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从发现之日起,H5N1型禽流感病毒就在不断变异。只要该病毒发生变异,就有可能突破人际之间的防线,导致病毒在人际之间迅速传播。由于人类尚不具备抵抗这种病毒的免疫力,遭受感染的人将会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雍玮  乔梦凯  石利民  王璇  何敏  丁洁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058-3069
【背景】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导致重症呼吸道感染,致死率高。【目的】研究我中心确认的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A/Nanjing/1/2015的可能起源及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对病人痰液样本中的H5N1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9.0对序列进行拼接,使用BLAST和MEGA 5.22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各片段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该株禽流感病毒属于H5亚型的2.3.2.1c家系,其8个片段均与江浙地区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未发现有明显的重配。分子特征显示,该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为PQRERRRR/G,受体结合位点呈现禽类受体特点,但出现D94N、S133A和T188I氨基酸置换增强了病毒对人类受体的亲和性。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颈部在49-68位缺失20个氨基酸,非结构蛋白1 (Non-structure protein,NS1)存在P42S置换和80-84位氨基酸的缺失。其他蛋白中也存在多个增强病毒致病力和对人类细胞亲和力的氨基酸突变。对耐药位点分析发现存在对奥司他韦的耐药突变H_274Y,病毒对金刚烷胺仍旧敏感。【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A/Nanjing/1/2015属于2.3.2.1c家系,禽类来源,关键位点较保守,但仍出现了多个氨基酸的进化与变异使其更利于感染人类。H5N1禽流感病毒进化活跃,持续动态监测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播的致病性病毒,但近年来屡有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出现,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威胁,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而如今在我国又出现了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简要对禽流感病毒以及现行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呼吸道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禽类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受体识别特异性,分别与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分子结合而感染各自的宿主细胞.这种受体结合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在禽类和人类之间跨种属传递的主要障碍.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人呼吸道各解剖学部位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唾液酸α-2,3Gal受体, 即禽类流感受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的呼吸部即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 而在主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仅少量分布.相反,人类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α-2,6Gal受体在气管、支气管呈高密度分布,随着支气管分级逐渐降低分布减少,至肺泡分布最少.但比较人呼吸道发育成熟过程中,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差别.禽流感H5N1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肺泡上皮较支气管和气管上皮易感染,与唾液酸α-2,3Gal受体分布特点相符合.结果提示,人呼吸道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目前H5N1病毒极少发生人传人的特点,可能与个体间上呼吸道唾液酸α-2,3Gal受体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3,(20):I0003-I0003
中国科学家5月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对防止禽流感病毒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并确认病毒表面一种名为血凝素(HA)蛋白的突变,让禽流感病毒能够通过空气在雪貂之间传播,但科学家一直不了解完成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借助蛋白质大分子晶体学研究方法,微观研究了HA蛋白与相关受体的结构。他们发现,一旦HA蛋白发生某种结构变化,其受体结合特性就会从禽类变成人类。  相似文献   

6.
血凝素(HA)是位于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是流感病毒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病毒入胞的关键分子,也是中和抗体以及疫苗研制的重要靶标.HA表面糖基化与病毒毒力、感染宿主范围等密切相关,且其表面糖链变化会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然而目前关于流感病毒HA糖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糖基化位点上,而对于HA上详细的糖链结构知之甚少.本文应用禽流感病毒特异识别的唾液酸糖链(SAα2-3Gal)受体,制备特异的糖链磁性微粒复合物,进而从H7N2禽流感病毒中分离纯化HA,并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进行鉴定.确定提取物系HA后,进一步利用凝集素芯片联合质谱技术研究禽流感病毒H7N2的HA表面糖型,结果显示H7N2禽流感病毒HA表面主要含有岩藻糖、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甘露糖、N-乙酰葡糖胺等糖链结构,共获得16个糖链结构较为准确的寡糖,这些糖链可能与HA生物学功能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的糖链作用机制,有助于设计制备针对HA相关的糖链疫苗.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难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史达  李一经 《生命科学》2005,17(1):64-6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急性传染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全身性败血症,死亡率极高。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过此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2004年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造成人员死亡病例,再一次把人类的目光转移向此病。AI抗原类型众多,变异频繁,不同的类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同时,病毒具有复杂的感染和复制机制以及复杂的传播网络等多种因素单独和,协同作用,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困难。  相似文献   

8.
刘超  陈薇  李艳梅 《生命科学》2011,(10):1034-1039
2009年4月初,在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通过人-人传播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该病毒拥有来自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HA基因与引发1918年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的HA基因同源性很高。该病毒倾向于感染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具有心肺疾病的人。据观察,它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高于季节性流感。部分感染患者具有在季节性流感中罕见的呕吐和腹泻症状。先前的流感病毒大流行和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表明,由于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容易发生基因重排,新产生的变异毒株很可能造成新的大流行,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都能感染猪,猪被认为是通过基因重排生成新的大流行病毒的"混合容器"。  相似文献   

9.
2013年初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该病毒是由H7、N9以及H9N2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之后仍与当地的H9N2病毒不断重配,产生不同的基因型。H7N9禽流感病毒特殊的双受体结合特性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机制,也是该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这种受体特性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病毒HA蛋白的Q226L和G186V突变有关。H7N9病毒对禽类不致病,但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过30%。人群没有免疫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病理以及病毒在肺部组织的高效复制是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雪貂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该病毒能够在雪貂中有效复制和接触传播。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动物和人群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简称AIV)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spec ies barrier)、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近年来对人呼吸道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非特异屏障机制、禽流感病毒对人感染的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简称AIV)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speciesbarrier)、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近年来对人呼吸道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非特异屏障机制、禽流感病毒对人感染的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病毒通过禽类直接感染人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禽流感病毒宿主范围限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藉此来探讨AIV跨种属感染人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与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禽流感的症状、传播、感染、流行规律、疾病发生历史、流行监测、诊断、防治以及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地位、命名、病毒粒子形态结构、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复制、病毒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H5N1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广泛流行,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97年香港地区首次出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2003年之后多个国家相继出现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目前已有16个国家650人感染发病,患者死亡率高达60%以上。随着H5N1禽流感病毒的持续流行与进化,该病毒仍然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威胁。综述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特点、流行情况以及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乐  郭蓓 《生命科学》2006,18(1):35-40
本文针对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疫病,回顾了2004年至2005年期间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为禽流感病毒的分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准确的方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强致病性在于它可以躲避人类抗病毒细胞因子的作用,NS1基因编码蛋白的92位谷氨酸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禽流感疾病多引起结膜炎,并与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结果相结合,有科学家认为眼部特异性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总体特征。社会普遍关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人类和禽类流感A型病毒M2蛋白胞外区域的序列比对工作为疫苗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依据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抑制病毒的出芽繁殖原理的疫苗正在研制过程中,而利用siRNA预防和治疗禽流感也是很有潜力的一种方法。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病毒基因节段的重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之间广泛传播。当人类接触这些禽类时,可能会被感染并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且死亡率高达60%。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H5N1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为了便于对病毒的HA突变进行研究,根据HA遗传基因的差异远近,所有的H5病毒株都被划分在20个分支内。对于H5N1病毒进化的研究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禽流感大流行的预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禽流感、H5N1病毒特征、血凝素的结构功能、H5N1病毒的分支以及病毒进化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一种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严重危害畜牧业与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 ,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 ,包括人、猪、马、鲸、海豹和雪貂。禽流感病毒经变异或基因重组 ,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 ,有可能成为人类新型流感流行的潜在病原。本文对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流感疫情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并对其人畜共患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好些地方流行,尽管未发现在人之间传染,但接触染病物(如瘟鸡等)可直接传染,染病后造成伤亡,特别禽流感病毒H5N1型有潜在的危险性。WHO高度重视。据称对这种禽流感尚无特效药。当前,防治禽流感病毒除了隔离、灭杂、注射禽流感疫苗之外,还有药物研发的几条途径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早期合成的Tat不仅是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所必需,而且感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Tat可以诱导靶细胞上该病毒辅助受体的表达,促进病毒的播散,并对不同类型的未感染细胞有多种作用,在艾滋病相关疾病,如卡波济肉瘤、神经紊乱、免疫缺陷等的病理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发生于香港和2004年发生于泰国、越南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人感染发病和死亡,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间屏障而直接传染人。且尚无迹象表明禽流感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经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除在安徽省有一起复发外,全部得到了控制。鉴于我国曾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历史以及周边国家仍不断有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以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我刊特邀专家就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历史、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表现、禽流感病毒在以往人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将国内部分研究成果集专论形式刊登。因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来信商榷,我刊将在以后的办刊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