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大鼠或小鼠经束缚应激10h后,血清中出现一类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它的产生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本研究主要观察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应激后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给小鼠腹腔注射 GABA 降解酶抑制剂氨氧乙酸(AOAA,25mg/kg),升高脑内GABA 含量后,几乎完全阻断应激后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产生。安定可增强GABA 与 GABA_A 受体的亲和性,给小鼠腹腔注射安定20mg/kg,应激后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产生也有明显降低。相反,注射 GABA 合成和释放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 24mg/kg),降低脑内GABA能神经元功能,可加强应激后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产生。以上实验结果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应激时脑内GABA能神经元具有对抗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恩璐  孙秉贵 《生命科学》2020,32(6):544-55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BDN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神经元存活、生长、分化、发育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GABA能神经元可以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调节神经元活性,进而维持神经环路的正常功能。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GABA能神经元发育的异常密切相关。该文将就BDNF及其下游通路与GABA能神经元发育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希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伟  李子瑜 《动物学报》1992,38(2):187-193
已证明脑神经递质GABA可促进下丘脑正中隆起LHRH神经元末梢的释放功能,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某些抑制性神经递质或调质释放而实现。本研究旨在观察作为体内循环调节肽的心钠素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对LHRH释放的影响及对GABA调节LHRH释放的中介作用。实验结果发现:(1)雄性大鼠不同脑区心钠素的含量不同,其中以下丘脑正中隆起组织含量最高;(2)不同浓度的心钠素(10~(-8)-10~(-6)mol/L)可显著抑制LHRH从下丘脑正中隆起释放,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3)GABA(10~(-6)mol/L组)可显著抑制心钠素的释放;GABA的这一抑制作用可被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完全反转。上述结果提示心钠素参与调节下丘脑正中隆起(ME)LHRH神经元末梢的释放机能,它亦可能介导GABA对下丘脑正中隆起LHRH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与血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Von Euler曾报道:哺乳类动物脑内存在着肾上腺素(adrenaline,AD),由于其含量只为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的1/50~100,依靠Falck-Hillarp(1964)的荧光组化技术不易将AD与NA区别开来,因而难以证明脑内有单独存在的AD能神经元及AD能通路。一直到1974年,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发展以后,上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并证明脑内AD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血压调控有密切关系,这为神经药理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及其通径、受体(一)脑内PNMT活力与AD能神经元的鉴定确定AD能神经元的重要标志是依靠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N-methyl-transferase,PNMT)的存在。儿  相似文献   

5.
γ-氨基丁酸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具有普遍抑制作用的一种神经介质,它涉及多种重要功能。近年来,不少报道说明GABA与心血管活动调节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多采用药理学方法。由于所用药物和用药方法不同,常引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一、GABA的中枢作用GABA在中枢有降压作用,也有升压作用。从目前的资料看,GABA降压作用的报道较多。(一)GABA的降压作用1973年,Guertzenstein首先提出GABA作用于脑干,引起血压下降。其后,Antonaccio等报道,向猫脑室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musci-mol),动物血压明显降低和心率减慢。脑室内注射GABA也得到类似结果。这些药物的  相似文献   

6.
小鼠脊髓内存在抑制性含锌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中是否含有抑制性的含锌神经元。方法应用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研究游离锌离子、锌转运蛋白(zinc transporter 3,ZnT3)与(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te,GAD)在小鼠脊髓内的共存情况。结果小鼠脊髓内至少有三种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其中大多数为GAD阳性即γ-氨基丁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另外两种分别为GAD阴性含扁圆形小泡的甘氨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和含圆形清亮小泡的兴奋性谷氨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结论在哺乳动物脊髓内存在大量的抑制性含锌神经元。锌离子从抑制性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释放到突触间隙内,作为神经调质作用于突触后的GABA受体或甘氨酸受体,参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纹状体(striatum,Str)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了纹状体中绝大部分抑制性的神经传递。根据纹状体接收的GABA来源不同将其分为:来自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和黑质(substantia nigra,SN)的外源性GABA能神经投射,以及来自纹状体MSNs和中间神经元的内源性GABA能神经投射。GABA能抑制性投射通过影响纹状体的神经调控网络来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多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都与纹状体的GABA能抑制性神经投射异常有关。现以GABA为切入点,对GABA能抑制性神经投射对纹状体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猫下丘中央核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猫下丘中央核(CIC)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测量GABA能神经元直径取平均值。结果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下丘中央核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下丘中央核神经元及GABA能神经元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GABA能神经元下降幅度较大;GABA能神经元胞体直径明显减小(P<0.01),阳性反应明显减弱。结论在衰老过程中猫下丘神经元尤其是GABA能神经元有显著丢失现象,提示GABA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下丘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老年个体听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苍白球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Yung WH 《生理学报》2004,56(4):427-435
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间接环路的重要核团,在机体运动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苍白球在基底神经节正常及异常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已日渐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苍白球内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活动了解较少。GABA是苍白球主要的神经递质。采用电生理记录、免疫组织化学及行为测试等实验方法,人们对大鼠苍白球GABA能神经传递系统的受体分布及功能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形态学研究揭示,苍白球存在GABAA受体及其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和GABAB受体。在亚细胞水平,GABAA受体主要位于对称性突触(GABA能突触)的突触后膜,而GABAB受体则位于对称性突触和非对称性突触(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膜及突触后膜。功能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激活苍白球突触前膜GABAB自身和异源性受体可分别减少GABA和谷氨酸释放;激活突触后膜GABAB受体,可引起苍白球神经元超极化。除GABAB受体外,激活苍白球GABAA受体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及阻断GABA重摄取可延长GABA电流持续时间,从而改变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与离体实验结果相一致,激活苍向球GABAB受体和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及阻断GABA重摄取可引起整体动物旋转行为。苍白球GABA神经递质系统与帕金森病病因学及癫痫发病有关。已证实,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降低及簇状放电的产生与帕金森病运动减少及静止性震颤等症状直接相关。此外,电牛理及行为学实验发现,新型抗癫痫药物替加平可调节苍白球神经元功能活动.这为进一步了解苍白球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日本Yanagisawa 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主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肾脏含量最高(52. 0pg/mg 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它不仅是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局部或循环激素,而且也可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广泛分布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其中以桥延脑--心血管调节中枢的含量最高,其含量可达43. 8pg/mg 蛋白,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200g 左右的大鼠腹腔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合成和释放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25、20和10mg/kg,可以加强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这种加强作用可被 GABA 降解酶抑制剂氨氧乙酸(AOAA)所对抗。腹腔注射 AOAA 25mg/kg 能提高脑内 GABA 含量,同时降低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这种降低作用可被 GABA 合成酶抑制剂异烟肼和 GABA 受体阻断剂氯甲基荷包牡丹碱所对抗。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脑内 GABA 能系统对于电针和吗啡镇痛具有对抗作用。文中讨论了 GABA 上述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2.
叶惟泠  冯小椿  沈锷 《生理学报》1986,38(2):123-131
本实验中,将γ-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Mus)、受体拮抗剂荷苞牡丹碱(Bicu)、神经元摄取的阻断剂哌啶酸(Nip)和GABA合成酶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A)经埋植的引导管注入大鼠中缝背核,注射剂量均为 4μg/μl;并观察了上述注药对动物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脑内注射Mus和Nip 均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 20%— 40%,P<0.05和P<0.01)和加强针刺镇痛作用;这种增强作用至少能维持2h。脑内注射Bicu和3-MPA均不影响动物的痛阈(P>0.05),但是它们都能明显地降低针刺镇痛效应(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的GABA递质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Wang JJ  Chen YH  Li KY  Sun FY 《生理学报》2005,57(6):761-765
谷氨酸能和GABA能支配是心迷走节前神经元(cardiac vagal neuron,CVN)的主要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入.在CVN的活动调节中,这两种支配是否有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用神经元逆行荧光染料标记法和电压膜片钳方法证明,谷氨酸NMDA型和非NMDA型受体拮抗剂AP5和CNQX在全脑片应用条件下,对疑核(nucleus ambiguus,NA)内CVN的GABA能突触前活动无明显影响,而对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DMNX)内CVN的GABA能突触前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提示支配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内CVN的GABA能神经元可能接受紧张性谷氨酸能支配,而支配疑核内CVN的GABA能神经元则没有这种紧张性谷氨酸能支配.疑核内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内CVN的这种调节差异,是两个核团的CVN在心率和心功能调节中功能分工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骨钙素(OCN)能调节多种外周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也发挥重要的中枢调控作用,与个体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OCN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成员GPR158和GPR37结合,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改变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活性。OCN在脑内的作用主要包括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增强海马神经元自噬及维持髓鞘稳态等。此外,OCN还能参与调控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OCN干预能够部分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Aβ诱发的细胞毒性等,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缺陷;在帕金森氏病(PD)中,OCN干预能够部分抑制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增加酪氨酸羟化酶含量及降低神经炎症等,缓解运动功能障碍。本文通过解析GPR158和GPR37的结构与功能,分析OCN在脑内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探讨OCN对AD和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为进一步筛选促进脑健康的新型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抑制兴奋的神经元,对神经元有保护性作用。许多研究表明,GABA能系统的异常和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大部分的有关失眠的实验研究主要以GABA含量及其受体的变化为重点,对于GABA能系统通路上其他环节和失眠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而GABA能系统通路中GABA的合成、转运和代谢环节发生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GABA的含量以及生物功能,进而影响睡眠。因此,本文经过对有关失眠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GABA能系统通路为基础,探讨该通路上的合成、转运和代谢三个环节和失眠发生的关系,希望有助于同道们全方位地把握失眠的动态机制,了解通路中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为失眠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猫外侧膝状体年龄相关性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神经元及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方法Nissl染色示猫外侧膝状体分层结构(A、A1、C3层)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Nissl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神经元数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青年猫及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1),且GABA免疫阳性反应减弱。结论在动物个体衰老进程中,外侧膝状体总体神经元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对老年个体维持视觉功能具有一定意义;老年个体外侧膝状体GABA能神经元对视觉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削弱,可能是外侧膝状体水平上导致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杀虫药剂的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伍一军  冷欣夫 《昆虫学报》2003,46(3):382-389
大多数杀虫药剂都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它们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靶标不同。有机磷类杀虫剂不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且还具有非胆碱能毒性,有些有机磷杀虫剂还能引发迟发性神经毒性。新烟碱类杀虫剂作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激动剂,作用于该类受体的α亚基;它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得多,乃是因为它对昆虫和哺乳动物nAChR的作用位点不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钠通道,引起持续开放,导致传导阻滞;该类杀虫剂也可抑制钙通道。另外,这类杀虫剂还干扰谷氨酸递质和多巴胺神经元递质的释放。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昆虫的选择毒性很可能是因为昆虫神经元的钠通道结构与哺乳动物的不同。阿维菌素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它能促进GABA的释放,增强GABA与GABA受体的结合,使氯离子内流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级化。由于这类杀虫剂难以穿透脊椎动物的血脑屏障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结合,故该类杀虫剂对脊椎动物的毒性远低于对昆虫的毒性。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nAChR作用,引起Ach长时间释放,此外,这类杀虫剂还可作用于昆虫的GABA受体,改变GABA门控氯通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与恐惧有关的神经环路位于杏仁核,该部位是形成恐惧记忆的关键。最近Shumyatsky等发现杏仁核侧部主要神经元可大量释放胃泌素分泌相关肽(GRP),该肽类神经递质的受体则分布在同一区域释放γ-氨基丁酸(GABA)的中间神经元上。GRP可引起含有GRP受体的神经元释放更多的GABA,大量的GABA可增强对该区域主要神经元活动的抑制。敲除小鼠GRP受体的基因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并导致另一与恐惧记忆有关的神经回路皮层长时程增强效应加强。这表明,缺乏GRP受体会导致杏仁核中间神经元对主要神经元活动抑制作用的缺失,并使皮层和杏仁核的神经元对长时程增强效应变得敏感,从而增强由恐惧刺激引起的记忆。GRP受体基因敲除的小鼠因此表现出更强和更长久的恐惧记忆行为。  相似文献   

19.
GABA及BZD受体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它的抑制效应是通过兴奋GABA受体而实现的。根据GABA受体对药物的不同选择性,可分为GABA_A和GABA_B两种受体,前者又可进一步分成GABA_(A-1)、GABA_(A-2)及GABA_(A-3)等亚型。自1984年以来,国际上有几家实验室用各种现代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免疫亲和层析等技术)来提取和纯化动物脑内的GABA受体。目前已了解到GABA_A受体是一个四聚体,分别有2个α及2个β亚单位构成。现已能人工合成GABA_A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调控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的信号分子逐渐被揭示,其中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由兴奋到抑制的转变是神经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与传统的GABA抑制作用不同,在未成熟神经细胞中,GABA以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GABAa受体,表现出明显的兴奋作用,这种兴奋对成年动物神经发生起重要调节作用,随着神经元的成熟,GABA的兴奋作用逐渐被抑制作用取代,此后,GABA完成从调节神经发生到传递抑制性神经冲动的转变.GABA调节神经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