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花生始花期、下针期,用~(14)C 标记 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B_9)涂布功能叶,放射性测量结果表明:B_9进入花生各器官非常迅速,处理后1小时在主茎的叶片中就有较多积累,4小时后花器官也有较多分布,3天后各器官积累达到高峰。下针期涂叶比始花期进入更快,第1天就达到积累高峰,输出率也较高。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14)C-B_9主要集中在嫩叶、花及小荚果中。显微放射自显影进一步表明:~(14)C-B_9通过维管束运输。其后,主要分布在茎的皮层和叶的栅栏组织。~(14)C-B_9在花器官中首先在花丝、花柱和花瓣的维管中出现,三天后就大部分转到花粉粒周围和浓集在花粉囊内壁,部分花粉粒也发现 B_9的进入。推论,花粉粒是 B_9的靶器官之一。花生植株提取的放射性物质的纸谱分析表明:B_9在花生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这可能是药效持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孕穗期、开花期,用~(14)C标记增产灵涂布剑叶(功能叶)。放射自显影表明:涂布6小时后~(14)C-增产灵就在水稻茎的维管束细胞和叶脉中发现,其后主要集中在同化组织茎的薄壁细胞和叶的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中。6小时后在水稻花中也偶尔发现,2天后已较多的进入花器官,但只分布在颖片、花丝、花粉囊和子房壁等营养性组织中,而生殖细胞花粉粒和胚珠中未发现~(14)C-增产灵分布。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为阐明增产灵的作用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B_9促进花生叶片加厚,其中以同化组织加厚为主。B_9能显著地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加快叶片光合速度,每株干物质积累较多。B_9促使嫩叶气孔的分化,增加气孔数目,加强蒸腾作用。 B_9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处理后半个月内不显著伸长,植株矮壮,株型紧凑,抗倒伏。 B_9改变花生植株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减少地上部(叶和茎)的干重,增加地下部(荚果和根)的干重,加强荚果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修剪措施对二次开花的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含量的影响,为指导紫叶紫薇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丹红紫叶’为试验材料,在一次花的末花期对主花枝进行重度修剪,以不进行修剪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下紫叶紫薇花蕾中主要花发育时期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ZR含量在各花发育时期显著升高;内源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降低,在初花期至末花期显著升高;内源IA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著升高,在初花期至末花期降低;内源ABA含量变化不显著。(2)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先升高后降低,在末花期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淀粉、全氮含量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3)紫叶紫薇花蕾中碳氮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修剪处理后其碳氮比值小幅度提高。研究认为,修剪措施能够影响紫叶紫薇内源激素水平变化,并通过调控碳水化合物与全氮含量影响花蕾中碳氮营养代谢,从而促进了紫叶紫薇二次成花、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杠柳是萝藦科杠柳属蔓性灌木,是庭院、假山、林缘地带垂直绿化的地被植物。为了探究杠柳在吉林延边地区的生长节律以及花芽分化和开花动态,该研究以吉林向海湿地保护区采集的杠柳种子为材料,播种在延边大学农学院试验田,连续追踪5年进行观测,并采用田间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杠柳的生长节律和花芽分化各阶段形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吉林延边地区,杠柳种子萌发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进行营养生长,第三年能形成花芽,进入生殖生长期。(2)在延边地区杠柳每年开花最早在5月末,花蕾期在5月末至6月初,始花期在6月初至6月中旬,盛花期在6月中旬至6月末,末花期在6月末至7月初,结果结实期在7月初到10月中旬。(3)杠柳于5月下旬开始进入花芽形态分化阶段,其花芽分化过程包括: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副花瓣原基分化期。  相似文献   

6.
以~(14)C-氯代乙酸钠制备~(14)C-增产灵;以 Na~(125)I制备~(125)I-增产灵。在孕穗期或湖浆初期,采取叶面涂布、喷施或淋浇根部方法,将标记物分别引进水稻体内。 涂布~(125)I-增产灵(1000 ppm,0.1毫升)于剑叶面3小时后,标记物在叶片中已达附着量的75.2%;一部分标记物并从叶片传递至叶鞘、茎、穗及其它叶片,其中以叶鞘的积累量较多。 叶面喷施~(125)I-增产灵(100 ppm),l小时内渗入量为附着量的26.5%,随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标记物在叶片积累量最多,叶鞘次之,运入茎与穗很少,加入0.1%肥皂液可增加叶面药液附着最及渗入量,但不会使叶鞘、茎、穗中的积累量增多。 通过根系吸收的~(125)I-增产灵大部分留在根内,少部分向上运转,以叶鞘积累量较多,茎部次之,叶片及穗部运入量很少。 在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增产灵,糙米中的标记物残留量在2ppm以下。 在显微放射自显影中,~(14)C-增产灵的轨迹首先在茎的维管束及其周围细胞中密集出现,其后分散在茎叶的薄壁组织中。标记物较多地积聚于叶、茎中,推论增产灵有调节韧皮部的运输和动员贮藏物向代谢中心运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B9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经B_(?)处理后,形态明显矮化,株形紧凑,节间缩短,节数增加;叶片加厚,叶色浓绿;花期延长,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其内部结构中,茎的导管、筛管分子变短变粗,皮层细胞层数增加,韧皮纤维减少,厚角组织的壁加厚;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层数增加,细胞长轴延长,气孔数目增加;茎的生长锥中原套原体细胞膨大,细胞质染色较浅,下部的周围区及肋状分生组织的径向细胞层数增加,而细胞横分裂频率降低轴间的细胞数减少。处理植株越幼嫩的部位,上述B_(?)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而处理成熟部位,以后的效果就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芦荟维管束的结构与芦荟素积累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薄层层析 (TL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 L.var.chinensis)、木立芦荟 (Aloe arborescens)叶和茎内维管束的结构及其与芦荟素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和中华芦荟叶内外轮的维管束中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 ,而木立芦荟茎和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无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内出现沉淀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经蓝光激发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 ,都显示出芦荟素反应。薄层层析(TLC)结果证明 ,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叶含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的维管束都含芦荟素 ,而木立芦荟茎及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都不含芦荟素。为此 ,维管束中的大型韧皮薄壁细胞与芦荟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维管束中是否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可作为判断是否含有芦荟素的解剖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樱花始花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舒斯  肖玫  陈正洪 《生态学报》2018,38(2):405-411
根据对1981—2016年36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始花期的记录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始花期提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变率特别大,平均始花期为3月14至15日(闰年为13至14日);(2)为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计算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的活动积温,发现积温与始花期相关性显著,可作为樱花始花期预报方程的因子;(3)分析始花期与1月1日及2月1日至开花前期2月25日、2月底、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累计日照时数关系,发现始花期与累计日照时数呈负相关;(4)用活动积温作为预报因子改进始花期预报方程预报始花期,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太白美花草(Callianthemum taipaicum W.T.Wang)又名重叶莲,隶属于毛茛科美花草属。为多年生草本,高8~10cm,全株无毛。基生叶3~6片,花期不完全展开;叶柄长2~10cm,基部抱茎;叶片深裂,小叶2~3对,再2~3裂。茎生叶1~2片,长1~2.5cm。花直径2.2~2.8cm。萼片5,蓝紫色。花瓣9~13,基部褐色,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1~14mm,宽3.5~6mm,先端截形。雄蕊长4~5mm;花丝狭线形;花药长圆形,长约0.8mm。心皮18~22个。花期6月。  相似文献   

11.
甜椒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甜椒(Capsicum annuum L.)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快速直线增长趋势,而果实则从盛采前期开始 超过其它器官。根与果实含氮量从始采期开始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叶片中氮的含量则随生长发育而不断下降。在果实盛采期,叶片、果实和根中的氮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均比茎和侧枝高两倍。甜椒植株各器官的氮素积累动态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相似。在始花期通过根吸收的大部分标记态氮首先分配、贮存在叶片中,吸收后第二周发现有1/2的标记态氮运转到了植物的新生部分,至吸收后的第四周标记态氮运转显著下降,但是,在吸收后的第六周仍然发现有小部分标记态氮运转到了新生部分。说明新近吸收的氮素在甜椒体内的再运转相对容易,其再利用率也高,随着在植物体内某器官存在时间的延长其再利用率逐渐降低。在整个果实收获期间,甜椒不同器官之间以果实对氮素的竞争力最强。在整株水平上,始花期吸收的标记态氮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运转,既受到氮素竞争库(果实)强度和容量的影响,也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种群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中,大叶藻种群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入生殖枝始现期,5月上旬进入始花期,6月下旬进入种子散落高峰期,7月上旬进入生殖枝死亡始期,7月下旬生殖期结束,其有性生殖物候进程与水温密切相关,15℃是其开花适宜水温;生殖枝的侧枝数和扇状聚伞花序数在进入始花期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4和4.9个·株-1,佛焰苞数和生殖枝高度均在种子散落始期最大,分别为18.6个·株-1和96.2 cm,种子败育率较高,平均为40%,成熟种子产量为44.8粒·株-1;生殖枝密度在始花期时达到最大,为64株·m-2,生殖枝分化率平均仅有12.6%,有性生殖期间营养枝密度和种群总密度的下降幅度超过40%;生殖枝生物量在初果期达到最大(27.9 g·m-2),从始花期至种子散落高峰期平均种群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地下部38.4%,营养枝52.4%,生殖枝9.2%,生殖分配较低,成熟种子产量为1859粒·m-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东地区广泛地开展了在花生上施用B_9防止植株倒伏、提高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在花生下针后喷施B_9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为了进一步阐明B_9提高花生产量的生理生化原因,我们探讨了花生籽实形成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变化以及B_9对它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对花生光合产物分配,积累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10~(-5)mol/L或5mgBA/g羊毛脂涂抹花生叶片,促进~(14)C-光合产物向其处理部位分配和积累,提高~(14)CO_2标记叶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蔗糖含量提高63%,淀粉降低26.4%,后者主要通过淀粉酶完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菊花C029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切花型菊花‘C029'为试材,以沈阳地区自然光周期为对照,研究了3种光周期(昼/夜8 h/16 h、10 h/14 h、12 h/12 h)处理下‘C029'花芽分化进程、开花时间和开花性状.结果显示:(1)‘C029'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序原基分化期、总苞鳞片分化初期、总苞鳞片分化末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末期、筒状小花分化初期、筒状小花分化盛期和花芽分化完成期9个时期.(2)8 h/16 h处理到开花所需时间为42 d,比10 h/14 h处理和12 h/12 h处理分别提前4 d和7 d,较对照提前13 d.(3)随光照时数的缩短,‘C029'花芽分化进程提前,但是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可见叶数、茎粗和花径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除8 h/16 h处理外,均适宜作切花应用.研究表明,日照时数可影响菊花‘C029'开花,缩短日照时数有助于加快其花芽分化进程和提前开花,并以10 h/14 h光周期处理最适宜沈阳地区应用,其开花时间适宜、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内生真菌拟茎点霉B3(Phomopsis liquidambari)及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粉联合施用对连作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Mo、B、DTPA-Fe、Zn、Cu、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3和苍术粉复合处理比内生真菌B3处理的荚果和秸秆产量分别增加10.28%和14.11%,内生真菌B3处理与正常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根瘤数量、荚果和秸秆产重,各处理组与正常施肥对照相比分枝数和根长无显著差异。B3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种子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B3和苍术粉复合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种子期、花期和成熟期可培养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细菌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B3和苍术粉复合处理相对于正常施肥处理,显著改变种子期、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同时苗期、花期和结荚期的细菌条带数和香农指数也有所提高,真菌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B3和苍术粉复合处理对真菌群落影响较大,除种子期以外的生育期真菌条带数和香农指数都有明显提高,花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最大,相似度仅为49.6%。花生关键生育期(花期和结荚期)根际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B3处理和复合处理都显著高于正常施肥对照,促进了连作花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3和苍术粉复合处理促进了花生生长发育必需微量元素Mo、B、Fe、Zn、Mn的活化,花生叶片和籽粒中微量元素Mo、B、Fe的积累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苍术粉联合施用能有效改善连作花生根际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微量元素的活化和吸收,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苗照光后,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大量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包括蔗糖),其中淀粉95%以上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阻断光合产物输出时,两类细胞中蔗糖和淀粉积累都显著增加。离体维管束鞘细胞也能合成蔗糖。离体玉米叶内原生质体饲喂NaH~(14)CO_3并照光后,通常90%以上的~(14)C参入到有机酸和氨基酸中,3~10%参入糖和淀粉中。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具有直接利用CO_2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超早熟栽培草莓花芽分化进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草莓品种‘红颜’进行低温(夜温为17~20℃变温)、短日照(黑暗时间为16 h)处理,从处理之始到花序现蕾,约每3~5 d取样1次,实体解剖镜下解离草莓顶芽,材料均用FAA固定,临界点干燥,扫描电镜观察,以确定保护地栽培草莓的花芽开始分化始期,为生产中草莓尽早适期定植提供依据.根据扫描观察的微形态特征,将草莓花芽分化的全过程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始期、生殖顶端膨大期、花序分化期、顶花花萼与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共7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顶芽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花芽分化始期,草莓顶芽逐步由尖锐、狭窄的营养顶端向平坦、宽大的生殖顶端发育;生殖顶端膨大期,生殖顶端隆起而膨大;花序分化期,顶花序逐步分化出顶花原基和侧花原基;顶花花萼、花瓣形成期,花萼(包括副萼)、花瓣原基相继分化完成;雄蕊形成期,两轮雄蕊原基相继分化形成;雌蕊形成期,大量雌蕊原基逐步隆起,心皮原基逐步卷合、完成花芽分化.研究认为,草莓的定植期以生殖顶端充分膨大期为宜,即低温短日照处理15~20 d后即可定植大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单芽狗脊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单芽狗脊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叶柄维管束有2~6个,自叶柄基部向上至叶轴仅有2个较大的维管束;根状茎薄壁细胞之间有多个维管束散生分布,且富含丰富的淀粉粒;皮层在根的横切结构中占比较大,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单芽狗脊珠芽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珠芽原基的形成期、珠芽原基的分化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切片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观测,为罗汉果开花调控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阶段。雄蕊原基分化期前,3种花芽分化过程无明显差异,各时期形态特征均依次为:茎端呈圆锥状(花芽未分化期)→茎端经半球形变成扁平状(花芽分化初期)→距茎端5~7节位处分化出穗状花序(花序分化期)→小花原基周围形成5个萼片原基(萼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内侧形成5个花瓣原基(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3种花芽分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雄蕊原基内侧出现雌蕊原基后,雄花芽雄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雄蕊,雌蕊原基停滞生长,退为一个小突起;雌花芽雌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雌蕊,雄蕊原基生长缓慢,退化为小花丝;两性花芽雌蕊和雄蕊原基均继续发育,形成外观正常的雌蕊和雄蕊。(2)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即AB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GAs和ZR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吲哚乙酸(IAA)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雌花芽IA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升高,花芽形态分化期逐渐降低,而雄性和两性花芽的IAA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ABA/GAs、ABA/IAA、ZR/IAA和ZR/GAs激素含量比值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ABA/GAs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BA/IAA、ZR/IAA和ZR/GAs则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认为,罗汉果花芽分化过程经历一个"两性期",高ABA含量和ABA/GAs比值有利于罗汉果花芽分化,IAA可能对罗汉果花性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