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分辨率250 m)生长季均值数据,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虎分布区——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下降像元面积占当前东北虎分布区面积的比例为9.6%,NDVI显著上升像元所占面积比例仅0.5%;NDVI显著下降像元散布于整个研究区,NDVI显著上升像元则集中在俄罗斯远东的北部中间区域;东北虎分布区内NDVI显著下降像元的面积比例稍高于其在整个研究区域的面积比例.当前东北虎分布区内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以渐变形式为主.NDVI显著下降的像元主要分布在海拔低、坡度缓以及距公路和铁路较近的区域;NDVI显著下降的像元先随着与居民点最近距离的增加而增多,而后持续下降,NDVI显著下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可遏制该地区植被退化,进而为东北虎保护和维护该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建波  马友鑫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2019,39(9):1243-1251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沿线的植被资源,该文基于MODIS数据的NDVI产品及DEM数据集,对祁连山南坡主要河流谷地2000—2018年植被生长季的NDVI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取研究区的主要地形因子,分析其对河流谷地植被生长季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河流两侧缓冲区距离逐渐增大,各年份的NDVI值呈现先增加后平稳再减少的分布特点;2000—2018年研究区河谷NDV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表现出2010年出现了近20年的峰值;祁连山南坡河流谷地NDVI值,从斜坡(16°~25°)至急坡(41°~45°)增加的速率最大,说明该区间为NDVI值突变区间。2000—2018年祁连山南坡主要河流谷地的NDVI时空分布,可能受地形、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其受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较小,其中降水并非影响研究区河谷植被NDVI分布的主导因素,而气温可能是影响研究区河谷植被NDVI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地形因子中,存在较适合植被生长的特定坡度区间,且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覆盖状况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对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变化进行监测,进而掌握流域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背景下,利用2000-2010年的250 m分辨率的MOD13Q1数据来研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来研究NDVI的变化趋势特征,通过对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的结果和Hurst指数的结果的叠加,来研究NDVI的可持续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上看,黄河流域NDVI呈现出西部和东南部高,北部低的特征;2)从时间变化特征上看,2000-2010年植被覆盖区域年均NDVI均值在0.3-0.4之间波动,其中2000-2004年NDVI波动较大,但自2005年以来NDVI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从变化趋势上看,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改善的区域远远大于退化的区域,改善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域总面积的62.9%,退化的区域占27.7%,9.4%的区域NDVI稳定不变;4)从可持续性来看,86.0%的植被覆盖区域NDVI呈现正向可持续性,即NDVI的可持续性较强;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持续改善的面积占植被覆盖区域总面积的53.7%,持续稳定不变的区域占7.8%,持续退化的区域占24.5%,另外14.0%的区域未来变化趋势无法确定,持续退化和未来变化趋势无法确定区域的植被变化状况需要研究人员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5.
何云玲  李同艳  熊巧利  余岚 《生态学报》2018,38(24):8813-8821
基于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云南地区植被月变化趋势、年际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变化与主要气候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年NDVI的平均值为0.55,其中NDVI较高值(> 0.8)区域主要分布于南部,而西北部和中部城市地区NDVI值较低;自2000年开始,研究区NDVI总体呈显著(P < 0.05)增加趋势,年NDVI的变化斜率为0.0036,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79.80%;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生长季的植被状况均呈良性发展趋势;湿润指数和水热综合因子在滇西北与NDVI多呈负相关,在滇中地区以正相关为主;春、夏、秋3个季节NDVI受降水影响较大,而冬季NDVI则受气温影响较大;受降水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受气温影响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地区;NDVI在不同月份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时间存在差异,NDVI与当月气温的相关性强于与当月降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气温的响应无明显滞后效应,对降水存在3个月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 NDVI 遥感数据, 结合气象和DEM 等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分析、R/S 分析和相关性统计等数理方法, 反演了2001-2010 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 研究不同因素对植被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1)2001-2010 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 增长率为6.25%, 植被改善区域占比例为77.7%; (2)贵州省植被覆盖变异指数介于0.01-0.16 之间, 总体较稳定; 从持续性来看, 植被持续恢复是主旋律, 反持续性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贵州地区降雨量和温度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明显, 温度是影响该地区植被覆盖的主导因素, 不同区域对气候因素的响应存在差异性。(4)各等级海拔植被覆盖均有上升, 其中高海拔地区上升最为显著; 中海拔地区是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 所占比例为72.2%且该海拔范围内NDVI 均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植被覆盖, 利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中部地区2000—20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地形因子、人类活动对其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春季最低(平均58.75%), 秋季最高(平均66.30%), 大部分地区年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在50%—70%之间; 植被覆盖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曲靖境内(>80%); 滇池周边人口高密度区植被覆盖常年最低(<20%)。近17年来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0.3%•a-1, 其中秋季增幅最大(0.42%•a-1)。坡度对植被覆盖影响较大, 坡度≤8°地区的植被覆盖明显较低。除了冬季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他季节多呈现负相关关系; 气温与植被覆盖多呈现正相关关系,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 造林面积变化与植被覆盖趋势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昆明市区植被覆盖为常年最低。  相似文献   

8.
神祥金  张佳琦  吕宪国 《生态学报》2020,40(18):6259-6268
基于2000—2017年逐旬MODIS NDVI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类型沼泽湿地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沼泽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0.010/10a) ,生长季NDVI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8.25%。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生长季NDVI与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弱的相关性,表明降水并不是影响该地区沼泽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生长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升高能明显促进沼泽植被的生长。此外,首次发现白天和夜晚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生长具有不对称性影响,其中夜晚增温对沼泽植被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在全球白天和夜晚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白天和夜晚温度对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的不对称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利用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沼泽植被影响时。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8年奥运前后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09年的MODIS-NDVI数据,分析了2008年奥运前后北京市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增加像元比例为20.7%,显著减小像元仅占4.1%,减少速率略快于增加速率;植被的显著变化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小坡度的人类活动密集地区,并在平原区形成2个环带,分别为五环路以内的植被增加环带、五环路到六环路外侧的植被减少环带;植被显著变化区存在明显的NDVI高值段和低值段之间的转化,中值段变化不大,主要由土地覆被类型的转变引起;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保护区主要表现为植被增加,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则兼有植被增加和植被减少的双重特征,奥运筹备期一系列的生态工程是研究区植被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MODIS NDVI和SPOT NDVI数据为基准对2000—2015年重叠时段的GIMMS NDVI数据进行评价.在全国尺度以及水田、旱地、林地、草地4种土地类型上对比分析3种数据的数值差异、动态一致性、变化趋势差异和两两间相关性.结果表明: GIMMS NDVI在数值上整体高于MODIS NDVI和SPOT NDVI,3种数据在反映植被月动态方面能力相当;研究期内3种NDVI数据在全国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加趋势,GIMMS的增加幅度最小,且在我国西北、东北、中南、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与另两套数据差异较大,表明在研究该区域时应对GIMMS NDVI数据的使用有所保留;各数据间两两相关性较强,在全国尺度上MODIS NDVI与SPOT NDVI的相关性更好,旱地GIMMS NDVI与MODIS NDVI的相关性更好,水田、林地、草地MODIS NDVI与SPOT NDVI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使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对以1995年3月的卫星影像图、相关图件及数据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对勐养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使季节雨林生境的异质性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2.1759,优势度指数D为1.2831),季风常绿阔叶林异质性最小(H为1.2531,D为2.3318).该保护区总的人为干扰强度指数(HD)为0.1287,其中季节雨林生境受干扰最强烈,HD达0.8809.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的优势植被(占总面积的78%),土地利用使其约12.36%(或10895hm2)的面积被损坏.热带雨林(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占总面积的12%)是重点保护对象,土地利用使其损失了约19%(2557hm2),是受到严重干扰的生境组分.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占斑块总数的25.86%)而面积却很小(占总面积的2.2%),呈小块状散布在保护区里.人们因经营耕地而活动在保护区里,构成了大面积的干扰,使灌丛草地基本随着耕地散布在保护区里.要保护好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必须以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耕地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全东丽  宋亮  沈婷  吴毅  李苏  卢华正 《广西植物》2021,41(3):404-417
为探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附生苔藓的组成、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该文对两种植被的树干附生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所选择的样地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每种植被类型选择10个20 m×20 m的样方,每个样方选择约10棵样树。结果表明:(1)本调查共记录到附生苔藓20科39属60种,其中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有19科33属48种,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附生苔藓有9科14属19种,共有种6种。(2)热带雨林最优势科为平藓科,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最优势科为锦藓科。(3)热带雨林比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4)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皮粗糙度宿主上附生苔藓植物的盖度差异显著,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5)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对植被类型有所偏好,表现为悬垂型、扇型、交织型、粗平铺型集聚于热带雨林,丛集型、垫状型、细平铺型集聚于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6)直接排序结果表明,宿主特性特别是树皮粗糙度显著影响苔藓植物生活型的组成和分布。热带雨林比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能提供更多样的微生境,因而孕育了物种更丰富的附生苔藓植物。考虑到不同的植被类型或宿主特性条件下孕育着不同生活型组成的苔藓植物,因此可将苔藓生活型作为今后森林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近17年陕西榆林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是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手段。基于MODIS/Terra NDVI遥感影像数据,对陕西榆林市2000—2016年8月份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有96.44%的区域植被指数是增加的,增加值在0—0.02/a区域面积占榆林的93.63%,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榆林的80.72%。复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象因素对植被生长、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人类活动使得植被指数等级变得更加均匀。人类活动抑制植被生长演化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45.04%,主要分布在榆林市最北部的府谷县、榆林市南部及西部的大部分区域;人类活动促使植被指数增加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54.96%,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地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的泾河流域植被动态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为基础计算泾河流域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在2001~2004年的时间序列值,分别采用相关系数r值和成对t检验的t值定量描述年内NDVI曲线在年际间的协同性和差异性。以农田、森林、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NDVI曲线在年际间变化显著的面积百分比为参数,在2001~2004年间分为1、2和3年间隔共6个时间组,比较分析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曲线在6个时间组内的协同性和差异性,进而探讨泾河流域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NDVI波动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里表现一致,在2001~2003年和2001~2004年间变化比较明显;在各个时间组内比较发现有较大面积的农田和草地NDVI协同性较差,尤其在2001~2002年间,这可能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关;4年来泾河流域内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值有增加趋势,植被状况趋于良好;NDVI年际间差异最明显的是草地,其次是农田和灌丛,森林的NDVI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工程》2014,34(1):7-12
Vegetation vari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and global change or human activities, and to disclose regional 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transitio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mid-subtropical zone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us,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 — Jinggangsha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 study area. The changes within the year, inter-annual changes trend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mid-subtropical forest vegetation index during the recent 10 years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DIS NDVI data from 2000–2011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0 m. The Savitzky–Golay filter is used to smooth the original MODIS NDVI data. The forest distribution data is taken as the mask to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non-forest cover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hange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dex within the year present a single peak mode with the maximum value in Ju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forest vegetation index fluctuated with a downward trend; NDVI values were high and stable in summer and autumn, but low and unstable in winter; (2) The distribution of NDVI values of forest vegetation had great spatial difference. The NDVI values were low in the area nearby non-forest area in the north, where the non-forest vegetati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e NDVI values were high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a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NDVI values are comparatively even in the middle area with the NDVI values of more than 0.7; (3) High NDVI values (>0.75) distributed most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areas with the altitude of 400–600 m. Low NDVI values (<0.65) distributed mostly in the northern areas with the altitude less than 400 m. As for different altitude zones, NDVI values are high in the area with altitude of 400–800 m and low in the area with altitude below 400 m or above 1200 m. There is an agreement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DVI value of forest vegetation and regional topography, because topography has great impa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type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coverage; (4) The NDVI value of forest vegetation presents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northern area, but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southern area.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tends to decrease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ntensive distribution of township and scenic spot.  相似文献   

17.
盐池县2000-2012年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乃平  杜灵通  王磊 《生态学报》2015,35(22):7377-7386
荒漠草原区的植被对防治荒漠化、维护生态屏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宁夏盐池县作为其典型代表,近13年的植被变化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基于MODIS NDVI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和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对盐池县2000—2012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盐池县NDVI在0.2—0.4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78/10 a,上升趋势显著;总体来说,植被稳定性低,年际间波动或转换频繁、幅度大;(2)NDVI的波动分量与残余分量方差贡献率各占50%,且NDVI波动呈减弱趋势。促使NDVI波动的主控因子是年降水量,但其影响在减弱;(3)推动NDVI趋势性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和类型变化,但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对NDVI的贡献远远大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NDVI的贡献。因此,荒漠草原区的生态改善应以保护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生态重建,走以适度开发带动整体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地区不同植被亚型蚁科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16各被亚型蚂蚁的特有种、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所采蚂蚁分隶于8亚科66属220种。雨季的季节性十麻蚂蚁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908;旱季的茶园中多样性指数最小,为0.114。以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蚂蚁物各组成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356;以温暖性叶阔叶林和茶园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017。16种植被亚型均有特有种,其中半常绿季雨林特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森林信息提取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洋  李艳 《生态学报》2014,34(24):7261-7270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森林信息是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以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多级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得到浙江省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的森林植被覆被图。经实地采样点验证,2010年分类精度达到92.76%,精度满足要求。介绍了浙江森林信息的快速提取方法,即统计不同森林类型的Landsat TM影像原始波段和LBV变换值以及各种植被指数在各时相上的差异,经过C5决策树训练,选取合适的规则和阈值实现森林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与决策树算法结合可以作为森林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对3期森林专题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对林地变化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森林资源变化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山区、浙中南山区以及沿海地带,这一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