酸、hs-CRP、左房内径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参与的炎症反应和结构重构可能参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另外,随机选择单纯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冠心病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⑵AMI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AMl组中血清Hcy和U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⑷Logistic风险回归显示:血清Hcy和血清UA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Hcy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Hcy与高UA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监测二者对预防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4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IMT将其分为正常组(IMT≤1.0 mm,n=28)、增厚组(1.0 mmIMT1.5 mm,n=53)和斑块组(IMT≥1.5 mm,n=60)。比较三组患者血清Hcy、hs-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四项指标与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增厚组与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与IMT呈正相关关系(r=0.775、0.836、0.492、0.415,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hs-CRP均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89、7.381,均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Hcy、hs-CRP关系密切,临床上检测其Hcy、hs-CR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apwv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bapwv正常组及bapwv升高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对hs-CRP、UA、Hcy与bapwv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8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1例出现bapwv异常升高,发生率为52.5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与bapwv正常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程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apwv升高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s-CRP、UA、Hcy水平均高于bapwv正常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DBP、hs-CRP、UA、Hcy均是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1.205,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的hs-CRP、UA、Hcy均与bapwv呈正相关(r=0.488、0.510、0.493,P0.05)。结论:hs-CRP、UA、Hcy均是高血压人群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均与ba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其中44例评分4分者纳入A组,38例评分4~15分者纳入B组,21例评分15分者纳入C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Lp-PLA_2、Hcy、TC、TG、LDL、尿酸、肌酐、HDL、尿素氮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Lp-PLA_2、Hcy、TC、TG、LDL、尿酸、肌酐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C组的Lp-PLA_2、Hcy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_2196 ng/ml、Hcy17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Lp-PLA_2、Hcy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该病诊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分别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压、身高和体重,检测所有对象同一天的血清SA、hs-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血清SA和hs-CRP水平对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结果:三组间的DBP、SBP、BMI、SA、hs-CRP、TC、LDL、HDL和FB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SA和hs-CRP水平随着血压升高逐渐上升,而HDL水平逐渐下降(P0.05);TC和LDL水平仅高血压组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的TC和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SA、hs-CRP和FBG均与SBP成正相关,BMI、SA、hs-CRP和LDL均与DBP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A与hs-CRP水平均与血压值呈现独立正相关,可作为高血压前期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及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的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IMT≥1.3 mm)3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2例、IMT正常组(IMT≤1.0 mm)28例,对比各组血脂指标以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分析IMT与血脂指标及SF、hs-CRP、Hcy、Cys C的相关性,并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血清SF、hs-CRP、Hcy及Cys 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IMT与SF、hs-CRP、Hcy、Cys C、TC及LDL-C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hs-CRP、Hcy、Cys C均是老年EH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脂指标中TC、LDL-C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且SF、hs-CRP、Hcy、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hs-CRP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12,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13,0.756,P0.05);D-二聚体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654,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912,0.853,P0.05);Lp-PLA2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96,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36,0.729,P0.05)。结论:hs-CRP、D-二聚体和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前列环素(PGI)、神经肽Y(NP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与8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别作为临界组与病例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冠状动脉人群8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近期预后并进行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分析。结果:病例组、临界组的血清前列环素含量低于正常组,血清神经肽Y含量高于正常组,病例组与临界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临界组的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病例组也低于临界组(P<0.05)。在240例人群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含量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环素、神经肽Y为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所有临界组患者预后随访到2022年4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02±2.58个月,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21例,发生率为26.3 %。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6。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多伴随有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异常,可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前列环素、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存在相关性,两者预测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患病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229例记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CKD-MBD患病情况,并通过Kauppila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予以评定,将患者按照Kauppila评分结果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9例MHD患者中CKD-MBD患病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PTH、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占比分别为45.85%、42.36%、30.57%、20.09%、19.65%、10.04%。229例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56%。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CKD-MBD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多见于高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其中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3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根据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87例,双支病变组74例,多支病变组52例,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分析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较非冠心病组升高(P0.05)。冠心病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baPWV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非冠心病者,且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较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下调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以、同型半胱氨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血脂指标、炎症因子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的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组(n=43)和易损组(n=52)。检测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趋化因子(RANTES)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结果:易损组患者的TC、TG、LDL-C均高于稳定组,HDL-C低于稳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组患者的IL-8、hs-CRP、ICAM-1、RANTES水平均高于稳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冠心病发生率为53.49%(23/43),易损组冠心病发生率为78.85%(41/52),两组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导致患者的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进一步恶化,也会增加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