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_9促进花生叶片加厚,其中以同化组织加厚为主。B_9能显著地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加快叶片光合速度,每株干物质积累较多。B_9促使嫩叶气孔的分化,增加气孔数目,加强蒸腾作用。 B_9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处理后半个月内不显著伸长,植株矮壮,株型紧凑,抗倒伏。 B_9改变花生植株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减少地上部(叶和茎)的干重,增加地下部(荚果和根)的干重,加强荚果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花生始花期、下针期,用~(14)C 标记 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B_9)涂布功能叶,放射性测量结果表明:B_9进入花生各器官非常迅速,处理后1小时在主茎的叶片中就有较多积累,4小时后花器官也有较多分布,3天后各器官积累达到高峰。下针期涂叶比始花期进入更快,第1天就达到积累高峰,输出率也较高。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14)C-B_9主要集中在嫩叶、花及小荚果中。显微放射自显影进一步表明:~(14)C-B_9通过维管束运输。其后,主要分布在茎的皮层和叶的栅栏组织。~(14)C-B_9在花器官中首先在花丝、花柱和花瓣的维管中出现,三天后就大部分转到花粉粒周围和浓集在花粉囊内壁,部分花粉粒也发现 B_9的进入。推论,花粉粒是 B_9的靶器官之一。花生植株提取的放射性物质的纸谱分析表明:B_9在花生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这可能是药效持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花生花芽分化期、始花期,用~(14)C标记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B_9)涂布功能叶,显微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B_9进入花生各器官非常迅速,处理后1小时,在茎、叶中就发现~(14)C-B_9踪迹。始花期处理后发现:~(14)C-B_9通过叶、叶柄和茎的维管束运输,其后,主要积累在同化组织茎的皮层和叶的栅栏组织中。~(14)C-B_9在花器官中首先在花丝、花柱和花瓣的维管束中出现,三天后大部分转移到花粉粒表面和浓集在花粉囊内壁。花芽分化期处理后发现大部分~(14)C-B_9踪迹进入花粉粒内。 花生植株提取的放射性物质的纸谱分析表明;B_9在花生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这可能是药效持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单克隆抗体分析HBsAg的多肽及a决定簇的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Western-Blot发现,多克隆抗-HBs抗体及单克隆抗体B_(13),A_1均识别24kd及27kd两条多肽带,而单克隆抗体B_6,B_9及B_(12)只识别24kd,不识别27kd的多肽带。用这几株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来源HBsAg a决定簇的表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源、重组CHO细胞表达及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与重组酵母表达的HBsAg在结合单克隆抗体A_1、B_6及B_9的密度上有数量的差别,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B9对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_9是1962年发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经许多学者研究证明B。对水果、蔬菜有明显的影响。E.C.Humphries和W.Holz的研究证明B_9可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增产。但R.Kunkel的试验证明B_9对马铃薯块茎的增产无作用。目前,普遍用价格较贵的BAP作为促进试管薯形成的生长物质,本文报道B_9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人B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促进了B细胞分化的表面标志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泛B标志有B_1、B_2、B_4、L_(23)、L_(25)、L_(27)、L_(30)、FMC_1等,与B细胞活化有关的标志有B_5、HB-5、L_(29)、BLAST-1、BLAST-2、Leu8、DR、DS、4F_2、5E_9、IL-2受体等。文中还就B_1、B_2、B_4、CALLA、胞浆μ链等与B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关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PP_(333)和B_9对菊花有明显矮化株型的作用。处理的植株节间缩短,叶片浓绿,簇生于花朵之下,抗倒伏能力提高,观赏形态得到改进。PP_(333)对菊花生长的抑制效果比B_9大,能延迟开花和延长开花期。在生产上,PP_(333)处理浓度以 1000 ppm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CRISPR/dCas9系统对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320内源hemE基因的弱化效果,以提高其维生素B_(12)的能力。实验首先验证了CRISPR/dCas9系统及CRISPR/dCas9系统不同N20靶向位点在S.meliloti 320中对外源基因gfp的弱化效果。结果显示,当添加诱导剂1%木糖时,单位OD荧光值降低为对照菌株的34.18%,当N20靶位靠近翻译起始位点时,对结构基因弱化效果明显。进一步探究CRISPR/dCas9对S.meliloti 320中内源的弱化效果发现,在加入终浓度为1%木糖诱导后,hemE基因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相比下降了28.3%。将hemE基因弱化后的工程菌进行摇瓶发酵,其维生素B_(12)产量较对照株提高了9.86%。研究结果显示,hemE基因的弱化有效促进了代谢流引向维生素B_(12)合成,CRISPR/dCas9系统对S.meliloti 320内源结构基因具有较好的弱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它们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栀子黄色素产生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生长培养基:B_5+IBA 1mg/l+KT0.23mg/l、MG-5+IBA 1mg/l+KT 0.23mg/l、B_6+IAA 1.5mg/l和生产培养基:M-9+IAA 1mg/l、M-9+IAA 1.5mg/l.并且,获得了几个色素含量较高的愈伤组织系。另外,还研究了含色素和不含色素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C3和C4植物叶片对光氧化响应的日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间生长的C3植物花生和C4植物玉米分别于晴天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15:00取样。中午12:00花生叶片的Fv/Fm较早上9:见下降16%,出现了光抑制现象,玉米叶片的Fv/Fm则未下降。不同时间取样的花生和玉米叶片经甲基紫精(MV) 强光的人为光氧化处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降解,中午12:00降解幅度最大,15时降幅最小。植物叶片的抗氧化能力与其SOD活性相关,而与PEPCase的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光氧化处理后,花生和玉米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pSII都下降,花生在12:00的降幅最小,玉米的降幅最大。光氧化引起花生的qN和热耗散系数(KD)上升,玉米则都下降.结果显示C3植物花生和C4植物玉米对光氧化的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一)本文测定了正常家兔的脑、肝脏、肾脏、心脏等组织内维生素B_1的含量,结果B_1的总合量以肾脏中为最多,其次则为肝脏,再其次则为心脏与脑组织,而游离型B_1的含量则是肝脏>肾脏>心脏>脑组织。 (二)家兔短期—次暴露于高温后,在上述组织中除肾脏外,游离型B_1的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如脑组织中降低22.4%,肝脏组织中降低36.7%,心脏组织中降低28.6%,而B_1的总合量没有明显的改变。 (三)家兔在一次短时间的高温暴露后,在其某些组织内游离型B_1的合量显著降低,而B_1总量没有变化,这可能与高温的作用影响了组织代谢有关,从而增加了机体对B_1参与代谢过程的需要量,因而使游离型B_1转化为结合型B_1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2株根际促生菌耐酪氨酸束村氏菌P9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P10对花生的促生机制。利用GFP及利福平对2个菌株进行标记、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追踪了2株PGPR菌株在花生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并通过16S rRNA全长测序对菌株接种花生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福平标记的P9和P10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生长和促生特性与原始菌株基本一致。GFP标记菌株可在花生的根尖及其分生区定殖;利福平标记菌株可稳定定殖在土壤及花生的根、茎部,且接菌30 d后定殖数仍保持在10CFU/g数量级。与未接菌植株根际土壤相比,P9、P10及混合菌株接种组的细菌群落相似性更高;接菌组的Flavihumibacter、unidentified_Rhizob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等的丰度较CK有不同程度增加,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及假黄单胞菌属等的丰度降低。2株PGPR菌株均可通过直接定殖在植株组织中、间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而发挥对花生的促生作用,混合菌株接种效果更优。研究结果明析了2株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并为菌株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些胰岛素B链羧端肽段改变了的类似物与肝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受体蛋白结合性质。这些结果说明,去B链羧端五肽胰岛素与胰岛素有相同的结合能力;去B链羧端六肽胰岛素及B_(23)被D-丙氨酸取代的去B链羧端六肽胰岛素有明显的结合;去B链羧端八肽胰岛素具极微的结合能力;胰岛素A链、促肾上腺皮质素、增血糖素不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B_(24)芳香环参与胰岛素结合部位的可能性,并假设B_(12),B_(16),B_(24),B_(25)疏水平面可能是结合部位的重要内容。而B_(20)~B_(23)U形转折及A_(21)…B_(22)盐键的作用是稳定疏水平面结构。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类似于胰岛素二体中两个单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产地8个花生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 同时分析各品种花生在模拟干旱处理2小时和12小时后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探讨花生品种抗旱性与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的关系, 建立花生(Arachis hypogaea)幼苗时期通过AhNCED1基因表达变化检测花生抗旱性等级的方法。结果显示, 干旱处理2小时, 各品种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迅速增加, 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极显著; 干旱处理12小时, 各品种花生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均降低, 但仍均高于处理前水平。综合隶属函数值定量反映各品种抗旱性强弱顺序为: 花育24号>福花13号>粤油7号>中花15号>中花16号>航花2号>福花9号>北海1号。干旱处理2小时各品种花生叶片AhNCED1表达量变化大小依次为: 福花13号>花育24号>中花16号>中花15号>航花2号>粤油7号>北海1号>福花9号。其中, 抗旱性强的品种为花育24号和福花13号, 抗旱性弱的品种为福花9号和北海1号, 其余4个品种为中等抗旱。该抗旱性评价结果与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一致, 干旱胁迫2小时花生品种叶片AhNCED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其抗旱性一致。因此, AhNCED1基因表达量可作为苗期花生品种抗旱性等级的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药用植物间作及接种内生菌拟茎点霉B3的菌丝对连作花生(Archis hypogaea)红壤微生物区系及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探索花生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药材间作和接种B3能够显著减少土壤霉菌数量、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花生产量。与花生单作相比,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间作花生产量增加9%-22%,接种B3处理花生产量增加24%。茅苍术/京大戟和花生间作处理配合接种B3后,花生产量分别较未接种B3处理增加30%和4%。其中茅苍术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对照(P)花生产量高59%,比单独接种B3处理(PB3)的花生产量高28%;京大戟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PEB3)的花生产量比对照增加13%,但不及单独接种B3处理(PB3)。这表明茅苍术间作和接种B3具有协同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而京大戟或许对B3的功能发挥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喷施NAA和B_9可促使菊花多生根、植株矮壮、叶片色浓绿、叶片增厚、不徒长。两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0和6000ppm。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用曹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提高谷氨酸生产菌的转化率用亚硝基胍处理谷氨酸生产菌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B_9菌株,在100株营养缺陷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前期研究发现经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花生叶片水势与其籽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文中对羟脯氨酸作为水势(渗透压)调节物质用于离体定向筛选花生高油突变体及培育花生新品种进行了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20号胚小叶作为外植体,平阳霉素作为诱变剂添加于体胚诱导培养基上进行离体诱变培养。形成的体胚转移到添加6 mmol/L羟脯氨酸(培养基水势为-2.079 MPa)的体胚萌发和再生培养基上诱导体胚萌发成苗,同时进行高油突变体定向筛选。再生小苗经嫁接移栽田间,从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了132份含油率55%以上的高油突变体,其中27份含油率超过58%,2份超过60%。再生植株后代结合系谱育种法育成了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宇花9号,在辽宁省花生新品种备案试验中,籽仁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4.0%,并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宇花9号含油率达61.05%,比亲本花育20号高11.55个百分点,是目前国际上含油率最高的花生品种。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离体诱变、培养基低水势定向筛选及其再生植株后代结合常规育种法选择是定向培育高油花生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