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婷婷  周忠学 《生态学报》2019,39(7):2353-2365
研究城市化地区农业类型转变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对调控都市农业发展、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提升农户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都市圈两个农业类型转变的村庄为案例,通过入户调查对村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人类福祉进行测算,分析农业转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以粮食耕种为主的马家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141.88×10~4元减少至2017年117.58×10~4元(降幅为17.13%);而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727.23×10~4元增长至1753.23×10~4元(增幅达141.08%),其变化主要源于农业劳动力、农户行为及农业类型的影响。(2)不同农业类型下人类福祉差异明显,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人类福祉比以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高出89%;表明由传统粮食种植转向现代都市农业可以提高人类福祉,在各福祉指标中农业纯收入对农户福祉影响最为显著。(3)不同农业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关程度不同,但都与农产品供给呈正相关,与农业纯收入呈负相关。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村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低,而转向蔬菜种植的火箭村对水质等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农户福祉的提升与农业类型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政府引导农户规划农业用地类型以优化景观格局,从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向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免受发生“失调综合症”,处理胁迫的状态和满足持续生产农产品的能力,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和水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联系,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害虫生态管理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贡献,杂草综合管理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中的作用,从生态病理学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线虫群落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指示生物的研究,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影响评价,农业投入政策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景观生态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绿色食品开发等,首先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实例-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最后提出了今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方向,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增进人类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演化的生态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 ,生命就与环境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的出现使得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化 ,纯粹的天然系统逐渐被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 ,不断地改变原有的纯自然的生态平衡 ,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人工生态系统 ,达到新的平衡 ,不断建造了人类文明 ,因此 ,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生态史。1 农业文明的兴衰在旧石器时代末 ,地球上人口总数不到 30 0万 ,到中石器时代也只有 1 0 0 0万 ,这一时期 ,人类还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  相似文献   

4.
刘月  程岩 《生态科学》2002,21(3):236-239
辽东山区的生态景观格局是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活动从原始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生态景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辽东山区的景观变化出现了人们所期望的经济持续、生态持续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东北镜泊湖硅藻对近现代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梦娜  李艳玲 《生态学报》2018,38(4):1458-1469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已经导致中国大量湖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而目前对东北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主要源于短期的监测。以东北镜泊湖为例,通过沉积记录和现代监测资料,分析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硅藻群落为代表的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波动和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干扰显著加强之前,风力扰动是镜泊湖硅藻群落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表现为Aulacoseira属种取代小型浮游种(Cyclostephanos、Stephanodiscus和Discostella)成为优势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Asterionella formosa、Nitzschia palea和Fragilaria crotonensis的相继增加则反映了流域农业活动加剧、农业化肥大量施用以及污水排放导致的湖泊营养水平升高。温度的持续上升已经引起东北地区一些湖泊硅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镜泊湖的硅藻记录却未显示这一气候变化的信号。考虑湖泊-流域形态和人类活动的不同,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镜泊湖硅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强烈的人类干扰所掩盖而未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农业土地系统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认识不够.近年来,基于Agent的农业土地变化研究(农业ABM/LUCC,Agent-based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 modeling)逐渐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表现在:(1)农业ABM/LUCC将微观层面的人类个体行为整合进土地变化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加清楚的认识农业土地系统的“人类-自然”综合复杂性问题.(2)农业ABM/LUCC能够动态表达土地系统变化的内生反馈机制,有助于弥补传统的静态土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的不足.(3)基于ABM/LUCC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动态研究是整合“人类-自然”综合研究的关键桥梁,农业ABM/LUCC能够与其他生物地球物理模型或经济模型动态嵌套,使多尺度、多维度综合模型研究成为可能.然而,农业ABM/LUCC研究也存在诸多挑战,如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研究,大尺度应用难以开展,以及农户行为的模拟结果很难得到校验等.  相似文献   

7.
把近些年流行并引起人类恐慌的疾病做一番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人类的前脚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但后脚却仍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徘徊,甚至脚底还粘着原始文明的泥迹。无论是过去的黑死病(鼠疫)和天花,还是今天的SARS和埃博拉,以及仍影响着我们的疯牛病与禽流感,它们都既与原始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家根  黄璐  严力蛟 《生态学报》2018,38(5):1687-1697
近年来,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祉间的关系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桐庐县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情况,采用谢高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其进行了较有针对性地修正,据此计算桐庐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HDI(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作为衡量人类福祉的指标,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5—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每年减少0.157%,2009—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每年减少0.0948%,且两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速率均都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人类发展指数一直在升高,其中2006年增长最多,达3.15%,2013年最少仅为0.64%,其中教育、预期寿命和经济这3个维度中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发展势头最为明显。但总体看来,2005—2014年期间桐庐县HDI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减缓。表明桐庐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构成HDI的经济指标增长比较显著,从而促使HDI逐年增长。但随着桐庐县各行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大,可耕作和建设的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保护与建设耕地难度越来越大,以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缩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HDI及构成HDI的经济指数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2005—2008年在控制经济指数的情况下,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教育指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HDI的增长速率不断降低。表明经济因素的高度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对人类福祉的负面影响,且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教育会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根据变化趋势,随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减少,人类福祉最终还是会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典型热带雨林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格局与动态产生强烈影响。利用NDVI变化趋势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基于MODIS数据的干扰指数(MGDI)3种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人类活动干扰下研究区植被动态变化,构建了人类活动干扰指数,并利用冗余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与植被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NDVI变化趋势得出,2000-201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较高,植被变化趋势的斜率均大于0,说明植被总体趋于改善;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植被变化主要发生在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转变为乔木园地、灌木园地、人工园地或居住用地;基于MODIS影像结果得出,西双版纳地区MGDI分布很不均匀,且2000-2010不同土地覆被类型MGDI相差不大。构建的人类活动干扰指数结果显示人类干扰强度由中心向边缘呈递增趋势,呈分散分布,这与人类活动的分布规模和强度相关。通过冗余分析可知,NDVI与人类活动相关性较大,MGDI与人类活动相关性不大。总体上来说,上述3种方法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类活动干扰下植被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因此,对于西双版纳地区,局地的人类活动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活动等对热带雨林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石应平 《化石》1991,(3):30-31
在长期的进化中,人类的体质特征出现了种种差异。正是体质特征的多样化,才使人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环境。发汗机能的获得人类能适应炎热酷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获得了发汗机能。人类祖先出现在气候比今天温暖的第三纪,与各种灵长类动物栖息于非洲大陆绵延不绝的热带森林中。从第三纪后期开始,气温骤降,造成森林消退草原扩大,包括人类祖先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便迁往食物丰富的热带草原去生活。与枝叶茂密的森林不同,草原上阳光直射引起辐射温度升高,白天特别酷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5,(12):12-12
由美国、中国、日本等国2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日前取得阶段成果,科学家于26日公布了第一阶段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科学家说,这份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差异的图谱,将大大促进疾病和人类进化的研究。人类基因组拥有大约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大学周鸿教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类生态学》一书 ,是一本面向 2 1世纪高等人才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教材。这本教材是新世纪出版的第一本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具有特色和创新的人类生态学。该书的出版 ,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思想和生态科学出现了巨大变革。教育是一种手段 ,它的时代使命是培养适应社会当前发展、更着重于未来发展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中国教育部把生态学纳入 2 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 ,并精心组织了《人类生态学》教材的编写及出版。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从 1972年开展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李婷  吴明辉  王越  杨化菊  唐春东  段昌群 《生态学报》2020,40(13):4679-4688
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于岩石和土壤当中,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入其他圈层。工业革命以后,矿物开采、冶炼、农业等传统人类活动和电子产业、交通运输等现代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岩层中重金属元素进入环境的总量,还改变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率、方向、形态和生物毒性,进而增加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只有充分了解人类扰动下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新过程和新特征,才能抓住关键环节并且科学地建立高效可行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与技术。总结了人类扰动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变化对几种关键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综述分析表明由于人类扰动增加重金属源头释放并加速其在水中迁移速率,日后的修复工作应该着重于矿山、电子垃圾场等特殊区域的修复和监管并利用多种修复方式联用遏制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快速迁移,这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导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与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对自身基因组的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和对基因功能研究的深入已加快进入了实质性、关键性的开发利用阶段。本文概述了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及依此开展基因治疗及基因(组)药物研制等应用开发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曹明明 《化石》2005,(2):16-17
考古,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研究古代人类留下的生活遗物、遗迹、遗址等,来复原他们当时的生活状况。但是有人曾经说过,古代人类能够遗留下来的东西仅占当时他们所拥有的1%,而被我们考古工作发现的仅仅是这1%之中的1%。如何通过这些少之又少的痕迹复原当时复杂的人类活动呢?考古学家们动用了各种方法。微痕,就如同警察手中所持的放大镜一样,为我们展现当时生活生产场景增加了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农业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于近日正式成立,美国康乃尔大学营养学教授雷新根博士受聘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7.
功能糖肥料及抗逆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迎战这些人类面临的挑战中,粮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7%,而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5%。保持农业高产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宠物与人类健康主题,阐述了宠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作用;宠物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并对保障我国宠物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法奎 《化石》1996,(2):21-22
人类进化趋于停止论可信吗?张法奎近来中国科学报(1995.6.21)等几家报纸先后刊载了美国科学家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学论断”──人类进化趋于停止的消息。看了之后,感到好像是在听宗教徒喧讲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似的。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物种若停止了进...  相似文献   

20.
吴新智 《化石》1999,(4):2-3
人类起源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唯心主义者往往信口开河编造种种谎言蒙骗和吓唬轻信的人们,妄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法轮大法”会长李洪志说人是外星掉下来的,就是一个例子。他有证据吗?没有。他还说过有美国科学家发现过踩在2-6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而且据他说还是穿了鞋的)化石,似乎是提出了化石证据,但是他能说出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吗?资料刊登在什么学术刊物?有照片吗?实物现存何处?有哪些科学家检验过并且认可这些发现?他没有说,也肯定说不出来。这正表明他宣扬的是伪科学。唯物主义者对人类来源问题却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