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外源基因用于制作转基因鼠并能成功地传递到子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关研究转基因的大小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却鲜见报导。本实验对体突变型p53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172ArgLeu体突变型p53基因的双转基因鼠家系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体突变型p53基因的XhoIApaLI片段为探针,对雌性双转基因鼠#4491及其子代进行Southernblot分析(Fig.2)。通过BetagenMeter测定,比较杂交膜上探针的吸附量得知:子鼠#5074等体内的外源p53基因的拷贝数是其亲本#4491的3倍。Fig.1为#4491与雄性FVB鼠杂交后代的家系谱。杂交F1的子代中,那些外源p53基因拷贝数是其亲代(F1)3倍的鼠(如#5071和#6668)、其后代中继续出现这种类型的子鼠;而那些与F1外源p53基因拷贝数(1倍)相同的子鼠(如#5075)其后代中没有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取待测鼠#5074的脾细胞制备染色体,经G染色,以WAP双转基因SV40连结p(A)的结构为探针,进行原位荧光测定。Fig.3表明:b所指的外源p53基因从所在的染色体上发生跳跃(jumpin),出现在c和d所指的位置上。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突变型p53和Neu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p53/Neu双转基因鼠。用5只成年雄性Neu转基因鼠与10只成年雌性p53转基因鼠交配,对150只雌性杂交后代鼠进行p53/Neu双转基因鼠的筛选。为此,本实验建立了PCR一步鉴定法。即:在同一个反应管内能同时满足小鼠β酪蛋白基因、p53基因和Neu基因上三个片段(分别为0.5kb、1.2kb、1.7kb)的扩增反应者被断定为双转基因鼠(Fig.1)。传统的Southern分析(Fig.2)与PCR一步法鉴定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法的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随机取样,Northern分析(Fig.3)表明:双转基因鼠(2号)在哺乳笫二天即出现了p53基因的高表达。继而、在姓娠笫10、17天,哺乳笫10、21天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组化染色也检测到了p53和Neu蛋白(未展示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组基因作为目的片段,将其受控于2.6kb的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基因的调控区下,通过显微注射法获得了两只整合有人G-CSF转基因小鼠,通过繁殖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系.一些表型参数测定表明转基因鼠与正常鼠无明显差别.通过RT-PCR及Southernblot检测,在乳腺表达出人G-CSF,为乳腺表达外源蛋白质及今后大动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PCR—SSCP检测肺癌细胞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溴化乙锭(EB)染色的PCR-SSCP技术对1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标本p53基因外显子5 ̄8进行分析,其中1例在外显子5 ̄6;1例在外显子7;2例在外显子8发现异常电泳带。对1例经SSCP检测异常的p53基因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发现第280位密码子ACA,其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结果证实:非小细胞性肺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EB法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点突变检测法。  相似文献   

5.
p53最早发现于SV40转化的细胞系,后来几乎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这种蛋白质,野生型P58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但突变体p52可与ras-肿瘤基因协同转化体外的腺代细胞,而且在肿瘤发生时常伴随有p53基因的突变。乳腺癌内,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0%,并可见到某些肿瘤基因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暗示p53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这些基因的重排和扩增有关。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年龄的172~(Arg-Leu)突变型p53转基因小鼠为受试动物,将同系动物的垂体腺植入小鼠的肾脏后,再以致癌剂DMBA处理,以使动物乳腺内的p53基因表达和诱导小鼠乳腺癌形成。从乳腺癌小鼠分别摘取乳腺组织,提取DNA和RNA,以H-ras、PCNA、CylinD1、p53基因的DNA片段作为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Southerm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分析,以检测在突变体P53表达的情况下,PCNA、H-ras、CyinD1等基因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4组不同的受试动物中,其乳腺癌细胞的PCNA和H-ras两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排,特征是其DNA标本中分别出现了一条很强的额外杂交带,但对照动物乳腺该类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 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 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 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 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 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 Bam H I、Eco 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 移入真 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 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P~(53) PROTEIN OVEREXPRESSION IN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LESIONS OF ORAL MUCOSA: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P~(53)PROTEI...  相似文献   

8.
小鼠细小病毒非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文  丛笑倩 《病毒学报》1999,15(2):114-118
为探讨小鼠细小病毒(MVM)非结构蛋白在MVM感染中的抗肿瘤作用,酶切表达质粒pULB3238获取该非结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接种入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鼠。共注射受精卵720枚,选取存活受精卵225枚植入假孕小鼠输卵管,产仔14只。转基因小鼠尾部组织PCR法DNA检测证明,其中4只整合靶基因。整合转基因的4只G0代小鼠与正常C57BL/5J小鼠配种均可生产整合靶基因的小鼠。RT-PCR法mRNA  相似文献   

9.
广东两株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省两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病人中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将其与正常人PBMCs共培养分离人免疫缺陷病毒(HIV),3周后检测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超过阈值。将共培养第四周细胞和上清分别感染H9细胞(T细胞淋巴瘤传代细胞),一周后检测HIV-1 p24怕,证明有病毒生长。用HIV-1 ENV基因引物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证实,两株新分离的病毒  相似文献   

10.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p53基因点突变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对分析基因的突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PCR与SSCP结合后检测灵敏度更高,而在许多类型的肿瘤都存在有p53抑癌基因的突变,章综述了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p53基因突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构建了含有hDAF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便研究hDAF基因能否消除异种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采用DNA重组的方法构建hDAF基因的表达载体pSP64HP(Fig.1)。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将其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小鼠体内,建立转基因小鼠。再通过Dot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对出生小鼠的基因组特征进行查证。 连续两次对直接裂解菌液做PCR扩增,筛选出重组质粒(Fig.2&3),酶切图谱(Fig.4)和Southern杂交(Fig.5)分析结果与预期吻合,出现预期条带;小鼠受精卵注射后存活比率为77.9%,受精卵的发育率为3.4%,出生小鼠中,10.5%出现清晰杂交信号。 表明:hDAF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金属硫蛋白有α、β两个结构域(dom ain),其中α结构域优先结合Cd2+ 和Hg2+ .小鼠αα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已经构建并得到表达,其转基因植株已得到,可在Cd300(300 μm ol/L)中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源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量,首先用PCR 的方法设计引物,在基因翻译起始密码子ATG 附近加入植物偏爱的碱基组合AACAATG.另外,将该突变体基因插入具有双35 S(CaMV35S)强启动子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GPTVd35S-BAR中,获得了带有αα突变体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NC89,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经PCR-Southern 和蛋白Dot-blotting 检测,证明了αα突变体在烟草中的嵌合与表达.抗重金属实验证明转基因烟草可以在Cd400(400 μm ol/L)中生长.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技术扩增出HBVDNAC基因片段并与pAT153质粒重组,转化到E.coliRRI中,经体内扩增,提纯,用光生物素标记,制备了C基因的重组质粒探针。该探针检测灵敏度在Southern印迹中达1pg,在点印迹中为5pg。用此探针以Southern印迹方式配合PCR技术检测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DNA,在53例PCR产物电泳检测阴性的样品中,Southern杂交又检出18例阳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扩增出HBV DNA C基因片段并与pAT153质粒重组,转化到E.coli RRI中,经体内扩增,提纯,用光生物系标记,制备了C基因的重组质粒探针。该探检测灵敏度在Southern印迹中达1pg,在点印迹中为5pg。用此探针以Southern印迹方式配合PCR技术检测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在53例PCR产物电泳检测阴性的样品中,Southern杂交又检出18例阳性。  相似文献   

15.
HIV—1 SF2株env基因(12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斌  邵一鸣 《病毒学报》1996,12(1):18-22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IV-1 SF2株编码外膜蛋白gp120的env基因片段与原核载体pBV220进行重组,构建成质粒pBVSF2env,并在大肠杆菌(E.CoilDH10b)中获得表达,经Westemblot反应证实,该重组蛋白与来自HIV-1感染者的血清(含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烟草表达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克隆到质粒pBin438中,分别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CTB、pBI-SPCTB和pBI-CTBER。采用叶盘法分别转化烟草K326,各表达载体得到了一批较基因植株。转基因烟草的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CTB基因整合到了烟草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的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BI-SPCTB和pBI-CTBER的转基因植株能有效表  相似文献   

17.
青蒿转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发根系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已克隆的棉花杜松烯合成酶的cDNA(cadC14)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含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杜松烯合成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14。用含pBIC14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15834感染青蒿(ArtemisiaannuaL.)叶片并诱导发根,共建立121个生长迅速的发根系。经浓度为20mg/L的Kan筛选,获得12个抗Kan阳性根系。PCR和Southernbloting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已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其转基因频率为3%。RTPCR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在C37根系中,在转录水平上已有表达。  相似文献   

18.
黄瓜花叶病毒(CMV)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ny_CMV株系RNA3cDNA克隆,构建了含有全长和编码区缺失501个核苷酸的运动蛋白(M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MPR和pBMPK。在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end)Conn)LBA4404介导下转化烟草(NicotianatabacumL.)品种“NC89”,分别经Southernbloting、RT_PCR或Westernbloting分析,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中并得到表达。抗病性分析表明,含有缺失型MP基因的R0代转基因植株抗性较好,接种50d后,10株转化植株中仍有5株不表现症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这5个含有缺失型MP基因转基因株系在R1代都表现了一定的抗病性。抗性主要表现为症状出现推迟,严重度减轻。利用PCR筛选、种子卡那霉素抗性试验和温室抗病性测定等方法,初步认为R2代转基因烟草K_6_5株系为转基因抗病纯合系。而含有全长MP基因的R0代转化植株,前期没有表现明显的抗病性,但在接种40d后部分发病植株有恢复健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法(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人类基因组突变的新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或引物,从而限制了其广泛临床研究及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报告一种改进的PCR-SSCP方法,该方法不用同位素标记引物,而直接在溴乙啶染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SSCP。用该方法对55例平滑肌肉瘤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的检测表明,38%的瘤组织DNA存在异常的SSCP。其中10例有HaeⅢ和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18%),19例有突变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同时有异常SSCP改变)。而p53质粒DNA,平滑肌瘤及Alzheimer病患者基因组DNA无p53基因第7外显子扩增片段的异常SSCP改变。同时,还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0例Alzheimer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的扩增及分析,均未发现有异常SSCP改变及EcoRI,BclI酶切位点的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该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可靠、敏感、简便、快速,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胃癌细胞系中p53抑癌基因变异的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53抑癌基因由于点突变,缺失或易位等方式而丧失活性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四种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GC7901和PAMC-82中p53基因的第5、6、7、8四个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AMC-82的第5和第8外显子,GC7901的第6外显子存在突变。PCR-直接测序证明,它们分别在174位、280位、204位密码子发生缺失G,GC→CG,AT→CG转变,因而可使其编码的p53蛋白分别发生移码突变,Arg→Thr,Glu→Ala,而丧失肿瘤抑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p5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较晚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