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及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的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IMT≥1.3 mm)3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2例、IMT正常组(IMT≤1.0 mm)28例,对比各组血脂指标以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分析IMT与血脂指标及SF、hs-CRP、Hcy、Cys C的相关性,并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血清SF、hs-CRP、Hcy及Cys 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IMT与SF、hs-CRP、Hcy、Cys C、TC及LDL-C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hs-CRP、Hcy、Cys C均是老年EH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脂指标中TC、LDL-C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且SF、hs-CRP、Hcy、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及胱抑素C(Cyst-C)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确诊为H型高血压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的不同分为c IMT正常组(51例)、c IMT增厚组(54例)和颈动脉斑块组(58例)。检测并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血清Hcy、Cyst-C、UA、血糖(GLU)、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c IMT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HDL-C、Hcy、Cyst-C、UA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 IMT与Hcy、Cyst-C、UA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23,0.32,0.30;P0.05),与HDL-C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r=-0.4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t-C、UA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OR=1.203,6.395,1.023;均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及UA水平均与c IMT正相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脂、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将其分为斑块组(IMT≥1.3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9例)和IMT正常组(IMT1.0 mm,35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MT,同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不同IMT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MT、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IMT与SBP、DBP、TC、TG、LDL-C、血尿酸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血压、血脂、血尿酸参与了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Lp-PLA2、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血清Lp-PLA2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hs-CRP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中度组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IMT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hs-CRP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95%CI:0.739-0.883)、0.598(95%CI:0.495-0.694),血清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hs-CRP(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出现异常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为脑梗死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173)和不稳定斑块组(n=127),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和对照组进行RBP、NLR、PTX3、血脂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采用Pearson检验对ACI患者的RBP、NLR、PTX3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ACI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与TC、TG、LDL-C、FIB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RBP、NLR、PTX3水平较高,并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紧密的关联性。初步推测RBP、NLR、PTX3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而影响A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MFG-G8)、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颈动脉彩超诊断的CAS的患者120例(CAS组)、60例颈动脉无病变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GF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亚组分析。研究显示,CAS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120例患者中IMT增厚患者有7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有50例,IMT增厚患者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低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120例患者平均IMT厚度为(1.29±20) mm,CAS患者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CAS患者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升高。说明HGF及各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PH患者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13C尿素呼气试验所测定的HP结果将患者分成HP阳性59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观察组)和HP阴性91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LDL-C)、Hcy及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IMT增厚率为28.82%,形成斑块率为49.1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38%、30.77%,而CIMT正常率为22.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3.56%,高于对照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清除或预防HP感染,从而科学有效地预防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evels of fatness and size attain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generally low-income group of 4,888 White boys and girls, 740 obese children (above the 85th percentile for the triceps fatfold) stand systematically taller, by 0.64 Z scores, than 840 lean boys and girls (below the 15th percentile for fatness) a difference increasing to 1 S.D. at ages 11–12, suggesting a direct effect of the level of fatness on standing height and a cumulative fatness-related difference in the annual rate of growth.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