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禽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gue)。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可分为不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的非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并有零星死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可致染病禽类“全军覆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2.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6,22(4):638-638
禽流感病毒主要在禽类之间流行传播,易造成禽类大量死亡,形成瘟疫。一般不在人类之间传染流行,但也得高度警惕。饲养直接接触病禽已有发生感染的情况。该病毒一旦发生变异传染给人,则会对人类构成生命威胁。这类非细胞形态致病因子有随着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多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需防与治相结合。首先,此病毒要有适宜的受体才能生存繁衍(复制),并发挥作用。禽流感病毒通过某种载体物进入口中而感染肺部,其下端细胞表面的糖链正是它的侵染受体。有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可以利用酶把这种糖链切掉,阻止该病毒进一步传染。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播的致病性病毒,但近年来屡有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出现,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威胁,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而如今在我国又出现了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简要对禽流感病毒以及现行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野禽(主要是雁形目和鸻形目)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北美和欧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陆续开展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发现从野鸭和滨鸟及鸥类能分离到所有HA和N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而且野禽中禽流感病毒与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密切相关。因而野禽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禽流感病毒在野禽、家禽和人群中的传播、全球野禽禽流感病毒监测的主要结果以及监测方法、采样类型和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和流行规律,从而使我们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是人类致病性病毒,其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病亡率高,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目前全球对禽流感疫情防控的前提和关键是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控制。因此研发敏感、快速、特异、能进行高通量样品检测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使人类能在更短时间内监测、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感染情况,对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难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史达  李一经 《生命科学》2005,17(1):64-6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急性传染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全身性败血症,死亡率极高。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过此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2004年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造成人员死亡病例,再一次把人类的目光转移向此病。AI抗原类型众多,变异频繁,不同的类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同时,病毒具有复杂的感染和复制机制以及复杂的传播网络等多种因素单独和,协同作用,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困难。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与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禽流感的症状、传播、感染、流行规律、疾病发生历史、流行监测、诊断、防治以及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地位、命名、病毒粒子形态结构、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复制、病毒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其免疫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并探讨其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效作用。方法用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亚型灭活疫苗免疫鸡,用国标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当抗体效价达到高峰时,翅静脉采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细胞单层、传代后获得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亚型特异性转移因子。用所获得的特异性转移因子进行疫苗免疫增效试验。结果采用本法可获得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免疫增效试验表明,在进行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的同时使用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可在一定幅度内提高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并能延长抗体维持时间。不同给药途径比较试验表明,口服途径给药的疫苗增效作用优于注射途径给药。结论通过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制备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亚型特异性转移因子对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口服途径给药的疫苗免疫增效作用优于注射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13-2014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全省7个监测点1 642份活禽相关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型别与阳性率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4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9.1%,检出的禽流感病毒型别以H9亚型为主(占57.3%),未检出H7亚型.不同地区和季节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差异,鄂西北冬春季病毒检出阳性率高于鄂西南和江汉平原;家禽屠宰加工厂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来自清洗禽类的污水.结果提示,湖北地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且型别多样,家禽屠宰加工人员对禽流感病毒有较高的暴露风险,需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生理通讯》2004,23(1):8-9
2004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越南卫生部宣布:越南发生的禽流感与当地居民所患病毒相同,均为H5N1病毒,而目前已经有12人因感染禽流感死亡。对于禽流感开始感染人类这个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同日表示,此次爆发的禽流感可能会导致一场全球危  相似文献   

11.
双色荧光多重PCR技术及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检测7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引物进行双色荧光标记,建立双色荧光多重PCR(DFM-PCR)方法,通过运用DFM-PCR可一次检测出7种禽流感病毒亚型。此方法为应用于病毒或病原等一些要求快速、高通量的检测领域打下基础,而且为禽流感病毒检测以及其他种类病毒等病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乐  郭蓓 《生命科学》2006,18(1):35-40
本文针对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疫病,回顾了2004年至2005年期间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为禽流感病毒的分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准确的方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强致病性在于它可以躲避人类抗病毒细胞因子的作用,NS1基因编码蛋白的92位谷氨酸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禽流感疾病多引起结膜炎,并与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结果相结合,有科学家认为眼部特异性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总体特征。社会普遍关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人类和禽类流感A型病毒M2蛋白胞外区域的序列比对工作为疫苗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依据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抑制病毒的出芽繁殖原理的疫苗正在研制过程中,而利用siRNA预防和治疗禽流感也是很有潜力的一种方法。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病毒基因节段的重配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2008,20(2):224-224
我国科学家在对青海湖区域候鸟的禽流感状况进行连续三年的追踪后,在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这一新发现有助于禽流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禽流感一直是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养禽业发展的头号大敌,近期又成为继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后又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由于禽流感病毒抗原及其致病力的易变性,这就要求未来的防制策略要采取快速检测,并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毒鉴定、检疫及免疫保护等措施,建立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禽流感检测防制网络,并且搞清禽流感与人类流感的关系,从而保证人和动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是造成流感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流感病毒的来源与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密切相关.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的事件,预示引起下一次爆发的流感病毒流行可能直接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因人类对新出现的病毒缺乏免疫力,开发有效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流行的关键.对流感灭活疫苗包括灭活疫苗有效成分的改良,H5N1、H9N2型人.禽流感疫苗研究和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流感灭活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类具时滞的禽流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扩散和时滞的SI-SIR传染病模型,用特征分析和Lyapunov泛函方法研究了相应的具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反应扩散方程组解的渐近性质.最后给出数值模拟来说明如果染病鸟类的接触率和染病人类的接触率小,那么全系统的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但当染病鸟类的接触率大或者和染病人类的接触率大时,变异的禽流感将在人类中扩散.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认浙江省首例疑似人禽流感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对患者气管吸出物进行核酸RT-PCR、荧光定量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并对患者血清进行HI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患者气管吸出物H5N1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特异核酸均呈阳性,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Zhejiang/16/06(H5N1)株;双份血清中禽流感病毒(H5N1)HI抗体滴度分别为1320和1640,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上证实为人禽流感病例.分离毒株测序结果显示,A/Zhejiang/16/06(H5N1)株在HA裂解位点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该毒株的HA、NA、PB2、NP、M和NS基因序列均为禽源,与2005年我国福建、安徽等地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越南、泰国以及香港1997年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发生于香港和2004年发生于泰国、越南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人感染发病和死亡,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间屏障而直接传染人。且尚无迹象表明禽流感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经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除在安徽省有一起复发外,全部得到了控制。鉴于我国曾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历史以及周边国家仍不断有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以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我刊特邀专家就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历史、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表现、禽流感病毒在以往人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将国内部分研究成果集专论形式刊登。因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来信商榷,我刊将在以后的办刊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恒河猴进行二次接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试验,并对二次接毒的结果进行观察,评估初次接毒对恒河猴二次接毒效果的影响.首次接种试验中,3、4、5号恒河猴用环甲膜穿刺注射方法接种含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尿囊液,6号猴接种不含病毒的尿囊液.90d后,再次用环甲膜穿刺注射方法二次接种,4、5、6号猴接种7mlTCID50浓度为104.875病毒的尿囊液,3号猴接种7ml不含病毒的尿囊液.进行抗体等检测,并分别于72h无痛处死3、4、6号猴,第7d无痛处死5号猴,进行肺的病毒检测及病理观察.结果显示,3、4、5号猴至试验结束时体内依然有较高的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6号猴没有抗体;通过RT-PCR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毒检测,均只在6号猴肺部检出病毒,且6号猴肺部病理损伤最为严重.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初次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90d,临床症状已基本恢复正常的恒河猴体内仍然有较高水平的抗体,此时,恒河猴抵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次感染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H13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往只在海鸥、鸭等水禽中被发现,2018年,我们实验室报道了蛋鸡感染H1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证据,表明H13亚型禽流感病毒存在从水禽中溢出感染陆禽的风险,因而有必要加强对H1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由于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在病原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以H1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通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等,建立了H13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海鸥粪便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实验结果发现,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60×100拷贝/μL;该检测方法对H1、H3、H5、H6、H7和H9等6个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倍;海鸥粪便样品中H1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8%。我们建立的H13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该检测方法可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为H13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