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RAPD 技术对云南兰属的11 个种和3 个变种中的39 个样本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在相似系数0. 58 水平上, 大花亚属的虎头兰、西藏虎头兰、长叶兰和碧玉兰聚为一支; 建兰亚属的寒兰、墨兰、蜜蜂兰、蕙兰、春兰、豆瓣兰、春剑、莲瓣兰和送春聚为另一支, 兔耳兰与大花亚属关系更近。春剑和莲瓣兰相似性更高, 它们与春兰的关系较远, 不支持送春作为蕙兰下的变种。这些结果可为开展兰属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RAPD技术对云南兰属的11个种和3个变种中的39个样本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在相似系数0.58水平上,大花亚属的虎头兰、西藏虎头兰、长叶兰和碧玉兰聚为一支;建兰亚属的寒兰、墨兰、蜜蜂兰、蕙兰、春兰、豆瓣兰、春剑、莲瓣兰和送春聚为另一支,兔耳兰与大花亚属关系更近。春剑和莲瓣兰相似性更高,它们与春兰的关系较远,不支持送春作为蕙兰下的变种。这些结果可为开展兰属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产七种和一变种兰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国产7种和1变种兰属植物,即邱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春兰C. goeringii、春剑 C.longibracteatum、线叶春兰C.serratum、蕙兰C.faberi、送春C.fabri var.szechuanicum、寒兰C.kanran、莎 叶兰C.cyperifolium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邱北冬蕙兰为2n=40=24m+12sm+4st;蕙兰为2n=40=30m+8sm+2st;送春为2n=40=26m+l0sm+4st;寒兰为2n=40=26m+12sm+2st;莎叶兰为2n=40=24m+12sm+4st;春兰为2n=40=24m+l0sm+4st+2t;春剑为2n=40=24m+l0sm+6st。线叶春兰为2n=40=28m+l0sm+2st。线叶春兰中偶尔发现染色体数有2n=41,43,60,80。  相似文献   

4.
兰属14种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及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和AFLP技术分析了14种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RAPD筛选出12个随机引物和AFLP 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所得到的RAPD和AFLP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显示建兰与墨兰,寒兰与峨眉春蕙以及大雪兰与独占春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兰属14种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及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RAPD和AFIJP技术分析了14种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RAPD筛选出12个随机引物和AFLP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所得到的RAPD和AFLP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显示建兰与墨兰,寒兰与峨眉春蕙以及大雪兰与独占春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绢毛蔷薇复合体包括绢毛蔷薇Rosasericea、蛾眉蔷薇R.omeiensis和毛叶蔷薇R.mairei三种.它们的形态特征相近,特别是峨眉蔷薇和绢毛蔷薇之间界限有时不明显,以致峨眉蔷薇的分类学地位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的标本馆所藏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2000多份标本进行了形态对比研究.我们也对横断山区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进行了野外观察,同时,我们还应用扫描电镜(SEM)对三者花粉及种皮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对小叶、花粉及种子的形态定量分析表明,毛叶蔷薇与其余两者的区别较为明显,但绢毛蔷薇和峨眉蔷薇无论在植株或是花粉形态,还是种皮表面特征方面都存在明显的连续性,但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地理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各种性状,我们将峨眉蔷薇处理为绢毛蔷薇的变种.同时,将与这两个分类群相关的6个变型作为异名处理.处理为绢毛蔷薇的4个异名分别是腺叶峨眉蔷薇R.omeiensis f glandulosa T.T. Yu & T. C.Ku,宽刺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teracantha Rehder & E.H.Wilson、光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 glabrescens Franchet和宽刺绢毛蔷薇R.sericea f.pteracantha Franchet.处理为峨眉蔷薇的2个异名分别是少对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aucijuga T.T. Yu & T.C.Ku和腺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glandulosa T.T.Yu & T.C.Ku.本文也给出了3个分类群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及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新种丽花兰Cymbidium concinnum Z. J. Liu &; S. C. Chen和新变种龙州兰C. eburneum var. longzhouense Z. J. Liu &; S. C. Chen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丽花兰与大雪兰C.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有亲缘关系, 区别点在于新种叶片先端不分裂, 花序具18-22朵花, 唇瓣中裂片上有一个V型的紫红色斑块; 龙州兰(变种)与独占春(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唇瓣中裂片上和侧裂片顶部有较密的紫红色斑。对象牙白C. maguanense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为其指定了新模式; 还为腋花组sect. Eburnea国产种类提供一个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标本馆馆藏标本的研究,确认原四川特有的峨眉带唇兰[Tainia emeiensis (K. Y. Lang) Z. H. Tsi]与大花带唇兰(T.macrantha Hook. f.)为同种植物,因此予以归并。  相似文献   

9.
新宁楼梯草的分类学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新宁楼梯草Elatostema xinningense W.T.Wang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新宁楼梯草模式产地湖南省新宁县紫云山的野外调查,将新宁楼梯草降级并组合为对叶楼梯草E.sinense H.Schr⒐ter的变种。  相似文献   

10.
对国产珠蕨属Cryptogramma R.Br.的分类进行了修订,承认2种1变种,即稀叶珠蕨C.stelleri(Gm l.)Prantl,高山珠蕨C.brunoniana Wall.ex Hook.&Grev.和珠蕨C.bru noniana var.sinensis(Christ)G.M.Zhang。将峨眉珠蕨C.emeiensis Ching&K.H.Shing并入高山珠蕨。同时对该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兰科新种细花兰(Cymbidium micranthum)作了描述与绘图。新种产云南马关,与珍珠矮略相近,但不具延长的根状茎,有长1~1.5cm的假鳞茎,叶在中部以下多少对摺,有关节,唇瓣顶端内弯,蕊柱长1~1.2cm,甚易区别。  相似文献   

12.
莲瓣兰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台湾的濒危兰花.本研究采用引种不同种群的莲瓣兰栽培在相同环境中的植株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形态性状并进行统计计算,分析莲瓣兰种群之间的形态变异以及亲缘关系.巢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莲瓣兰19个表型性状居群间方差百分比为22.162%,居群内方差百分比为77.838%,莲瓣兰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聚类分析显示保山施甸(SD),大理云龙形态(YL)较为接近,春剑贵州兴隆(XL)居群形态与莲瓣兰各居群差别较大,距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莲瓣兰的类群划分、良种选育及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兰属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 Fukuy.var.longibracteatum)叶色突变体‘隆昌素’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叶片的组织结构、扫描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春剑叶色突变体叶片的表皮厚度和叶肉细胞面积均大于亲本,但导管数量少于亲本;叶片上、下表皮纹饰与亲本具有明显差异;气孔密度和面积均小于亲本,且气孔闭合度较大,占总气孔数的56%;突变体的叶绿体呈高密度的囊泡状结构,内部严重解体,体积较小的嗜锇滴聚集分布,无基粒片层,无淀粉粒。本研究表明经组培诱变的春剑叶色突变体的叶片结构与亲本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模式标本考证、居群调查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确认毛壳竹(Phyllostachys hispida S.C.Li,S.H.Wu et S.Y.Chen)与乌竹(P.varioauriculata S.C.Li et S.H.Wu)在新秆性状、秆箨颜色、箨舌高度及颜色、叶鞘毛被上有较大的区别,应作为独立的竹种看待。小叶光壳竹(P.varioauriculata var.glabrata G.H.Lai)也因新秆下部一段呈扁圆形、秆箨基部具长柔毛,叶片很小等特征而明显不同于乌竹,应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但由于存在晚出同名问题而给出新名称P.microphylla G.H.Lai。同时还描述了毛壳竹的一新变种,即光壳竹(P.hispida var.glabrivagina G.H.Lai)。日本所产的姬淡竹与毛壳竹属于同一种系,因其学名P.humilis Muroi为一裸名,应予废弃。  相似文献   

15.
濒危莲瓣兰杂交育种及原生地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瓣兰'大雪素'(Cymbidium tortisepalum 'Daxuesu')和'剑阳蝶'(Cymbidium tortisepalum 'Jianyangdie')为亲本,研究莲瓣兰种间杂交育种、杂交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共生萌发及植株形态发生过程,为莲瓣兰杂交育种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种子原生地播种种苗快速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莲瓣兰种间杂交结实率在90.0%~93.3%之间,杂交亲和性较强;莲瓣兰杂交种子在原生地播种6~12月后,能被萌发菌侵染、种胚突破种皮形成类原球茎,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容易萌发;类原球茎转绿成根状茎、根状茎伸长成丛生型根状茎、丛生型根状茎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原球茎、原球茎分化出叶和根、根状茎逐渐退化完成植株再生过程极其缓慢,需要4~6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发表了杨属一变新种,即粉皮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 var. pulveru lenta SH. Y. Ma, D. S. Yao et X. C. Ch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