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功能已被广泛研究,但CuZnSOD基因的转录调控尚不明确。为了研究猪CuZnSOD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并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运用PCR方法从猪基因组克隆CuZnSOD基因5′上游调控区853 bp的片段,然后通过巢式PCR方法获得5′末端逐渐缺失的启动子系列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定向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瞬时转染小鼠胚胎细胞(NIH/3T3),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不同长度启动子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CuZnSOD基因5′上游调控区-87 bp和-266 bp处分别存在2个潜在转录起始位点,-383 bp~+67 bp启动区活性最强,进一步缺失分析发现-75 bp~-32 bp区域内含有猪CuZnSOD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基础启动子序列,其中存在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研究结果提示这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是参与CuZnSOD基因转录的重要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细胞内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将O-2,催化生成O2和H2O2;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内耳疾病密切相关,对氧化应激引起的内耳毛细胞及听觉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从SOD的基因结构、一般理化特性、在内耳氧化损伤的作用、作为内耳基因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毒性菌株PXO99A和无毒菌株PXO99A(pBUavrXa10F1),检测液体培养中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说明SOD与菌株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体SOD活性高峰出现于延迟期末,之后下降;毒性菌株SOD活性高于无毒菌株。两个菌株的SOD活性的胞内定位均以胞质为主,占总活性的70%以上;酶体周质中SOD活性占总活性的20%~30%。以50~800μmol/L外源O-2处理细菌培养物1?h,可诱导菌体中SOD活性的增加。其 中以200?μmol/L O-2处理SOD活性最高;12?h菌龄培养物的诱导效果优于24?h培养物;对毒性菌株SOD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外源O-2处理后细菌存活率明显降低,2 4?h培养物的存活率下降大于12?h培养物;毒性菌株存活率下降大于无毒菌株。  相似文献   

4.
SOD活性对高温酵母菌株乙醇忍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乙醇忍受性关系。结果表明,环境pH改变导致SOD构象及活性变化。酸性条件下,SOD在220nm波长附近吸收峰紫移,酶活性减弱或丧失,热致死最高温度降低;中、碱性条件(pH7~9)下,220nm波长附近吸收峰红移,酶活性及热致死温度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热休克和乙醇预处理MnSOD、CuZnSOD缺失菌株,不同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证实了MnSOD比CuZnSOD对菌株乙醇抗性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被称为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洁剂,其主要形式Cu,Zn-SOD称SOD1. SOD1突变体可引起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但是,SOD1的毒性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概述了SOD1、Cu分子伴侣(copper chaperone for SOD1,CCS)的分子结构和CCS活化SOD1的机理,重点分析了突变体SOD1构象变化的原因及其在ALS中的可能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抗坏血酸-Fe(Ⅲ)和过氧化氢分别作用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经疏水层析分离得到亲水型和疏水型SOD.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别作用于天然SOD,亲水型SOD及疏水型SOD,结果表明疏水型SOD较亲水型SOD及天然SOD易被降解,提示活性氧氧化修饰后的SOD对蛋白水解酶敏感性提高与其疏水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草鱼线粒体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化遗传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勤  罗琛 《动物学报》2004,50(3):389-394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是一种对生物细胞保护至关重要、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的酶。因此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分子钟或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品系鉴定。但鱼类SOD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特性都尚未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使这一重要的分子标记能更好地应用于鱼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进化研究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电泳法 ,研究了草鱼线粒体型超氧化物歧化酶 (fm SOD)的同功酶形式 ,生化遗传表型、亚基组成以及金属类型。实验结果表明 ,草鱼fm SOD有三种不同的同功酶形式 ;按从正极到负极的排列分别命名为fm SOD 1 ,fm SOD 2 ,fm SOD 3。这三种不同的fm SOD在草鱼群体中可构成 3种不同的生化遗传学表型 :表型 1个体只含有迁移率最快的fm SOD 1同功酶 ;表型3个体只含有迁移率最慢的fm SOD 3同功酶 ;而表型 2个体中含有所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同功酶。在野生草鱼群体中 ,存在所有三种表现型 ;而在基因纯合型的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只检测到表型 1和表型 3。野生草鱼群体中三种表现型的个体数之比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的 1∶2∶1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由这些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草鱼fm SOD是由细胞核DNA上的基因所编码而不是由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编码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过量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对玉米抗逆性的作用,构建了小麦来源MnSOD基因的单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用基因枪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梯度浓度培养基筛选,从阳性愈伤组织再生获得9个正常结实的植株。其中5株经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表现为阳性,表明外源基因己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提取SOD酶液,非变性聚肉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离,用H2O2 5mmol/L抑制FeSOD和CU/ZnSOD活性,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检测MnSOD酶活性。Southern印迹呈阳性的5个植株,MnSOD酶活性均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甲基紫精氧化损伤处理后,用电解质渗漏率法测定阳性株系的叶片渗透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各个组织中的重要金属酶,是一种能够特异性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O2-的抗氧化酶。从SOD的定义及分类,生物化学特性,分子生物学,SOD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机体补充外源SOD的途径和SOD的生产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SM)对庆大霉素(GM)耳中毒豚鼠耳蜗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探讨SM对GM耳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检测豚鼠耳蜗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及透射电镜技术.结果:经GM处理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则明显增加(P<0.01),且与ABR阈值升高高度相关(|r|>0.8,P<0.05).同时接受SM的动物,其耳蜗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则明显减少(P<0.05),且听功能显著改善.电镜观察显示耳蜗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相一致.结论: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参与了GM耳中毒过程,SM可通过提高耳蜗组织中SOD活力,防止脂质过氧化,减轻GM的耳蜗毒性,改善听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2(Mn-SOD)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2O2作为损伤因素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组(Control)、150μM H2O2损伤组(H2O2)、25μM白藜芦醇保护组(RSV+H2O2)、SOD2-si RNA干扰组(SOD2-si RNA+RSV+H2O2)和乱序RNA组(SC-si RNA+RSV+H2O2),药物暴露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形态明显破坏;25μM的RSV显著恢复了HT22细胞的活力、减少了LDH释放、改善了细胞形态,而SOD2-si RNA显著逆转了RSV引起的上述保护作用,乱序RNA(SC-si RNA)未对上述保护作用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OD2减轻H2O2对HT2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酵母SRO9基因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SRO9基因缺失菌株,检测其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处理条件下的克隆形成能力;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的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质网应激靶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SOD1及SOD2的转录水平。【结果】相对于野生型酵母菌株,SRO9基因缺失酵母菌株对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的抗性增强,参与内质网应激反应的靶基因转录上调;细胞内H2O2含量下降,SOD1、SOD2转录水平降低,总SOD活性降低;对氧化剂CHP和VK3的抵抗性减弱,复制寿命明显缩短。【结论】SRO9基因缺失酵母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的抗性增强,原因可能是由于SRO9基因缺失激活了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糖对果蝇寿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通过将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得到的两种虫草相关真菌蝙蝠蛾拟青霉和地生枝顶孢霉胞外多糖分别添加到果蝇饲料中,研究不同多糖组分对果蝇寿命及其体内SOD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胞外多糖组分P60能显著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分别达17.04%和18.36%,显著提高雌雄果蝇体内SOD活力(28.02%和26.85%),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0.67%和54.30%;地生枝顶孢霉胞外多糖组分G50显著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分别达到15.62%和15.96%,显著提高雌雄果蝇体内SOD活力,分别为42.55%和26.74%,明显降低MDA含量,分别为47.30%和49.00%。结论多糖组分P60和G50能显著延长果蝇寿命,提高其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RKAG2-AS1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心肌细胞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RNA核质分提的方法检测PRKAG2-AS1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模式。将人心肌细胞系分为常氧对照组及低氧组,分别置于常氧环境(21% O2)和低氧环境(1% O2)培养12小时,构建心肌细胞缺氧模型,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模型中SOD mRNA及PRKAG2-AS1基因表达。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通过siRNA及反寡义核苷酸方法分别靶向敲低胞质及胞核内PRKAG2-AS1的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观察PRKAG2-AS1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MPKγ2亚基蛋白的表达,观察PRKAG2-AS1对SOD mRNA及AMPKγ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RKAG2-AS1在心肌细胞胞质及胞核中均有表达,且以胞核为主。PRKAG2-AS1基因表达水平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明显降低(P<0.05)。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敲低PRKAG2-AS1基因表达,将导致细胞凋亡增加(P<0.05),且敲低胞核中表达细胞凋亡更为明显,同时,敲低PRKAG2-AS1能够引起SOD mRNA表达水平改变(P<0.05),且AMPKγ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PRKAG2-AS1可能通过AMPK途径影响SOD表达,从而调控心肌缺氧损伤中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与水生动物的免疫水平密切相关(姚翠鸾等,2003),锰是SOD的活性中心.本文以多聚磷酸钠(Na5>P3O10)造成污染的水环境,研究饲料中加适量的锰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sinensis肌肉中SOD酶的活性的影响,以期找到提高虾体对环境胁迫的耐受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食用真菌培养液中是否含有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经长期保存后的SOD酶活性。方法选取3株实验室保存的食用真菌,经液体培养后,长期保存于液体培养基中2年,用邻苯三酚法检测各培养液的SOD酶活性。结果3种培养液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SOD存在于食用菌培养液中,且经长期保存仍有很强的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家族是保护细胞免受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毒性所必需的,含Mn2+离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本研究合成了人源SOD2全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带有GST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中,成功构建了GST-SOD2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p GEX-4T-1-SOD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在25℃下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得到可溶性GST-SOD2融合蛋白,经GST亲和树脂纯化得到比活为1 788 U/mg的纯蛋白,分子量约为46 k Da。利用凝血酶切去GST标签后经肝素亲和柱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SOD2重组蛋白,该蛋白分子量约为25 k Da,与SOD2全长序列的理论分子量相符,比活为2 000 U/mg。两种重组SOD2蛋白在生理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SOD活性,且都具有显著的跨膜能力(P0.05)。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两种全长重组SOD2蛋白的结构与生物效应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类极有开发前景的药用蛋白。hCu/Zn-SOD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hMn-SOD为四聚体,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hEC-SOD也为四聚体,主要存在于分泌液。各种同工酶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基因结构已经研究清楚,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表达。细菌表达产物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复性工作复杂而困难。利用真核细胞进行克隆和表达是该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PAGE活性染色法分析了D.rndiodurans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_2种同种异型D.radiodurans(RI和Sark)的Cat在电泳带型上存在差异,两者Kat均可分为A、B和C3条带,但各带所占比例明显不同。SOD的分析结果表明,D.radioduransSOD以Fe2 和Mn2 离子的嵌合体形式存在,其中Fe-SOD成分占90%以上。PAGE活性染色法可检出Cat和SOD的最低菌体总蛋白量分别为1.2和2.0μg。  相似文献   

20.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正、负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活细胞中,它是机体内超氧自由基O_2~-的清除剂,对机体细胞有保护作用。由于该酶的基质O_2~-极不稳定,所以迄今对SOD的检测都采用间接方法。SOD在电泳凝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