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束缚应激动物血清中免疫抑制因子产生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静雪  陈薇 《生理学报》1992,44(6):541-548
大鼠或小鼠经束缚应激10h后,血清中出现一类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实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抑制因子的产生部位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后脑脊液中不存在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说明这种因子不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大剂量辐射与环磷酰胺均能降低脾脏有核细胞总数,但前者能降低抑制因子的产生,后者无作用,提示淋巴细胞总数的减少对血清抑制因子的产生可能不起决定性作用。细胞分类的结果表明,辐射能明显降低T、B细胞比例,而环磷酰胺反而使其比例有上升趋势。因而提示抑制因子的产生可能与T、B淋巴细胞的比例有关。当T细胞比例减少时,抑制因子的产生受到阻碍。裸鼠为先天性T细胞功能缺失动物,同样的应激条件抑制因子的产生受到明显抑制。这也说明抑制因子的产生可能与T细胞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左永昌  李怡凡 《生理学报》1995,47(5):515-519
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束缚应激小鼠血清里存在一种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蛋白。本工作研究了脑内白细胞介素1(IL-1)对这种血清蛋白产生的作用。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能抑制这种血清蛋白的产生,并呈量效关系。注射5.0μgIL-1Ra时,几乎完全对抗此蛋白的产生。脑室注射1pgIL-1β则对比原白的产生有增强作用;腹腔注射IL-1β或IL-1Ra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脑内IL-1在束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200g 左右的大鼠腹腔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合成和释放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25、20和10mg/kg,可以加强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这种加强作用可被 GABA 降解酶抑制剂氨氧乙酸(AOAA)所对抗。腹腔注射 AOAA 25mg/kg 能提高脑内 GABA 含量,同时降低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这种降低作用可被 GABA 合成酶抑制剂异烟肼和 GABA 受体阻断剂氯甲基荷包牡丹碱所对抗。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脑内 GABA 能系统对于电针和吗啡镇痛具有对抗作用。文中讨论了 GABA 上述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
小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吗啡(40mg/kg)建立条件化位置偏好模型,连续皮下递增注射吗啡(25、50、75、100、125、150mg/kg),成瘾后腹腔注射纳络酮(6mg/kg)诱导戒断症状(跳跃行为)建立戒断模型。腹腔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2mg/kg)可以有效地抑制吗啡诱导的条件化位置偏好和减轻纳络酮诱导的戒断症状,结果表明GABA系统参与动物成瘾后渴求和戒断过程,激动GABAB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瘾的心理和生理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剧烈运动后血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们曾经报道,大鼠或小鼠在束缚应激后血中产生了一种能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又称Neu-roimmuneprotein,NIP,神经免疫蛋白)。本工作证明,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的训练后血清中也产生一种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物质,它的生化特性及分子量与前述大鼠和小鼠中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相同。在体外实验中,应激大鼠的血清培养人淋巴结细胞,获得了与大鼠实验相同的结果,即人淋巴结细胞也能产生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同时小鼠束缚应激的血清和大运动量的人类血清可以分别抑制人正常淋巴细胞和正常小鼠由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种属特异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脑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氨基丁酸(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介质。脑内1/3的突触以它为递质。它也是三羧酸循环中“GABA环路”的产物,在体内作为供能物质参与能量代谢。作为神经递质的GABA可在神经末梢合成,约占脑内GABA全部含量的25~30%。同其它神经介质相比,脑内GABA的含量是很高的,其浓度以微克分子/克(脑组织)计算。GABA的结构简单,但功能复杂。关于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功能特性、受体分类以及与安定受体的关系等方面近年来作了大量的研究。一、GABA能神经元近几年由于方法学上的改进,人们对GABA能神经元有了更多的认识。例如,Robert  相似文献   

7.
电针大鼠的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2H_z,3V,30min/d)刺激 SD 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5d后,大鼠血清中产生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工作对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电针大鼠的血清不仅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T 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 T 淋巴细胞转化;同时也发现电针大鼠的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B 淋巴细胞转化。提示此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对不同淋巴器官及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无选择性作用。(2)将电针大鼠的血清同小鼠淋巴结细胞培养1h,电针大鼠的血清就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 T 淋巴细胞转化;将小鼠淋巴结细胞同 Con A 预培养30min,电针大鼠的血清的抑制作用便消失,提示电针大鼠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作用于 Con A 刺激 T 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排除了此抑制因子的细胞毒作用。(3)电针大鼠的血清显著抑制蛋白激酶 C(PKC)激活剂 PMA和 PMA 加 ca~(2+)通道 A23187刺激的小鼠淋巴结细胞转化,提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通过抑制 PKC 的活性或抑制 PKC 介导的细胞活化通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8.
Yin SH  Tang AZ  Xing XL  Tan SH  Xie LH 《生理学报》2006,58(5):449-455
本研究探讨水杨酸钠对小鼠下丘核神经元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及听反应的影响。36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分为三组(每组12只):对照组;NaSA组(水杨酸钠给药何天450mg/kg);NaSA+lidocaine组(水杨酸钠给药每天450mg/kg+利多卡因给药每天10mg/kg)。各组均经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给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d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核区神经元GABA、Glu的表达;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下丘核区神经元强度-发放率函数、强度-潜伏期函数和频率-调谐曲线的变化。结果如下:(1)NaSA组与NaSA+lidocaine组GABA表达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但该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NaSA组Glu表达较对照组和NaSA+lidocaine组明显增加,NaSA+lidocaine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NaSA组强度-发放率函数呈低强度时上移,高强度时下降的非单调性改变;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调谐曲线从狭窄型向宽阔型转变。(3)NaSA+lidocaine给药后强度-发放率函数无非单调性改变现象,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的程度较NaSA组明显减轻,而神经元的调谐曲线从狭窄型向宽阔型转变例数也显著减少。以上结果提示:水杨酸钠能增强Glu阳性神经元表达,但抑制GABA阳性神经元表达;水杨酸钠可影响下丘核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强度-发放率函数呈非单调性变化,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调谐曲线尖部变宽。利多忙因有逆转水杨酸钠改变下丘核神经元听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小鼠生长、淋巴细胞转化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转化和血清皮质酮含量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变化。方法在4组小鼠的饲料中依次添加35%的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添加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500(实验Ⅰ组)、2500(实验Ⅱ组)和5000mg/kg(实验Ⅲ组),在(21±1)℃下饲养4周,对照组和实验Ⅱ组各取一半小鼠经(35±1)℃热应激处理24h。用特定生长率的方法测定小鼠的生长,用噻唑蓝还原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用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各组间ICR小鼠的生长、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差异;实验Ⅱ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热应激后,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变化;血清皮质酮含量较应激前有显著上升,但实验Ⅱ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小鼠的特定生长率和淋巴细胞转化均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IV) 对辐射诱导的小鼠肾脏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TXNIP)/NOD 样受体蛋白3 (NLRP3) 通路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辐射组(IR)、20 mg/kg AS-IV 预防组(IR+AS-20 mg/kg)和40 mg/kg AS-IV 预防组(IR+AS-40 mg/kg),每组各20只。IR+20 mg/kg 和 IR+40 mg/kg 组小鼠每天分别于腹腔注射20 mg/kg、40 mg/kg 的AS-IV;DMSO 组和 IR 组于腹腔注射体重对应的DMSO;Control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一个月后, IR、IR+20 mg/kg和IR+40 mg/kg 组小鼠接受8 Gy的60Coγ 辐射,总时长7 min,并于辐射完5 d后采集肾脏组织,检测其形态学变化、活性氧(ROS)水平、TXNIP 和 NLRP3蛋白的表达部位及 TXNIP/NLRP3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 DMSO 组相比,辐射组小鼠肾小球和肾小管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学特征,ROS 水平显著升高,TXNIP 及 NLRP3 蛋白阳性表达于各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 TXNIP/NLRP3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XNIP、NLRP3、半胱氨酸天冬酶1 (Caspase-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 IR 组相比,40 mg/kg 的 AS-IV 预防能明显改善辐射所致的病理反应,显著降低 ROS 水平和 TXNIP、NLRP3 的阳性表达,TXNIP/NLRP3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 40 mg/kg 的AS-IV给药可显著抑制辐射诱导的肾脏病理变化及 ROS 的产生,并通过抑制TXNIP/NLRP3 信号通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