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_2O_2作用于牦牛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观察到酶活性随H_2O_2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增加而下降;酶分子连接的铜和锌有所丢失;PAGE图谱中三条酶活性带成为四条酶活性带;等电点下降;680nm处表征二价铜光学性质的可见光吸收减弱;紫外吸收增加,表现为增色效应;内源性荧光减弱;在含有3.0mol/LKCl的PH3.8—5.4琥珀酸缓冲液中溶解度下降;酶对胰蛋白酶水解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观察到H_2O_2可使牦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下降及某些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证H_2O_2可使该酶结构受到损伤,其依据为H_2O_2作用后,酶的圆二色谱变化显示其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酶分子中有二酪氨酸生成;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相对减少,而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相对增加;用2.4-二硝基苯肼试剂可测得羰基生成;SDS-PAGE测出酶的部分亚基被降解为小肽段;用荧光胺法测得自由氨基量的增加。本文对上述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H2O2-Fe(3+)体系产生的OH对人淋巴细胞DNA的双链断裂损伤.H2O2-Fe(3+)浓度与DNA双链断裂呈明显量效关系;随OH作用时间延长,细胞DNA双链断裂加重;过氧化氢酶对OH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可检测到的H2O2和FeCl3引起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最低浓度为0.3mmol/L和6μmol/L.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基因水平检测了UV照射后HL-60细胞的DNA修复。结果显示活性转录的c-myc基因的修复水平明显高于非活性转录的β珠蛋白基因和全基因组。而进一步应用链专一性RNA探针检测,发现c-myc基因中的转录链和非转录链的修复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HL-60细胞能够对活跃表达基因的损伤进行选择性高效修复,但不能对活跃表达基因中的转录链进行进一步的选择性修复。  相似文献   
6.
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抑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生成为指标,测定了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估测了其中十一种化合物与-OH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发现它们的量效关系为:1.抗氧化活性与浓度成直线相关性,按其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如下:N、N-二乙基硫代氨甲酸钠;4-羟基桂皮酸二乙胺基乙基醋盐酸盐;1-色氨酸;S,2(3-氨基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S,2-氨基乙基异硫脲盐酸盐:dl-蛋氨酸;dl-组氨酸;乙醇:烟酰胺;柠檬酸钠;甘氨酸.2.抗坏血酸与1-半胱氨酸低浓度时促氧化,高浓度时抗氧化.3.还原性谷胱甘肽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的关系成指数型.  相似文献   
7.
用大鼠、小鼠及狗作为实验动物进行辐射对红细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在离体实验中,用9700或97000拉德照射大鼠及小鼠的肝素抗凝血,可观察到红细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轻微减低,而在整体实验中却得到以下的不同结果: 1.用400、600及700拉德分别照射大鼠,均可使酶活力下降。400或600拉德照射后酶活力下降至一定时日可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但700拉德照射后酶活力一直下降且始终未恢复。照射后大鼠酶活力的抑制与恢复程度与辐射损伤的轻重有关。2.以800、900和1000拉德的剂量分别照射小鼠后,酶活力无明显变化。经700或1200拉德照射后第1天,狗的红细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较照射前显著下降,而且以后各日,一直处于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取17份健康人外周血SOD粗提液,用Pyrogallol-NBT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结果前者均数为85.7±7.5(μg/ml全血),而后者用LKBWallac-1250型发光仪测得均数为87.8±10.8(μg/ml全血),两者非常相近。 Pyrogallol-NBT比色法可以达到化学发光法的效果,且具有设备简单和操作方便之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抗坏血酸-Fe3+作用于牛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现酶分子中有羰基和二酪氨酸生成,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相对增加,而丝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相对减少,酶的部分亚基被降解成肽段,且肽链断裂与肽键水解无关,等电点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属辅基铜和锌丢失,酶的紫外吸收表现为增色效应,内源性荧光减弱,酶分子中β折叠含量有相对减少和无规则卷曲有相对增加趋势。以上结果提示抗坏血酸-Fe3+使酶分子中部分氨基酸残基发生转化,肽链完整性破坏,酶的空间构象改变,最终导致酶催化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用抗坏血酸-Fe(Ⅲ)或过氧化氢为活性氧体系分别作用于牛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发现酶活性降低的同时,其活性中心中Cu(Ⅱ)被还原成Cu(Ⅰ)。进一步用抗坏血酸-Fe(Ⅲ)或过氧化氢作用于马来酰亚胺标记CuZn-SOD,用ESR测定的结果表明酶分子亚基的缔合受到影响。结果提示酶的失活与活性中心中Cu(Ⅱ)的还原及酶构象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